养生健康
投诉建议我要投稿

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方法

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方法

(1)脾胃气虚型:

主证:胃脘隐痛,绵绵不休,食后饱胀,嗳气,食少纳呆,喜热喜按,得食则痛减,便溏,或虚秘,小便清长,或精神乏力,面色黄白,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治法:益气健脾。

(2)脾胃虚寒型:

主证:胃脘痞满隐痛,喜温喜按,遇冷加重,得温痛减,食后脘胀,倦怠乏力,呕吐清水或饮后水停心下,神疲懒言,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胖淡而嫩,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治法: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3)胃阴虚型:

主证:形体消瘦﹑胃脘隐隐灼痛,胸骨后有灼热感,食欲减退﹑嗳气﹑口干咽燥不欲饮,喜食酸物﹑嘈杂似饥,心烦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

(4)肝胃不和(肝胃气滞型)

主证:胃胀脘痛或堵闷,连及两肋,常因情至不畅而加剧,呕吐泛酸,频频嗳气﹑食后胀满,或有恶心呕吐,舌红苔薄白,脉弦缓。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

(5)脾胃湿热:

主证:胃脘灼热,胀痛不舒,嘈杂嗳气,口粘腻而臭,口干渴﹑喜冷,头重如裹,胸闷身困,大便溏薄,或排便不畅。

(6)气滞血淤型:

主证:面色黎黑,胃脘刺痛,壮如针刺,痛处固定,饱胀不舒,或有黑便,舌质偏紫或有淤点,苔薄黄,脉弦或细涩。

治法:行气祛淤。

萎缩性胃炎的危害

在生活中一些疾病就可以造成为萎缩性胃炎,其中主要的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演变而来的,萎缩性胃炎是以病情迁延、长期消化不良为特征,在临床上多数会出现腹胀,口淡无味胃脘部隐痛不适等症状,此外患者经常会出现上腹灼痛、胀痛、痞闷、便秘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而且萎缩性胃炎不好治疗复发率高,严重的会引发贫血、消瘦、舌炎等,甚至少数可能演变为癌症,轻度的萎缩性胃炎是不太严重,但是如果迁延不治病情恶化,在以后还会有癌变的可能,最终导致死亡发生,所以患者应该及时治疗,避免拖延治疗时间,使病症加重。

这些就是关于危害的介绍,大家在以后因该意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并且做好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不要使最佳的治疗时间错过,另外患者还应该关注萎缩性胃炎早期症状,发病之后争取在早期去医治,在时间上争取优先,这样疾病才可以顺利康复。

浅表性胃炎的检查

①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检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②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查: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可通过胃镜取胃粘膜组织检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另外还可以在慢性胃炎抗幽门螺旋菌治疗前后检查,作为追查指标之一。

③X线钡餐造影:在大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无异常表现。萎缩性胃炎通过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胃粘膜萎缩,胃皱壁相对平坦、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酸分泌低下。

④胃酸量测定:用五肽胃泌素刺激,测定每小时基础胃泌酸量(BAO),最大泌酸量(MAO),高峰泌酸量(PAO),有助于诊断萎缩性胃炎。

⑤血清壁细胞抗体试验和血清胃泌素测定:可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及分型的参考指标。

非萎缩性胃炎是什么

非萎缩性胃炎是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到胃粘膜,但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是胃炎中常见的一种,一般病情不严重,通过药物治疗与生活调理,定期复查即可。

而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表面反复受损后,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粘膜肌层增厚等病理改变,有恶变的可能,少数可演变为胃癌。

萎缩性胃炎能治好吗

萎缩性胃炎能治好吗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萎缩性胃炎以病情迁延、长期消化不良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腹胀,稍微多食则腹胀更明显,口淡无味,胃脘部隐痛不适,疲乏,消瘦,纳差,贫血等,属中医学“痞[1]满”、“胃脘痛”等的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的影响相关连,中医认为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先天不足等有关。

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方法

藏医治疗

针对胃热:胃热炽盛,则腐熟功能过于亢进,可出现胃中嘈杂,消谷善饥等症,热盛火炽,多消烁津液,而致燥热内结, 胃失和降,可见口苦、口渴引饮、大便秘结等症。甚则耗伤阴液而致胃阴虚。胃火上炎,可致胃气上逆,可见恶心、呕吐酸苦黄水等症。胃火循经上炎,或为齿痛龈肿,或为衄血,火热灼伤胃之脉络,则血上溢而为呕血。

高原藏医针对胃热用药建议如下:

【藏药名称】仙露二十五味马宝丸

【适 应 症】急、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窦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炎、结肠炎等针对胃寒:胃寒指脾阳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病症。症见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苔白滑。治宜暖胃散寒。

高原藏医针对胃寒用药建议如下:

【藏药名称】:仙露帕朱丸

【性状】棕灰色水丸,气微,味辛、酸。

【适应症】:急、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反流性食管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窦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胃肿瘤,胃肠道间质瘤等。 萎缩性胃炎西医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论其病因如何,均应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 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2)弱酸治疗:经五肽胃泌素试验测定证实低酸或无酸患者可适量服用米醋,每次1~2匙,一天3次;或10%稀盐酸0 5~1 0ml,饭前或饭时服,同时服用胃蛋白酶合剂,每次10ml, 1天3次;亦可选用多酶片(DPP)或胰酶片治疗,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3)抗幽门螺旋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酸降低或缺乏,胃内细菌孽生,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检出阳性率很高。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对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改善有一定疗效。常用于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法是:三钾二橼络合铋(TDB,De?NOL),每次120mg,1天4次,服用4~6周;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每次0 5g,1天4次;呋喃唑酮(痢特灵)100mg,1天3~4次。这些药物不仅能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而且对减轻和消除伴同的活动性胃炎有帮助,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还有庆大霉素、黄连素、甲硝咪唑、四环素、氟哌酸等。

(4)抑制胆汁反流和改善胃动力:消胆胺可络合反流至胃内的胆盐,防止胆汁酸破坏胃粘膜屏障,方法为每次3~4g,1天3~4 次。硫糖铝可与胆汁酸及溶血卵磷脂结合,也可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方法为0 5~1g,1天 3次。亦可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每次100mg,每日3次。Stefaniwsky认为胆汁中对胃粘膜最有毒害作用的是去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胆汁反流患者胃液中胆汁酸以胆酸和去氧胆酸为主, UDCA仅占1%。服用UDCA,胃液内胆汁酸以UDCA为主(可占43±15%),而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浓度明显下降,从而减轻后两者对胃粘膜的损害作用。胃复安、吗叮啉、西沙比利等药可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助胃、十二指肠运动,防止胆汁返流,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具体应用方法:胃复安5~10mg,每日3次;吗叮啉10mg,1天3次;西沙比利5mg,每日3 次。

(5)加粘膜营养:合欢香叶酯能增加胃粘膜更新,提高细胞再生能力,增强胃粘膜对胃酸的抵抗能力,达到保护胃粘膜作用,剂量为50~60mg,每天分3次服用。也可选用活血素,剂量为每天80~90m g;或选用硫糖铝、尿素囊、生胃酮、前列腺素E等。

(6)五肽胃泌素和激素:五肽胃泌素除促进壁细胞分泌盐酸,增加胃蛋白酶原分泌外,还对胃粘膜以及其他上消化道粘膜有明显的增殖作用,可用于治疗低酸无酸或有胃体萎缩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剂量为 50μg,早餐前半小时肌注,每天1次,第三周改为隔日1次,第4周改为每周2次,以后每周1 次,3个月为一疗程。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故可以试用短程强的松等作免疫抑制治疗。本法应尤适用于PCA阳性并恶性贫血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但临床效果亦不太确切。

(7)其他对症治疗:包括解痉止痛、止吐、助消化、抗焦虑、改善贫血等。对于贫血,若为缺铁,应补充铁剂。大细胞贫血者根据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分别给予补充。方法是维生素B??12?50~ 100μg/日,连用20~30天;叶酸5~10mg,每日3次,直至症状和贫血完全消失。

(8)手术治疗:中年以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如在治疗或随访过程中出现溃疡、息肉、出血,或即使未见明显病灶,但胃镜活检病理中出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可以考虑作部分胃切除,从这类病人的胃切除标本中可能检出早期胃癌。

中医辨证论治:

(1)脾胃气虚型:

主证:胃脘隐痛,绵绵不休,食后饱胀,嗳气,食少纳呆,喜热喜按,得食则痛减,便溏,或虚秘,小便清长,或精神乏力,面色黄白,舌质胖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治法:益气健脾。 (2)脾胃虚寒型: 主证:胃脘痞满隐痛,喜温喜按,遇冷加重,得温痛减,食后脘胀,倦怠乏力,呕吐清水或饮后水停心下,神疲懒言,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胖淡而嫩,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治法: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3)胃阴虚型:

主证:形体消瘦胃脘隐隐灼痛,胸骨后有灼热感,食欲减退嗳气口干咽燥不欲饮,喜食酸物?嘈杂似饥,心烦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

(4)肝胃不和(肝胃气滞型)

主证:胃胀脘痛或堵闷,连及两肋,常因情至不畅而加剧,呕吐泛酸,频频嗳气食后胀满,或有恶心呕吐,舌红苔薄白,脉弦缓。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

(5)脾胃湿热:

主证:胃脘灼热,胀痛不舒,嘈杂嗳气,口粘腻而臭,口干渴?喜冷,头重如裹,胸闷身困,大便溏薄,或排便不畅。

(6)气滞血淤型:

主证:面色黎黑,胃脘刺痛,壮如针刺,痛处固定,饱胀不舒,或有黑便,舌质偏紫或有淤点,苔薄黄,脉弦或细涩。

治法:行气祛淤。

【小编点评】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生理性萎缩、癌变率也相应增加,人们应该注重体检,定期检查胃镜,发现重要的癌变倾向者,给予严密的观察和治疗。治疗后再复查胃镜,检查治疗的结果,这对于预防萎缩性胃炎的癌变也是至关重要的。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查

①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检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②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可通过胃镜取胃粘膜组织检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门旋杆菌的抗体。另外还可以在慢性胃炎抗幽门螺旋菌治疗前后检查,作为追查指标之一。

③X线钡餐造影在大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无异常表现。萎缩性胃炎通过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胃粘膜萎缩,胃皱壁相对平坦、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酸分泌低下。

④用五肽胃泌素刺激,测定每小时基础胃泌酸量(BAO),最大泌酸量(MAO),高峰泌酸量(PAO),有助于诊断萎缩性胃炎。

⑤血清壁细胞抗体试验和血清胃泌素测定可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及分型的参考指标。

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称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粘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该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一般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甚高,其中萎缩性胃炎占受检人数的13.8%。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少数萎缩性胃炎可演变为胃癌,据报道,我国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为2.55%。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病情迁延、长期消化不良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腹胀,稍微多食则腹胀更明显,口淡无味,胃脘部隐痛不适,疲乏,消瘦,纳差,贫血等,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的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的影响相关连,中医认为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先天不足等有关。在本病的治疗上,目前中西医都尢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中医主要从整体出发,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报道甚多.有不少好的偏方验方,对改善自觉症状、促进病体康复大有帮助。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在其病变过程中常出现胃出血、胃溃疡、贫血、胃癌等并发症,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重视。

一、病因病机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在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急性胃炎、口腔和鼻咽感染等的影响下,加之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度疲劳、失眠、受凉等,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使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久之导致胃分泌腺体萎缩,胃粘膜变色、变薄、血管显露,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功能失调等,从而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气机壅滞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理机制。老年阴亏、七情内伤、饮食痰积、久病致瘀诸因素都可使脾胃功能受损,升降无力,气机运行不畅,而呈现胃脘部胀满、隐痛、纳差、乏力等症状。本病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以正虚为本,正越虚则邪越结,邪越结则正越虚,常互相影响,难以速愈。

慢性浅表性胃窦炎并糜烂的检查方法

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也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局限于胃窦的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是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按炎症部位分为三类(胃窦胃炎、胃体胃炎、和全胃炎)中的一种。

1、X线钡餐——X线钡餐造影在大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无异常表现。萎缩性胃炎通过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胃粘膜萎缩,胃皱壁相对平坦、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酸分泌低下。

2、胃镜检查——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检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可通过胃镜取胃粘膜组织检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门旋杆菌的抗体。另外还可以在慢性胃炎抗幽门螺旋菌治疗前后检查,作为追查指标之一。

3、胃泌素测定——血清壁细胞抗体试验和血清胃泌素测定可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及分型的参考指标。用五肽胃泌素刺激,测定每小时基础胃泌酸量(BAO),最大泌酸量(MAO),高峰泌酸量(PAO),有助于诊断萎缩性胃炎。

相关推荐

萎缩性胃炎有哪些症状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多数为以下症状: 1、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隐痛、阵痛或钝痛,可伴有局部压痛或深压不适感。 2、嗳气:嗳气可持续不断,频繁发作,亦有间断发作,有的声小,有的声音响亮。 3、早饱症状:进食少,容易产生饱腹感,消化不良。 5、上腹部胀满、痞闷:胃胀或腹、胁、胸、背部胀满或见胃堵、痞闷,有些患者有堵塞感,多数较顽固。 慢性浅表性胃炎(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与萎缩性胃炎不同,浅表性胃炎并不伴有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粘膜层以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为主。慢

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论治

对于萎缩性胃炎这种病情的病因,相信大家都知道是特别复杂的,而且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情况也有一定的不同现象,所以大家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治疗自己的萎缩性胃炎疾病,下面为大家介绍下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论治。 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论治 1脾胃气虚型: 主证:胃脘隐痛,绵绵不休,食后饱胀,嗳气,食少纳呆,喜热喜按,得食则痛减,便溏,或虚秘,小便清长,或精神乏力,面色黄白,舌质胖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治法:益气健脾。 2脾胃虚寒型: 主证:胃脘痞满隐痛,喜温喜按,遇冷加重,得温痛减,食后脘胀,倦怠乏力,呕吐清水或饮

萎缩性胃炎该如何预防

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粘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一般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甚高,其中萎缩性胃炎占受检人数的13.8%。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少数萎缩性胃炎可演变为胃癌。如果想要远离萎缩性胃炎的困扰,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预防工作,下面介绍萎缩性胃炎的预防方法。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防,主要从饮食做起

萎缩性胃炎如何保养

1.浅表性胃炎: 70%的人都有在所有人群中,有7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只是有些人没有症状而已。自我感觉:中上腹疼痛、恶心、想吐。胃镜下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防治方法:浅表性胃炎是所有胃炎中最轻的一种,如没出现症状,一般通过预防即可缓解,如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伏案工作1-2小时后休息1次。 2.胆汁返流性胃炎: 心理调节很重要在胃病人群中,胆汁返流性胃炎非常多见,常见于胃大部分切除术的病人,胆囊结石、胆囊炎症病人,有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以上情况可造成胆汁、胰液和其它消化液返流胃里,灼伤胃

胃病怎么办

一、有效治疗胃病的方法有补中益气丸: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柴胡、升麻、桔皮、灸甘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能。适用于脾胃气虚、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苍白、胃脘痞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等症的治疗。对胃下垂者久服亦可收效。 二、有效治疗胃病的方法有猴菇菌片:是由猴头菌经过煎后浓缩而制成的片剂。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症的治疗,亦可用于胃癌、食道癌的辅助治疗。 三、有效治疗胃病的方法有三九胃泰:由三桠苦、九里竿、白芍、生地、木香组成,具有消炎止痛、理气健胃之

为什么会有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也称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大。其发病缓慢,病势缠绵,迁延难愈,治疗棘手,祖国医学文献中无萎缩性胃炎这一病名,属于祖国医学中“胃脘痛”,“腹胀”的范畴,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脘部脾满疼痛多见,或脾满而无疼痛,尚有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故全国中医学会第三次脾胃学术会议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可以归属于“胃痞”证。 幽门螺杆菌(Hp)感染(25%):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养出

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一种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大。其发病缓慢,病势缠绵,迁延难愈,治疗棘手,祖国医学文献中无萎缩性胃炎这一病名,属于祖国医学中“胃脘痛”,“腹胀”的范畴,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脘部脾满疼痛多见,或脾满而无疼痛,尚有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故全国中医学会第三次脾胃学术会议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可以归属于“胃痞”证,就萎缩性胃炎而论。 症状体征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临床

胃炎的检查

检查 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检,是确诊胃炎的主要方法。 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可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检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还可以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后检查,作为追查指标之一。 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甚至缺乏。 萎缩性胃炎可在血液中检测出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或胃泌素抗体。 急性胃炎的检查 1、少数病人需行胃、肠x线钡餐。 2、胃镜,必要时行胃粘膜活检及幽门螺杆菌检查。 3、必要时行胃液分析,测定基础泌酸量、最大泌酸量及胃液ph值。

慢性胃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实验室诊断: 1、幽门螺旋菌检查:慢性胃炎的阳性率在40~60%之间,阳性发现与病变活动性有关。近年来幽门螺旋菌检查,已被作为治疗观察和研究慢性胃炎的重要内容之一。 2、胃分泌功能测定:胃分泌功能是由胃粘膜各种细胞分担分泌的生理作用,胃内腺体除主细胞、壁细胞、粘液细胞和被覆之上皮细胞均有分泌功能外,胃内泌酸腺区和幽门窦腺区至少还有7种内分泌细胞,散在于基底膜和上述外分泌细胞之间,对于调节胃粘膜外分泌细胞的分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尤以胃泌素细胞分泌的胃泌素最为重要。 (1)泌酸功能测定:胃酸是由壁细胞分

萎缩性胃炎吃叶酸有用吗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病,主要病理变化是胃黏膜腺体不同程度的萎缩,或代之以肠黏膜上皮,称之为肠化。萎缩性胃炎保健。萎缩性胃炎症状轻重不一,但大多迁延日久,十分恼人。叶酸作为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用药,却又不少的认知误区,叶酸的摄入大多来源于蔬菜,属于维生素的一种,不能完全治疗萎缩性胃炎。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了解一下有关叶酸与萎缩性胃炎的认识误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