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原理
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原理
一练脑
太极拳对脑的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训练作用。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意动身随,内外三合(内三合指意、气、力相合,即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连绵不断,一气呵成。这些细微,复杂,独特的锻炼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极拳练习过程当中,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进而调整身体诸系统的功能,使其趋于正常,诸脏器达到坚强有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防身的目的。
太极拳是“以静制动,虽动犹静”, 动与静结合的锻炼方法。这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节。它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有显著疗效。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亦可逐渐消除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太极拳强调在周身放松条件下进行锻炼。它不仅要求躯体放松,而且更要求大脑放松。在大脑支配下,神经,肌肉放松又能反射性地使全身小动脉(高血压主要表现小动脉收所)得到舒张,同时缓解小动脉壁的硬化。这样血压随之下降,并趋于正常,对高血压患者更为有利。在脑力,体力劳动后进行全身放松,能使兴奋的神经,疲劳的肌肉恢复得比较快,这就是练拳比静止更能消除疲劳的原因。
二练气
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下,使全身处于松静状态,随着深长的呼吸,促使内脏器官和外部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腰,脊,四肢螺旋缠绕将沉蓄与丹田(小腹)之气,运送到全身,此时末梢神经会产生酸、麻、胀、热的感觉,即通常所说的“气感”。有此气血运行感的人皮肤红润,其体温可增高1度左右。
通过气的运行,肌肉每平方毫米约有200条毛细血管打开使用(在平时只有5条左右有血流过)。而毛细血管是依照一定周期来开闭的。因此它们的搏动,好像给身体增加了几百万个微小的“心脏”。这些外围小心脏的大量开发,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对心脏病的防治极为有利。
通过肢体的顺逆缠绕运动,不仅锻炼了肌肉的弹性,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因而可防治因血行受阻而产生的 心脑血管的病症。
练太极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因之横膈膜下降的较多。通过横膈上下鼓动,牵动胸腹运动加强,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这是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如此,胸腔,腹腔的器官血流旺盛,吸收机能加强,对诸脏腑产生的疾病,如肠胃消化不良,糖尿病,二便失禁等会收到良好的疗效。
太极拳的深长呼吸使肺腑排出大量浊气,吸入较多的氧气,提高了肺部的换气效率,同时增强了肺组织的弹性。这可使肋软骨骨化率降低,胸廓活动度加强,对肺病和肺气肿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吸气时吊裆(指轻轻的收缩肛门肌肉,就像会阴吊着一样)会阴轻轻用意上提,吸气时放松。这样会阴一提一松,练久了会感到会阴部随着呼吸张弛起伏。这是肛门括约肌的运动,可防治痔瘘病、脱肛、子宫脱垂和某些慢性生殖系统疾病。
三练身
1、躯体
太极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条线,“顶头悬,尾闾收”即百会穴与会阴穴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不但可使气血上下疏通,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低头猫腰,脊椎萎缩等病态。通过太极拳顺顶贯顶,脚底生根,会产生上下对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随,使颈椎左右摆动,前后摇转等,可对颈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腰
太极拳特别注意腰部活动,要求“以腰带脊”等等。通过腰部锻炼,可增强肾功能,同时对脊髓神经及植物神经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运动的配合,对腹内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肠蠕动功能的改善尤有积极影响,对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
3、眼神
练太极拳时是否精神贯注,主要表现在眼神上。俗语谓:“神聚于眼”、“眼为心之窗”。练拳时眼神要随着实手的动作向前平视,动作变化时首先要意动,指挥眼神转向欲去的方向,然后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达到“形神合一”。这样的练法,不仅能使眼球神经得到锻炼,也有助于视力的改善和增强。
4、关节和韧带
太极拳要求节节贯穿,周身一家。在腰脊,关节的带动下再配合回旋缠绕运动,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关节,达到节节贯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则能增强各关节的机能和防止其发生退化现象,并有助于关节韧带、软骨组织的正常功能。
5、肌肉
肌肉的质量主要看弹性和坚实程度。长期演练太极拳能使肌肉坚实有力,从而防止大腹便便,行路困难。通过肌肉张弛和关节伸屈的运动,一方面可使劲法运用自如;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有节律的挤压,对静脉血回流心脏会起到促进作用。
6、腿和脚
太极拳着重虚实转换的锻炼。不论上肢、下肢、躯干及内脏各部“处处均有一虚实”。以腿为例,体重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反之亦然。腿部通过虚实锻炼能增加很大的力量。在以脚为例,当脚跟、脚掌、脚趾相继下落抓地为实,脚心(涌泉穴)轻轻上提为虚,叫做实中有虚。经常做脚底板贴地,足弓上提的活动,一紧一松的虚实交换可使足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的锻炼。长久下去,不但可以矫正平足,同时可使足弓增强弹性,达到健步轻灵。
太极养生健身功
一、功法简介
“养生健身太极功”是武林前辈在长期武术健身实践中根据《道德经》的基本思想创造的。这些前人智慧的结晶,又经过后人多年的修炼和体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因而更加具有时代特色。因其方法独特、效果快捷,实为学习太极的捷径。
本方法以老子《道德经》为指导思想,强调虚极静笃、道法自然;以太极之理为修炼依据,强调任督通顺、阴阳平衡。把养生理论与修炼实践相结合,目的是借助学练太极拳基本功来悟道养生、强身健体。
二、修炼内容
本方法修炼内容主要包括静桩功、动桩功、简单拳架和简单听手四部分。
练习时以静桩功为基础,求虚极静笃、炼体固精、养精化气。以动桩功为要,求通顺任督、平衡阴阳、炼气还神。再体会天人合一之理,并形于拳架。最后,通过简单听手,体味虚实之势和太极之理。听手过程中,宜两人结对练习:一方学习用功法做吞吐,另一方则静听跟随体会“味道”。这样习练的目的,是给吞吐者提供一个练习吞吐和体会阴阳的环境,给跟随者提供一个练习听觉和体察功效的机会,百相帮助、共同提高。
上述环节中,静桩功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虚极静笃,才能放松入静;只有松透静极,才能回归生理自然;只有回归生理自然,才能通顺任督二脉;只有任督二脉畅通,才能体会人之真气与天地之气的融合与升华。如此修炼并坚持下来,将会渐渐感到恬淡清静、气爽神怡、周身舒适,进而宿疾渐祛、病灶渐除,产生养生健体和延年长寿之功效。
三、养生功效
多年的修炼实践表明,本方法的养生健身功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强身健体。修炼本方法特别是修炼静桩功,可学会排除外界干扰和主观意识支配,使身体生理机能回归到自然调理状态,通过养精化气、疏通经络和调节内分泌,实现五脏六腑的生理平衡,产生无病强身、有疾康复的功效。
第二是调节心理状态、防治精神抑郁。经常体悟虚极静笃、天人合一之境界,可使人心胸豁朗、无私无欲、无惧无畏,缓解心理压力;经常习练动桩功,则可借助任督通顺,起到内里按摩和通络活血作用,使身心俱感舒适惬意,焕发精神活力。
第三是有效防治中老年退行性疾病。如颈椎腰椎劳损,骨质增生引起的肢痛,生理机能退化过快,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焦虑及肤痒,以及失眠、健忘等症。
第四是有助于加快术后、病后及伤后的身体恢复,特别是对颅脑手术后的肢体麻木偏瘫、脑血栓后遗症及跌打扭伤等患者效果更好。
婴儿出生时身体非常柔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逐渐变得僵硬,失去了天然的本性和生命的活力,这验证了老子《道德经》“物壮则老,谓之不道。柔弱微细,生之徒也”的原理。说明身体的柔软度是我们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会越来越僵硬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身体内气血的流通变得越来越慢。老子说:“柔是生之途,僵是死之途。”用本方法练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打通我们的任督二脉,任督二脉打通后会逐渐使我们周身的气血脉络都打通,恢复和加快周身气血的流通,慢慢使我们的身体变得柔软,以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四、本人感受
我在练习之前,由于多年的辛勤工作忽视养生,导致身体落下了很多疾病,小腿肌肉经常无故抽筋,直到最后腰椎问盘突出,卧床长达一个半月之久,痛得夜里不能入睡,甚至没有别人协助不能翻身,无法正常走路。我右胳膊患有肩肘炎,活动非常困难。为了康复,我先到医院进行短期按摩理疗,接着就开始练习太极拳。这时我幸运地接触了一位真正朗理的太极老师,这位老师毫无保留地把以上的练习方法传授于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常常引用《道德经》指导我站桩、打拳,教我如何放松入静,通过这种方式的练习,身体自发地进行了调节,先从病症最严重的腰部和右胳膊开始调理,渐渐地伤痛有了好转,没有多久,胳膊的病痛就完全治愈了。随后,又彻底地为我治疗腰椎、颈椎、失眠、小腿抽筋等疾病,我彻底恢复了健康。
五、学习注意事项及要求
l、本方法学习不需要具备武术基础,特别适合非体力劳动者修炼。没有练过功夫的,有时会更易取得效果。练过外家功夫的,则须下决心脱胎换骨才能有效。
2、本方法学习不受年龄、性别、职业限制,尤其适于中老年及体弱者修炼。只要听从指导,根据自己身体状况科学地坚持修炼,习练者都会渐有收益。
3、本方法学习不需要特别的场地。厅室绿园即可,但以清净安静、空气新鲜、温度适中、背风向阳为宜。
4、本方法学习时间容易保证。除每周听课1~2次外,可自己酌情安排练习。
5、本方法崇尚老子朴素唯物主义和中医养生原理,迷信鬼神者不宜。
6、长期用这套方法练习,必须终生恪守“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的古训,任何时候都不得妄自恃强凌弱、出手伤人。
气功与太极拳有什么区别
门外汉看他人练气功与太极拳,会感觉二者都一样,气功与太极拳的确是有相似之处,但是二者也有区别。
气功与太极拳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但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顾名思义,太极拳属于武术的拳种之一,有人将其称作“柔性武术”。太极拳运动的具体内容,除了拳架套路之外,还有基本功、推手、散手和器械套路等。作为武术内容,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攻击和防守。
太极拳和气功二者相同之处主要是: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武术流派之一的太极拳,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减少了技击作用,而更加突出了太极拳锻炼的健身价值和传统艺术表演价值。太极拳名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观点。因此,从太极拳也具有健身作用这方面来讲,和气功有着相同之处。
其次,从太极拳的产生来讲,它不仅综合吸收了武术多家拳法的长处,而且吸收了古代导引、吐呐等养生功法的精华,使气功锻炼的一些要领、方法成为太极拳基本功当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第三,从气功锻炼的要求来讲,太极拳锻炼也讲究意念的引导,要求心静、体松,也要求调身、调息、调心,从这一角度讲,也可将太极拳列为气功功法之一。
第四,从理论上来讲,它们各自都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作指导,并运用中医经络理论来解释各自锻炼中出现的现象。
虽然气功与太极拳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不同,导致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从形成和发展上来讲,太极拳是为了在战场上拼杀、取胜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不断的技击实践当中逐步发展起来;而气功主要是在医疗实践上为实现健身养生需要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其次,从锻炼的方法和要领上来讲,气功主要是通过身体放松、精神放松而达到入静的气功态,从而实现健身的目的,调神是其核心内容;太极拳则从身体动作入手,经过“由松入柔、积柔成刚”的过程而锻炼出一种柔性的、连续不断的、具有穿透性的缠丝劲。
第三,从它们的最终目的和作用上来讲,太极拳是通过“以意领气,以气引力”的不断练习,最终达到意、气、力完美结合的境界,从而做到在技击当中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气功的最终目的是医疗作用,是通过气功练习之后,强健身体,延年益寿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气功与太极拳的相同之处与区别,气功与太极拳都是强身健体的运动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大家都可以自由选择。
白领压力大中医减压有妙招
1.书法既怡情又养生
养生应当注意“养身必养心,养心必寡欲”。心态平和,不追求本不属于自己的物质、金钱和名誉,不损人利己,正直做人,多为别人奉献,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尽量帮助人,保持心地豁达,神清气爽,是健康长寿的法宝。养生有很多方法和途径,练书法是其中之一,它可以使人心静,修身养性,长期如此,可使情绪稳定,气和情畅,从而有效缓解压力。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它以实用的文字来体现美感,从有形的笔画、结构和章法,来体现无形的神采、气韵及意境。练习
书法不但是一种艺术享受,还是“纸上的太极,墨上的气功”,所以既怡情又养生。
练书法时,思想高度集中,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心情和思想都融入文字的意境美,对眼前或身边发生的不愉快视而不见,听而不烦;对心中放不下的事情能一时忘却,没有了妄想和烦恼,心静如水,从而进入既轻松又怡情的状态。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练习书法,持之以恒,不但能修身养性,还能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精神,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2.太极、八段锦修心养性
练习太极拳和八段锦,可以使身体各方面柔畅均衡,动作顺遂、阴阳有序,外合天地自然规律,内合肌体生理节律,通过有序调节人体脏腑,可以维护人体生理活动,纠正病理性变化,最终可达到健美体魄、陶冶情操的效果。
以前很多人觉得,太极拳和八段锦是公园里老人晨练的项目,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已经成了太极拳和八段锦忠实的“粉丝”。以松静自然、舒缓自如而又动如迅雷为特点的太极拳,
特别有利于调节气血、修养身心,是缓解压力的一种好方法。太极拳和八段锦都要配合呼吸,可以认为属于“气功”中的“动功”范踌。
太极拳和八段锦强调放松肌肉、收紧肌肉和调节气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动无有不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达四梢”等等,有利于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壁的弹性,能锻炼微血管,促进微循环。经常从事太极拳和八段锦锻炼者血管绊异常率和瘀血超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太极拳和八段锦还具有调节血液供应的作用。此外,不少研究表明,练习太极拳和八段锦对降低血脂、增大肺活量、增强心肌营养、预防和延缓心脑疾病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
3.瑜伽成为健身新时尚
瑜伽来源于古印度,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形式。瑜伽的原理有许多与中医理论相吻合的地方,长期修炼瑜伽可使人心神安定,排除杂念,神清目明,修身养性,提高人们应对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缓解压力。
当前,修炼瑜伽的人越来越多,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瑜伽修炼馆及瑜伽培训班的宣传单。瑜伽也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内外兼修的舒缓运动,有适合不同年龄组使用的动作。它是人们追求健美和健康的一种养生方法,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我们的心灵和身体一样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侵袭,在心灵遭受的各种伤害中,最可怕的莫过于自我污染。我们要做一名心灵环保工程师,及时清除那些生长在心灵的污浊,抵御外来侵扰,让身心充满活力。
瑜伽的本意是“结合”,即自身的心绪与肢体运动恰当结合,实现消除紧张,平静内心,修心养性,缓解压力。瑜伽强调身体是一个大系统,这一系统由若干部分组成,使各个部分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有健康的身体。瑜伽通过体位法、调息法等方法,调整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从而调节情志,使精神神经系统消除紧张。此外,瑜伽对减肥、失眠、焦虑和关节炎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
分清两者的由来 作用不同
太极拳是比武竞技所用,具有技击功能。从古开始,习武的目的就是便是为了格斗,作为传统武术的太极拳,最初要具备的主要功能也是实战技击。这是太极拳的主要功能,第二作用才是养生健体。
太极操多半是用于运动健身,不看重实战技击。和跑步、健身操等健身运动本质上并无多大区别。
强身健体的太极拳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运动专家和医学专家都认为太极适合大部分人来练习,是不可多得的全民运动项目。
近百年来,太极拳明显地向着养生保存健和医疗体育的方向发展。例如:放慢练拳的速度、降低运动的难度和强度,以及强调架式高低和运动量大小都可因人、因时而异等等,都是向健身方向倾斜。但与此同时,它依旧保持了健身、娱身、寿身、医身和防身等五大功能。
“练拳炼人,拳练一生。”
拳谚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又说:“外练筋骨膜皮毛,内练意志精气神。”总之,练拳必须内外兼练,必须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其中心理意志是支配着一个人能否把拳练好,特别是能否“拳练一生”的根本所在。
打太极拳原则上要求天天练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年不辍地拳练一生。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自然会终身获益。
能否坚持终年不辍地练拳,这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磨练和考验。一般地说,这与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凡是武德、武风、心地、涵养,都属内练的范围。这就是“练拳炼人,拳练一生”的道理。换句话说,这里包含了“人练拳,拳练人”,“既炼身,更炼心”,即:通过长期练习太极拳时的“慢中求功”、心平气和、全神贯注等具体要求,逐渐地磨练出日常处事的从容不迫、不急不躁,养成“诚以待人,毅以治技”,心地宽阔,富有涵养等等良好习惯,从而使自己在心理上能经常保持平衡和坦荡长乐。所有这些拳外功夫,无疑也是要百炼成钢的。这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太极拳是适合所有人练习的运动方式,建议大家一定要学学,对自己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肝郁失眠应该怎么调理
一、饮食调养:饮食应清淡.要少吃肥腻、辛辣燥烈的食品,姜、葱、蒜、辣椒等;宜多吃养阴清热的食物,如莲藕、银耳、百合、雪梨、蜂蜜、甘蔗、鱼类等。
二、精神调养: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比较急躁,常容易动怒。应做到修身养性,不动怒。
三、药膳养生:中药沙参、麦门冬、天门冬、枸杞、百合等都具有补阴的作用。用这些中药煮粥,对于阴虚体质的人有很好的养阴作用。
四、运动养生:阴虚体质的人适合练太极拳、八段锦、固精气功等。通过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练身调神,有利于体内阴津的生长和体内虚热的消退。
阴虚体质的养生原则是“补阴”。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阴精容易耗伤;秋季天气干燥,燥邪同样耗伤人体津液。所以在这两个季节里。更要注意养阴,以达到保存体内阴精的目的。
老人冬季养生应该做哪些运动
1首先,冬季我们可以做有氧健身操。冬季我们经常都是坐在比较保暖的地方,容易腰酸背疼,做一下有氧健身操有助于我们心肺功能的增强,把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让腰酸背疼减轻,而且患感冒的几率也降低了。所以建议冬季每天早晨起床做有氧健身操,运动量不大,但是有效果。
2其次,冬季我们还可以打太极拳,太极拳是老年人健身的挚爱,慢打但是带着劲道,不仅能够修身,健身,还能够养生,慢慢的通过锻炼调整体内各大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保持心情平静而舒畅,很容易增强身体免疫力,让老年人不生病。所以建议冬日里每天早晨打太极拳养生。
3最后,我们还可以在冬天做瑜伽来养生,瑜伽是一种身体极限运动,能够结合我们心灵,身体同时运动,呼吸和肢体配合,达到平心静气,健身美容的功效,还能让我们在冬日里身体血液流动至全身各处,保持身体充满活力。所以冬日可以做瑜伽健身。
注意事项:寒冷的冬季,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自然就不怕冷了。
肩关节粘连怎么锻炼呢
1.需要加强股四头肌锻炼,通过锻炼使膝关节的稳定性加强,改善局部血运和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促进康复.可以热敷的意见建议:坐位将膝关节伸直绷紧,脚尖朝上,持续五秒为一次,连续20次,上,下午各进行20次.
2.太极拳健身法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武术健身项目,它动作柔和、体态舒松,呼吸自然,运动负荷可以适量,不受身体强弱的限制,深受学生的欢迎。太极拳与体操不同,它是“一动无不动”的全身性运动,全身各肌肉和关节都参加活动,在练拳的过程中,体态舒松自然,重心稳定,全神贯注,沉静安定,呼吸与动作配合,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腹式呼吸,匀细深长,开豁自然。另外,在练太极拳时,自始至终默想动作形象,用意识引导动作,意动身随,形意相合,劲力内蓄。长期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太极拳对增进人体健康,增强体质,防冶疾病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作用,是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的一种艺术。
3.跑步健身法
跑步键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锻炼价值很高的体育活动。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来说,跑步是发展速度、耐力、灵巧、柔韧等运动素质,促进运动器官和内脏机能的增强,特别是发展心血管耐力,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手段。
4.徒手体操健身法
徒手体操是一种动作美、形态美的锻炼性身体操练。它包括广播操、武术操、轻器械体操、健美操和有针对性的徒手操等。这种锻炼形式运动强度适宜,便于组织实施,特别有益于身体保健,促进健美和发展柔韧性素质。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肩关节粘连怎么锻炼呢的相关内容,大家都可以按照以上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改善出现的肩关节粘连这种问题,帮助我们恢复健康的体魄,过上健康的生活,增加体育锻炼还可以有效的摆脱各种疾病的威胁。
打太极拳最好不用音乐
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经常能看见一些人配合着音乐练习太极拳。一边听音乐一边打太极拳,能够增加动作的节奏性,增加观赏美感。但事实上,它不仅不能增强锻炼身体的效果,有时候甚至会让锻炼效果大打折扣。如果仅仅是作为锻炼健身,而不是表演练习太极拳的话,不配音乐、自己一个人练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太极拳作为一项具有悠久传统的拳术,它的理念与气功有共通之处,讲究的是“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打拳心为主”。在练习时,应当做到意识高度集中、呼吸均匀顺畅,更重要的是还要做到心静,如此才能达到健身祛病的效果。
真正全身心地去打太极拳,不仅对人的身体素质大有益处,更重要的是能让人心平气和,心静如水,它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好处并不亚于身体健康。如果以音乐配合来打拳,人们练习时,招式动作上会不由自主地迎合音乐的韵律,心态上也不可能做到无视一切,尤其是不能做到忽视自己需要配合的音乐。这必然会造成人的心态不能全神贯注于打拳这件事上,也违背了太极拳的“以气运身”的理念,从而影响练拳效果。
练习太极拳时,应当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专心致志、精力集中,使全身心投入到锻炼中去。至于配音乐或者是很多人一起打拳,其实更具表演意义,对于修身养性来说,功效却逊色了很多.
春季老人多做养生操有益于健康
相比中青年,中老年的健身锻炼幅度不能过大,选择上有所斟酌,不懂选时不妨让专家帮帮忙。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专家表示,保健养生的根本,一方面需要远离危害健康的因素,另一方面就是要尽量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中老年人运动应遵循心身放松、动作柔缓的运动原则,不必追求过快的频率和大汗淋漓的痛快。吴会东建议中老年人选择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运动,特别注意在运动过程中,膝盖不要弯得太低。
有骨质疏松、骨关节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的中老年人,不妨跳有医学研究基础的“心身整合养生操”。以太极拳、八卦掌及瑜伽等形体锻炼为来源而创立的“心身整合”保健操,正好能达到养正驱邪、提升自我抗病能力的功效。该养生操保留了传统运动动作和缓、心身放松、用意不用力的精髓,且简单易学。
老人春季做什么运动好
慢跑
慢跑又称为健身跑,是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已成为现代生活中防治疾病的一种手段,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选用。慢跑对锻炼心肺功能颇有好处,可加强和改善心脏的功能,提高心肌的兴奋性,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并可扩张冠状动脉和促进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防治高脂血症、肥胖症、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大有好处。
需要提醒老年人的是,跑步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应以慢跑为主,并要量力而行。对于体质较差或以前缺乏锻炼的老年人,可先采取走跑交替的方式,跑步的距离由近到远,速度由慢到快,以自觉全身舒畅为度。
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项目,具有健身和延年益寿的功效,对防治慢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是非常适合老年人的一种锻炼项目。第一,打太极拳时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眼随手转,步随身换,动作圆滑、连贯、稳健、协调,动中取静,有利于大脑的休息;第二,有助于延缓肌力衰退,保持和改善关节运动的灵活性;第三,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柔中有刚,肌肉有节奏的舒缩,对调节大脑皮质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具有独特的作用;第四,可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溃疡病、肺结核、骨关节病等,具有祛病延年的功效。
老年人应根据个人的体力来调节练拳的时间、次数和动作快慢,最好是每日早、晚各练1次,每次10~15分钟。
男人怎么锻炼补肾壮阳
瑜伽
瑜伽发源于印度,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修身养性方法。现代人对于瑜伽的印象主要是女人用于形体减肥的一种方法。其实瑜伽不仅对于女人修身养性,减肥瘦身有效,对于男人健身补肾,也有很大的效果。现在NBA的超级巨星也是经常通过瑜伽来锻炼,可见瑜伽不仅仅是女人的专利。瑜伽主要是通过调节身心,改善血液环境,促进内分泌的协调来达到补肾养肾的效果。提醒的是瑜伽请在专业的瑜伽老师学习,不可自学,否则会损害健康。
慢跑
慢跑是一种有氧运动,在现代都市中有着很强大的号召力。慢跑不仅能锻炼人的心肺功能,而且跑步过程中带动各个关节的活动,从而达到健腰补肾的效果。同时慢跑会消耗卡路里,会加速身体中的脂肪消耗,从而减轻肾的负担,达到补肾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慢跑时候,姿势要正确,要循序渐进和坚持不懈。不可过量也不能半途而废,同时慢跑的时候要选择绿化面积大的地方,不要在雾霾天进行。
太极
太极是我国古老而又传统的一项运动,特别是老年人特别喜欢打太极,既能修身养性,还能强身健体。太极拳能使呼吸自然、细长、慢均。由于速度缓慢,动作柔和,从而使人体的微循环得以扩张。微循环的特点是剧烈运动会使血液运行走捷径,得不到充分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太极拳缓柔的特点则使血液能够流向各处,从而得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改善身体内部的循环。太极拳是平衡阴阳,补肾强健的最佳方法。打太极建议在早晨或者傍晚进行,最好是选择公园湖边树下。
为什么说太极拳能健身养
1.腹式呼吸,扩大了肺扩量
2.气达四梢,强化了血液循环功能
3.汗腺通畅,保证了新陈代谢
4.对称运动,弥补了人体机能后天不足
5.用意不用力,提高了神经系统的敏感度
6.运动适度,保持了人体机能的中和态
7.长气致柔,防止了骨质、关节、韧带的老化
8.松、静、空、灵;陶冶了超然脱俗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