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脸上的冻疮应如何预防和处理
宝宝脸上的冻疮应如何预防和处理
冬天,由于户外天气寒冷,宝宝大多停留在室内,因此活动量减少,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热量减少,很容易发生冻疮。因此,在冬天到来之即,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寒冷的时候不要让宝宝在户外玩耍时间过长,也不要玩久坐不动的游戏。经常按摩面部、耳朵、年龄越小体质越虚弱的宝宝更要加以注意。不要在冷风里站立不动,要活动手脚;要注意给宝宝保暖是否得当,如衣服是否防寒,特别是经常暴露的部位,可适当的涂抹护肤油以保护皮肤。
宝宝冻疮该怎么治疗护理
在白天,妈妈可以在宝宝没破溃的冻疮用冻疮膏外涂,每日1-2次,到了晚上就使用中药:桂枝、红花、附子、荆芥、紫苏叶、干姜各20克加水3000毫升,煮沸后放至温热时的药液浸洗和药渣揉搓冻伤部位15分钟,每晚一次,连续使用2周为一个疗程,对反复复发的冻疮有良效。
如果发现宝宝的冻疮己破溃的应去医院求治,对于反复不愈的冻疮同时伴有关节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有其他疾病如冷球蛋白血症、雷诺氏病等的可能,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但是,除了用冻疮膏之外,有很多中成药对治疗宝宝的冻疮野很有疗效。现在可以用创新的老药新用防治宝宝冻疮,不少父母都会选择中药治疗,因为中成药对宝宝的副作用相对减少很多,成为最受欢迎的治疗冻疮方法之一。
(1)伤湿止痛膏
这个伤湿止痛膏比较适合治疗未溃的冻疮。妈妈们先用热开水待稍温清洗宝宝的冻疮患处后,另取红辣椒末少许撒在伤湿止痛膏的中央,贴在患处,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3-5天,可加快宝宝冻疮痊愈。
(2)云南白药
这个药物适合治疗宝宝已溃的冻疮。妈妈们首先取适量的云南白药粉末,撒在冻疮溃烂处,一日上3次药,不需敷料覆盖,连用5-7天。
(3)蛇油冻疮膏
蛇油冻疮膏药用途范围广,由冻疮引起的红肿、疼痛、痒、干裂、溃疡,均可使用,具有较良好的效果。不过要注意一点,妈妈们在使用前,首先要将冻疮患处用温开水加少量食盐浸泡15-20分钟,然后擦干,最后取蛇油冻疮膏均匀涂于患处,轻揉2-3分钟,每日4次。
(4)十滴水:
妈妈可以将冻疮患处用温水浸泡洗净后,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蘸上十滴水,反复擦拭患处至发热,早晚各一次,一般三五天即可见效。这个方法对冻疮初起时使用效果更佳。
如果是宝宝的冻疮对已形成溃疡或继发感染,用十滴水的稀释液(相当于原液的2%)。浸湿纱布敷,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也有很好的疗效作用。也可先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待炎症消散后再用十滴水来治疗。
怎样让孩子远离冻疮带来的困扰
1、注意保暖、防潮。在寒冬季节,皮肤暴露处要多加保护,出门时应戴口罩、手套、防风耳罩等。潮湿可加速体内热量的散失,因此应经常保持服装、鞋袜干燥。同时还应注意鞋袜的大小要松紧适宜,不要过紧、过小,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2、冬季适当增加宝宝的户外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每天给宝宝做局部(好发冻疮之处)皮肤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冻疮的发生。此外,当宝宝从户外回到户内时,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烤火或用热水浸泡肢体,而应让肢体自然复温。
3、易受冻部位可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护肤品,以保护皮肤,减少热量散失。
4、平时应给宝宝多吃一些高热量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这样能增强暴露部位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有利于预防宝宝冻疮的发生。
冬季宝宝护肤慎用成人护肤品
注意一:慎用成人护肤品。
很多妈妈意识到宝宝肌肤冬季干燥不适,就给宝宝用成人保湿产品,但结果反而会引起宝宝肌肤不适,严重了还会有过敏现象。而且某些护肤品还含有激素,宝宝用了可能会导致性早熟。选用于宝宝皮肤护理的产品应该是温和、无刺激的。就预防性皮肤护理而言,最重要的是减少与刺激性物质的接触,并且保持皮肤的含脂量,后者对于保持皮肤的湿度很重要。
注意二:户外活动要注意。
冬季让宝宝进行适宜的户外活动有助于促进宝宝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还能预防某些皮肤病。因此爸爸妈妈不要“心疼”宝宝,让宝宝多出外活动,接触冷空气和阳光,不要老让宝宝在家呆着;外出时尽量减少裸露在外的肢体面积,如戴手套、穿厚袜、戴护耳帽或耳罩。如果局部已经发生了冻疮,可搽些冻疮膏、维生素E软膏等。在外玩耍时,让宝宝少玩沙土,可减少皮肤皲裂和生冻疮的发生。
注意三:切勿滥用药物。
冬季宝宝皮肤容易起湿疹、尿布疹、异位性皮炎等皮肤病,父母应尽早带患儿就医,切勿不明病因便自行滥用药物,因为很多药物可引起药疹,进而破坏皮肤,如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异烟肼、保泰松、磺胺、阿司匹林、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等,而且不是对症下药的话还会延迟疾病治疗,令宝宝更加痛苦。在家护理时,父母应为患儿勤剪指甲,避免患儿抓挠皮肤。
冻疮宝宝如何不再被冻伤
如果宝宝在前一个冬季冻伤过,在来年的冬天患冻疮的机率会大大高于未患冻疮的宝宝,冻疮多出现在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会让宝宝非常难受,父母应该在此时节前,采取积极措施,尽量预防宝宝冻疮的发生。
宝宝为什么易患冻疮呢?
冻疮发生于寒冷的时候,是冬天常常在户外玩耍或到户外没有注意做防寒防护的宝宝容易发生的一种皮肤病。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这样会造成组织其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
气候因素: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局部因素: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全身因素: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专家还提示:冻疮的发生不仅仅只由受寒的时间长及潮湿所致,如果体质弱、患有贫血、内分泌障碍、慢性感染性疾病等疾患、身体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均可使身体的耐寒能力差,则很容易在寒冷时发生冻伤。这样的话家长除了为孩子保暖之外,还要注意在平时为孩子调理体质。
如何护理易患冻伤的宝宝?
爸爸妈妈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寻求药物治疗,在具体生活细节方面也须注意的有:
①宝宝的穿着要宽松,不宜穿着紧身衣裤。尤其是鞋袜更不能过紧。手足要保暖,并保持干燥。
②要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如果孩子有慢性疾病应赶紧治疗。
③冬季要给孩子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的食物。
④幼儿患了冻疮,切忌用火烤或热水袋加温,这样容易使冻疮复发,病情加重。
⑤如果发生冻疮,可按医嘱还可适量服用扩血管药物,如芋酸、普鲁苯辛等。常用的外用药有:轻时可涂樟脑酒精、松节油等。皮肤溃破后可搽黄连膏或草膏等油膏。还可口服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C,改善调节功能,减轻症状。
警惕冬季宝宝四大常见疾病
NO﹒1 冬中暑
冬季婴儿闷热综合征,俗称冬中暑。多发生于2~10个月大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大量水样或血水样稀便、吐奶,重则可以发生昏迷、休克。患病宝宝一般会先出现过高热,体温一般在40℃以上,最高可达42℃以上,伴有大汗淋漓,衣服和被子湿透,有脱水表现(眼窝下陷,囟门凹陷,口唇干燥,皮肤干燥),很快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或呼吸不规则(快慢不一)或呼吸暂时停止,口唇、指甲青紫,精神极差,哭声低弱,反应迟钝,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衰竭。
宝宝易发生冬季中暑的原因与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气温的适应性较差有关。产热和散热的不相协调使婴儿容易在环境影响下出现高热。持久的高热及过高的热量会损害婴儿的脑组织,出现永久性损害或功能障碍。
●冬季中暑只因太热
在寒冷的冬季里,不少父母唯恐宝宝着凉感冒,白天便给裹上大衣、毛毯,晚上睡觉热水袋、电热毯全都用上。房间关门闭窗,室内空气不流通,如同给宝宝打造了一个“人造夏季”。宝宝体温不断上升,等父母发现时,宝宝已经处于高热之中。
需要提醒年轻家长:冬季里,对宝宝不能保暖过度,这不仅容易引起“中暑”,还会减弱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感冒发烧症状。
家庭护理方案:
※宝宝发生婴儿闷热综合征,父母也不要惊慌失措,应掀开被子,将宝宝抱到空气流通处,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对于病情较轻的宝宝,可擦干汗水,更换湿衣服。
※体温不高者,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感冒。体温过高者,要适当松解衣被,并用温水或者浓度为40%~50%的酒精擦浴,但禁止用退烧药,因为退烧药会使患儿出汗更多,加重脱水,使病情恶化。
※对于病情较重的宝宝,有条件的应该立刻吸氧、人工呼吸,如出现更严重情况需要立即送医治疗,还应注意途中不要把宝宝的头部捂盖得过严,以免再次发生缺氧窒息。
NO﹒2流感
流感是冬季流行的常见病之一。由于传播力强,常成地方性流行,有严格季节性,北方多发生在冬季,南方多发生在冬季和夏季。流感的发病与流行速度较快,主要表现为宝宝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咳嗽、咽痛、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低幼宝宝还可诱发严重的高热惊厥等。
●宝宝流感重在预防
流行季节少带宝宝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和病人集中的地方诊病。加强身体锻炼,多到户外活动,经常用冷水洗手洗脸,增加耐寒能力。居室每日开窗数次,通风换气。有流行疫情时,最好不要去托幼机构。
注射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措施。流感疫苗自应用以来,对降低发病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接种流感疫苗后至抗体产生需2~3周的时间,且抗体维持时间较短,有效保护期为6个月至1年。因此每年都需接种,一般是在秋末冬季到来之前进行接种。对鸡蛋过敏者为禁忌接种。
家庭护理方案:
※治疗感冒没有什么特效药,父母需让患病的宝宝卧床休息,要注意多喝开水补充水分。
※如果体温很高(超过38℃)可以吃一些退烧药。婴幼儿服用退热药时家长应慎重,应按医嘱进行,不要自行喂药。宜先采取物理降温法——用冷毛巾湿敷前额。
※感冒会引起全身不适,父母可以在宝宝的头面部、颈部、肩部、背部、臀部、腿部及脚进行按摩。
※精心的护理在某种意义上比治疗更为重要。患感冒体力消耗很大,不能因为宝宝精神好些就放任他到处乱跑。
※喝些糖水或葡萄糖水,不但可以补充因发烧而消耗的营养和水分,还能利尿散热。
※注意保持宝宝的口腔卫生,哺乳宝宝若因鼻塞影响吃奶,可以在哺乳前用麻黄素点鼻。
NO﹒3冻疮
冻疮发生于寒冷的时候,它是冬天常常在户外玩耍,或到户外没有注意做防寒防护的宝宝容易发生的一种皮肤病。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
●宝宝冻疮部位是重点
宝宝冻疮主要发生于肢体远端血液循环不良的部位:手指、手背、脚趾、脚跟、脚边缘、脚背、耳轮、耳垂、面颊。被冻伤的部位一开始充血发红,形成暗红色的斑,并伴有肿胀、疼痛、发痒,尤其是一遇到热时,又痒又胀十分不舒服。如果未能及时控制病变,暗红色的斑逐渐变成暗紫色,肿胀更为明显,严重者出现水泡。水泡可能会破溃,形成溃疡面,这时,疼痛加重。通常,冻疮会愈合得很慢,一直等到天气暖和时才能好转。
家庭护理方案:
※当宝宝要去户外时,一定要注意给宝宝保暖是否得当,如衣服是否防寒,特别是经常暴露的部位,可适当的涂抹护肤油以保护皮肤。
※预防冻疮,改善血液循环是关键。寒冷的时候勿让宝宝在户外玩耍时间过长,也不要玩久坐不动的游戏。经常按摩手、脚、面部、耳朵,年龄越小及体质虚弱的宝宝更要加以注意。
※衣服要宽松,最好是蓬松的棉服或羽绒服;穿棉鞋一定不要太小,否则将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而易发生冻伤;袜子要吸汗并及时更换,以免因潮湿冻伤脚。
※宝宝患了冻疮要及时治疗,没有溃时在红肿疼痛处涂抹冻疮软膏或维生素E软膏,也可请中医开一些草药煎洗。
※用茄子干煎汤浸泡宝宝易发生冻疮部位,经过多次浸洗可有效防止冻疮发生及复发。
※当有水泡和水泡破溃形成溃疡面时,应及时就医处理,父母应避免处理不当加重病变而使合并症发生。
NO﹒4冬痱子
冬日里某一天,细心的妈妈,突然在宝宝的脖子周围、发根部、前额甚至腹部,发现一些鲜红色的小斑点,在夏天我们能轻易认出这是痱子,但是在冬天妈妈就有些不能确定了。其实冬天宝宝也会长痱子。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宝宝由于汗腺不发达,体温调节能力差,即使是冬季,如果开着空调室温过高,加上宝宝穿盖得太厚太多不透气,也会因出汗而长痱子。
●宝宝冬痱子重点在护理
痱子实际上是由于汗液排泄不畅储留于皮内而引起的汗腺周围皮肤发炎。宝宝得痱子主要是由于高温和湿度大的气候环境造成,皮肤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浸渍汗腺导管口,使汗腺孔口闭塞,汗液储留。汗液有刺激性,如不及时清洗,就会刺激皮肤长痱子。
家庭护理方案:
※室内要通风,在保暖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室温,保持凉爽及干燥,湿热的空气对痱子的消退不利
※勤洗澡,洗澡时要用温水,禁用热水烫洗,凉水也不好,禁用带刺激性的碱性肥皂。洗后要立即擦干。
※涂痱子粉或爽身粉。这类粉剂多含滑石粉及氧化锌,主要作用是吸汗、干燥、清凉等。
※得了痱子以后不要涂油膏,因使用后会浸软皮肤,妨碍汗液蒸发。
※勤换内衣,穿着宽松布料衣服,这样就可以避免痱子的发生。
※防止搔抓,应剪短宝宝指甲。一旦有脓点出现,应小心用棉签蘸碘酒涂脓点或外涂百多邦软膏,防止继发性感染。
怎样让孩子远离冻疮带来的困扰
为什么宝宝更容易得冻疮?
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这样会造成组织其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手指、脚趾。
气候因素: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全身因素:宝宝的体表面积与公斤体重之比相对成年人来讲较大,这决定了宝宝皮肤散热快、耗热多。同时,宝宝皮肤的血管系统相当发达,特别是颜面、双手部位的血管异常丰富,血管网贴近表皮,皮肤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比较敏感。
当温度低于10℃时,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血液回流不畅,血管中的液体渗入到组织间隙形成局部水肿,导致宝宝冻疮的发生。
穿着因素: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生理因素:宝宝皮肤组织的含水量较成人高,这也是宝宝容易发生冻疮的一个原因。
宝宝得了冻疮,怎么办?
未破溃的冻疮一般可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10%樟脑醑或辣椒酊局部揉擦。用辣椒煎水局部烫洗,也有一定效果。
已成溃疡时应用5%硼酸软膏、红霉毒软膏或猪油蜂蜜软膏(猪油30%蜂蜜70%)等涂搽并包扎,同时内服末梢血管扩张剂如烟酸等。
母婴TIPS:
家长不要盲目揉搓或用热水冲洗来治疗冻疮
因为如果力度或温度掌握不好,很容易使宝宝的皮肤组织受到更严重的破坏,甚至发生感染。
冻疮可以预防吗?
冻疮的发生与气温、保暖、体质密切相关,如果上一年宝宝生了冻疮,或者宝宝年年都生冻疮,就更要做好防护措施了。
冻疮的护理要点
1、严冬季节皮肤暴露处应当保护,如出门时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罩。涂少量凡士林可减少皮肤散热,也有保温作用。鞋袜大小、松紧要合适,不要过紧过小。
2、潮湿可加速体内热量的散发,容易发生冻伤,因此要保持服装鞋袜的干燥,受潮后要及时更换,有利于保温。
3、要避免肢体长期静止不动,坐久了、立久了要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冻疮的发生。
4、冬季易患冻疮的人,除皮肤起水泡或溃烂之外,可用生姜片或辣椒涂抹易患冻疮的部位,每天2次,可减轻或避免冻疮的发生。
5、对已患冻疮的部位,应加强保暖。
6、可用100瓦灯泡代替红外线仪进行照射治疗,并经常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约一周左右的时间,症状即可消失,表皮逐渐脱落,不留疤痕。
7、对已经溃破的创面,可先消毒周围正常皮肤,再用无菌温盐水清洗创面后,涂以抗菌药物加以包扎。并经常检查创面愈合情况和更换药物及包扎纱布等。
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冬季患冻疮
去户外活动时,要注意给宝宝保暖,经常暴露的部位,可适当的涂抹护肤油以保护皮肤。
没有破溃的冻疮可以在红肿疼痛处涂抹冻疮软膏,如有水泡和水泡破溃面形成时,最好请医生处理,以免处理不当加重病变而引发合并症。
冬季宝宝需要防治三大疾病
流感
据专家预测,今年有可能出现流感的大流行,因此,妈咪应给宝贝加强预防,出现症状要及时治疗。
流感与感冒细分辨:
感冒
1.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身体受凉、或是感染了细菌或支原体等病菌。
2.发病往往是个别出现,没有特别明显的爆发流行情况。
3.一般有受凉史,起病也较缓慢。
4.症状较轻,很少危及生命安全。
5.一般3-5天就可痊愈。
流感
1.由流感病毒所致,因为流感病毒有很强的变异性,所以传染性极强。
2.每次流行都可能使20%-40%的人被传染,有明显的流行特点。
3.潜伏期仅为18-72小时,发病非常快,有时甚至是在几小时之内,并且蔓延迅速。
4.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体温骤然上升至39℃以上;全身无力、肌肉关节有酸痛感,尤其是关节有难忍的酸痛;同时伴打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伴发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心包炎、肌炎等,其中病毒性肺炎是流感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流感最大的死因。流感因病情严重往往死亡率高,特别是婴幼儿或体弱者。
5.疗程一般为7天左右,患者病后身体恢复较慢。
流感为什么如此凶险?
流感病毒每次流行后都会摇身一变,变成另外一种新的菌株,而以往因患流感在体内形成的抗体,对新型菌株的病毒却无能为力,所以会造成再次感染。
正确认识流感疫苗
流感在我国北方地区多发季节是每年的11月中旬至转年的2月,高峰期在元旦左右,持续大约2周。因为目前对流感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在秋冬到来之前接种流感疫苗是当前预防流感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已有资料证实,注射疫苗后1周内即可产生抗体,两周时达到最高水平,一般保护期为1年,保护率达80%-90%。
专家提示:
注射疫苗并不是人人都适宜,那些严重过敏体质者、对鸡蛋过敏者不能注射;正在发热、急性感染者要推迟接种。
预防流感TIPS:
1.在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宝贝去公共场所,减少访视活动。
2.无论天气多寒冷,都必须经常开窗透气,因为空气不流通,流感病毒很容易传播。
3.不要因天气冷,就让宝贝总待在家。要多去室外活动,由此提高抗病能力。
4.及时给宝贝按气温变化增添衣物。
预防流感居家小食方
1.香菜根、葱根各15克,煎水后加适量冰糖,代替茶饮。
2.鲜芦根30克,煮水代替茶饮。
3.流感流行期间用大青叶、板兰根熬水喝。
感冒
我们平常所说的“感冒”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感染较重,病情还会向下蔓延,引发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感冒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尤以冬春两季更为多见,常与气候变化有关。一般经过治疗大多可以很快治愈;但由于宝贝的体质较差,染病较重或治疗不及时,就会并发为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影响宝贝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为什么宝贝容易患感冒?
1.宝贝脏腑娇嫩,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抗病能力差,寒暖不能自调。
2.小宝贝活泼好动,经常玩耍得满头大汗,一旦安静下来就很容易受凉感冒。
3.有些宝贝体内缺乏锌、铁、钙等微量元素,或A族、B族维生素,使机体细胞防御病菌的能力下降,所以很容易染病。
宝贝患感冒的表现:
1.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鼻塞、咳嗽。
2.有些小宝贝由于鼻子不通气而张嘴呼吸,或者阵阵烦躁、哭闹。
3.大一些的宝贝会诉说咽部疼痛,或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
4.个别的宝贝还会因为发热引起抽风,或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
3大措施预防感冒
1.平时应该注意宝贝的耐寒锻炼,提高宝贝的抵抗力,尤其要注意合理膳食,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蛋白质,以利体内免疫球蛋白的生成,提高抗病能力。
2.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湿度适宜,不要带宝贝到空气污浊,人员混杂的地方去。
3.家庭成员或照看宝贝的人员中,一旦有人感染病症,最好不要接触宝贝。如果不能隔离,患病人员一定要带上口罩,勤洗手,以防传染给宝贝。
宝贝感冒居家护理
1.要保证宝贝的休息,不要任由宝贝蹦跳玩耍。充分休息,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2.宝贝发热时应多饮白开水,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尿量正常。饮食以清淡容易消化为宜。每次出汗后应及时将浸湿的内衣更换。
3.发热38℃以上,或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宝贝,要及时服用退热药,或头部使用降温措施,如外敷“一贴凉”等,以防抽风发生。
4.症状缓解期,宝贝夜寐不安,体弱多汗,可以服用玉屏风散,提高免疫力。
专家提示:
宝贝如果发热不退或感冒症状加重,或突然烦躁不安,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由医生诊治,以免贻误宝宝的病情。
冻疮
宝贝为什么会生冻疮?
冻疮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多发生在户外玩耍、而没有注意做防寒保护的宝贝。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环境,或手足暴露部位活动受限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手背、面颊、耳朵等,都容易长冻疮。
冻疮什么样?
被冻伤的部位一开始充血发红,形成暗红色的斑,并伴有肿胀、疼痛、发痒,尤其是一遇到热时,又痒又胀十分不舒服;如果病变进一步加重,暗红色的斑逐渐变成暗紫色,肿胀更为明显,严重了会出现水疱。水疱可能会破溃,形成溃疡面,这时,疼痛加重。通常,冻疮会愈合得很慢,一直等到天气暖和时才能好转。
3个防护策略让宝贝远离冻疮
1.带宝贝去户外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检查宝贝穿着是否得当,如衣服是否防寒,特别是经常暴露的部位,可适当的涂抹护肤油以保护皮肤。
2.寒冷的天气宝贝在户外玩耍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让宝贝久坐不动,要经常触摸宝贝暴露部位的皮肤的温暖情况。
3衣服要宽松,最好是蓬松的棉服或羽绒服;尽量穿透气性能好的鞋,同时要注意不要太小,否则将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而易发生冻伤;袜子要吸汗并及时更换,以免因潮湿冻伤脚。
治疗宝贝冻疮3妙招
1.宝贝患了冻疮要及时治疗,没有破溃时在红肿疼痛处涂抹冻疮软膏或VE软膏。
2.当有水疱和水疱破溃形成溃疡面时,不要自己处理,以免处理不当加重病变。
3.既往有冻疮史的宝贝,可在冬天到来前采取以下措施:
用茄子干煎汤,浸泡容易发生冻疮的部位,经过多次浸洗也可达到防止冻疮发生及复发的作用。
也可请中医开一些草药煎洗,可减轻痒痛。
怎样预防宝宝脸上冻疮呢
在天气寒冷的冬季,冻疮时有发生,虽不是什么大病,但也让人痒痛难忍。特别如果是宝宝得了冻疮,不仅仅不再漂亮,而且宝宝会异常辛苦。那么该如何预防宝宝冻疮呢?冻疮虽然常常发生在寒冷的隆冬时节,但是,现代医学认为,预防应从初冬开始。
通过权威机构研究表明,预防冻疮首先应从初冬就要开始加强锻炼。
具体方法是:用冷水浸泡往年常生冻疮的部位,如手和脚,开始每天浸泡半小时,以后浸泡一小时。其次是应注意局部保暖,如外出时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套、围巾等,鞋子也应穿暖的,但不宜过紧。另外,还可适当吃些牛肉、羊肉、狗肉等温性食品,以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局部按摩是预防冻疮最好的方法。
一是手按摩
两手合掌,反复搓摩,使其发热,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着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反复相互共摩擦15~20次。
二是脚心按摩
坐床上,屈膝,脚心相对,左手按右脚心,右手按左脚心,两手同时用力,反复按摩15~20次。
预防宝宝脸上长冻疮有什么方法 宝宝脸上长冻疮怎么办 为什么宝宝会长冻疮
三是腿按摩
坐床上,腿伸直,两手紧抱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后擦双大腿根,一下一上为一次,共擦15~20次,可预防冻疮。
四是臂按摩
右手掌紧按左手腕里边,用力沿内侧向上擦到肩膀,再翻过肩膀,由臂外侧向下擦到左手手背,这样为一次,共做15~20次。右手做法与左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