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总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1、增高

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高度脱水所致血液浓缩(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及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钠丢失继发水分丢失,进而促使血浆出现浓缩现象。

2、降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而形成血浆中总蛋白降低。

肝功能障碍,则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主要以白蛋白的下降明显。

蛋白质丢失,如严重大面积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肾病综合征时,尿液中蛋白质长期被丢失;溃疡性结肠炎时,可随粪便排出一定量的蛋白质。

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患所致吸收不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

总蛋白的临床意义

1、增高: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高度脱水所致血液浓缩(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及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钠丢失继发水分丢失,进而促使血浆出现浓缩现象。

2、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而形成血浆中总蛋白降低。

肝功能障碍,则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主要以白蛋白的下降明显。

蛋白质丢失,如严重大面积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肾病综合征时,尿液中蛋白质长期被丢失;溃疡性结肠炎时,可随粪便排出一定量的蛋白质。

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患所致吸收不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

尿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参考值为10~150毫克。若在150~500毫克,为微量蛋白尿,>500毫克为临床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需长期控制血糖,对逆转或延缓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意义。

尿蛋白测定,包括尿蛋白定性和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的临床意义,尿蛋白阳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阳性程度与肾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参考值<15微克/分。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较轻,故只有微量白蛋白漏出。早期糖尿病肾病uae为15~200微克/分,临床糖尿病肾病>200微克/分。有专家报告,糖尿病肾病有明显蛋白尿者,几乎100%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糖尿病患者uae30微克/分,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防治的关键时刻。严格控制血糖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可逆转或部分逆转。目前,常用测定微量尿蛋白的方法是放射免疫法。

尿白蛋白临床意义

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此时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何在?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3]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2型糖尿病疾病现状及尿微量白蛋白筛查的重要性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近20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发病年龄提前,据调查,全球20—79岁人群患病人数约1.5亿,其中患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是:印度、中国、美国合计约7000万。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1996年11个省市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2%,1998—2001年上海的调查显示患病率达10%。

大量研究证实了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终末期肾病及死亡的危险因子,而合并高血压更加重了这种危险性。将近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

2型糖尿病中,尿白蛋白量为死亡的危险因子。随着尿白蛋白浓度的增加,患者存活率下降,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证据。

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发展为严重肾脏并发症的高风险,一旦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蛋白尿,肾功能的进一步降低将是不可避免的。不幸的是,进入血液透析过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期望生存期大约只有两年。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微量白蛋白尿筛查是必要的,因为这样能尽早决定适当的治疗措施以减缓这一进行性发展过程。

2型糖尿病防止肾病进展的主要策略包括:有效控制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已证明有明显益处,同时控制血糖,低蛋白饮食。

基于2型糖尿病的现状,早期发现尿微量白蛋白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30%—40%左右,为此,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断时及以后每年检查微量白蛋白尿,2003年的报告中更强调糖尿病肾病的全过程都必须治疗,2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或临床蛋白尿者推荐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

一些国内权威的肾病专家主张早期预防微量白蛋白尿要从青壮年开始,随着生活的富足,肾病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等并发症越来越年轻化,市场上也逐渐出现了家庭就可以自我检测肾功能的诊断试剂。

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

床中,通常应用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液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2型糖尿病疾病现状及微量白蛋白尿筛查的重要性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近20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发病年龄提前,目前全球20—79岁人群患病人数约1.5亿,其中患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是:印度、中国、美国合计约7000万。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1996年11个省市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2%,1998—2001年上海的调查显示患病率达10%。

大量研究证实了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终末期肾病及死亡的危险因子,而合并高血压更加重了这种危险性。将近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

2型糖尿病中,尿白蛋白量为死亡的危险因子。随着尿白蛋白浓度的增加,患者存活率下降,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证据。

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发展为严重肾脏并发症的高风险,一旦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蛋白尿,肾功能的进一步降低将是不可避免的。不幸的是,进入血液透析过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期望生存期大约只有两年。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微量白蛋白尿筛查是必要的,因为这样能尽早决定适当的治疗措施以减缓这一进行性发展过程。

2型糖尿病防止肾病进展的主要策略包括:有效控制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已证明有明显益处,同时控制血糖,低蛋白饮食。

基于2型糖尿病的现状,早期发现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30%—40%左右,为此,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断时及以后每年检查微量白蛋白尿,2003年的报告中更强调糖尿病肾病的全过程都必须治疗,2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或临床蛋白尿者推荐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

现在一些国内权威的肾病专家主张早期预防微量白蛋白尿要从青壮年开始,随着生活的富足,肾病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等并发症越来越年轻化,市场上也逐渐出现了家庭就可以自我检测肾脏好坏及损伤程度的快速诊断试剂,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通过家庭自我检测可在很大程度上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减轻病痛及经济压力。

总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

一、总蛋白的参考值:

总蛋白是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不同的年龄阶段,总蛋白的正常值是各不相同的:

新生儿:46~70g/L(出生~1周 44~76g/L);

7个月~1岁:51~73g/L;

1~2岁:56~75g/L;

3岁以上:60~76g/L;

成年男性:68~82g/L;

成年女性:67~81g/L。

检查中总蛋白有可能是生理性升高,也有可能是病理性升高。

二、总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1、增高

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高度脱水所致血液浓缩(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及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钠丢失继发水分丢失,进而促使血浆出现浓缩现象。

2、降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而形成血浆中总蛋白降低。

肝功能障碍,则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主要以白蛋白的下降明显。

蛋白质丢失,如严重大面积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肾病综合征时,尿液中蛋白质长期被丢失;溃疡性结肠炎时,可随粪便排出一定量的蛋白质。

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患所致吸收不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

糖尿病三项是什么

糖尿病三项:

1、尿蛋白检测:尿蛋白测定,包括尿蛋白定性和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的临床意义:尿蛋白阳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阳性程度与肾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糖尿病患者尿中持续出现尿蛋白阳性,需除外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原发性肾病外,应考虑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蛋白尿呈间歇性,只在劳动或运动后为阳性反应。因此,运动后尿蛋白检验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意义。

2、手持眼底镜检测:手持眼底镜检测最重要的意义是检测出糖尿病患者眼底(脉络膜、视神经乳头)是否有病变,如:糖尿病性黄斑部病变、糖尿病性青光眼、糖尿病并发视神经炎等。糖尿病会产生全身各部位小血管的变化。因为这种小血管在全身中,只有在视网膜上可以直接看到,所以透过眼底检查,可以检查出患者的糖尿病病情是否已产生血管性的病变。

3、视网膜检测:糖尿病并发眼病较多,有白内障、屈光不正、青光眼等,但视网膜病是最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据统计,病程在10年者50%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5年以上者,达80%。病情越重,年龄越大,发病的机会相对增加。由于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加之血液呈高凝状态,易造成血栓和血瘀,甚至血管破裂。所以糖尿病视网膜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视力保护有重大意义。

白细胞和白蛋白的区别

单从临床意义上来讲,白细胞是反映你身体的免疫状况的,白细胞升高考虑你的身体某个部位存在炎性反应,即有感染,发炎。长期低于正常水平,说明你的免疫力低。一过性的降低可考虑病毒性感染等情况。 而白蛋白,一般出现在肝功能检测里。降低可见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蛋白丢失(如肾脏疾病,烧伤),蛋白摄入不足(呵呵,吃的东西不够营养),消耗过多(如甲亢,结核等),也可能是血液过度稀释造成。白蛋白升高没有多大的临床意义。白细胞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白蛋白(又称清蛋白,albumin,Alb)系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寿期约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

肝炎患者血化验检查的意义

肝炎患者需要做的血化验检查有血清黄疸及胆红素定量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测定、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比值测定、麝香草酚浊度试验。下面介绍这几种血化验检查有何意义。

血清黄疸及胆红素定量检查

血清黄疸指数为:4-6单位。胆红素定量为:17.1微摩尔以下。

临床意义:黄疸指数反应黄疸的有无、程度、性质。正常人血清胆红素可有微量,肝细胞受损时胆汁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炎患者肝细胞受损。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测定

正常值:5-25单位,一般30以下。

临床意义:肝脏中此酶比血中高一万倍,肝炎时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脏转氨酶释放入血,使该酶含量增高。故观察增高幅度,可知肝细胞损伤程度。

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比值测定

正常值:总蛋白60克~80克/升;白蛋白35~5克/升;球蛋白20克~30克/升;白/球比值1.5~2.5:1。

临床意义:这类蛋白质由肝脏合成和代谢。测定蛋白质含量可以反映:急、慢性肝炎时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无变化或增多,总蛋白量正常或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改变或倒置。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

正常值:0一6马氏单位,>7单位为阳性。

临床意义:TTT浊度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基本呈平行。急性肝炎早期发病时即可呈阳性,恢复期转阴性,持续阳性者是转为慢性的指征。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可呈阳性,静止期下降或接近正常。目前大医院用蛋白电泳测定取代此检验,但农村和基层医院仍沿用,是肝功损伤的指标之一。

相关推荐

脱发的检查

1、头发的牵拉检查 头发牵拉实验阳性是指在头皮的任何部位可不费力地拔落2-8根头发而无疼痛感。休止期脱发、生长期脱发松动综合症、斑秃等毛发病中,本实验呈阳性反应。 2、内分泌检查 性激素水平的检查对产后脱发、更年期脱发和口服避孕药引起的脱发,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血清TSH的检查对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有价值。 3、营养代谢检查 营养代谢性疾病如铁缺乏症,早期常需实验室检查证实。血清铁蛋白小于12ug/L为贮铁缺乏同时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0.15全血FEP大于1.78umol/L(100ug/dL)或FEP/H

尿蛋白定性的临床意义

尿蛋白定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阳性程度与肾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糖尿病患者尿中持续出现尿蛋白阳性,除外泌尿系感染、原发性肾病外,应考虑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专家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蛋白尿呈间歇性,只在劳动或运动后为阳性反应。因此,运动后尿蛋白检验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意义。 尿蛋白定量的临床意义: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参考值为10~150毫克。若在150~500毫克,为微量蛋白尿,>500毫克为临床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需长期控制血糖,对逆转或延缓肾病和视网膜病变

蛋白偏高是什么原因啊

蛋白是铁储存于人体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临床意义:本试验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也是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之一。血清铁蛋白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铁利用量下降)、溶血性贫血(铁释出过多);血色素沉着症及反复输血(铁吸收或储存增多)、铅中毒及维生素B6缺乏引起贫血(铁利用降低)、恶性肿瘤、肝脏病变、急性感染。铁蛋白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是铁的主要贮存形式。铁蛋白测定以400ng/ml为正常上限,某些肿瘤常常升高且大于此值,常见于: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肺癌、结肠癌、肝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HLA-B27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少关节Ⅱ型HLA-B27常阳性。该病最终有脊柱炎者90%HLA-B27阳性,仅有关节炎者60%HLA-B27阳性。因此,HLA-B27对JI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分型和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迟发的JIA与HLA-B27阳性亦有关。 2.HLA-DR4HLA-DR4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相关,对于JIA的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IgM型类风湿因子阳性的多关节型JIA与HLA-DR4,尤其DW4、DW14亚型有关,且HLA-DR4与以后发生重型关节炎有关。另外,迟发的JI

睾酮临床意义

1、睾酮增高 见于特发性性早熟和儿童的肾上腺皮质增生、部分肾上腺皮质肿瘤。男性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肿瘤、妊娠期的绒毛膜上皮疾病、睾丸女性化、原发性多毛症。这种情况可以摄入巴比妥类镇静剂、氯米芬(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及口服避孕药等药物。 2、睾酮减低 见于唐氏综合征、尿毒症、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症、肝功能不全、原发性和继发性性腺功能不全、隐睾症。女性睾酮较男性为低,随月经周期变化,静止和葡萄糖负荷后雄性激素下降,活动后上升,女性男性化时可升至7.0nmol/L以上。这种情况可以摄入雄激素、地塞米松、地高辛等药物及

尿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1、尿白细胞(LEU) 正常人离心尿白细胞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每高倍视野下超过5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脓尿。 正常参考值:0-5/HP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泌尿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化学检测尿白细胞和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临床诊断以镜检结果为准。 2、尿酮体(Ke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重症糖尿病、妊娠中毒、长时间禁食、呕吐、腹泻、脱水或脂肪摄入过多时。 3、尿亚硝酸盐(NI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提示有泌尿道结石或感染的可能

载脂蛋白e的临床意义

1.载脂蛋白E是一种富含精氨酸的碱性蛋白,存在于血浆CM、VLDL 及其残粒中,β-VLDL中含ApoE的量高于VLDL,一部分ApoE在血液中可与ApoAⅡ形成复合体。ApoE可在多种组织中合成,主要是在肝脏,其次是在脑组织和肾脏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ApoE的基因位点具有遗传多态性,多态性与个体血脂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ApoE 是LDL受体的配体,也是肝细胞CM残粒受体的配体,它与脂蛋白代谢密切相关

脱发的检查方法有几种

1、头发的牵拉检测 头发牵拉实验阳性是指在头皮的任何部位可不费力地拔落2-8根头发而无疼痛感。休止期脱发生、长期脱发松动综合症、斑秃等毛病发中,本实验呈阳性反应。 2、其他检测 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查LE细胞、抗dsDNA或抗sm抗体、ANA免疫荧光等,梅毒性脱发须进行梅毒血清学的检测。怀疑因艾滋病引发头发和头皮的疾病,以HIV抗体的检测最为经常使用。 3、内分泌检测 性激素水平的检测对产后脱发,更年期脱发和口服避孕药引起的脱发,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血清TSH的检测对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有价值。 4、营养代

甲胎蛋白临床意义是什么

1、异常妊娠,血AFP定量鉴别正常妊娠和绒癌,后者血清AFP不升高与非妊娠妇女无异。 2、先兆流产,部分妊娠初、中期先兆流产孕妇血清AFP值比正常孕妇低,稽留流产和自然流产孕妇血AFP值增高。 3、有胎块的葡萄胎,胎盘、羊水疾病可使AFP含量增高。 4、高危妊娠,母儿血型不合,糖尿病孕妇血清AFP增高。 5、无脑儿、多胎、低体重母血AFP增高。 6、先天性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胎儿,母血、羊水中AFP含量异常增高,10~16周孕妇血清AFP比正常高10倍,可诊断开放性神经管缺损,其预价值99.96%。 7、

血清铁蛋白临床意义

SF增高 ①体内贮存铁增加:原发性血色病、继发性铁负荷过大。 ②铁蛋白合成增加:炎症、肿瘤、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③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pernicious anemia) ④组织释放增加:肝坏死、慢性肝病等。 SF减低 SF减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大量失血.、长期腹泻、营养不良等。.若SF低于15μg/L时即可诊断铁缺乏。也可以作为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指标。如果SF大于100μg/L,即可排除缺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