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瘫康复训练怎么做
婴儿脑瘫康复训练怎么做
1、头的控制
可利用俯卧位训练抬头的能力,方法:让孩子趴着,拿一个玩具停在与他的眼睛一般高处,为了让孩子抬头看它,把它一点一点抬高。每天至少俯卧30分钟,以饭后10分钟左右最适宜。
2、翻身及爬方法
让患儿趴在地板上,从背后拉他的衣服帮他转动肩膀翻身;让他趴着,将一条浴巾置于胸前,反浴巾两头提起来,保持只让他手和膝部着地,你一边和他沿地板慢慢地前进,一边鼓励他;一人帮他移动手臂,另一人帮助交替活动他的脚,帮他用力爬向某一个目标。
3、支撑后背保持坐姿
在自己手臂的支撑下坐起,把它喜欢的物品放在面前引起注意,藉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坐姿,渐渐减少支撑,最后独坐。
4、拉物站起
大人可拉脑瘫儿一只手,诱使他从座位过度到双腿为脆姿,然后再让他站起来。孩子抓住小床栏杆时家长把双手放在他掖下支撑站立,逐渐减少帮助,让他自己保持平衡。
5、行走
脑瘫儿学走路的关键就是要学会移动身体重心,开始拉双手向前走,渐渐过度拉一只手,最后达到自己独走;也可用学步吊带。
6、上下楼梯
开始让患儿一手扶栏杆,一手拉大人手,以维持平衡,逐渐让他脱离成人的支持,靠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两步一个台阶,上下楼梯。大一点的孩子需鼓励他一步一个台阶两脚交替上下楼梯,可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7、跳跃
跳跃是锻炼下股肌肉的一个重要项目,练习蹲起动作,为跳跃作准备。经常拉患儿双手从台阶上跳下,作为自行跳跃的爆发力的准备,在室内挂上一些鲜艳的纱布和小玩具(在上述两个训练基础上)让几个儿童一起跳跃着去触摸、拍打。
8、平衡协调训练
选择无障碍物的场地或房间,在大人的保护下让患儿闭目直行、走脚印、走直线、坐摇马、荡秋千、骑小三轮车、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滚都是练习平衡协调动作的好方法。
9、精细动作训练
主要是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患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训练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要选择适合小孩玩的物品,由方形、长方形逐步过渡到圆形。五六岁时,教患者学习旋拧瓶盖、给玩具上弦、搭积木、握笔写字画图等,为日后上学读书、提高生活能力打基础。
注意事项
对脑瘫儿的训练不是几次、几天就能见成效的,必须持之以恒,长年累月坚持。有语言障碍、智力低下者,还要同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和智力训练。患者脑瘫程度千差万别,需要到正规脑瘫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一些基本的康复训练,以便于在家里开展训练。
小儿脑瘫的治疗
早诊断、早治疗、早训练,是小儿脑瘫治疗的关键。包括以下方面:
1、现代医学治疗。包括手术、矫形器、光电声疗法、语言交流训练等。其中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手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1978年由意大利一名外科医生创立并很快在全世界推广。因为大脑皮质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不能控制下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某些神经纤维是造成肌张力增高的主要原因,因而作spr手术就是运用现代电生理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寻找出并切除这些神经纤维,令过分活跃的反射弧回复稳定,改善痉挛。成功率大约在 50-80%。手术后还要进行康复训练和肌力平衡协调训练。该手术的适应症是年龄 5-7岁,单纯性痉挛性脑瘫,智力基本正常,肌张力 3 级以上,有一定的控制运动能力,同时没有肌张力低下、手足徐动、共济失调、肌肉挛缩等情况。目前在北京宣武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展了此项手术。
2、中医治疗。包括针灸、按摩、中药等。
3、综合康复训练。目前认为小儿脑瘫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如头部控制的小儿脑瘫康复训练、躯干和下肢功能小儿脑瘫康复训练、上肢和手的功能小儿脑瘫康复训练等;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选择使用家用型的肢体康复治疗仪(也称肢体运动康复仪)来对受损的肢体运动重建。它本身以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炼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恢复自主的运动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时候操作简便。
4、药物治疗。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服药除了要注意时间、次数外,尚须注意方法。在明确诊断之前,最好不要随便用药。症状往往是疾病诊断的依据之一,随便用药会掩盖症状,造成诊断困难,甚至误诊。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
1、头的控制
可利用俯卧位训练抬头的能力,方法:让孩子趴着,拿一个玩具停在与他的眼睛一般高处,为了让孩子抬头看它,把它一点一点抬高。每天至少俯卧30分钟,以饭后10分钟左右最适宜。
2、翻身及爬方法
让患儿趴在地板上,从背后拉他的衣服帮他转动肩膀翻身;让他趴着,将一条浴巾置于胸前,反浴巾两头提起来,保持只让他手和膝部着地,你一边和他沿地板慢慢地前进,一边鼓励他;一人帮他移动手臂,另一人帮助交替活动他的脚,帮他用力爬向某一个目标。
3、坐起训练
将他双腿分开坐在你的膝上,活动你的膝,使他轻轻向一边倾斜,鼓励他稳住自己。或向下压住他的髋部帮助他坐起,将他倾向另一边。从后方握住其髋部,轻轻将他推向一边,让他把握自己,向不同方向转身坐。将他向另一边倾斜,向一边侧坐。
4、拉物站起
大人可拉脑瘫儿一只手,诱使他从座位过度到双腿为脆姿,然后再让他站起来。孩子抓住小床栏杆时家长把双手放在他掖下支撑站立,逐渐减少帮助,让他自己保持平衡。
5、行走
脑瘫儿学走路的关键就是要学会移动身体重心,开始拉双手向前走,渐渐过度拉一只手,最后达到自己独走;也可用学步吊带。
6、上下楼梯
开始让患儿一手扶栏杆,一手拉大人手,以维持平衡,逐渐让他脱离成人的支持,靠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两步一个台阶,上下楼梯。大一点的孩子需鼓励他一步一个台阶两脚交替上下楼梯,可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7、跳跃
跳跃是锻炼下股肌肉的一个重要项目,练习蹲起动作,为跳跃作准备。经常拉患儿双手从台阶上跳下,作为自行跳跃的爆发力的准备,在室内挂上一些鲜艳的纱布和小玩具(在上述两个训练基础上)让几个儿童一起跳跃着去触摸、拍打。
8、平衡协调训练
选择无障碍物的场地或房间,在大人的保护下让患儿闭目直行、走脚印、走直线、坐摇马、荡秋千、骑小三轮车、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滚都是练习平衡协调动作的好方法。
9、精细动作训练
主要是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患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训练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要选择适合小孩玩的物品,由方形、长方形逐步过渡到圆形。五六岁时,教患者学习旋拧瓶盖、给玩具上弦、搭积木、握笔写字画图等,为日后上学读书、提高生活能力打基础。
如何有效帮助脑瘫患者康复
一、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饮食疗法:小儿脑瘫患者的食物要容易克化吸收,营养富厚,要选高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与脑的记忆、思维有密切的瓜葛,牛奶、豆浆、鸡蛋、酸奶、肉类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多选维生素高的食物,因维生素a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大脑的发育。
二、作业疗法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作业疗法更侧重于上肢机能和日常生活动作的掌握及智能的提高,其方法是通过游戏和作业活动使患儿在无意中进行身体协调运动,从而达到生活上自理的目标,病儿通过作业疗法可获得动作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生存能力的学习与掌握。
三、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理学疗法:小儿脑瘫患儿进行理疗,如电针、肌兴奋治疗仪、水疗、冷热敷等。主要目的是调节功能,缓解痉挛,刺激低下的肌张力,促进循环,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从而改善平衡和步态。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儿脑瘫患儿因为运动能力及其他方面较正常儿童差,常常有自卑心理而不愿与别人交往,在给孩子做康复的同时,注重矫正孩子的情绪,纠正行为异常,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哪几项锻炼适合小儿脑瘫患者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体现在多方面,我们必须要细心耐心的去帮助他们,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他们,让他们慢慢的恢复,与正常小朋友一样拥有美好的童年生活,一般情况下康复训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家长要有细致的观察力,孩子有一步微小的进步,家长也要观察出来,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鼓励孩子继续努力训练,由微小的进步发展到大的进步,往往有的孩子出现微小进步,家长观察不出来,总认为没效果,就调整训练方案,结果进步更慢。
2.训练活动太难,家长期望太快,太多的进步,家长应该认识到出现一点进步,一定要满足,应及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3.病情太重,家长未能执行训练计划,影响进步速度。
4.选择容易做的训练活动,如:抬腿迈步,一个正常孩子抬腿迈步是很容易的事,一个小儿脑瘫孩子学抬腿迈步就很难,作为家长一定要时刻想到,他是个有病的孩子,不要要求太高,太快的训练活动,每一个动作都要反反复复的练习,否则进步就慢,如一个正常孩子不会坐不会走,必须先学会坐。
看过上述介绍的小儿脑瘫康复训练之后我们大家对于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内容有了相应的认识与了解,只有进行这些康复训练我们才能真正的帮助小儿脑瘫患者,帮助他们真正的恢复健康,拥有正常的生活。
幼儿脑瘫如何做康复训练
脑瘫主要引起的是中枢神经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要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训练方法,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可以选用这几种方法:①运动疗法;②作业疗法;③语言疗法;④物理疗法;⑤使用矫形疗法;⑥启智疗法;⑦心理和行为干预疗法;⑧传统疗法。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①争取患儿的合作,最好结合游戏进行训练;
②训练的形式要多样性;
③诱导患儿几种注意力,防止强制训练;
④每一次训练的时间不要太长;
⑤多鼓励和表扬,让患儿有成就感。
小儿脑瘫长期治疗后可以正常行走吗
1、对于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孩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痉挛就会越发严重,若是不加以治疗,任其发展的话,脑瘫治疗也就越来越复杂,希望脑瘫孩子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小儿脑瘫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2、对于2岁半以上的孩子,建议采用微创手术与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在内的综合性治疗,FSPR手术对于 痉挛性小儿脑瘫的孩子来说最为适合。通过FSPR手术就是通过对脊髓神经后根的处理,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一般在2岁半的时候就可以做这个手术。微创手术的最佳时机就是2岁半到6岁之间。
3、小儿脑瘫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发育年龄,对照正常儿童发育表,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选择训练动作时应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如果训练动作过难,孩子不能完成,会导致挫败感而失去信心、放弃训练。
脑瘫康复治疗坚持四大原则
虽然脑瘫是患儿一出生就出现的疾病,但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不少患儿经过科学正规的治疗,都达到了理想的功能改善的目的。希望各位家长切勿病急乱投医,在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为孩子谋划一个良好的未来。小儿脑瘫患者想要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最为关键的是儿童脑瘫的治疗要有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我们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影响脑瘫康复疗效的因素除了与治疗水平有关外,还与治疗康复的年龄、时间、类型、病情程度和有无合并症有关。因此,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选择权威康复医疗机构。
在孩子开展早期脑瘫康复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做好配合工作,但必须认识到每个孩子的病情都不一样,因而具体的康复训练手段也不会完全一致,千万不要看到别人怎么训练回家给自己孩子也这么做,这是十分不科学的。理想的方法是,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针对孩子的具体病情制定一套康复训方案,根据其身体基础条件、智力、体质方面的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在脑瘫康复过程中,功能康复是极为重要的,其可以提高过去相对无效或新形成神经通路的效率,即运用越多,效率越高;让原先不承担某种功能的大脑结构,去承担新的、不熟悉的任务,没有反复多次的训练是不可能的;足够的外周刺激和感觉反馈可以改变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感受群,因此,功能训练在康复中必不可少。
脑瘫的功能康复训练包括运动功能训练、感觉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协调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认识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多方面。而重中之重,也是应该最早开展的当属运动功能训练。这是因为人类的运动能力是最早发育的,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
康复训练对于脑瘫患者应该是长期的,手术治疗是必要的补充,可以达到减少痉挛,恢复和改善肌力平衡,矫正关节的挛缩畸形,最大限度地恢复机体运动功能的目的,还可以为术后康复训练及支架安装等物理治疗排除障碍。
占绝大多数比例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适用FSPR术(即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而非痉挛型脑瘫患儿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以肌张力不稳定增高和肌肉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表现,以平衡和协调功能障碍为主的混合型和徐动型脑瘫相对多见,其主要病因是出生时中、重度窒息及病理性黄疸引起,此种类型的脑瘫可进行颈动脉鞘手术,以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改善运动状态。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FSPR手术最佳时机是2.5-6岁,6岁以后肢体的变形会更加严重,术后康复的时间也会更长。另外, 如果患儿还存在肢体变形、肌肉挛缩等情况的话,术后还要配合进行CPMMA手术(即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进行矫治。
现在我们一致认为脑瘫二期手术(即CP-MMA手术)应在解痉手术(FSPR术)之后进行,先以解痉手术阻断大脑不断向下肢发放的紧张性冲动之后,再行矫形治疗。如果颠倒两者的手术时间,则容易导致畸形复发,不得不重复接受手术,徒增患儿肉体与精神上的痛苦。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治疗小儿脑瘫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如果只接受了手术治疗,而忽略了术后康复训练,会造成一部分患儿功能改善不明显或“复发”;反之,如果只单纯进行功能训练、装配矫形器等非创伤性治疗,同样也是忽视脑瘫患儿普遍存在的肌肉长期高度痉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延误了进一步功能改善的机会。
从疾病方面讲,小儿脑瘫是一种残疾性疾患,也就是说得了脑瘫后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有些专家曾经指出:脑瘫的康复是终身性的,因此在接受阶段性的手术与短期的院内康复后,还是应当以家庭康复和社会康复为主,也就是说,脑瘫患者必须坚持长期系统的康复治疗方能保证效果持久。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方法是什么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主要有运动训练。我们可以按照患者的的临床症状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通常有以下几种:粗大的训练、精细的训练,主要目的在于练习患者平衡感以及协调能力;理学训练,比如通过电针、肌兴奋治疗仪、水疗、冷热敷等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达到调节能力,减轻痉挛,刺激比较弱的肌张力,帮助循环,维持和增强患者的肌力,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态。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有比较多。医院会按照患者的家庭条件和实际的病情,来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针对于合并症的训练方法如下:医生通常会视病人的情况进行视觉、听觉、语言方面的矫正,通过矫正胖患者提高和发展认知的能力。常用矫形器具进行训练。
在脑瘫病人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支具的使用很普遍,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就像年纪比较小的痉挛性脑瘫病人,会因为自己得下肢小腿后侧肌群出现痉挛,脚后跟是无法落地的、踝关节也是无法保持稳定的,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给患者使用足踝矫形支具。然而,到底应该使用哪一种矫形器,那就要咨询专业的医生了。
小儿脑瘫得康复训练还包括作业疗法和锻炼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中,作业疗法的重点在于恢复患者的上肢能力和日常生活动作的能力以及改善智力。主要是利用游戏和作业等活动,让病人在无意中接受身体协调功能的训练,使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自理的能力。患者在经过训练之后,逐渐可以恢复动作能力,这种训练还可以有效抑制因为运动机能发育不正常,引起的感觉障碍,还有益于患者的和身心健康发育。
康复训练有助于小儿脑瘫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不过,如果只是单纯的通过康复训练治疗,是无法让患者完全根治的,必须结合其他的治疗方法。
婴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办法有哪些
1、家长参与康复疗法。脑瘫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仅靠治疗师每天1-2小时的训练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为保证患者得到切实有效的治疗,必须让家长学会并参与部分常用的康复方法,这是婴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办法之一。
2、坚持长期治疗。脑瘫康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切忌中断,这是婴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办法之一。
3、早发现、早治疗。越早越好,不仅能促进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抑制异常反射,还可防止肌腱挛缩和骨关节畸形等继发症,减轻致残率,这是婴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办法之一。
4、康复、教育与游戏玩耍相结合。小儿时期是成长发育和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互相结合有助于身心潜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这是婴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办法之一。
早产儿脑瘫康复训练
1、头部控制的训练
婴幼儿发育期学会抬头是学会其它活动的主要前提。训练时可扶住患儿头部两侧,使头部能稳定地保持在直立的正中位。在坐位的大部分时间,头部习惯于保持正确的姿势时,可使患儿躯干前倾,两侧倾斜,让他学会头部的控制,保持头部稳定。
2、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
最好在一个稳定的姿势下进行,着重是纠正脑瘫患儿上肢的痉挛模式。可一手抓住患儿肘的外侧,一手握住患儿的手,将他的手臂上举和外展。使肩外旋和肘伸直,掌心向上。鼓励患儿将他的双手拿到胸前,玩耍手指,抓握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玩具。
3、下肢锻炼
a.赤足在体操镜前行走,或踏着地上2条平行线行走;b.下蹲运动、跳跃运动、单腿站立运动、膝关节伸屈运动、足背伸运动;c.在平衡木上锻炼行走。某些类型的患者需要家属协助或配下肢的支具锻炼;d.流口水者锻炼吞咽运动每天百次,语言障碍者从最简单的语句开始锻炼说话,特别注意在音乐的配合下练习高声唱歌,脑瘫病人学习锻炼唱歌确能改善语言和智力。
4、进食训练
应鼓励患儿独立进食,这对改善患儿手的灵巧性和上肢的运动能力十分有益。吞咽功能良好的患儿,进食训练最好在坐位进行。手抓握能力差的患儿,可使用辅助器具进食。
5、穿脱衣物训练
此训练是为了使患儿能够逐步做到自己穿脱衣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6、平衡和协调运动训练
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是运动稳定的前提。可利用平衡板,球,滚筒等器具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可促使患儿及时调整姿态,提高反应能力和控制头,颈,躯干和平衡和协调运动的能力。
在对小孩进行康复训练时,家长要有耐心,小孩要用心(配合),医生要有决心,一心一意小儿的恢复指日可待。家长要用语言来引导,因为脑瘫患儿的信息反馈慢,大量时间证明,哪位家长一边训练,一边用语言来刺激效果就很明显,同时语言、智力都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