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对免疫力认识存在误区

对免疫力认识存在误区

免疫力这支“军队”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很多老百姓对这套机制并不了解,主要存在着四大方面的误区。

误区一:免疫力越强越好。免疫力就像血压、血糖,低了不是好事,容易引起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但太高也是病,对人体有害。免疫反应太强烈,破坏力太大,也容易患上类似红斑狼疮、类风湿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好的免疫力是处在一个均衡的状态,要有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误区二:免疫力就是抵抗力。抵抗力包括免疫力、排异能力、修复能力(愈合和再生能力)等众多能力,免疫力只是其中的一种。

误区三:老人及亚健康人群需要服药或保健品来增强免疫力。如果不是十分必要,应坚决反对滥用药物的行为,因为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干扰最大。特别是要反对随意服用激素类药物和滥用免疫球蛋白的做法。对于一些声称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保健品,因为没有衡量标准,也没有循证医学的支持,也没有必要服用。

误区四: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平时生活需要特别保护。孩子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变得弱不禁风、不堪一击,对成长十分不利。所以,身体里的这支军队要拒绝养尊处优,只有不断刺激才能提高战斗力。

补钙反而补出佝偻病

率达40%“判断佝偻病的标准是血浆中25羟基维生素d 3的含量,并补充骨骼的x光片。”苏宜香向南都记者表示,该事件已引起业界很大关注,因此其已研究过最先经浙江经视报道的小患者的检测报告,并建议近期以专家论坛形式结束争论。“患者维生素d 3含量正常且没有x光片配合,个人认为不能确诊,至少并不处于佝偻病的活动期,而佝偻病的潜伏期有2-3个月,因服用某产品3个月就导致佝偻病的说法医学上难以成立。”

“相当多家长认为补钙就铁定预防佝偻病,这种认识存在误区。营养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医学营养硕士钱兴国主任表示,维生素d不足、钙不足,或两者兼有,都可能导致佝偻病,最常见的其实是维生素d不足,导致摄入了再多的钙也无法吸收, “将佝偻病称为缺钙是不恰当的,说"补钙补出佝偻病"在医学上更是不可能的。

女性对乳房认识存在误区

胸部认识的7个误区

1.乳房正在越变越大。英国大型内衣零售商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发现,在短短20年间,美国女性内衣尺码在不断增大,相当于胸围增加3英寸(约合7.62厘米)。体重增加和隆胸是胸罩尺寸变化的两大主要原因。

2.七成女性对乳房不满意。一项新研究发现,70%的女性对自己的乳房感到不满意,她们希望自己的乳房可以更挺拔、乳沟更突显。相反,大部分男性觉得自己爱人的乳房“很美”。

3.跑步时乳房轨迹成“8”字形。女性运动时,乳房也会随着身体晃动,运动轨迹犹如“8”字,活动幅度可达到8英寸(约合20.3厘米)。运动时乳房痛很常见,英国一项研究发现,1/3的跑步者运动时会感到乳房痛。专家表示,女性运动时最好佩戴合适的可托起乳房的运动胸罩。

4.多数人的两只乳房都不一样。一侧乳房通常比另一侧乳房大1/5罩杯,乳头颜色,甚至高低都略有不同。

5.隆胸名列整容首位。数据显示,隆胸手术高居2012年整容手术榜首。虽然2012年美国隆胸手术比2011年减少7%,但仍有28.6万人施行了隆胸手术。

6.抚摸乳房可以让女性获得高潮快感。研究发现,82%的女性表示,抚摸乳房等刺激动作有助于激起性欲。同时,还有一部分人说,刺激乳房能让她们获得高潮时的快感。

7.胸罩历史并不长。但上世纪20年代,美国纽约设计的胸罩才是如今的胸罩标准。

乳腺纤维瘤在认识上存在哪些误区

1、认为乳腺纤维瘤通过服药治疗能够消除,因而耗费了大量的财力与精力。临床上确实可见到一些用药后稍微消肿的乳腺包块,但这些包块大多是乳腺增生结节,而不是乳腺纤维瘤;

2、对乳腺纤维瘤手术会不会复发存在疑问,其实只要手术医生术中完整地切除其包膜及周围有关腺叶,并注意是否有新发的病灶,这种顾虑是可以避免的。

3、有人认为乳腺纤维瘤的存留,治疗与否无大碍,但应该提醒临床上有10%分叶型乳腺癌,其症状体征的表现酷似乳腺纤维瘤,一旦延误治疗时机将对生命带来挑战。至少应做一病理活检才放心。

坐骨神经痛与梨状肌综合症

坐骨神经痛通常是指坐骨神经支配范围发生的放射性疼痛,常见的原因有:由参与坐骨神经的神经根受刺激、骶神经丛受刺激、坐骨神经干受刺激、坐骨神经支配范围的深部疼痛引起的牵涉痛等所致。

在此需要提醒的是,很多病人,甚至很多不是很专业的医生对坐骨神经痛的认识存在误区,往往会将放射至臀部的下腰痛误认为是坐骨神经痛,还有会将髋关节疼痛所表现出的牵涉痛误认为是坐骨神经痛或股神经痛。

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一般认为,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间穿出或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出现无菌性炎症,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因此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称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该疾病也表现除坐骨神经痛,其的特点是臀部有固定压痛点,压痛点可触发下肢放射痛。压痛点封闭治疗,一段疗程即可康复。

胃溃疡该不该做手术

1.胃溃疡不建议做手术。胃溃疡不是什么大病,对对生命没有危险,而且做手术对胃部也有一定的创伤,不一定能够治好,就算手术治好了胃溃疡也不能保证后期不复发。在胃溃疡该不该做手术的问题上,个人建议还是不做的好。最好先去医院检查下,做胃镜时做个活检,能够检查的更明白。

2中医治疗胃溃疡好。在治疗胃溃疡或者肠胃病方面,建议采用中医治疗比较好。中医治疗胃溃疡重在调理人体自身机能,对身体没有副作用。中医治疗胃溃疡方面有温胃通络愈疡方治疗,从根本上解决了胃病治标易祛根难的问题,而且标本兼治。

3重在调理。溃疡是一种常见病。长期以来,人们对胃溃疡病人的饮食认识存在误区,以下所列均属误区。牛奶疗法,近年研究表明,胃溃疡病人常饮牛奶并不利于胃溃疡愈合。不良生活习惯是胃溃疡的克星,在治疗好胃溃疡之后,我们一定要注意保养。暴饮暴食,熬夜吃夜宵不可取,在胃溃疡的调理上我们要万分注意。

膝关节疼痛千万不能忍

我国5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1/4常年忍受着膝关节疼痛,许多人认为这与年龄有关,其实大多数疼痛因膝关节骨关节炎所致,只所以出现这种原因是因患者对膝关节炎认识存在误区。

据了解,73岁的周先生,3年前曾出现过膝关节间歇性胀痛,当时他以为是运动太多造成的,结果没过多久,膝关节又痛起来,而且慢慢加重,最后出现上下楼梯都困难,更无法完成下蹲的动作。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左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伴积液。

据医生介绍,膝退行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骨病,是由于体内关节软骨修复功能下降,关节软骨破损脱落,发生硬性摩擦引起的。

常见症状为关节僵硬、不灵活,尤其休息后开始活动时,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有骨摩擦音,上下楼梯吃力,下蹲困难,并有骨质增生形成,严重者出现关节强直、变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治疗方法为口服药物、理疗针灸、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膝关节镜、手术治疗,但这些都有见效慢、易复发、创面大、费用高等弊端。

免疫力不等于抵抗力

对免疫力认识存在误区

免疫力这支“军队”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很多老百姓对这套机制并不了解,主要存在着四大方面的误区。

误区一:免疫力越强越好。免疫力就像血压、血糖,低了不是好事,容易引起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但太高也是病,对人体有害。免疫反应太强烈,破坏力太大,也容易患上类似红斑狼疮、类风湿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好的免疫力是处在一个均衡的状态,要有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误区二:免疫力就是抵抗力。抵抗力包括免疫力、排异能力、修复能力(愈合和再生能力)等众多能力,免疫力只是其中的一种。

误区三:老人及亚健康人群需要服药或保健品来增强免疫力。如果不是十分必要,应坚决反对滥用药物的行为,因为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干扰最大。特别是要反对随意服用激素类药物和滥用免疫球蛋白的做法。对于一些声称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保健品,因为没有衡量标准,也没有循证医学的支持,也没有必要服用。

误区四: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平时生活需要特别保护。孩子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变得弱不禁风、不堪一击,对成长十分不利。所以,身体里的这支军队要拒绝养尊处优,只有不断刺激才能提高战斗力。

相关推荐

胃溃疡患者的饮食误区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长期以来,人们对胃溃疡病人的饮食认识存在误区,以下所列均属误区。牛奶疗法近年研究表明,胃溃疡病人常饮牛奶并不利于胃溃疡愈合。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均能促进胃酸分泌。有报告说,饮牛奶后胃酸分泌增加30%。少吃多餐不少患者常少吃多餐,以进食来止痛。其实,这不仅不能减轻溃疡病的症状,反而会加重病情。因为食物进人胃内,虽能中和一部分胃酸,但又会刺激胃酸分泌,因而少吃多餐会使溃疡

感冒存在的认知误区

中国古代医学认为感冒是风邪由皮毛、口鼻乘虚而入引起的。有人认为风邪就相当于病毒,即便如此,这种说法也弄错了感冒病毒进入人体的途径。感冒病毒并不能由皮毛、口腔进入人体,它的入口是鼻腔(有时也从眼睛进入,但也是经由泪管抵达鼻腔)。鼻腔粘膜上长有纤毛,这些纤毛会从前向后摆动,把粘在上面的东西往鼻咽部送去。进入鼻腔的病毒就这样被纤毛送到了鼻腔后部的淋巴组织——腺样体。腺样体细胞的表面有一种叫“细胞间粘附分

早泄存在4大认知误区

误区一:早泄是一种心理问题中国人认为早泄是一种心理问题,有将近一半以上的人误认为早泄是由于疲劳、压力、焦虑引起,有超过25%的人认为早泄和阳痿就是一回事。而这些误区,是导致男性没有去医院寻求诊断治疗的最主要因素。专家表示,早泄和心理问题有一定关系,但更多地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神经、肌肉综合的过程,属于医疗状态。同时,也不能把早泄和性功能障碍混为一谈,二者在治疗方法上是不相同的。误区二:新婚早泄就会一

蛀牙认识误区

误区一、虫牙是虫子咬关于“虫牙”的说法,在我国民间流传很久,我国宋代杨士瀛已指出:“牙齿被腐臭之气淹溃日久便生虫,将牙齿腐蚀成孔。”那么,能够说牙齿真是被“虫子”咬坏的吗?来口腔科看病的人,常诉说嘴里的“虫牙”痛了。应该认为牙齿的损害,不是“虫子”造成的,而是其它因素所致。人类对龋齿的认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有了提高。外国学者首先在1819年指出:龋病是由于食物发酵产酸引起的化学性疾病,这种学说

秋季要防过敏性咳嗽

秋天是过敏性疾病好发的季节。记者日前从几家医院儿科门诊了解到,目前儿童过敏性咳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患儿常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治疗常常没有效果或收效甚微。有关专家指出,目前人们对儿童过敏性咳嗽的认识存在误区,以致过敏性咳嗽转变为支气管哮喘的儿童日益增多,应引起医生和家长们的重视。过敏性咳嗽要早治中国医大二院袁壮教授说,咳嗽是人体一种重要的防卫机制,气管中的分泌物及炎性物质等可随咳

胃溃疡的饮食误区有哪些

长期以来,人们对胃溃疡病人的饮食认识存在误区,以下所列均属误区。牛奶疗法近年研究表明,胃溃疡病人常饮牛奶并不利于胃溃疡愈合。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均能促进胃酸分泌。有报告说,饮牛奶后胃酸分泌增加30%。少吃多餐不少患者常少吃多餐,以进食来止痛。其实,这不仅不能减轻溃疡病的症状,反而会加重病情。因为食物进人胃内,虽能中和一部分胃酸,但又会刺激胃酸分泌,因而少吃多餐会使溃疡面不断受到胃酸侵蚀,

粥的认识误区

首先,适当喝粥确实有益,但不可顿顿喝粥。总是喝粥,老年人会因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而营养不良。故喝粥也要注意均衡营养,一天一餐即可。不少人认为粥养胃。但事实上这观点并不全面。喝粥不慢慢咀嚼,不能促进可以帮助消化的唾液腺的分泌;而且水高的粥在进入胃里后,会起稀释胃酸的作用,加速胃的膨胀,胃运动缓慢,不利于消化。因此胃病患者不宜老喝粥,而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饮食,细嚼慢咽,促进消化。另外,粥的功能各不相同

颈椎病认识存在误区有哪些

一:有些年轻人转头时颈椎经常发出响声,就认为自己得了颈椎病。转头时之所以脖子会发出“咔咔”的响声,主要是因为颈部的韧带和骨骼发生摩擦所致,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颈椎病。事实上,颈椎病仍然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年轻人患病的比率不高,但年轻时不良生活习惯和长期伏案工作确实会增加将来患病的可能。二:脖子和肩部感到酸痛,就认为是颈椎病。大部分脖子和肩部的酸痛还是因为肌肉疲劳所致,真正的颈椎病大多带有上肢放射性疼

补肾壮阳的误区

误区一:混淆肾虚的原因现代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门有车,上班又坐得多活动少,很容易出现全身脏器功能衰退,肾虚则是其中的一种。对老年人来说,肾虚是衰老引起的不可抗拒的生理过程,是不可能通过药补而重返青春的;中年人出现肾虚症状则是一种未老先衰,属病理性肾虚,需要适当的进补。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把肾虚混为一谈,误认为只要服用一些药物即可有所改善。专家提醒:补肾要根据肾阳虚和肾阴虚对症下药,如果用反了

解析小儿肺炎的5大认识误区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四季均易发生,以冬春季为多。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重症肺炎,或者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小儿肺炎如治疗不彻底,则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但是,许多父母对小儿肺炎的认识存在误区,最常见的是以下五种:误区一:宝宝没有发热,就不是肺炎并不是所有肺炎患儿都会发热,如冬春季的流行性肺炎、衣原体、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