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头发长是否影响健康 不要让宝宝吃到,也少抱抱
宝宝头发长是否影响健康 不要让宝宝吃到,也少抱抱
下次不要了 这个和剃发没有关系 她在染发的时候有害物质就已经从头皮渗入了丫
新手妈咪上路:学会正确抱宝宝
抱新生儿正确的姿势有两种:手托法和腕抱法
手托法: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这一方法比较多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
腕抱法:是指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一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姿势掌握了抱宝宝的正确姿势后,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多与宝宝交流
父母抱着宝宝活动时,要同宝宝说话、唱歌,用眼睛温柔地注视宝宝,轻轻地抚摸,与宝宝有身体的接触,这种感情交流,可以使宝宝的视野更开阔,受周围环境的刺激更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精神发育以及身体生长都有着极大的好处。这种贴身抚抱是亲子交往建立感情的第一步,对宝宝身心发育十分重要。从新生儿起就应一日多次抱起宝宝,逗引他,引他注视和与他讲话。
一般,抱抚宝宝都应在宝宝睁眼睡醒时,宝宝熟睡时尽量让他睡在小床上,新生儿一天的睡眠时间约20~22小时,不要因为要抱宝宝而影响了宝宝的睡眠。但是如果让宝宝一直躺在床上,父母虽说省心了,但与宝宝的交流少了,会失去早期亲子交流的最佳时机。
2.从床上抱起新生宝宝
当你要抱起宝宝时,可先用眼神或说话声音逗引,使他注意,一边逗引,一边伸手将他慢慢抱起。抱仰卧的孩子可一手伸至头颈后及背部,另一手从另一侧托住臀部和大腿,让他在你手臂上躺一会儿,使他感到安全舒适,再轻轻将他抱起,并让他尽量靠近你躯体,紧紧依偎着你。
3.要紧贴父母左胸
父母应将宝宝横着抱在自己的怀里,宝宝头部放在父母的左侧,并有意让宝宝的耳朵贴近父母的心跳处,让他能听到心跳的节律。国外曾有人做过实验:当宝宝哭吵时,父母抱起他们,一组宝宝抱在怀里,父母用手轻轻地拍他们;另一组则让他们倾听父母的心跳,结果发现后一组宝宝比前一组宝宝更易安静下来。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听惯了母亲的心跳。出生后,让他再听到这样熟悉的声音后,宝宝便产生一种亲切感,很容易适应这种情境,而使情绪平静下来。
4.不要一哭就抱
若无异常现象,新生宝宝的啼哭是对身体有益的,是新生宝宝运动的一种方式,所以不要一听到新生宝宝哭就抱起来或喂奶。其实,新生宝宝的啼哭有种种原因,父母应注意观察宝宝的啼哭规律,正确判断宝宝啼哭的原因,给予适当的应对。
经常抱抱新生儿,会增加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会使宝宝的体形更健美。为使宝宝养成正常的生活规律,父母应从新生儿阶段就开始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宝宝顺其自然地入睡、啼哭、运动、醒来。
有的年轻父母,特别是帮忙带孩子的老人,听不得宝宝哭。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于是,尚未出月子的宝宝就养成了非抱不睡、一着床就醒、就哭的坏习惯。其实躺在大人的手上睡觉,对宝宝脊柱的正常发育是不利的。良好的睡眠习惯宜从新生儿起就培养,用摇篮、或摇晃着、哼着曲子催宝宝入睡,都会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
5.不宜竖抱
当父母把宝宝竖直抱起时,会发现宝宝的头颈软弱无力、头耷拉着,不能竖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宝宝在~2个月时,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颈部肌肉无力,应防止不正确的怀抱姿势对脊椎的损伤。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到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所以在抱宝宝时要横抱,不宜竖抱。
如何纠正宝宝睡眠习惯
纠正bb抱起就放不下的问题
总结了以下有关纠正bb抱起就放不下的问题的知识,愿给朋友们带来帮助。
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甜蜜的场景:妈妈把宝宝抱在怀里,一边哼着摇篮曲,一边轻轻摇晃着哄小家伙睡觉,等到宝宝睡着了,再放到床上……画面看似美好,可时间长了,你会慢慢发现,常常抱睡的结果是,刚刚把似乎睡着的宝宝放到床上,他就惊醒了,无奈又要继续抱起来,这样反复好几次,怎么会抱起就放不下了呢?
父母对宝宝爱不释手,宝宝同样对父母有着强烈的肌肤之亲渴望,躺在妈妈的怀中是最温暖、有安全感的,这是宝宝正常的心理需求。但如果父母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只要宝宝喜欢就一直抱着不放,久而久之,宝宝的依赖心理产生了,再想改正就没那么容易了。
年轻爸妈对宝宝宠爱有加,却缺乏一些必备的育儿知识,对宝宝的睡眠状况不甚了解,不知道如何安抚宝宝,如何知晓宝宝的睡眠深浅度,只知道一有状况就要抱起来,这样反而会导致宝宝养成抱睡的不良习惯。
年轻的父母们,请注意,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宝宝抱睡说“no”,这种哄睡方式不但对宝宝没有好处,对妈妈的身体健康也无益。
对宝宝来说,抱睡不仅会让宝宝睡得不深,身体蜷曲在妈妈的怀中,无法自由舒展,全身肌肉得不到休息,从而影响到睡眠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宝宝呼吸换气,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长时间的抱睡会让宝宝养成不抱不睡的坏习惯,影响正常的身体发育。
对妈妈来说,刚刚生产后的妈妈,由于分娩后体力大量消耗,身体抵抗力也随之降低,如果经常抱着新生宝宝睡觉,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休息,拖累妈妈的精神,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其实,宝宝从出生开始就应该培养其良好的睡眠习惯,让他独自入睡,这样不仅睡得香甜,而且也有利于心肺、骨骼的发育和抵抗力的提高。那么,该如何戒掉宝宝需要抱睡的“恶习”呢?
【睡前抚触】
每次给宝宝喝完奶之后,都要给他拍拍后背,帮助打嗝,避免回奶,然后把宝宝放到婴儿床上,从头到脚抚触一下,帮助放松。
【环境营造】
安静舒适的环境,是宝宝睡眠的先决条件,把一件有妈妈气味的衣服放在宝宝身边,让小家伙的内心充满安全感,有利于进入睡眠状态。
【少抱多哄】
父母不要过于敏感,当宝宝惊醒或哭闹时,不要急于去抱起他,可以坐在床边,温柔地拍拍他,抚摸一下四肢,轻声地哄哄,就会赶走宝宝的恐惧,让他重新进入甜蜜的梦乡,同时也能帮助宝宝慢慢习惯这种方式,对以后独自入睡有好处。
【模拟抱睡】
对于养成抱睡习惯的宝宝来说,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他改正习惯。先把宝宝放在床上,妈妈侧卧在他身旁,用手环绕着他的体侧,让宝宝感觉到仍然在妈妈的怀抱中,比较容易入睡。
孩子不良睡眠习惯解决办法
1.睡前做一次检查,可摸摸孩子额头、手脚、尿布,确定孩子身体状况。
2.改善房内环境,夏季,房间内,一般维持在25摄氏度-27摄氏度,在睡前就调节好室温。平日保持房内空气畅通,不要盖太厚被子或穿过多衣物睡觉。
3.如果怕黑,可在房里留一盏灯,将孩子抱在怀中,陪孩子入睡,培养愉快情绪。
4.睡前避免活动量大的兴奋游戏,不说可怕的故事,情绪平稳有助于入睡。
5.睡前不吃油腻、难消化食物。父母由于工作关系,有吃宵夜的习惯,也间接养成孩子吃宵夜。饱餐之后不但难以入眠,胃部刚接纳食物,促使血液集中至胃部,此时入睡不仅食物尚未消化,更容易使幼儿发生腹部不适情形。
6.营造愉快的睡眠气氛,如在旁边说故事给孩子听、播放轻柔音乐、调整灯光等。
7.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不要让大人的生活影响孩子。
8.亲吻孩子脸颊,让孩子感觉妈妈的爱,愉快地入睡。
摇晃宝宝可能会引发摇晃综合症
爸爸妈妈知道吗?摇晃宝宝可能会引发“摇晃综合症”。由于新生儿的头颅相对而言较大,宝宝的骨骼又很软,加之婴儿没有自我的保护动作,因此,猛烈的摇晃会让宝宝脑内形成巨大的冲击力量,对宝宝健康造成隐患。爸爸妈妈在哄睡婴儿时,要避免猛烈的摇晃和举抱小宝宝。
那么,既然摇晃宝宝睡觉对健康不利,可不可以抱着宝宝睡觉呢?对宝宝来说,抱睡不仅会让宝宝睡得不深,身体蜷曲在妈妈的怀中,无法自由舒展,全身肌肉得不到 休息,从而影响到睡眠质量;长时间的抱睡会让宝宝养成不抱不睡的坏习惯,影响正常的身体发育。对妈妈来说,如果经常抱着新生儿睡觉,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休 息,拖累妈妈的精神,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婴儿睡觉要抱着睡怎么办
某些疾病会影响宝宝的睡眠,最常见的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岁以内的宝宝,尤其是6个月内的宝宝,患佝偻病时往往不容易入睡,入睡后会突然惊醒,大哭不止,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应当请医生进行诊治。
在排除了佝偻病的影响后,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妈妈可以适当地抱一抱,陪一陪,宝宝需要妈妈的抚摸、搂抱等触觉感受,特别是新生儿,这样能帮助宝贝安静下来,加强睡意,也可防止新生儿出现惊跳反射。但不要让宝宝养成抱着睡、陪着睡的习惯。
如果宝宝已经形成抱着睡或陪着睡的习惯,一定要坚持把这个习惯纠正过来。比如,宝贝睡觉时尽量不要抱他,这样做宝贝会不习惯,会哭闹,但如果妈妈坚持不抱,也许第一天宝贝会哭20~30分钟,第二天只哭10分钟,第三天也许根本就不哭了,逐渐就能改掉抱着睡的习惯。
如何正确抱宝宝
1.手托法
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颈、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这一方法比较多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
2.腕抱法
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一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姿势。
3.不要竖着抱宝宝
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宝宝在1-2个月时,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颈部肌肉无力,应防止这种不正确的怀抱姿势对宝宝脊椎的损伤。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所以抱宝宝不宜笔直的竖抱。
坏习惯伤宝宝
坏习惯1常常抱着宝宝
有些新手爸妈喜欢一有空就抱着宝宝玩,认为这是一种乐趣,还能培养和宝宝的感情。
其实把宝宝抱到室外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对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有益的。但是,长时间地怀抱宝宝,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宝宝,那就不对了。因为婴儿幼小稚嫩,其骨骼的可塑性较大,具有一定的弹性。如果老是把婴儿抱在怀里,就会影响婴儿的骨骼发育,以致造成肢体变形,甚至造成脊柱侧弯的严重后果。另外,婴儿需要足够的睡眠时间,常常抱着玩会影响其睡眠。还有,婴儿的胃还发育不健全,抱得过多,往往容易引起吐奶。
坏习惯2摇晃宝宝
不少新手妈妈为了使啼哭的宝宝安静下来,或者为了哄宝宝入睡,往往喜欢把宝宝抱在怀里或放在摇篮里摇一摇,晃一晃。新手妈妈们,可要注意了,这种办法虽然能让宝宝停止哭闹或很快进入梦乡,但是它潜在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对10个月内的小宝宝尤其危险。
怎样抱宝宝才是正确的方法
拥抱,人与人之间用拥抱表示相亲相爱的意思。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拥抱和触摸有利于心理健康。那些经常被接触和拥抱的人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的人健康的多。
人类之间最好的身体接触方式就是拥抱,因为它很简单又明确地表达着人与人之间最真的关爱。拥抱也会帮助人消除沮丧,消除疲劳,增强勇气,注入活力。下面告诉你正确抱宝宝的方法,让你给予他更多的爱心和温暖。
抱抱的正确方法
新生儿的抱法大都采用手托法和腕托法两种:手托法是用左手托住婴儿的背、脖子和头, 用右手托住婴儿的屁股和腰部。腕托法是轻轻地将婴儿的头放在左胳膊弯中,左小臂护住婴儿 的头部,左腕和左手护背部和腰部,右小臂护婴儿的腿部,右手护婴儿的屁股和腰部。
避免抱睡
宝宝需要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让孩子独自躺在舒适的床上睡觉,不仅睡得香甜,也有利 于心肺、骨骼的发育和抵抗力的增强。如果经常抱着孩子睡觉,孩子睡得不深,醒后常常不精 神,影响睡眠的质量;抱着孩子睡觉,他的身体不舒展,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尤其是四肢的 活动要受到限制,不灵活、不自由,全身肌肉得不到休息;抱着睡觉也不利于孩子呼出二氧化 碳和吸进新鲜空气,影响孩子的新陈代谢;同时,还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总之, 经常抱着孩子睡觉对孩子而言是弊大于利。
需要戒除的不恰当拥抱
1、动作过于粗鲁的拥抱。宝宝需要的是有安全感的拥抱,抱的动作应该要轻柔、声音要和缓。如果大人的动作非常粗鲁、过度的摇晃(还可能造成婴儿摇晃症),或是抱宝宝时大声叫喊,那就会让宝宝感觉相当不舒服,很容易破坏拥抱在宝宝心目中的美好感觉。
2、没有关爱的拥抱。只是抱着宝宝,却没时间陪他说话,或是与他做眼神的交流,这多半只是敷衍式的拥抱,宝宝肯定会提出抗议的。
3、过多的拥抱。宝宝并不需要整天都抱在手上,当他睡着之后,就不需要继续抱着。特别是到了学爬、学走的阶段,如果家长还是整天抱着宝宝,那么反而会阻碍宝宝学习和探索能力的发展。
宝宝头发稀少怎么办 宝宝头发稀少是怎么回事
宝宝头发稀少和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本身的头发也属于稀少类型的,宝宝出现这种情况也不用太惊奇。
头发发黄稀少可能是宝宝营养未跟上,比如宝宝挑食、偏食,平时给宝宝吃的东西比较单一等。想要让宝宝的头发长得更多,家长要保证宝宝的饮食营养均衡,多给宝宝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新生儿头发稀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家长们却不这么认为。在护理宝宝的头发时,没有进行正确的护理,或者是长期不给宝宝洗头,导致宝宝头皮血液不循环,头发生长较慢。
也有一些宝宝头发稀是因为和枕秃、佝偻病、缺铁、缺锌等,家长们也要多注意这方面。
新生儿睡眠时间是多少
宝宝睡眠时间因人而异
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一天累计的睡眠时间大约在18~22小时。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其睡眠时间也会逐渐缩短。2~5个月的宝宝睡眠时间大致是15~18个小时,6~12个月的宝宝睡眠时间大致在14~16个小时,1~3岁的宝宝睡眠时间大致在10~12个小时。
当然,不同的宝宝因个体差异,睡眠时间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吴葆宁表示,现在的宝宝每天睡眠时间参考值是国外制定的,目前国内尚未制定睡眠时间参考值。根据2006年中国小儿的睡眠调查来看,由于地区差异,我国小儿的平均睡眠时间比国外少两个小时。因此,这位妈妈对宝宝每天睡13个小时的情况不用担心,只要没有什么异样的症状,一般也不会影响健康。
抱久点可延长宝宝睡眠时间
家长如果想让宝宝多睡一点,可以延长抱宝宝的时间。因为睡眠分为轻度睡眠和深度睡眠,一般而言,小孩的深度睡眠时间较短,但随着年龄增长,深度睡眠的时间会增加。有些宝宝在家长的怀抱中睡着后,家长以为宝宝睡着了,便把他放下,这时宝宝很快又醒了,这是因为宝宝尚未进入深度睡眠的缘故。因此家长在抱宝宝睡觉时,可以多抱一段时间,让宝宝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后,再将宝宝放到床上。
别让宝宝含乳头睡觉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让宝宝含着妈妈的乳头睡觉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吴葆宁说,宝宝在含着乳头时,会感到很安全,所以容易睡着。但把乳头含在嘴里睡觉,宝宝会一醒来就吮吸乳汁,这种没有规律的进食方式,容易导致宝宝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消化不良。同时,宝宝含着乳头睡觉还会影响他的呼吸,导致呼吸不畅从而引起睡眠不安。此外,如果母乳喂养,含着奶头睡觉的宝宝窒息的危险也会增加。另外,宝宝含着乳头睡觉,还会影响牙床的正常发育,或产生蛀牙。
宝宝抱出来的4大问题
问题1:影响骨骼和肌肉发育
周岁内的宝宝处在人生第一次飞跃期,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抱在怀中,会导致运动量不足,使宝宝失去大量在运动中学习的机会。
问题2:影响大脑发育
宝宝越动越聪明。刚出生的宝宝大脑中有数十亿个神经元,它们之间并没有联系,只有通过各种运动才能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这是因为,运动是重要的生理刺激之一,当婴儿动起来,他就已经接受了数百次触碰和位置感的刺激,这些都将告诉大脑关于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四肢所处的地方;能促进脑细胞生长,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能量,从而促使智力发育。如果宝宝早期缺乏运动,大脑就不能得到良好发育,对外界反应也会变得迟钝。
问题3:使宝宝有依赖心理
周岁内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的给予满足。出生后,婴儿需要适应外界与妈妈肚子里完全不同的环境,故消极情绪较多,需要妈妈温暖的怀抱。满百天后,积极情绪逐渐增加,尤其在温暖环境中、吃饱后更为突出。半岁时,宝宝能区别生人与熟悉的人,由此产生对妈妈依赖的情绪,清醒时常常要求妈妈抱着。而这个阶段,宝宝经常在妈妈怀抱里就会错过匍匐期的学习训练,容易使宝宝感觉统合失调,日后很可能出现多动、任性、脾气暴躁、不易与人沟通、注意力不集中、阅读跳行等问题。
正确做法:妈妈要和宝宝经常在一起,但不是总抱着他,应让宝宝及早循序渐进地运动,既锻炼各部器官的生理功能,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肌张力、身体灵活性及平衡能力的发展,又能增加宝宝的愉快心理。在玩耍中发展运动技能是再好不过的方式。
怀抱之外必不可少的运动
2~4个月时,给宝宝做被动体操,活动四肢肌肉,增加肌肉张力。
4~6个月时,帮助宝宝开始练习翻身运动。
半岁后, 让宝宝开始练习爬行运动。
8~10个月时,开始独自站立的准备运动。让宝宝俯卧,将他的两脚提起,再慢慢地放下,重复多次,以锻炼宝宝的上身及腕部的力量。
10~12个月时,开始步行的准备运动。让宝宝蹲着或跪着,拉住他的双手,使他立起来,这样重复多次,以锻炼宝宝的下肢肌肉。
英国政府要求托儿所的初学走路儿童每天至少步行15分钟。可以说,尽早进行有氧运动,将促进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婴幼儿身体各器官和四肢发育。
问题4:影响睡眠质量
有不少小婴儿需要妈妈抱在手中摇摇晃晃才能慢慢睡着,抱着睡时睡得很好、很久,一放到床上就醒来,很久也睡不着,让妈妈不得不再次抱着哄他入睡。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大人不抱就睡不着,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而且影响身心的健康发育。
宝宝“睡不安”的原因与入睡的依赖性有关。宝宝睡觉哭醒,假如妈妈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往往会加重宝宝的恐惧心理,从而影响睡眠;相反,宝宝睡觉一有动静即予以反应,很容易导致依赖性的形成。
正确做法:当百天内的婴儿想睡觉时,妈妈最好先抱着、哄着;4个月后的宝宝入睡时,妈妈应陪伴在他的身边,哄着入睡。要注意为宝宝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对宝宝进入睡眠状态和睡眠深度、睡眠质量影响都很大。
有效防范睡眠障碍的措施
1.从小养成良好的入睡习惯。如睡前不让宝宝含乳头;妈妈不要拍着抱着或摇着宝宝入睡,然后再把他放到床上。
2.睡觉时卧室的光线应稍暗,保持空气新鲜,环境清洁安静,被盖合适;或者让宝宝朝着背光的方向睡,让他慢慢适应环境。
3.及时治疗影响睡眠的某些疾病,如感冒发烧鼻塞、佝偻病、蛲虫病等。
养育建议
·婴儿啼哭多是由于身体不舒服引起的,有时也是一种正常的运动,并不是因为没被抱而哭闹。
·当宝宝因饥饿等生理需要哭闹时,竖着抱是最有效的安慰方法,即将宝宝的头和颈部托稳,腹部贴着大人的胸部,头靠在大人的肩膀上竖着抱,轻拍宝宝的后背。
·宝宝哭闹时,千万不要强迫他做任何事,怕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