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营养不良的补钙食谱

小儿营养不良的补钙食谱

胡萝卜泥

原料:胡萝卜1/2根、香油适量。

做法:胡萝卜切片放水中,淋入香油,煮至软烂,用小勺压成泥。

营养盘点:胡萝卜被称为“土人参”,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及大量的钙和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转化成的维生素A对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特别是视力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并可以保护宝宝上皮健康,增强宝宝抗病能力,同是也是宝宝出牙时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但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需要油脂,所以在做胡萝卜时要放入一定量的香油。

胡萝卜中所含的挥发油能促进消化和杀菌,所含的果胶等物质,能使大便成形并吸附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所以胡萝卜泥还具有止泻的功能。

适合月龄:6个月以上的宝宝。

油菜粥

原料:大米30克、油菜叶5片。

做法:

1、大米洗净加水煮至米熟烂。

2、油菜叶洗净,剁碎。

3、油菜放入粥中,再煮5分钟。

营养盘点:油菜中含有丰富的钙、铁和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油菜所含钙量在绿叶蔬菜中是最高的。油菜里含有的草酸很少,可以放心让宝宝多吃。

适合月龄:6个月以上的宝宝。

鸡肝糊

原料:鸡肝15克,鸡架汤150毫升,酱油、蜂蜜各少许。

制作:将鸡肝放入沸水中去掉血水,再煮10分钟,取出剥去外衣,放容器内研碎备用。将鸡架汤放入小锅内,加入研碎的鸡肝,煮成糊状,加入少许酱油和蜂蜜,搅匀即成。

功效:富含钙、磷、铁、锌及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尼克酸等多种营养素。

适合月龄:6个月以上宝宝。

中医巧治小儿营养不良

家庭自我治疗

发现自己的孩子得了疳症后,除了上医院进行治疗外,为了帮助您的孩子快速康复,家庭长期自我治疗是很有必要的。这里介绍几种疗效显著的中医疗法。

推拿疗法——捏脊法:两手沿着孩子的脊柱两侧由下而上连续捏提肌肤,从尾骨下端开始,直至低头时颈后隆起最高处下方。孩子的肌肤娇嫩,家长可预先在手上抹一些凡士林。每次捏脊3~6遍,每天或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可休息一周后再进行第二疗程的治疗。

食物疗法:1.山楂山药汤:山楂9克,山药15克,白糖25克,煎汤代茶,每日一剂,连服1周。本方适用于脾虚疳积之症。

2.参芪鸽肉汤:乳鸽1只,去杂毛及内脏,将党参10克,黄芪15克,白术9克打为粗末,布包后塞入鸽腹,隔水炖至烂熟,饮汤吃肉。3天炖服一剂,连服4~6剂。本方适用于气血两虚者。

3.石榴皮汤:取石榴皮30克,水煎,加糖适量调匀,代茶饮。

佩药法——消疳香袋:中药六月雪30克,研成细末,装入布袋,经常佩在小儿胸腹部。1个月为一疗程。

握药法——取大黄9克、牵牛子2克、莱菔子10克。共研成粗末,用纱布包好后握在手中,婴幼儿可用绷带固定,15天一疗程,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小儿营养不良和孕妇营养不良

小儿营养不良

小儿营养不良是指摄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肌体消耗,出现体重减轻或不增,生长发育停滞,肌肉萎缩的病症,又称蛋白能量不足性营养不良,多见于3岁以下的幼儿。

孕妇营养不良

怀孕期母体对营养的需求增加,这是因为胎儿血液循环、胎儿器官和骨骼生子发育、胎盘生长等需要更多的营养,以及母体本身重要器官工作量增加等所致。所以在怀孕时期,膳食应多样化,营养要平衡,避免饮食中的营养缺乏,保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使自己血液中能含有足够的、为胎儿所需的一切营养物质,但也不可营养过剩。

婴儿营养不良食谱推荐

蒸鱼泥豆腐

原料:豆腐1/10块,鱼泥1/2勺,葱末少许,盐少许

制法:将豆腐碾碎;加入鱼泥,葱末,盐拌匀;倒入小碗蒸15分钟。

胡萝卜肉末

原料:胡萝卜20g,牛肉10g,鸡蛋半个,姜葱少许,植物油、细盐少许

制法:将胡萝卜洗净切成丝,在锅内放入植物油烧热后将胡萝卜丝炒熟,盛出后用刀剁成泥状。将牛肉洗净剁成肉末,盛入碗内并加入少许植物油、葱姜水、细盐及鸡蛋,然后加入胡萝卜泥和淀粉浆搅拌均匀,用蒸笼蒸熟后即可。

肝末蛋羹

原料:猪肝20g,鸡蛋半个,细盐少许,香油少许

制法:将猪肝洗净切成片,在开水中焯一下,捞出后去筋、去包膜后剁成泥,放入碗中。将鸡蛋磕入肝泥碗中,加入少量水调匀,放一点细盐,用蒸锅蒸熟,再加几滴香油即可。

小儿营养不良的预防

1、预防婴儿时期的消瘦,最妥当的办法是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最合婴儿营养。早产婴儿由于发育不足,喂哺困难,另一方面营养的需要又相对较高,更应强调母乳喂养。如无母乳,可用牛奶等替代品,还要按时增加辅食。

2、患胃肠疾病时,必须给相当营养,补充代谢的损失。患兔唇、腭裂及幽门痉挛时,也必须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患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时,同样要注意营养,使抵抗力增加,疾病得以早日康复,才不致因久病产生营养不良。

3、饮食调节是治疗营养不良的基本措施。轻度营养不良以调节饮食为主,给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以小儿吃饱为度。中、重度营养不良遵循序渐进的方法,热能由低度开始,逐渐增加饮食;食物种类也逐渐增多;增加食量以患儿的食欲和大便情况而定,进食顺利者热量可增加到每日每千克体重120~140千卡。营养不良治疗后其热量再调整到正常需要量。

4、对引起营养不良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及时纠正合并症。此外,可采用中药、针刺、捏积、推拿、口服助消化药品,千方百计地提高病儿的消化能,增进食欲。

小儿营养不良食谱

(1)一度营养不良儿由于消化生理功能与正常儿相近,治疗开始应维持原喂养食物,不急于添加,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根据患儿情况一周后再增加热卡与蛋白质食物。

(2)二度营养不良儿的消化能力较弱,待消化能力逐渐恢复,食欲好转的过程中,逐步较快地增加蛋白质类食物。注意盐的食量,防止水肿。

(3)三度营养不良儿的消化力很弱,并伴有其它合并症。应首先诊断原发病,待病情好转,以极少量,多餐维持酸碱平衡,然后逐渐调整膳食,补充蛋白质,使之逐步巩固营养素的摄入。

(4)营养食物调整补充的办法:

首先应遵照循序渐进,逐步补充,不急不燥、耐心谨慎的原则,并坚持以下六个步骤。

每一步骤均有热能及三种主要营养素的用量,重量比,及适宜食用的食物。一度营养不良患儿可从第三步开始:每日每公斤体重可摄入热能120千卡,蛋白质3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23克。

三种营养素的重量比为1:0.6:7.6。可采用的食物:半脱脂乳、蒸发乳、配方乳、豆浆、米汤、稀米粥、代藕粉、鱼泥汤等。

情况稳定后转入第四步,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热能140千卡,蛋白质3.5克,脂肪2.8克碳水化物25克。

三种营养素的重量比1:0.8:7.2,可采用的食物,牛乳、代乳品、豆浆、鱼泥、粥、糕、饼等。

满足需要可转入第六步,每日每公斤体重热能140~120千卡,蛋白质3.5克,脂肪3.5克,碳水化物14,其重量比1:1:4。食物可同第四步,但需增加量。进入第六步可以巩固到正常饮食,患儿已恢复正常。

二度患儿要从第二步开始:热能61千卡,蛋白质2.0克,脂肪1.0克,碳水化物11克,其重量比为1:0.5:5.5,可食食物:脱脂乳、蒸发乳、配方代乳粉、豆浆、鱼汤、米汤、稀面糊等。约5~7天渐进到第三步。

如此缓慢增加致第四第五步:热能每日每公斤174千卡、蛋白质4.5克、脂肪7克、碳水化物24克、其重量比1:1.5:5.2。开始恢复健康,进入第六步巩固治疗。三度患儿递加食物进度应更缓慢。

从第一步开始每日每公斤体重需热能35千卡,蛋白质1.3克、脂肪0.4克、碳水化物6.5克、其重量比1:0.3:5。宜用食物:脱脂乳、蒸发乳、配方乳、米汤、稀藕粉等。如出现消化不良可进而复退。按步就班,逐步充实,直至第六步止。

总之,营养素的供给与增加,要由少到多,由简到繁,切忌贪多求快求全而出现反复。具体措施应视患儿食欲及消化情况而定,不宜统一硬性规定。宜用食物已于上述每一步中予以分述。

主要有:蛋白质类食物:脱脂乳,蒸发乳,配方乳,豆浆,鸡蛋黄粉,鱼粉,肉泥,肝泥等。脂肪类:

除以上食物中的脂肪之外,可适当添加植物油,人造黄油,奶油等,但只能少量添加。碳水化物:米汤、小米汤、面糊、藕粉、代藕粉、粥、烂饭、蛋糕、饼干等。维生素、无机盐:可用鲜果汁、蔬菜汁补充。

如患儿腹泻,可从维生素制剂中补充。总之对三度营养不良患儿的哺喂必须耐心。对严重消化紊乱的患儿,不宜任意使用饥饿疗法。

小儿营养不良的分类

Ⅰ度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正常。体重低于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8厘米-0.4厘米,皮肤干燥,身高不影响。

Ⅱ度营养不良: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体重重低于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于0.4厘米,皮肤苍白、干燥,毛发无光泽,身高比正常减低。

Ⅲ 度营养不良:精神萎靡,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体重低于正常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呈老年样面容。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毛发干枯,身高明显低于正常,常有低体温、脉搏缓慢、食欲不振、便秘、严重者可因血清蛋白清降低而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

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1、小儿长期哺育不足,如母乳不够又没有增加辅食,或人工喂养食物质量较差、较少。儿童偏食、挑食,早餐过分简单等等。

2、某些婴儿是由于产伤,先天畸形等原因,致使喂养困难、消化吸收障碍。

3、小儿曾患某些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造成小儿食欲不振,消化能力差,吸收不良,或小儿长期腹泻、呕吐导致营养流失等等。

4、小儿先天不足,如双胞胎、多胞胎、早产等等。

婴儿营养不良的现象一定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婴儿时期的健康成长发育是很重要的,如果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现象就会让孩子发育的很慢,赶不上同龄孩子的成长速度,长期的营养不良对孩子的健康是有很大危害的,家长在平时一定要多了解一些孩子营养方面的知识。

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

喂养不当

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食物的质和量未能满足需要,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哺;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

饮食习惯不良

饮食不定时、偏食、反刍习惯或神经呕吐等。

疾病因素

营养不良的阿富汗婴儿在母亲怀中哭泣 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机体的消耗。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

肯尼亚一名营养不良的男孩坐在医院病床上 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早产和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或营养低下,胎盘和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和宫内生长阻滞,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决条件。

重度营养不良大多由于多种因素所致。

小儿营养不良如何防治

小儿营养不良如何防治:

1.喂养方法不当:人工喂养时,配奶方法不对,放入水分过多,热量、蛋白质、脂肪长期供应不足。母乳喂养的婴儿,没有及时增添辅食,都可使小儿发生营养不良。

2.疾病因素:孩子体质差,反复发生感冒、消化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寄生虫、长期腹泻、慢性痢疾),会增加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作为父母的又不懂得补充必要的营养素。

3.孩子生长发育过快,而各种营养物质又不能供应上,造成供不应求。

婴儿营养不良时,常表现面色、睑结膜苍白,厌食、消瘦,皮下脂肪少,肌肉松弛,头发干枯,体重不增,智力发育迟缓。

小儿营养不良护理

疾病分级:

按轻重可分三度:Ⅰ度为轻型,Ⅱ,Ⅲ度为重型。

Ⅰ度营养不良

精神状态正常。体重

低于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8厘米-0.4厘米,皮肤干燥,身高不影响。

Ⅱ度营养不良

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体重重低于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于0.4厘米,皮肤苍白、干燥,毛发无光泽,身高较正常减低。

Ⅲ 度营养不良

精神萎糜,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体重低于正常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呈老人样面容。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毛发干枯,身高明显低于正常,常有低体温、脉搏缓慢、食欲不振、便秘、严重者可因血清蛋白清降低而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小儿营养不良的病因

小儿营养不良病因

1、喂养不当

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食物的质和量未能满足需要,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哺;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

2、饮食习惯不良

饮食不定时、偏食、反刍习惯或神经呕吐等。

3、疾病因素

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机体的消耗。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早产和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或营养低下,胎盘和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和宫内生长阻滞,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决条件。

重度营养不良大多由于多种因素所致。

小儿营养不良的症状

健康的基础来自于营养,而对小儿来说,既要警惕营养过剩,又要注意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常见表现为:

1、蛋白质缺乏:临床容易疲劳,常伴有贫血,小儿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等。

2、脂肪缺乏:小儿容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的缺乏等。

3、糖类缺乏:小儿容易发生低血糖,临床常表现为疲劳、生长发育迟缓。

4、钙不足:小儿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骼牙齿发育异常,有些患儿可发生低钙抽搐等。

5、磷不足:小儿常有食欲不振,临床易发生软骨病,表现为骨骼和牙齿发育不正常,严重的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6、钾不足:小儿常出现肌肉无力,严重的可发生心律失常。

7、食物纤维不足:临床常表现为便秘等。

相关推荐

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

体重不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继之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逐渐出出消瘦,病久者皮肤干燥,苍白,烦燥不安,肌肉松驰,身高也低于正常,按轻重可分三度:Ⅰ度为轻型,Ⅱ,Ⅲ度为重型。 Ⅰ度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正常,体重低于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8厘米-0.4厘米,皮肤干燥,身高不影响。 Ⅱ度营养不良: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张力减弱,肌肉松驰,体重重低于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于0.4厘米,皮肤苍白,干燥,毛发无光泽,身高较正常减低。 Ⅲ 度营养不良:精神萎糜,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出现,智

小儿营养不良病因有哪些

★营养失衡 营养不均衡是导致营养性疾病的最大原因。营养失衡可出现两个极端:其一是偏胖,其二是偏瘦。有些小孩脾胃功能弱的就吸收不好导致营养缺乏,有些小儿则吃什么就吸收什么,长辈也乐在其中,但是体重是一个劲的上涨,成了胖小孩。也许家长不认为有什么不好,可胖会出现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等。 造成营养失衡的有几点因素: 1、添加辅食不合理 有些妈妈在给婴儿添加辅食时,不注意各个阶段的婴儿的发育状态,没有一定顺序的添加或什么最有营养就添什么,导致婴幼儿是吃什么拉什么或消化不了吐了或积食或影响到婴幼儿脾胃的正常发育。

如何预防小儿营养不良

要让孩子多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阳光能够促进孩子营养的吸收,在运动中可消耗人体的热量,增强食欲,也能提升孩子的抵抗疾病的能力。如果孩子偏食,就更应让他多运动,运动之后,胃口会大开,能够帮助改掉偏食的坏习惯。 规范孩子的生活,均衡营养、合理的调配孩子的饮食;定时食用;保证孩子充分的睡眠时间等等,都能有效的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改善儿童的营养不良。 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挑食、偏食,不要过多地吃零食。经常带小儿到屋外,利用天然条件,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常开展户外活动及体育

小儿营养不良吃什么食物好

小儿营养不良吃薯类食物好 薯类包括红薯、山药、土豆等,能够吸收水分、脂肪、毒素及糖类等,并可以润滑肠道。经常食用薯类,可降低宝宝发生干眼病的危险性,还可避免便秘,减少日后发生结肠癌、直肠癌的危险性。对于小儿营养不良问题也有很好的降低效果。 小儿营养不良多喝酸牛奶好 酸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比牛奶更易消化吸收,铁、钙、磷等各种微量元素的利用率更高,还可促进宝宝食欲,增强消化功能,有效地抑制肠道病菌的繁殖。因而,常喝酸牛奶不仅增强抗病力,还可治疗习惯性便秘、婴幼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等病症。 小儿营养不良多吃西红柿好

小儿营养不良的警惕信号

情绪变化 若孩子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可能表明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如果情绪多变,爱发脾气,这些甜食过多有关,医学上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除减少甜食外,多安排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大有必要。 至于固执创任性,胆小怕事,则可能维生素A、B、C与钙元素不足,故动物肝、鱼、虾、奶类,果蔬等食物便成为必吃食品了。 行为反常 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孩子行为反常,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机体内缺乏维生素C的

小儿营养不良的疾病分级

按轻重可分三度:Ⅰ度为轻型,Ⅱ,Ⅲ度为重型。 Ⅰ度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正常。体重低于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8厘米-0.4厘米,皮肤干燥,身高不影响。 Ⅱ度营养不良: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体重重低于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于0.4厘米,皮肤苍白、干燥,毛发无光泽,身高比正常减低。 Ⅲ 度营养不良:精神萎靡,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体重低于正常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呈老人样面容。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

小儿营养不良是怎么回事

1、喂养不当 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食物的质和量未能满足需要,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哺;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 2、饮食习惯不良 饮食不定时、偏食、反刍习惯或神经呕吐等。 3、疾病因素 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机体的消耗。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

小儿营养不良 四招教你预防宝宝营养不良

一、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孩子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乳牙数目等,早期发现小儿在生长发育上的偏离,尽早加以矫治。 积极防治疾病预防传染病,消除病灶,矫治先天畸形等。 二、加强营养指导 有条件的话,好坚持母乳喂养,预防婴儿时期的消瘦。早产婴儿由于发育不足,喂哺困难,另一方面营养的需要又相对较高,更应强调母乳喂养。 母乳不足或无母乳者,应补以含优质蛋白的代乳品(牛、羊奶、豆浆、鱼肉等),防止单纯以淀粉类食品,炼乳或麦乳精喂养。较大儿童应注意食物成份的正确搭配,适当供应肉、蛋、豆制品,补充足够的蔬菜。 三、

小儿营养不良一般护理

Ⅰ度营养不良 精神状态正常。体重 低于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8厘米-0.4厘米,皮肤干燥,身高不影响。 Ⅱ度营养不良 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体重重低于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于0.4厘米,皮肤苍白、干燥,毛发无光泽,身高较正常减低。 Ⅲ 度营养不良 精神萎糜,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体重低于正常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呈老人样面容。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毛发干枯,身高明显低于正常,常有低体温、脉

宝宝补钙的好处

孩子补钙,一定要慎重,很多家长因为害怕孩子患佝偻病出现“五迟症”(前囟闭合迟、出牙迟、生长迟缓、站立迟、行走迟),自孩子出生就开始补钙,从而使孩子出现腹泻、消化吸收不良的情况,严重时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另外,过多摄入钙质,可使骨质过度钙化,机体骨骼过早成熟,引起小儿长不高、个矮。 老百姓说的“缺钙”在现代医学上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小儿缺钙的措施是早期添加生理需求量的维生素D。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转化而来,另一条途径是通过摄入食物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