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后如何护理
跟腱断裂后如何护理
1、术后处理
术后屈膝30°,踝关节跖屈30°位长腿石膏前托外固定,4周后改踝关节跖屈30°位短腿石膏前托外固定,并练习膝关节,6周后拆除石膏托,床上练习踝屈伸及小腿肌力,8周后扶拐下地练习行走,3个月后弃拐,避免剧烈运动6个月。
2、患肢护理
术后患肢屈膝30°,踝关节跖屈30°位长腿石膏前托固定,搬动患者时,需注意保护石膏,若失去石膏的保护作用,则达不到固定效果及治疗目的,引起跟腱牵拉受力。石膏未干时易断裂,此时应嘱患者尽量不要活动膝关节,如有发生石膏断裂,应及时处理。术后应抬高患肢,高度过心脏水平20cm,以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患者术后患肢用棉花腿包裹后,再用石膏托固定以使腓肠肌和跟腱位于松驰状态,保证跟腱的愈合。麻醉过后,即可进行足趾的活动,但此时的活动仅限于足趾,踝关节不能活动,因为过早的踝关节活动对跟腱缝合处的愈合不利。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足趾感觉、活动情况、皮肤温度以及末梢循环的充盈度,注意患肢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情况,必要时去除石膏减压。手术后因石膏固定,病人活动不方便,应给予辅助工具(如拐杖)下床时使用,并协助患者在床上翻身,第1次下床活动时一定要保护患者。
3、皮肤护理
跟腱断裂时,患处皮肤弹性差、血液循环差、皱折多、无皮下脂肪,手术时强迫足跖屈位,缝合皮肤时张力较大,而且难以对齐皮缘,同时因术后局部肿胀,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加重,切口皮缘易出现缺血坏死,线结脱落,继而跟腱外露合并感染。故跟腱断裂术后的切口护理非常重要,需每日密切观察切口皮缘的颜色,是否红、肿,是否有明显的针角炎或针角渗出物、或表浅糜烂。如果出现,应及时处理,清洁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术前3天每日进行清洗,尤其是脚趾之间,术前1天备皮范围由足趾至膝上,剃毛时动作应轻柔,防止刮破皮肤。每日清洁换药后可用红外线照射每日1-2次,每次10-15min,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渗出,消除肿胀,促进组织修复,减少黏连。
肌腱断裂吃什么好
跟腱断裂后,中医用药是可以装断裂的韧带接上并修复的,关节就可以弯曲自如,行走有力了。建议可以及早选用中医治疗,如果能选用野生药材修复跟腱,效果会更快更好,一般用药5到7天就可以把断裂两端的肌腱接上(这里指的不是西医手术用线的缝合,而是断裂两端跟腱相互的粘连愈合,再用药修复和保养20天左右就可以愈合(外观可以摸到断处愈合),韧带修复后,关节弯曲恢复正常,行走有力,肿胀消除。饮食特别注意:一定要忌吃公鸡,牛肉和姜,这是经验所得,西药方面尤其忌吃含激素的药物,平时多平躺。在没有修复愈合前,是不能过多活动。更不建议强行的弯曲关节,这只会加重跟腱的拉伤。
1、跟腱断裂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2、跟腱断裂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跟腱断裂是怎么引起的
平素长期静态生活,仅在周末参与体育休闲运动的生活方式导致急性跟腱断裂的发生率增加。跟腱断裂的发病率在工业化国家中为每年每10万人2~10例,而在世界其他国家却相当低。与其他类型的肌腱断裂相比(患者平均年龄超过60岁),跟腱断裂主要发生于年轻人中(平均年龄36岁)。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跟腱断裂中,男性占绝对比例,男女发病比例为2 : 1~19 : 1。人们已经认识到跟腱断裂在白领及生活方式更为静态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在气候温暖的5~8月份的“游玩季节”,由于体育活动的增加,跟腱断裂的发病率也较高。跟腱病变是最常见的与跑步相关的肌腱病变,在多年的长跑者中(跑龄超过10年),其发病率更高。
引起跟腱断裂的较为少见的因素有:皮质激素的使用(局部注射或者全身使用导致胶原坏死);合成类固醇的使用导致胶原发育异常及抗拉强度降低;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痛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功能不全、动脉硬化;既往的跟腱损伤或病变;感染、系统性炎性疾病;高血压及肥胖等原因。
跟腱断裂会有何症状
跟腱断裂,顾名思义,是跟腱组织的断裂。并且小腿后方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腱向下合并成为一粗而十分坚强的肌腱,称为跟腱止于跟骨结结构方,主要功能是跖屈踝关节,维持踝挂节的平衡及跑跳,行走,跟腱内侧有跖肌腱伴行向下,由于跖肌肌腹很小,故收缩力较弱。
临床表现
患者自己在受伤时,可听到跟腱断裂的响声,立即出现跟部疼痛、肿胀、淤斑、行走无力,不能提跟。又或是感觉到跟部被人打了一棍或踢了一脚,这其实是跟腱断裂时的自身感觉,并非真正有这样的外伤。
患者基本上不会有明显的疼痛,但由于伤后的肿胀掩盖了跟腱断裂导致的凹陷,跖肌腱和足母长屈肌腱的存在使踝关节跖屈肌力部分得以代偿从而还可以行走,X片检查也没有骨折,患者甚至某些医师会认为是单纯的软组织损伤而漏诊,从而耽误了治疗时机。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据统计,有高达25%的跟腱断裂可以在初次就诊时被漏诊。
跳跃运动容易伤跟腱断裂
跟腱断裂是一种严重的运动伤害。在医院这样的情况经常看到。近日,某医院收治了两位跟腱断裂的伤者,一位是打篮球时受的伤,另一位是打羽毛球时受的伤。
跟腱是人体最大的一条肌腱,位于小腿后下方,是将小腿后方的三头肌连接于跟骨的结构。小腿三头肌收缩的时候,通过牵拉跟腱使足跟提起,是跳跃的关键结构,对下肢运动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跟腱断裂多发生于喜好运动的人群,在篮球、网球、羽毛球和其他跳跃项目中,常在急速起步或跳跃后着地的瞬间,突然感觉疼痛难忍,并出现伤足行走踏地无力,点地、立起动作受限。
在进行篮球、羽毛球等剧烈运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韧带要充分拉伸;二是鞋要合脚,场地要适宜,最好是平整、有一定弹性的地面;三是运动过程中尽量避免跳跃后单脚着地或突然快跑等。
如果运动中出现或怀疑跟腱断裂,应立即停止运动,用冰袋冷敷患处,减轻局部的水肿与疼痛,然后尽快就医。若确诊为跟腱断裂,要及早手术治疗。
高血脂的症状 肌腱损害
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常在肘、膝、踝、手指关节的伸面皮肤发生脂质异位沉积。跟腱是脂质沉积的好发部位。有时自发性跟腱断裂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初发症状。
跟腱断裂的后果
跟腱断裂的急救方法
跟腱断裂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必须尽快进行急救处理,否则,如果情况严重,有可能会造成终生遗憾,因此,如果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应当学会一定的跟腱断裂的急救方法,常见的急救方法如下:
1、进诊。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注意千万不要让患者走着去医院。
2、固定。可以把棍棒绑在脚背,将脚固定在伸直位,这样跟腱所受应力最小,避免进一步损伤。
3、制动。一旦怀疑有跟腱断裂,要立即停止运动,禁止走路。此举亦能避免不完全跟腱断裂变成完全断裂。
4、冷敷。用冰袋冷敷患处,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与组织液的渗出,可以明显地减轻疼痛与肿胀。
跟腱断裂应如何治疗?
肌腱和韧带(俗称筋)断裂,最好的治疗就是用民间中医外敷治疗,可以很快就接上并修复,你现在虽然手术缝合,但里还没有修复,因为韧带自身是很难修复的,所以如果恢复不好,很影响以后的行走活动,建议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有提倡者,但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保证不发生并发症,诸如再断裂、跖屈力弱、踝关节僵硬、伤口愈合不良(常需数月)以及深静脉血栓。
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
1、术中缝合时仔细掌握腱的松紧度:太紧将来有些动作不能完成,如体操的平衡木;太松则弹跳无力。
2、防止感染:术中应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一旦感染不仅会导致大块的跟腱坏死,而且必然发生粘连,不能弹跳,丧失运动能力。
3、适当的切口及合理的术后体疗安排:手术切口应选用小腿后内侧纵口以免损伤小腿后皮神经。术后以棉花腿包扎,长腿石膏托固定(膝屈角60°,踝屈角 30°),3周后改为短腿石膏托,4周后每日在床上去石膏托练习踝的主动伸屈活动,同时,用各种体疗器械练习踝的伸屈活动,约在术后3个月可练习跑步。6个月后才可以训练翻腾动作。恢复活动时,有时出现跟腱缝合部反复肿痛,常说明局部有囊肿形成,系手术时缝合不密不紧留有死腔所致。石膏固定2~3周可愈。
爱好运动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了,跟腱断裂是很容易影响到以后的运动和劳动的,因此,为了避免跟腱断裂的后果十分严重,应该做好急救处理,并且及时送往正规专业的医院检查和治疗。并且严格配合医生的治疗,长期坚持,无论是吃药或手术,都要有个过程,大家不要心急。
跟腱断裂不是运动员的专利
走出认识误区
误区1:这是运动员的专利
事实上,跟腱末端病在普通人中并不少见,主要是由于运动方法不当引起的。比如平时不运动,突然进行过量的运动或是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开始做大量运动,这就很容易引发跟腱末端病。
误区2:可能是扭伤
除了跟腱,小腿上还有其他几根肌腱(主要是胫后肌腱)也具有类似跟腱的功能。所以,当跟腱断裂时,踝关节仍然能做少许足尖向下、抬高足跟的动作,病人容易认为是发生了急性扭伤。
误区3:“皮包骨”能自愈
用老百姓的话说,跟骨就是“皮包骨”,受伤后能自愈。实际上,跟骨的血液循环很不丰富,一旦发生损伤,修复能力差,如果再经常摩擦,就更不容易愈合。还容易产生炎症或感染,使病变向深层发展,波及肌腱和骨膜,一旦肌腱发炎外露就更难愈合。
自我判断两方法
方法1:跟腱受伤时可听见响声。当动作不协调或用力过猛时,跟腱可被肌肉拉断。这时,可听见跟腱断裂的响声,并立即出现足跟部疼痛、肿胀、行走无力和不能提跟。
方法2:有在完成特定动作时突然发力的情况。在完成跳和旋转等动作时,尤其是在踝关节背伸位60°~70°时突然爆发式用力,容易发生跟腱断裂。
及早治疗效果好
肌肉具有很强的弹性,跟腱断裂向上回缩,时间长了,就难以拉下来,只能采取其他方法修补,其效果远不如即刻治疗好。因此,怀疑跟腱断裂时,一定要仔细检查,争取尽早接上。
功能锻炼有讲究
跟腱断裂在运动损伤中相当多见,其恢复是全身各损伤部位时间最慢的。但是经过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一般均能收到相当满意的效果。比如下肢负重应从坐位提踵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立位提踵训练;进行静蹲训练,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上下楼梯时,要用“好腿上天堂,坏腿下地狱”的方法,即上楼时好腿先上,下楼时伤腿先下。
跟腱断裂的后果
跟腱断裂会引发什么疾病?
主要并发下肢功能障碍,失去行走功能。
跟腱断裂如何鉴别诊断?
临床上一般通过病史和临床体检基本上可以确定跟腱断裂的诊断。体检时可以在患者跟腱所在部位触及由于跟腱完整性消失产生的凹陷。此外,还可以让患者单足踮立,或者在患者屈膝位挤压小腿肌肉,观察踝关节活动强度。对于不能确定的患者,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协助诊断。
老人冬季运动谨防跟腱断裂
跟腱是人体最强大的腱性组织之一,自小腿肚子后方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向下合成的一条粗而十分坚强的肌腱,止于跟骨结节后方。跟腱腱体中下部分血液供应最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肌腱硬度增加,弹性降低,跟腱更加容易损伤。损伤多发生于踝关节背屈突然发力时,暴力传导至过度紧张的跟腱,在跟腱血运最差的中下部断裂。断裂发生时通常伴有患侧踝部的异常响声,感到踝部像被人从后面踢了一脚。之后患者出现行走困难,不能单腿着地起立。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跟腱损伤的中青年人也不少见,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由于运动方法不当引起的。比如说,平时不运动却突然进行相对过量的运动,或者运动前准备不足,关节没有活动开即开始大运动量活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朋友在冬季准备活动不充分,在肌肉、肌腱僵硬的情况下做较为剧烈的运动,尤其容易发生跟腱断裂。其原因与老年人自身的特点有关:老人肢体末端血运较差,组织本身就有退变,很多患者伤前跟腱部可能患有跟腱周围炎,腱组织变性、弹性减弱,所以跟腱就更容易在强力收缩运动中发生断裂。
老年人健身固然重要,但应警惕因健身方法不当而造成损伤。对于那些喜欢长跑、爬山,平时有跟腱疼痛症状的老年朋友,应特别注意预防跟腱断裂。这些老人运动前应充分热身,避免激烈运动,以缓慢运动为主,并限制运动量。万一出现局部疼痛,要注意休息,不要勉强继续运动,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跟腱炎的具体病因是什么
跟腱炎主要是由于跟腱末端的慢性劳损造成的无菌性的炎症,又被称为跟腱的腱病或者是末端病,有些时候,跟腱断裂修复以后也会出现这种跟腱末端的无菌性的炎症,主要是由于这种长时间的劳损或者是大运动量的这种训练,造成了这种无菌性的炎症, 一种运动性的损伤。
跟腱断裂会造成哪些不适
患者自己在受伤时,可听到跟腱断裂的响声,立即出现跟部疼痛、肿胀、淤斑、行走无力,不能提跟。又或是感觉到跟部被人打了一棍或踢了一脚,这其实是跟腱断裂时的自身感觉,并非真正有这样的外伤。
患者基本上不会有明显的疼痛,但由于伤后的肿胀掩盖了跟腱断裂导致的凹陷,跖肌腱和足母长屈肌腱的存在使踝关节跖屈肌力部分得以代偿从而还可以行走,X片检查也没有骨折,患者甚至某些医师会认为是单纯的软组织损伤而漏诊,从而耽误了治疗时机。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据统计,有高达25%的跟腱断裂可以在初次就诊时被漏诊。
并发症
如果单侧跟腱断裂,就会出现跛行,如果双侧跟腱均断裂,则不能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