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的药理作用
梧桐子的药理作用
(1)止血:梧桐子粉6g/kg灌胃,连续3天,对兔血小板聚集有促进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生物碱。
(2)降压:梧桐子总生物碱0.3、0.6g(生药)/kg静脉注射,对麻醉猫有降压作用,并使心率减慢,对兔有类似作用,心率减慢更明显,总生物碱具有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可能降压与此有关。
(3)提高免疫力: 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
矿物质:锌、硒、铜、锰等矿物质形式与免疫机能有关的酵素。
(4)清热除火: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
(5)解毒:清理身体内长期淤积的毒素,增进身体健康。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消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6)健脾: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7).消食:有助于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宜于治疗饮食积滞证。
(8)和胃:治疗胃气不和,症见胃脘胀闷,嗳气吞酸,呃逆恶心,厌食,舌淡苔白等。
(9)止泄:适宜伤食型患者,症状是:大便酸臭、腹胀、腹痛、食欲减退、口臭等症状。
(10)护发:含蛋白质的食物,经胃肠的消化吸收形成各种氨基酸,是合成头发角蛋白的必需成分。含锌食物可以预防大量脱毛及毛发颜色变淡,防治白发。
(11)凉血:含有大量胶质,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适宜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梧桐子的形态
梧桐树是一种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干直,枝肥粗,树皮青色,平滑,芽近圆形,被褐色短柔毛。单叶互生,3~5掌状深裂,长15~30厘米,宽11~20厘米,基部心形,裂片先端渐尖 ,幼时上面具毛,后则光滑,下面被星状毛,咏掌状;叶柄约与叶片等长,被褐色毛。圆锥花序顶生:花单性,细小,淡绿色;萼片5,长约8毫米,外密被淡黄色小柔毛;无花瓣;雄花中的雄蕊柱约与萼片等长,花药约15枚,药室不等,聚合成一顶生的头;雌花子房柄发达,心皮5,基部分离,在其周围常有无柄韵花药环绕着,花柱联合。果为蓇葖果,成熟前心皮裂成叶状,向外卷曲;种子4~5粒,球形,生于心皮边缘。花期6~7月。果期8~10月。常栽培作行道树,村边、路旁亦有生长。[1]
秋末至冬初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干燥的梧桐子状如豌豆,圆球形或类圆形,径6~8毫米。[2] 黄棕色至深棕色,表面皱缩成网纹状。外层种皮较脆,易破裂,内层种皮坚韧,除去后,内有肥厚的淡黄色胚乳;子叶两片薄而大,紧贴在胚乳上,胚根位于较狭的一端。气、味均微。以个大、饱满、棕色、无杂质者为佳。陶隐居云:"桐树有四种,青桐叶皮青似梧而无子。梧桐色白,叶似青桐而有子,子肥亦可食。"李时珍说:"梧桐处处有之。树似桐而皮青不皵,其木无节直生,理细而性紧。叶似桐而稍小,光滑有尖。其花细蕊,坠下如醭。其荚长三寸许,五片合成,老则裂开如箕,谓之藁鄂。其子缀于藁鄂上,多者五六,少或二三。子大如胡椒,其皮皱。""子,甘平无毒。"考《政和本草》及《本草纲目》所载之梧桐为梧桐科之梧桐。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
①外种皮石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直径6-22μm,侧面观长方形,长38-48μm,细胞腔小。
②内种皮栅状细胞长柱状,长约190μm,两端平截,直径10-13μm,层纹及胞腔不明显。
③外胚乳为浅红棕色薄壁细胞,细胞壁呈念珠状增厚,直径15-30μm。④淀粉粒存在于内胚乳细胞中,单粒类球形、长椭圆形、广卵形、梨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13μm,脐点点状、短缝状、人字状及星状,层纹不明显。
中医补肾养肝良药
1.补益作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菟丝子“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酐……久服明目轻身、延年”。现代研究证明,菟丝子含有黄酮类、多糖类和生物碱、甾醇、蒽醌等成分。菟丝子能够兴奋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并能提高男女性活动能力;能够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状态,降低血压;能够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抗体的生成,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具有免疫促进作用;能够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能够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延长家蚕的幼虫期和生存寿命,可以延缓衰老。同时,菟丝子还具有抗肿瘤、保肝、抗白内障、抗菌、兴奋子宫等药理作用。因此,菟丝子可以用于男性不育、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减退、泌尿系感染、老年性贫血、慢性支气管炎、白内障等老年病的治疗,历来是老年保健良药。
2.补益便方
(1)神仙饵菟丝子方(《圣惠方》):菟丝子500克。研为细末,每次6克,温酒调下,每日2次。可去风冷,益颜色,益寿延年。可用于老年体弱补养。
(2)双补丸(《百一选方》):熟地黄250克,菟丝子250克.以上药物研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克,日2次,用党参10克煎汤分2次送服。可平补精血,用于老年血虚补养。
(3)菟丝子丸(《扁鹊心书》):菟丝子500克,制附子125克:以上药物研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克,用黄酒送服,每日1次。可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常用于老年人补养。
(4)小菟丝子丸(《局方》):石莲肉60克,菟丝子150克,白茯苓30克,山药80克。以上药物研为细末,用山药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克,日2次。可填骨髓,补肾气,明视听,益颜色。用于肾气虚损,目眩耳鸣,四肢倦怠,饮食无味,小便频数。
(5)山药丸(《圣济总录》):山药100克,淫羊藿60克,车前子90克,菟丝子90克:以上药物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克,日2次。具有补丹田,悦颜色,长肌肤,进饮食的功效。用于虚劳瘦弱,面无光泽。
制马钱子药理作用
1 神经系统作用
马钱子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均有兴奋作用。首先兴奋脊髓的反射机能,其次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并能提高大脑皮质感觉中枢机能,以及兴奋迷走神经。士的宁和马钱子碱是马钱子的主要成分,他们既是有毒成分也是有效成分。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陆跃鸣等[6]用膜片钳和电镜观察的方法,显示异马钱子碱显著激动T型、L型和B型钙通道的活动,使其开放时间延长,关闭时间缩短,开放概率增加,而对通过每一种离子通道的离子流幅值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异马钱子碱能明显地抵消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引起的破坏培养的心室肌细胞肌丝和线粒体等超微结构的作用。
3 镇痛作用
李明华等[8]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记录出钠电流,然后观察马钱子碱对钠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钱子碱对钠电流的阻断是其镇痛机制之一。周爱香等[9]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观察了复方马钱子片的镇痛作用。
梧桐子的副作用有哪些
每一种食物对身体的改善作用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只吃一种食物难免会缺少一些新鲜感,而且也不利于健康,所以平时的日常饮食中也要花一些心思,下面一起看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梧桐子呢!
副作用
梧桐子属于中药类食物都有一定副作用,要适量吃,是药三分毒。
禁忌人群
咳嗽多痰者、患有耳疾者不宜食用梧桐子。
通过对哪些人不适合吃梧桐子的介绍了解以后,我们知道饮食也是有一定禁忌的,平时在吃梧桐子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重视,另外我们想要身体健康饮食上也要有一定的规律性。
肺力咳合剂的药理作用
1、梧桐根 (梧桐科植物细叶梧桐Firmiana Platanilolia的根) 药用成份β-香树脂醇、羽扇酮、木蓝碱。 药理作用强力对抗乙酰胆碱、组织胺所致的支气管痉挛,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使支气管舒张而止喘和增强呼吸功能;利水消肿,消除呼吸道粘膜的充血与水肿;另有降压及安神镇静作用。
2、红花龙胆(龙胆科植物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的全草) 药用成份红花龙胆苷、龙胆酮、龙胆宁碱、龙胆丙素。 药理作用解除乙酰胆碱、组织胺所致的支气管痉挛性收缩,从而止喘和增强呼吸功能;抑制变态反应,抗过敏;广谱抗菌、抗病毒。
3、红管药(菊科植物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的全草) 药用成份三脉紫菀酮、木栓酮、乙酸毛叶脂。 药理作用抑制咳嗽反射而镇咳;减少痰液分泌以降低咳嗽反射而镇咳;增强支气管纤毛运动,促使痰液排出。
4、前胡(伞形科植物紫花前胡P.edcursivum的根) 药用成份紫花前胡苷、紫花前胡素、伞花丙酯、呋喃香豆素。 药理作用溶解粘痰,增强支气管纤毛运动,促使痰液排出,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止喘和增强呼吸功能;抗菌、抗真菌、抗病毒、对抗呼吸道感染。
5、百部(百部科植物对叶百部Setmona tuberosa的块根) 药用成份对叶百部碱、斯替定碱。 药理作用抑制咳嗽反射而镇咳,对抗乙酰胆碱及组织胺所致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从而止喘和增强呼吸功能;杀灭和抑制多种致病菌,抗感染及消炎;利水消肿,消除呼吸道粘膜的充血与水肿。
6、黄芩(唇形科植物西南黄芩Scutellaria amoena的根) 药用成份黄芩黄酮Ⅰ、Ⅱ及木蝴蝶素A。 药理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有抑制作用,用于呼吸道感染及炎症。 上述药物成份的协同作用,共奏本品治疗咳嗽痰黄、支气管哮喘、气管炎的显著功效。
中药菟丝子的主要价值
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将原药筛去泥屑,拣去杂质,晒干。
(1)治腰痛。菟丝子(酒浸)、杜仲(炒)等量,共研细末,以山药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或盐汤送下。
(2)治消渴。菟丝子取汁,任意饮之。
(3)治乳糜尿。菟丝子(酒浸或蒸或捣或焙)、桑螵蛸(炙)各15克,泽泻0.3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用温酒送下30丸。
(4)劳伤肝气、目暗。菟丝子60克,酒浸3日,曝干,捣为末,鸡子白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温酒送下30丸。
(5)治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晕怔忡。菟丝子、麦冬各等分为末,以蜜为丸,如梧桐子人,盐汤送下70丸。
天竺子药理作用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南天竹碱、南丁宁碱对冷血动物(蛙)可引起吗啡样麻醉作用;对温血动物(小鼠、犬)小量时引起轻度麻醉,大量时引起痉挛(阵挛型及强直性),犬有流涎、呃逆、大便失禁等;脊髓的反射性增高,最后则陷于麻痹。南丁宁碱之作用较南天竹碱为弱。
②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南天竹碱、南丁宁碱均有抑制心脏的作用。对离体蛙、兔心脏均有直接的麻痹作用,阿托品不能影响之。毒毛旋花子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肾上腺素次之。南天竹碱对血管之作用,报道不一,有云对离体蟾蜍下肢灌流有扩张作用,但也有报道,无论对离体蟾蜍或兔之血管灌流,影响不显著,可能系提出之生物碱皆属不纯物所致。南丁宁碱对离体兔耳或蛙下肢血管皆无影响。对兔静脉注射,皆可引起血压下降,此乃由于心脏受抑制所致,最后死于心脏麻痹。
③对平滑肌的作用
南天竹碱能使豚鼠在位肠管紧张度上升,但对离体肠管之作用则相反;对离体兔子宫小量兴奋、大量麻痹。南丁宁碱对离体的兔肠及子宫、犬肠管,皆为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在位兔肠及子宫,则仅见兴奋作用,(开始时可见有短暂之抑制),强度随剂量而增加;此作用点在植物神经末梢及肌肉两方面。
④其他作用
南天竹碱、南丁宁碱对横纹肌有直接麻痹作用,与箭毒不同。最初曾报告有局部麻醉作用,但被否定,二种生物碱对呼吸中枢有抑制或麻痹作用。有人提出,南天竹碱具有吗啡样的"菲类"结构,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较强;南丁宁碱具有"原小檗碱"样结构,属于原浆毒,对心肌、骨胳肌作用较强,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较弱。早年提出的生物碱,皆为一种混合碱,故作用较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