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出现心跳骤停该怎么办
溺水出现心跳骤停该怎么办
有时溺水患者在被救上岸后,会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那该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急诊科的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心跳骤停溺水患者要求包括立即插管在内的高级生命支持。每一个溺水患者,甚至包括现场只需轻微救治就恢复意识的患者都应送至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转送途中要吸氧,并继续生命支持监护。
心跳骤停患者可出现心搏停止、无脉电活动、无脉室速/室颤,应依据后期生命支持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指南治疗。如患者出现严重低温(核心体温低于30℃),总电除颤次数限制在3次,在核心体温高于30℃前不能静脉用药;出现中度低温时,静脉用药时间间隔大于标准间隔。儿童和青少年早期心电图出现室颤/室速为预后极差指征。
在重症监护室已使用巴比妥类药物、激素、颅内压监测、诱导低温等措施改善神经系统预后,但还未有任何一种措施已显示可改善预后。事实上,颅内压只是显著脑缺氧损伤的一种症状,没有证据显示改变颅内压可影响预后。
以上就是急诊科的专家为大家介绍的溺水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该怎么办,一定要及时送到急诊科检查治疗,避免造成严重的伤害。
日常医疗急救知识有哪些
一、入室后发现发生煤气中毒,该怎样正确处理?
家庭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等。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主要采取: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
(1)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查找煤气漏泄的原因,排除隐患。
(2)神志不清的中毒病人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一旦发现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作出心脏体外按摩。
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3秒钟之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至20秒钟后,人就会意识丧失;30至45秒钟后,瞳孔就会散大;1分钟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由于心脏骤停,患者立刻失去知觉,已处于临床死亡阶段。一般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如果在4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就极为渺茫。因此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不要“争分夺秒”地去医院,应就地抢救。
尽快使病人就地平卧,迅速掏出咽部呕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或倒流入肺,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并为患者做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解开病人的衣领及腰带,使之平卧,抽出枕头,垫在肩下,使患者头部后仰,然后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施行者一手将患者的口张开,另一手捏紧患者的鼻子,深吸一口气,向患者口中吹气,吹毕再用两手按压患者胸部,协助呼气。人工呼吸常与胸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可每按压胸部5次吹气一次;如果急救者只有一人,同时兼作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则每按压15次,较快地连续吹气2次。病人躺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或垫木板于其背下,施术者将左手掌放在病人胸骨中下端1/3处,右手掌重叠于左手背上,两手十字形交叉,两臂伸直,借体重力量加压,每分钟有节奏地挤压。
(3)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注意点:入室后感到有煤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并检查有无煤气漏泄或有煤炉在室内,切勿点火,开灯。
二、发现溺水的急救步骤
将溺水者救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口腔内、鼻腔内的淤泥和杂物,迅速进行吐水急救,抢救者右腿膝部跪在地上,左腿膝部屈曲,将溺水者腹部横放在救护者左膝上,使溺水者头部下垂,抢救者右和按压溺水者背部,让溺水者充分吐出口腔内、呼吸道内以及胃内的水。
如果溺水者呼吸停止,迅速疏通呼吸道后,使其仰卧,头部后仰,立即进行对口人工呼吸。具体方法是,抢救者捏住溺水者的口吹气,吹气量要大,每分钟吹15—20次。
如果溺水者心跳停止,立即让溺水者仰卧,并作心肺复苏。经过现场急救后,迅速将溺水者送到附近的医院继续抢救治疗。
溺水患者的预后
决定溺水患者预后的一个密切、重要因素是溺水时间长短与缺氧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尽管溺水时间过长、复苏时间过长的患者存活少见,但对长时间浸没于极冷冰水的溺水患者中偶尔可得到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成功复苏。因此,除非有明显医学死亡证据(如腐烂、尸斑、尸僵),救援人员应现场开始早期复苏;在持续心肺复苏下转送到急救机构。在许多欧洲国家急诊医生也随急救小组一起到达现场。
预后指证
一项研究显示儿童与青少年(20岁以下)溺水预后指征中,以下3种与100%死亡有关:
溺水时间>25分钟
复苏时间>25分钟
到达急诊科时存在无脉性心跳骤停
同一研究显示与不良预后有关的其它因素有:
首次心电图出现室速/室颤 ---- 死亡率93%
急诊科发现瞳孔固定 ---- 死亡率89%
急诊科出现严重酸中毒 ----死亡率89%
急诊科出现呼吸骤停 ---- 死亡率87%
同一调查者最近一项研究显示,成人和儿童患者存活率与意识、反应水平有关。死亡只发生在从现场到医院持续昏迷的患者中,在现场或医院内,清醒或嗜睡但有反应的患者没有1例死亡。
一些分类系统被推荐用于描述溺水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预后。最近一项关于巴西海岸1831例溺水事件分析显示,死亡率与心肺受损程度有关。溺水救援队评估伤情所需变量只有4种:咳嗽(是/否)、听诊、血压、心率。与这一领域其它研究者不同,他们未在诊治中采用公认的分类表。相反,通过回顾性询问与肺部损伤严重程度关系最密切的简单问题来确定分类等级。如表1所示,临床损伤程度分类等级越高死亡率越高。
被锥蝽咬了是怎么样的 被锥蝽咬了什么时候发病
潜伏期为6—10天,可能潜伏期后就开始发病,也可能数十年后才发病。
被锥蝽咬了的患者初期的症状与患艾滋病症状相似,即病情很难被察觉且具有很多年潜伏期。被感染后,患者一般会经历急性期和重症期两个阶段。急性期之后,病情表面上会趋于缓和,再经过数年,患者才会进入重症阶段,患者会出现心、脑和食道组织发炎,约四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心脏或肠道过度肥大,进而引起心跳骤停或猝死。
钙对人体的重要性 钙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正常的血钙浓度对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心肌的收缩、舒张及其能量的储存和利用都离不开钙的作用,血钙浓度过低时是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的机械收缩时间延长,严重者可造成血压降低、出现心理衰竭、心跳骤停等现象。血钙过高则会引起心肌收缩过强,引起心率失常等不良反应。
呼吸心跳骤停该怎么急救
一、呼吸骤停的急救方法
1.迅速解开衣服,清除口内物,有舌后坠时用钳将舌拉出。
2.患者需仰卧位,头尽量后仰。
3.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是:患者仰卧,护理人一手托起患者下颌,使其头部后仰,以解除舌下坠所致的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另一手捏紧患者鼻孔,以免吹气时气体从鼻逸出。然后护理人深吸一口气,对准患者口用力吹人,直至胸部略有膨起。之后,护理人头稍侧转,并立即放松捏鼻孔的手,任患者自行呼吸,如此反复进行。成人每分钟吸气12—16次,吹气时间宜短,约占一次呼吸时间的三分之一。吹气若无反应,则需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吹气是否得当。如果患者牙关紧闭,护理人可改用口对鼻吹气。其方法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基本相同。
二、心跳骤停
对心跳骤停在一分钟左右者,可拳击其胸骨中段一次,并马上进行不间断的胸外心脏挤压。胸外心脏挤压术方法是:
1.患者应仰卧在硬板上,如系软床应加垫木板。
2.护理人用一手掌根部放于患者胸骨下三分之二处,另一手重迭压在上面,医学教育|网搜集两臂伸直,依靠护理人身体重力向患者脊柱方向作垂直而有节律的挤压。挤压用力须适度,略带冲击性;使胸骨下陷四厘米后,随即放松,使胸骨复原,以利心脏舒张。按压次数成人每分钟60~80次,直至心跳。按压时必须用手掌根部加压于胸骨下半段,对准脊柱挤压;不应将手掌平放,不应压心前区;按压与放松时间应大致相等。心脏按压时应同时施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如何判断心跳骤停
判断呼吸主要靠我们的感觉系统,具体方法是:抢救者在排除患者呼吸道异物后,保持气道开放位置,将面部贴近伤病员的口鼻,脸向伤病员的胸部,通过面部感觉有无气流从伤病员的鼻腔呼出,耳听有无气流进出的声音,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
如面部感觉不到气流呼出,耳听不到气流进出的声音,眼睛看不到患者胸廓起伏,说明患者自主呼吸已经停止,应立即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如经人工呼吸患者仍未清醒,要进一步判断患者的心跳情况。
心跳停止的症状包括:意识突然丧失,病人晕倒于各种场合和大动脉搏动摸不到两项。也有人将瞳孔变化做为判断心跳是否停止的参考指标,因一般心跳停止均会瞳孔散大,但因瞳孔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例如农药中毒时瞳孔不但不会散大,反而会缩小,所以不建议将瞳孔的变化作为观察心跳情况的有效指标。
当然,除上述两项主要指标外,病人还会有面色苍白或发绀,部分病人可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全身肌肉松软。
心跳呼吸骤停最严重的危害
心跳骤停后循环骤停, 呼吸也就停止, 由于脑细胞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一般4分钟就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10分钟就可能发生脑死亡. 所以心跳骤停后,应立即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方可取得心肺复苏的成功两者不可废。
心跳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期和死亡期。
心脏骤停的介绍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迫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夏季溺水事故死伤多,大都是这5个认识误区害的! 误区四:溺水不超1小时就能救活
长时间的溺水会造成溺水者的呼吸、心跳停止、脑部出现缺氧,严重的甚至发生脑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般情况下,心脏骤停4-6分钟,脑组织就发生永久性伤害;心脏骤停10分钟,就出现脑死亡了。所以,溺水超过一个小时是不可能被救活的。
淹溺心跳骤停急救
每个人都当珍惜自己的和身边的生命之花,不管是在炎炎烈日下,还是在静静的河水边。心跳骤停溺水患者要求包括立即插管在内的高级生命支持。每一个溺水患者,甚至包括现场只需轻微救治就恢复意识的患者都应送至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转送途中要吸氧,并继续生命支持监护。
心跳骤停患者可出现心搏停止、无脉电活动、无脉室速/室颤,应依据后期生命支持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指南治疗。如患者出现严重低温(核心体温低于30℃),总电除颤次数限制在3次,在核心体温高于30℃前不能静脉用药;出现中度低温时,静脉用药时间间隔大于标准间隔。儿童和青少年早期心电图出现室颤/室速为预后极差指征。
在重症监护室已使用巴比妥类药物、激素、颅内压监测、诱导低温等措施改善神经系统预后,但还未有任何一种措施已显示可改善预后。事实上,颅内压只是显著脑缺氧损伤的一种症状,没有证据显示改变颅内压可影响预后。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复苏抢救
若出现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并同时行人工呼吸,及时复苏抢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