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为什么会自汗 阳虚自汗和气虚自汗的区别
阳虚为什么会自汗 阳虚自汗和气虚自汗的区别
主要是看怕不怕冷。
对于阳虚自汗的人群来说,除了自汗的症状之外,还一般会伴随着阳虚的症状,因此会有明显畏寒怕冷的症状。
而对于气虚自汗的人群来说,除了自汗的症状之外,一般还会伴随着一些身体乏力、懒言少语等气虚的症状,但一般是不会怕冷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气虚时间长了的话那么也同样有可能会引起阳虚。
铜芸的注意事项
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1.《本草经集注》: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2.《唐本草》:畏萆薢。
3.《本草经疏》: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4.《得配本草》: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
什么是自汗
①指发热汗出,亦称自汗出。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
②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自出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其临床表现,阳虚自汗,必恶寒;火热自汗,必燥热;伤湿自汗,困倦身重,天阴转甚,声如瓮出;伤风自汗,头疼身热,咳嗽烦闷,鼻塞流涕;伤暑自汗,身热口渴、烦躁面垢;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心虚自汗,怔忡恍惚;肝热自汗,口苦多眠;肾虚自汗,潮热咳嗽;脾虚自汗,倦怠少食(《证治汇补》卷三)。又肺虚、伤寒、温病、柔痉、霍乱等多种病证亦有自汗。详见阳虚自汗、气虚自汗、血虚自汗、虚劳自汗、心虚自汗、肺虚自汗、脾虚自汗、肝热自汗、痰症自汗、伤湿自汗等条。
气虚和阴虚的区别 心阴虚
当心脏阴液亏少时,会出现心烦、心悸、失眠、盗汗、形体消瘦、面白无光、唇舌色淡等不适症状。点击蓝字了解更多:阳虚自汗阴虚盗汗 不同的血虚会有什么样的汗
简单的气虚和阴虚就有如此纷繁的类别差异,可见中医的博大精深,在对身体进行调理时,一定要对照着不同的症状表现,确定病因后再对症治疗。
脾虚自汗症状有哪些
自汗是什么
自汗多因营卫不和、热炽阳明、暑伤气阴、气虚阳虚等引起,可见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前者多为实证,后者多为虚证。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
其临床表现:阳虚自汗,必恶寒;火热自汗,必燥热;伤湿自汗,困倦身重,天阴转甚,声如瓮出;
伤风自汗,头疼身热,咳嗽烦闷,鼻塞流涕;
伤暑自汗,身热口渴、烦躁面垢;
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
心虚自汗,怔忡恍惚;肝热自汗,口苦多眠;
肾虚自汗,潮热咳嗽;
脾虚自汗,倦怠少食(《证治汇补》卷三)。又肺虚、伤寒、温病、柔痉、霍乱等多种病证亦有自汗。
肺脾气虚证自汗如何治疗
自汗而兼见脾虚证者。临床表现为汗出,或恶风,动则加重,或劳累后加重,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是由卫气虚弱,不能固表,腠理开泄,营阴不守,津液外泄引起。多见于表虚之人或表虚之人微受风寒。
《证治汇补·汗病章》:“脾虚自汗,倦怠少食。”李中梓主张以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主治(见《医宗必读·汗》)。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劳累过度。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自汗者宜吃鸡、鸭、鱼、蛋、山 药、扁豆、羊肉、桂圆、狗肉等;盗汗者宜吃鱼、甲鱼、乌龟、蛤士蟆、猪肝、白 木耳、菠菜、白菜等。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自汗者不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盗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 量少饮或不饮酒。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5)多饮水,保持体内的正常液体量。
(6)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7)节制房事。
阅读完本文,相信大家对自汗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想要治疗自汗,那么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自汗,有关肺脾气虚证引起的自汗,小编在文中也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它们可以给你带来帮助。
阴虚便秘的症状及治法
阳虚自汗是中医当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类型,对于阳虚自汗的患者来说,其常见的症状除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身体倦怠、精神不振、大便溏泄、小便清长等阳虚症状之外,还常常会伴随着便秘的症状,一般会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时间长、排便不通畅等。
对于阴虚便秘的人群来说,除了要治疗阴虚的症状之外,还需要搭配一些润肠通便的食材来一起食用,此外在生活中也可以对腹部适当地按按摩,并增加运动量,避免久坐,以此来刺激肠胃的蠕动,促进肠胃的蠕动。
阳虚可以喝枸杞泡水吗 阳虚能用黄芪泡水喝吗
如果阳虚伴有气虚的症状,则可以适当服用。
黄芪是一味补气药材,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临床应用于治疗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气虚水肿、咳喘气短、表虚自汗、气血亏虚、疮疡难溃或久溃不敛,气虚血滞所致筋脉失养、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等,对于阳虚的人,单纯用黄芪效果不好,但如果阳虚伴有气虚之症的话,则可以用黄芪补气,改善身体症状,但要注意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属阳证、实证者均不宜用黄芪泡水喝。
防风的宜忌
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②《唐本草》:"畏萆薢。"
③《本草经疏》:"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④《得配本草》:"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
阳虚自汗和气虚自汗区别
阳虚自汗和气虚自汗主要在病因、症状和治疗上有所区别,如:
阳虚自汗常因父母体质阳虚,或在胎儿期受寒,也可能是长期穿衣较少、食用寒凉食物,或在阴寒环境中工作,导致阳气虚弱。此外,纵欲过度,元阳消耗过多有可能导致阳虚自汗。
而气虚自汗往往是因为后天不足,如脾虚运化无力,气血生化无源,或过度劳累导致精气消耗过度,或长期过度用嗓致肺气虚等,气虚不能固摄腠理开合,遂出现自汗现象,要注意长时间气虚可进一步导致阳虚。
阳虚自汗,除了自汗的症状,还会伴有阳虚的症状,如出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溏泄的症状。
气虚自汗,除了自汗症,患者往往还会出现疲乏无力、声低懒言、不欲动等气虚相关症状。
简单的说就是气虚的患者不一定会怕冷,但是阳虚的患者则有明显畏寒、怕冷的症状。
阳虚自汗的治疗需要温阳固表,而气虚自汗的治疗需要益气固表,所用药物是不同的;而且在日常调理上阳虚的人更要注重防寒保暖、避免寒冷食物,而气虚的人群更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