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早期妊娠诊断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早期妊娠诊断
诊断早期妊娠
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主要是检测血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因HCG是妊娠时所分泌的特异性激素,所以β-HCG可用于协助宫外孕早期未破裂的诊断。正常发育的绒毛所分泌的HCG量很大,每天的滴度不断的快速上升,每48小上升66%以上。即如果β-HCG每两天增加的量大于66%,可以诊断为宫内妊娠;而如果增加的量小于66%,则宫外孕或宫内孕发育不良的可能性很大。妇女受孕后,从第9~11天起即可测出血中β-HCG升高,以后每两天β-HCG的量可升高2倍(就算有先兆流产,HCG的增加比率不会变)。比如今天是234,如果后天测出来是450左右就就可认为是正常宫内早孕。
如果连续两次增加速度缓慢,表明宫外孕或者胚胎不正常发育迟缓。比如今天是10,后天是15,再2天才17,这样的HCG值肯定不正常,保胎的成功率极低。如果HCG值持续而明显的下降,就算B超测到胎心也最好做清宫手术,表明胎儿其实已经脑死亡。
如果HCG增加速度非常快,表明有葡萄胎的可能,必须紧密监测。当然也有可能是双胞胎。
而在更年期、排卵期及双侧卵巢切除术均可致黄体生成素(LH)升高,因LH与HCG的α-肽链组成相同,α亚单位又为“垂体前叶激素”所共有。所以当采用抗-HCG抗体做妊娠试验时,就会因阳性而造成“假孕”现象。此时可用β-HCG的单克隆-酶免疫测定来做鉴别。
怀孕早期要做什么检查
1、黄体酮试验
对于月经已经过期而怀疑早孕的妇女,每日肌肉注射黄体酮10~20毫克,连用3~5天,如停药后3~7天内出现阴道流血,就可以排除怀孕,如注药后超过7天仍未见阴道流血,则早孕的可能性很大。
2、妊娠试验
仅仅根据问诊和双合诊检查有时难以确定早期怀孕,这时还需要作妊娠试验以明确诊断早期怀孕。正常妇女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极少,一般测不出来。在卵子受精后10天左右,孕妇体内就开始分泌这种激素,此时表示胚胎已经着床。采用妊娠试验可以查出孕妇尿中的绒毛膜促性膜激素。常用的妊娠试验有蟾蜍试验、乳胶凝集抑制试验、单克隆抗体酶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法等。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变化
具有FSH和LH的功能,维持月经黄体的寿命,使月经黄体增大成为妊娠黄体;
促进雄激素芳香化转化为雌激素,同时刺激孕酮形成;
抑制植物凝集素对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吸附于滋养细胞表面,以免胚胎滋养层细胞被母体淋巴细胞攻击。
类LH功能,在胎儿垂体分泌LH以前,刺激胎儿睾丸分泌睾酮促进男性性分化;还可促进性腺发育,对男性能刺激睾丸中间质细胞的活力,增加雄性激素(睾酮)的分泌。对垂体联合缺陷的男性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促进性腺发育及雄性激素的分泌,还能促进第二性征发育。
能与母体甲状腺细胞TSH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活性。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变化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受精后就进入母血并快速增殖一直到孕期的第8周,然后缓慢降低浓度直到第18~20周,然后保持稳定。一般完整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至少升高到2.5MoM才与唐氏综合症有关。而实际完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在DS患者母血中平均水平只有1.3MoM,不能明显鉴别出DS患者。用于DS检查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关分子有游离b-hCG和高糖hCG(H-hC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关分子水平还与胎儿性别有关,女婴比男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显著提高。
完整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全部是由胎盘绒毛膜的合体滋养层产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滋养层过渡型细胞和合体细胞产生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受孕后10-14天开始分泌。
hcg的变化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受精后就进入母血并快速增殖一直到孕期的第8周,然后缓慢降低浓度直到第18~20周,然后保持稳定。一般完整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至少升高到2.5MoM才与唐氏综合症有关。而实际完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在DS患者母血中平均水平只有1.3MoM,不能明显鉴别出DS患者。 用于DS检查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关分子有游离b-hCG和高糖hCG(H-hC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关分子水平还与胎儿性别有关,女婴比男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显著提高。
完整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全部是由胎盘绒毛膜的合体滋养层产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滋养层过渡型细胞和合体细胞产生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受孕后10-14天开始分泌。
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简介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αβ,由合体滋养细胞合成。分子量为36700的糖蛋白激素,由α,β两个不同亚基组成,α亚基与垂体分泌的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和TSH(促甲状腺激素)等基本相似,故相互间能发生交叉反应,而β亚基的结构各不相似。
β-HCG于β-LH结构相近,但最后24个氨基酸延长部分在β-LH中不存在。所以在临床应用β-HCG亚基的特性做特异抗体用作诊断以避免β-LH的干扰。HCG在受精后第6日开始分泌,受精后第7日,就能在孕妇血清中和尿中测出,可用于早期妊娠的诊断。至妊娠8~10周血清浓度达到高峰,约50-100kU/L,持续10日后迅速下降,中、晚妊娠时血浓度仅为高峰时的10%,持续至分娩,一般于产后1-2周消失。
(1)但α-亚单位为垂体前叶激素所共有。
(2)β-亚单位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所特异的。
完整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全部是由胎盘绒毛膜的合体滋养层产生。
正常参考值:
(1) 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正常值<10μg/L,
(2) β-HCG的正常值<3.1μg/L。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英语:Chorionic Gonadotropin,简写为HCG)是一种糖蛋白激素,由24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36.7kDa,大小7.5×3.5×3纳米。hCG为异源二聚体,其α亚基与促黄体素(LH)、促滤泡素(FS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α亚基相同,其β亚基则不同。α亚基含92个氨基酸残基,β亚基含145个氨基酸残基。女性体内hCG的合成在受孕后显著提高,血浆和尿液中hCG的存在是怀孕的最早期信号之一,用于妊娠检测。
妊娠中的雌性哺乳类,不仅其脑垂体前叶分泌促性腺激素,而且胎盘的绒毛膜也可分泌。后者即称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妇尿中的这种物质称HCG(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成分为糖蛋白,分子量约为30,000,等电点pH=2.95,由两个亚基构成。有类似促黄体激素的作用,给动物以HCG后,幼小的小白鼠的卵巢即发育成熟,而家兔未交配即排卵。
测定绒毛膜促激素
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技术近10多年来有了较大的改进。应用hCGβ亚单位放射免疫法能正确地测定早期妊娠,为诊断异位妊娠的较好方法。
绒毛中的合体细胞,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于输卵管粘膜、肌层极薄,不能供给绒毛细胞所需的营养,异位妊娠在血浆中的β-hCG浓度较低,β-hCG放免法可测出第九天孕卵存在与否。
在正常妊娠早期,每1.2~2.2天β-hCG量增加1倍,而86.6%的异位妊娠,其倍增时间缓慢,且其β-hCG的绝对值亦低于正常妊娠。
先兆流产有哪些典型症状
1.妊娠早期阴道有少量出血,有轻微阵发性宫缩。子宫颈口未扩张,子宫大小与停经月数相符。
2.妊娠试验阳性。
3.超声检查有胎心搏动、胎囊及胎动。
4.估计流产预后的方法:①阴道细胞涂片中,如角化细胞超过30%,预后多不良。②早期妊娠测基础体温:有流产先兆而体温不下降者预后良好,基础体温降低者预后不良。③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日趋下降者预后不良。
孕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正常值
第一:虽然重要,但是相比许多人都不知道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到底是什么,,其实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是由α和β二聚体的糖蛋白组成。一般来说,正常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正常值是0-5.
2
第二: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激素的作用以及名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英文名又叫HCG,一般在女性受精后的第6天开始进行分泌,在受精后第7天,就能在孕妇的血清中或尿中测出,常用于女性早期妊娠的诊断标准,。在产后1-2周左右消失。
3
第三:不难看出,这种激素的主要作用就是刺激了我们的性激素分泌,有利于雌激素和黄体酮的持续分泌,加快女性子宫蜕膜的形成,使胎盘逐渐生长、成熟,在女性完成生产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会落到正常的水平
流产孕妇做激素测定有何意义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G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母血中于精卵结合后的第8~9天即可测出(即月经周期第23天左右),孕卵种植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母血中按一定的指数很快上升。正常妊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长的速度,一般是以48小时内上升的百分比来衡量的,但也有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倍增所需的天数来计算的。据统计,倍增时间为1.2~1.4天,在4~5周则为3.3~3.5天。另有报道,在末次月经后23~35天平均为1.4天。在35~42天为2天。在33~49天则为2.5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合体滋养细胞分泌,在妊娠8~10周达高峰。在孕30天正常的β-HGG>100国际单位/升。孕40天β-HGG>2000国际单位/升。孕10周β-HGG>5000国际单位/升。14~16周后逐渐下降,如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处于低水平或有下降趋势,提示有流产的倾向。但有时胚胎发育不良或死亡后,滋养细胞的功能却不一定立即停止,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不一定下降,故须结合临床做出判断。
(2)人胎盘泌乳素(HPL):孕妇血中人胎盘泌乳素的生理水平可以作为胎盘功能的标志,妊娠6~7周时正常生理水平是0.02微克/毫升,8~9周时为0.04微克/毫升,人胎盘泌素水平低常是流产的早期异常现象,如10~11周时人胎盘泌乳素小于0.05微克/升,12~16周时人胎盘泌乳素小于1微克/升则易流产。
(3)其他:除前面所述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人胎盘泌乳素外,还可测定母血中的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在不同的妊娠时期具有一定的意义。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变化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药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受精后,就进入母血并快速增殖一直到孕期的第8周,然后缓慢降低浓度直到第18~20周,然后保持稳定。一般完整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至少升高到2.5MoM才与唐氏综合症有关。而实际完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在DS患者母血中平均水平只有 1.3MoM,不能明显鉴别出DS患者。
用于DS检查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关分子有游离b-hCG和高糖hCG(H-hCG)。H-hCG相关分子筛查唐氏综合症很敏感,而且可以尿液采样。DS患儿母亲血浆中H-hCG浓度比非感染孕妇高9.9-fold。
游离b-hCG是现在唯一知道的可以同时用于一期和二期筛查的标记物。DS综合症母血游离b-hCG平均水平为1.9MoM,健康母血为1.0MoM。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关分子水平还与胎儿性别有关,女婴比男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显著提高。
完整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全部是由胎盘绒毛膜的合体滋养层产生。其主要功能就是刺激黄体,有利于雌激素和黄体酮持续分泌,以促进子宫蜕膜的形成,使胎盘生长成熟。现代认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滋养层过渡型细胞和合体细胞产生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受孕后10-14天开始分泌,60-70天达到高峰。在妊娠的前8周增值很快,以维持妊娠。在大约孕8周以后,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逐渐下降,直到大约20周达到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