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脾经的准确位置图 小儿推拿脾经注意事项

小儿脾经的准确位置图 小儿推拿脾经注意事项

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一般多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

小儿脾经的准确位置图 小儿清脾经手法

按摩者一手持患儿拇指伸直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向患儿指根方向直推至指尖100-500次,往返推称为平补平泻,称清补脾经。

穴位按摩助宝宝消化不良

第一步:补脾经

小儿推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通过补脾经能够健脾胃、补气血,适用于脾胃虚弱和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进行推拿时

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第二步:推大肠

大肠穴位于小儿食指的桡侧缘,从指尖开始到指根所形成的一条直线上。推大肠可以刺激相应的反射区调理小儿肠道功能。在进行推拿时可将小儿的食指固定,用右手的拇指外侧端沿着穴位推,注意推的时候应当向从指尖推向指根部100次,然后再从指根部推向指尖处100次。

第三步:运水入土

运土入水为小儿推拿中的特殊手法,进行推拿的时候需要用左手拿住小儿的四指,将其手心向上,然后再用右手的拇指指端由小儿的拇指指根推运起,经过小天心穴、掌小横纹到达小手指根为一次。连续推拿50次即可。

第四步:揉板门

板门穴位于小儿拇指掌侧的大鱼际处,按摩板门穴具可以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对小儿消化不良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具体推拿方法为:将小儿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鱼际处暴露,按摩时用右手拇指腹着力,按揉大鱼际处50次。

小儿推拿的手法

小儿推拿的手法会根据推拿的不同部位而有所区别,推拿不同部位功效作用也会有所不同。下面我们针对腹、脾经、胃经、肺经、内八卦、三关、六府、二人上马、虎口、肺俞、龟尾等常见部位的小儿推拿手法来做一个基本的了解。

1、腹

位置:腹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

2、胃经

位置:拇指掌面第二节或大鱼肌外侧缘。

主治:腹泻、呕吐。

操作:直推300次。

3、脾经

位置:(1)拇指螺纹面;(2)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

操作:旋推拇指螺面或屈其拇指,沿拇指桡侧缘直推约300次,或直推拇指螺面约300次。

4、肺经

位置:无名指螺纹面。

主治:胸闷、咳喘。

操作:旋推或向指尖方向直推约200次,或由指尖向上直推100次。

5、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小儿推拿治疗积滞怎么推拿

乳食内积小儿推拿

治则:消食导滞,调理脾胃。

推拿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清大肠,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推腹阴阳,揉天枢。

推拿方解:补脾经以健脾助运;揉板门,运内八卦以理气和中,清大肠,推四横纹以消食导滞;分推腹阴阳,揉天枢以调和气血。

脾虚夹积小儿推拿

治则: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推拿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揉四横纹,清大肠,揉外劳宫,摩中脘。

推拿方解:补脾经以健脾助运,运内八卦以理气消食,揉四横纹,清大肠以消食化积;揉外劳宫以温阳益气;摩中脘以理气和中,调和气血。


小儿脾虚推拿手法图解 推脾经

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拇指指纹面的穴位,即脾经,自指根推向指尖200-500次。

小儿胃经的准确位置图 小儿推拿胃经的作用

推拿胃经具有和胃降逆,清热泻火的作用,主治呕吐,嗳气,烦渴善饥,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吐血等病症。

小儿推拿治拉肚子好吗

一、小儿推拿治疗拉肚子的优点

小儿推拿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使用药物,通过穴位和经络的刺激达到调理胃肠功能和全身免疫能力的效果。

针对夏季儿童常见的腹泻和积食,宜生到家小儿推拿专家向家长们介绍几种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做的小儿推拿方法。

适用年龄:

小儿推拿一般适用于6个月到12岁的孩子,一般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二、小儿推拿治疗拉肚子的方法

1、针对病症:小儿腹泻

方法一:按揉足三里。以膝盖髌骨下方的凸起处为起点,向下四指宽胫骨外侧,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这一点100-200下。

方法二:推上七节骨。以尾椎骨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为七节骨。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节骨200-300下。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就是“下推”,千万别弄反了。

方法三:揉腹法。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但一定要逆时针揉腹,顺时针揉腹则是调理便秘。

方法四: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方法五:补肾。家长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在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方法六:清大肠

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对腹泻和便秘有调理作用。

方法八:运内八卦

摊开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助消化、止泻作用。

方法九:揉龟尾

推拿方法:尾骨末端就是龟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2、针对病症:小儿积食

孩子由于脾胃发育还没有成熟所以很容易积食,表现为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胀,呕吐乳食以及大便污臭。积食使孩子的脾胃受伤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所以预防和医治积食对于孩子的健康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方法一:推中脘。以肚脐和胸骨最下端做一条连线,找中点即为中脘穴。食指和中指并拢后往下推中脘穴,可减轻腹胀和呕吐等症状,时间1到3分钟为宜。

方法二:转八卦。以掌心为中点,周围半寸范围即为内八卦。可用大拇指指肚在内八卦范围内转圈,可减轻恶心、腹胀等症状。

方法三:推六腑

孩子前臂阴面靠小指沿一直线自肘推向腕,每次300次。

方法四:推四横纹

在食、中、无名、小指的靠近手掌的指关节横纹处来回推拿,每次3分钟。

方法五:补脾经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用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注意是要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300次左右。

方法六:捏脊

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背部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每次5到8次。

三、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宝宝推拿的时间应该要控制,如果时间太短的话起不到效果,而且时间太长我们又害怕伤害到宝宝的身体,所以我们建议小儿推拿的时间最好是在十到二十分钟左右。

1、小儿推拿时手法要轻,不要过重,而且在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以便其配合进行推拿。

2、身心放松。做小儿推拿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做到身心都放松。

3、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4、用力恰当。因为力度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力度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5、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6、持之以恒。无论用推拿来进行小儿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常需积以时日,才能逐渐显出效果。所以给小儿做推拿应有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

小儿盗汗推拿手法 第一步:补脾经

位置:小儿推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

推拿方法:通过补脾经能够健脾胃、补气血。进行推拿时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小儿肺经的准确位置图 小儿推拿清肺经的手法

按摩者一手持患儿无名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自指端向指根方向推100-500次,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为推肺经。

小儿肺经的准确位置图 小儿推拿肺经注意

如果小儿有腹泻的症状,则少推清肺经或不推,以免加剧病情;推肺经与退下六腑相结合,可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小儿消化不良的推拿图解 第一步:补脾经

小儿推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通过补脾经能够健脾胃、补气血,适用于脾胃虚弱和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进行推拿时

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宝宝一岁多了不爱吃饭怎么办 推拿按摩

位置:小儿推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

推拿方法: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功效作用:通过补脾经能够健脾胃、补气血,适用于脾胃虚弱和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位置:板门穴位于小儿拇指掌侧的大鱼际处,

推拿方法:将小儿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鱼际处暴露,按摩时用右手拇指腹着力,按揉大鱼际处50次。

功效作用:按摩板门穴具可以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对小儿厌食、食欲不振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位置:在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根部横纹处,即指掌交界处。

推拿方法:使小儿掌心向上,用拇指桡侧缘从食、中、无名、小指根横纹逐个掐按,然后用拇指在四指根部横纹处左右来回横擦,反复3-5次。

功效作用: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可以调理小儿脾胃,增强食欲。

位置:中脘穴位于肚脐直上约4寸处(小儿肚脐与剑突下端连线的中点),为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操作方法:将小儿平躺在舒适的床上,用手掌根部着力,在小儿的腹部中脘穴处做环形揉动50次。

功效作用:主要可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小儿厌食、食欲不振可通过揉中脘穴来健脾和胃,促进消化,增强食欲。

位置:小儿腹部脐周位置。

推拿方法:在按摩时用手指的掌面在小儿的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抚摸约5分钟。

功效作用:摩腹即按摩小儿的腹部,通过对小儿腹部的按摩刺激能够更好地健脾和胃,理气。

位置:足三里位为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处。

推拿方法:以拇指螺纹面着力,按揉小儿双侧足三里穴左右各50次。

功效作用:按摩此处可以健脾化湿,生发胃气,调整小儿肠胃功能,促进消化。

位置:小儿背部脊柱所成的一条直线上,起于尾骨,终于大椎穴。

推拿方法:小儿推拿中捏脊手法比较特殊,是特定部位的特殊推拿手法。操作时需要将儿童俯卧,用是双手的拇指指腹顶住皮肤,然后在用双手的食指、中指同时将皮肤用力捏拿,双手交替由长强穴开始沿着脊柱向上推至大椎穴。每次推3-5遍即可。同时为了增强刺激,可在每向推移3次时向上用力提拿一次。

功效作用:捏脊疗法可以调整小儿脾胃功能,使其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小儿的食积、消化不良、厌食等症状就自然消失了。

小儿补脾经正确手法图 补脾经适合多大的孩子

补脾经的手法是小儿推拿的一种,一般小儿推拿适合0-14岁的孩子,0岁就是指出生24小时之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推拿手法和效果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6岁以下的孩子推拿效果最好,一般9岁以上就要配合一些成人手法才能有较好的效果了。

小儿厌食的推拿治疗 第一步:补脾经

位置:小儿推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

推拿方法: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功效作用:通过补脾经能够健脾胃、补气血,适用于脾胃虚弱和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相关推荐

小儿箕门的准确位置 小儿推拿箕门方法

患儿仰卧,将腿伸直,推拿者位于患儿身侧,一手扶小儿膝盖,用另一手食指,中指并拢,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称推箕门。推100-300次。

小儿推拿健脾胃手法脾经

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或拇指末节螺纹面,推拿时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推500次。 作用:健脾养胃,调理肠道,主治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疳积,腹泻,咳嗽,消瘦等病症。

小儿心经位置 小儿推拿清心经方法

按摩者一手持患儿中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为推心经。

小儿肺经的准确位置

小儿肺经位于手指无名指末节指腹。推拿方法有补肺经和清肺经之分。

小儿推拿胃经的准确位置 揉按承泣

定位: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先用顺时针方向揉按2分钟,再以逆时针方向揉按2分钟。注意力度适中。 功效主治:按揉承泣具有明目定神,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小儿近视,目赤肿痛,流泪,夜盲,口眼㖞斜等病症。

小儿承浆的准确位置 小儿推拿承浆的好处

小儿年幼时,由于脾气虚弱,加之牙齿没有长全,容易流口水。承浆位于下嘴唇下方正中央凹陷处,口部诸症都可以取承浆进行治疗,如各种原因导致的流口水,口喎,牙龈肿痛,都可以通过推拿承浆得以解决。

小儿推拿后背脾俞位置 小儿推拿脾俞的作用

小儿推拿脾俞具有健脾和胃,止吐止泻,消食祛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呕吐,腹泻,疳积,食欲不振,黄疸,水肿,慢惊风,四肢乏力等病症。并能治疗脾虚所引起的气虚,血虚,津液不足等。

小儿推拿揉板门作用 揉板门有什么好处

揉板门的方法温和,有助于调理小儿胃口不开,厌食,腹胀,嗳气等问题,配合小儿推拿中的补脾经,运外劳宫,揉中脘,正捏脊,逆运八卦,健脾和胃,温中散寒的效果更好。

小儿哮喘怎么推拿

中医认为,小儿肺、脾、肾三脏不足,特别是先天禀赋不足,脾气虚弱、痰浊内生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哮喘发作主要表现:喉间哮呜,呼吸困难,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哮喘宝宝推拿保健法着重于宣肺、健脾、补肾,化痰平喘。家有哮喘宝宝的父母们在这个季节可以用一些小儿推拿的方法来给孩子做保健预防。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咳喘患儿的发病症状,并通过配合饮食的调控,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提高,经过一个或几个疗程的推拿,甚至可以控制和治愈小儿哮喘。 推拿取穴: 1、擦后背肺俞部位和前胸膻中部位至局部发热; 膻中穴位置:两乳

小儿推拿脾胃虚弱手法 补脾经50-100次

推拿者一手握住小儿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自小儿指尖推向指根方向,或咽沿拇指桡侧赤白肉际直推50-1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