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内癌术后化疗方案
导管内癌术后化疗方案
高级别应该是指分化程度高,从组织学上看是好的,预后较比低级别好。从结果上看,应该是乳腺非浸润性癌术后I期,分期早,分化好,预后较好 指导意见: 虽然分期与分化较好,但雌、孕激素受体阴性,HER2过度表达,有高危复发因素,所以还是建议行术后辅助化疗。6个周期为宜 医生询问:
治结肠癌有那几项化疗方案呢
一、单药结肠癌化疗方案:
(1)氟尿嘧啶(5-Fu):最为常用,静脉注射每日 12mg/kg,连续5天,以后剂量减半,隔天1次,直至出现腹泄、胃炎、白血球降低和恶心呕吐等毒性反应为止;门诊患者可采用15~20mg/kg每周 1次的方案;口服的效果较差,每日20mg/kg,共服5天,每5周重复1次。
氟尿嘧啶也可在术中作肠腔内灌注,即在切除癌肿肠段前,在其上、下用纱条结扎肠管,然后将氟尿嘧啶30mg/kg注入此肠段,30分钟后再完成切除手术。对于结肠癌化疗方案,近阶段有报道直肠内注入氟尿嘧啶,每g癌肿组织内药物浓度较静脉用药者为高。腹腔内灌注氟尿嘧啶的效果也较好。
(2)丝裂霉素:每周1~2次,每次4~6mg溶于生理盐水20~40ml中,静脉注射,以总量40~60mg为一个疗程。亦有主张每3~4周静脉注射1次,每次20mg。
(3)亚硝脲类:卡氮芥(BCNU)每日90~125mg/m2,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作静脉滴注,2~3天为一个疗程。环已亚硝脲 (CCNU),每次130mg/m2口服,每6~8周1次,连续3次为一个疗程。甲环亚硝脲(Me-CCNU)每次200~220mg/m2口服,每 6~8周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4)呋喃氟尿嘧啶(FT207):其作用与氟尿嘧啶相似,但毒性小3~4倍,每日800~1000mg,分3~4次口服,也可静脉注射,以20g为一个疗程。与氟尿嘧啶有交叉耐药性,氟尿嘧啶无效时改用FT207也同样无效。
二、联合结肠癌化疗方案:
大肠癌的联合化疗方案尚在继续探索中,仍以氟尿嘧啶与甲环亚硝脲为基础结肠癌化疗方案,如甲环亚硝脲100mg/m2,每月口服1次;氟尿嘧啶10mg/kg,天天静脉注射1次,共5天,每5周重复应用;长春新硷1mg/m2静脉注射,在第1天用1次,每周重复应用。
胃癌化疗间隔多久一次
对于胃癌化疗间隔多久一次这个问题,要看具体用的是哪一种化疗方案,如果是两周方案,中间间隔应该是从第一次第一天开始打化疗算起,就是有两周的时间,14天,如果打的是三周方案,中间间隔就是在第一天接受化疗开始计算,21天为一个周期。
乳腺癌初期治疗方法有哪些
乳腺癌初期治疗方法有哪些?对于女性杀手“乳腺癌“来说,乳腺癌的早期是比较容易察觉的,若到了乳腺癌中晚期会较难治愈,所以乳腺癌的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乳腺癌初期治疗方法有哪些?
乳腺癌治疗的目的是去除原发病灶,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现代乳腺癌治疗强调整体、个体化的治疗理念,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案由外科、化疗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诊断科等多学科协作制定,并要求在执行时能保持各科诊疗计划的密切配合。
外科治疗
手术在乳腺癌的诊断、分期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认为乳腺癌自发病开始即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手术范围的大小似不影响乳腺癌治疗效果,并力主缩小手术范围,而加强术后综合辅助治疗。对Ⅰ、Ⅱ期乳腺癌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可选择保留乳房手术,在欧美国家,乳腺癌保乳术占到乳腺癌手术患者的50%以上;对于不适合保乳的乳腺癌患者,在切除乳房后还可行乳腺的一期或二期重建,进而保持女性生理完美曲线,提高生活质量和自信心。
其次,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开展,可以在了解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同时,使得对于腋窝淋巴结没有转移的患者避免行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这可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即所谓的“保腋窝”。
化学药物治疗是一种全身性辅助治疗,化疗在乳腺癌的整个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乳腺癌术后的辅助化疗能提高治愈率,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化疗结合其它治疗,也有缓解病情和延长生存期。不过,现在乳腺癌化疗已经从“最大耐受剂量的治疗”过渡到“最低有效剂量的治疗”,使得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增加。乳腺癌化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激素受体状态等预后因素,现在乳腺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分型也逐步在化疗方案选择中发挥着指导作用。
放射治疗
利用放射线破坏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控制和消灭癌细胞的目的。需要接受防射治疗的患者包括: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占淋巴结总数的1/2以上或有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和肿块大于5cm;②病理证实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照射锁骨上区);③对于局限性导管内癌局部切除术后、Ⅰ、Ⅱ期浸润性癌保乳术后均需进行放射治疗;
内分泌治疗
早在1896年就有报道采用卵巢切除术用于治疗晚期或复发性乳腺癌。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雌激素受体(ER),肿瘤细胞中ER含量高者,称激素依赖性乳腺癌,这些病例多数使用内分泌治疗有效,而ER含量低着,称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这些病例对内分泌治疗效果差。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的生长和消退有控制作用,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需接受内分泌治疗,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采用的是内分泌药物治疗,极少数局部晚期乳腺癌或治疗失败的绝经前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需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去势治疗)。
喷门癌化疗方案
化学治疗作为我国传统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贲门癌治疗中,即可应用于贲门癌术前术后,还可与放疗及中医中药治疗联合应用,短期疗效可靠,但往往毒副作用明显,不适合长期应用。在化疗期间是可以配合中药的治疗,中药如人参皂苷Rh2(护命素)、虫草等可以减少化疗的副作用,提高化疗的效果。
目前常用的贲门癌化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或放疗的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腹腔内化疗及动脉灌注化疗等。
(一)手术或放疗的辅助化疗: 目前辅助化疗受到重视,通过对肿瘤的不断研究证实肿瘤细胞自瘤体脱落可进入血循环,大部分虽能被自身免疫防御机制所消灭,但有少数未被消灭的肿瘤细胞确会成为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因此贲门癌术后在患者身体允许的前提下应早期配合全身化疗,及时消灭转移的微小病灶。
(二)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术前给予辅助化疗,也称诱导化疗。化疗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为3个疗程左右,化疗开始越早,产生抗药性的机会就越少。新辅助化疗的优点:
①可避免体内潜伏的继发灶,在原发灶切除后1~7天内由于体内肿瘤总量减少而加速生长;
②可避免体内残留的肿瘤在术后因凝血机制加强及免疫抑制而容易转移;
③使手术时肿瘤细胞活力低,不易播散等。
(三)腹腔内化疗:
目前胃肠道肿瘤虽然根治术后生存率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大多数病例就诊时较晚,术后复发的机会较多,因此采用腹腔内化疗可有效减少腹腔内复发。癌肿发展到一定阶段,病变累及浆膜,就可能出现浆膜面癌细胞的脱落,成为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引起腹腔种植。腹腔内化疗主要使用于卵巢癌切除术后有微小的残留病灶、胃肠道癌术后有残留,或有高度复发及转移危险、腹膜间皮瘤等。
(四)动脉灌注化疗:
动脉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局部肿瘤组织药物浓度明显提高,全身体循环药物浓度明显降低。
②全身副作用明显降低,而局部脏器药物反应相对较重。
③局部灌注所用化疗药的剂量可以大大提高。
④疗效明显提高。但动脉灌注化疗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导管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落以及化疗本身的并发症如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
直肠癌晚期化疗注意
1、直肠癌化疗药量的控制:主要就是药物使用的多少、时间间隔、强度等都要细心加强注意,只要把这些问题注意起来,药效才会起到相应的效果,既能杀死肿瘤细胞又能减少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对于治疗起到了很大的好处。
2、直肠癌化疗用药时间要稳定:正确的使用化疗药物才能使身体健康,此时的药效才是最大的,在化疗的注射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的停止注射,并进行观察,适当的延长治疗的时间。
3、确定直肠癌的化疗方案:直肠癌化疗方案包括很多,有的在术前、术后、术中都可以被应用,一般的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是不错的,对于治疗有很大的好处,直肠癌术前化疗就是减缓症状,方便手术的顺利进行。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直肠癌化疗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专家还要补充,化疗对于患者的身体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很多患者也会出现负作用,希望患者的家属能够做好营养跟进和护理工作,这样才能为直肠癌手术的成功打下基础!
肺癌化疗方案
I~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一般作为术后辅助治疗,也可以作为IIIA期患者的术前新辅助化疗。
ⅠⅤ期患者以化疗为主,可以行局部的姑息性放疗。虽然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效的化疗方案很多,但总的疗效不如小细胞肺癌(SCLC)。有效率一般在20%~40%,有报道提高剂量可使强度增DN至50%左右,但大多需要造血刺激因子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能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很少,因此绝大多数不能通过化疗取得根治。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或放疗。
小细胞肺癌(SCLC)在局限期通过放、化疗及手术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期,广泛期则以化疗为主,预后很差。
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
小细胞肺癌常用方案
一线方案为EP禾CE,EP是Vp16(足叶乙甙)+PDD(顺铂),或CBP(卡铂)+Vp16(足叶乙甙);二线方案为拓扑替康(和美新)或伊立替康(开普拓)。
非小细胞肺癌常用方案
一线标准方案一般为三个:长春瑞滨(诺维本)+顺铂或卡铂,紫杉醇(泰素)+顺铂或卡铂,吉西他宾(健择)+顺铂或卡铂。疗效相当,无明显差异,但毒副作用有差异。
二线标准方案目前临床常用两个:多西紫杉醇和力比泰。从临床试验及应用来看,多曲紫杉醇已应用多年,疗效肯定,是经典标准二线方案,但毒副作用偏大。而力比泰刚上市两年多,临床已证明有很好的疗效,且经预处理后,毒副作用很小,患者耐受性好。
其他方案
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案还有伊立替康(开普拓)、表阿霉素、丝裂霉素等。
化疗毒副作用较强,化疗用药期间容易引起各种不适症状。因此在肺癌化疗期间也可结合中医治疗,加强疗效的同时,减轻化疗副作用,抑瘤消瘤,从而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灵芝(高浓度灵芝制剂、医用级灵芝孢子粉等)就具有非常出色的抗化疗效果,其扶正固本,免疫强化的特性可作用于肿瘤治疗的任一阶段。
肺癌化疗方案
1.I~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一般作为术后辅助治疗,也可以作为IIIA期患者的术前新辅助化疗。
2.ⅠⅤ期患者以化疗为主,可以行局部的姑息性放疗。虽然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效的化疗方案很多,但总的疗效不如小细胞肺癌(SCLC)。有效率一般在20%~40%,有报道提高剂量可使强度增DN至50%左右,但大多需要造血刺激因子治疗。
3.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能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很少,因此绝大多数不能通过化疗取得根治。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或放疗。
4.细胞肺癌(SCLC)在局限期通过放、化疗及手术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期,广泛期则以化疗为主,预后很差。
西医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1、手术治疗乳腺癌
对Ⅰ、Ⅱ期乳腺癌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可选择保留乳房手术;对于不适合保乳的乳腺癌患者,在切除乳房后还可行乳腺的一期或二期重建,进而保持女性生理完美曲线,提高生活质量和自信心。其次,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开展,可以在了解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同时,使得对于腋窝淋巴结没有转移的患者避免行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这可减少术后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即所谓的“保腋窝”。
2、化学药物治疗乳腺癌
是一种全身性辅助治疗,化疗在乳腺癌的整个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乳腺癌术后的辅助化疗能提高治愈率,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化疗结合其它治疗,也有缓解病情和延长生存期。乳腺癌化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激素受体状态等预后因素,现在乳腺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分型也逐步在化疗方案选择中发挥着指导作用。
3、放射治疗乳腺癌
利用放射线破坏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控制和消灭癌细胞的目的。需要接受防射治疗的患者包括: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占淋巴结总数的1/2以上或有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和肿块大于5cm;②病理证实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照射锁骨上区);③对于局限性导管内乳腺癌局部切除术后、Ⅰ、Ⅱ期浸润性癌保乳术后均需进行放射治疗。
前列腺癌化疗方案
前列腺癌化疗方案一、前列腺癌的单药化疗方案
常用药物有甲氨蝶呤(MTX)、环磷酰胺 (CTX)、氟尿嘧啶(5-FU)、阿霉素(ADM)、顺铂(DDP)、磷酸雌二醇氮芥(EMP)、丝裂霉素(MMC)等。但各种报道的药物疗效差异很大。总地看来疗效较好的为丝裂霉素(MMC)、阿霉素(AMD)、顺铂(DDP)、碱(VLB)等。各药用法如下:
MMC10mg/m2、静注,每3周重复。有效率38%。
VLB1.5mg/m2、静注,连用5天,每4周重复。有效率35%。
ADM20~30mg/m2、静注,连用3天,每3周重复。有效率13%~37%。
DDP40mg/m2、静注,连用5天,每3周重复。有效率15%~40%。
前列腺癌化疗方案二、前列腺癌的联合化疗方案
联合化疗是否较单药疗效更高。目前也未肯定,下列方案可供参考。
推荐导读 >> 一天一杯红酒预防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联合化疗方案1:
VLB1.5mg/m2、静注,第1~5天;ADM50mg/m2、静注,第1天。有效率29%。
前列腺癌的联合化疗方案2:
ADM50mg/m2、静注,第1天;MMC5mg/m2、静注,第1、2天;5-FU750mg/m2、静注,第1、2天。有效率41%。
前列腺癌的联合化疗方案3:
ADM50mg/m2、静注,第1天;MMC10mg/m2、静注,第1天;VLB1.5mg/m2、静注,第1~5天。有效率41%。
前列腺癌的联合化疗方案4:
ADM20mg/m2、静注,第1~3天;DDP40mg/m2、静注,第1~5天。
胃癌化疗间隔多久一次
对于胃癌化疗多久间隔时间这个问题,要看具体用的是哪一种化疗方案,如果是两周方案,中间间隔应该是从第一次第一天开始打化疗算起,就是有两周的时间,14天,如果打的是三周方案,中间间隔就是在第一天接受化疗开始计算,21天为一个周期。
卵巢癌化疗方案
近20年来晚期卵巢上皮癌的治疗有了明显进展,主要基于铂类、紫杉类联合化疗的进展,以及近10年来多种作用机制各异的抗癌新药的问世。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现已被认为是继子宫绒毛膜上皮细胞癌之后的第二种可通过手术、化疗治愈的肿瘤。卵巢性索间质肿瘤通常可在早期得到诊断预后好,但这种肿瘤在晚期及少数组织类型可表现出明显恶性行为。
铂类敏感复发卵巢癌的化疗:
铂类敏感是指卵巢癌患者完成初次化疗(铂类化疗)后6个月以外复发,而耐药则为6个月内复发。众所周知,铂类敏感的复发患者对进一步二化疗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什么是标准理想的二线化疗目前仍不清楚;对这些患者应该选择单药还是联合化疗,也存在分歧。 有关单药和联合化疗疗效的随机分组比较研究, bolis (2001年)报告,单药(卡铂 300 mg/m2)和联合化疗组(卡铂 300 mg/m2+表柔比星120 mg/m2)在总生存期(os)、有效率、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gcig 试验(2006年):健择/卡铂 vs.卡铂随机分组治疗复发卵巢上皮癌(一线化疗为铂类+/-紫杉醇),健择/卡铂联合组有效率、pfs较单药组高,但中位总生存期两组相似。综合分析近年来顺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的单药治疗和联合化疗ⅱ~ⅲ期临床研究资料,二线化疗中单药治疗有效率20%~41%,联合化疗有效率57%~90%。中位pfs单药为5.4个月~9.6个月,联合9个月~18个月。os单药为16.5个月~20+个月,联合化疗为10个月~8个月。可以看出,联合化疗较单药治疗有效率可能更高,并延长pfs。
乳腺癌患者如何康复治疗
外科治疗
手术在乳腺癌的诊断、分期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认为乳腺癌自发病开始即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手术范围的大小似不影响乳腺癌治疗效果,并力主缩小手术范围,而加强术后综合辅助治疗。对Ⅰ、Ⅱ期乳腺癌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可选择保留乳房手术,在欧美国家,乳腺癌保乳术占到乳腺癌手术患者的50%以上;对于不适合保乳的乳腺癌患者,在切除乳房后还可行乳腺的一期或二期重建,进而保持女性生理完美曲线,提高生活质量和自信心。
其次,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开展,可以在了解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同时,使得对于腋窝淋巴结没有转移的患者避免行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这可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即所谓的“保腋窝”。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
是一种全身性辅助治疗,化疗在乳腺癌的整个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乳腺癌术后的辅助化疗能提高治愈率,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化疗结合其它治疗,也有缓解病情和延长生存期。不过,现在乳腺癌化疗已经从“最大耐受剂量的治疗”过渡到“最低有效剂量的治疗”,使得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增加。乳腺癌化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激素受体状态等预后因素,现在乳腺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分型也逐步在化疗方案选择中发挥着指导作用。
放射治疗
利用放射线破坏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控制和消灭癌细胞的目的。需要接受防射治疗的患者包括: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占淋巴结总数的1/2以上或有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和肿块大于5cm;②病理证实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照射锁骨上区);③对于局限性导管内癌局部切除术后、Ⅰ、Ⅱ期浸润性癌保乳术后均需进行放射治疗。
内分泌治疗
早在1896年就有报道采用卵巢切除术用于治疗晚期或复发性乳腺癌。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雌激素受体(ER),肿瘤细胞中ER含量高者,称激素依赖性乳腺癌,这些病例多数使用内分泌治疗有效,而ER含量低着,称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这些病例对内分泌治疗效果差。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的生长和消退有控制作用,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需接受内分泌治疗,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采用的是内分泌药物治疗,极少数局部晚期乳腺癌或治疗失败的绝经前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需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去势治疗)。
乳腺癌化疗方案
1、FAC方案
化疗药物:阿霉素、氟尿嘧啶、环磷酰胺。FAC方案主要用于可切除性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
2、CMF方案
化疗药物: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环磷酰胺。CMF方案也主要用于切除性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
3、CAF方案
化疗药物:阿霉素、氟尿嘧啶、环磷酰胺。该乳腺癌的化疗方案用于可切除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也可用于激素抗拒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
4、A→CMF方案
化疗药物:氟尿嘧啶、阿霉素、甲氨蝶呤、环磷酰胺。A→CMF方案用于可切除性乳腺癌的辅助化疗。
5、NFL方案
化疗药物:氟尿嘧啶、米托蒽醌、醛氢叶酸。NFL方案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或者二线化疗方案。
6、PA方案
化疗药物:阿霉素、泰素。该乳腺癌的化疗方案用于激素抗拒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
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应该吃什么
约75%的浸润性乳腺癌属于导管性的,这说明一个事实,癌变多发于乳导管。导管原位癌的妇女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
因为导管内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它有若干不同的亚型(如雌激素受体阳性/孕激素受体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过度表达,三阴),所以单单去识别导管内癌的危险因素意义不大。所以,饮食科学研究者的注意力已经放在乳腺癌亚型方面,因此被证实和导管内癌风险性相关的食物和调料很少。由于缺乏研究,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有和导管内癌风险性相关的最重要的食物。所以我们建议原位癌和导管内癌的患者相关亚型的文章,确定他们的癌症分型。
降低导管内癌风险的食物和调料
姜黄色(在姜黄中发现)和芹菜素(常见于各种蔬菜和水果的植物性黄酮)有抗导管内癌的保护作用,它们的吸收与整体性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相关。而鱼肝油保健品可以降低导管内癌的发生风险。下面列出来的大部分食物和调料是姜黄色和芹菜素比较好的食物来源。如灯笼椒、芹菜、大白菜、鱼肝油保健品、大蒜、番石榴、香芹、黄姜。薄荷和甘菊、鼠尾草也是很好的芹菜素的来源,但我们不推荐单上。
增加导管内癌风险的食物
大量进食大豆分离蛋白与增加导管内癌的发生风险有一定关系。大豆分离蛋白是很多加工食品含有的成分,包括烘烤的食品、谷类早餐、经预处理的肉制品、婴儿豆奶配方食品、某些蛋白奶昔和蛋白棒。除了关注上面的食物外,原位癌和导管内癌的患者和幸存者应该吃多种类我们推荐的食物,限制或者避免吃那些我们建议避免吃的食物。
附言我们不推荐食用芹菜素或者芹菜籽提取物。那种做法没有得到证实是安全或者有效的,实际上,芹菜素在某种环境中还会促进乳腺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