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腰部为什么会痒 艾灸会不会上火

艾灸腰部为什么会痒 艾灸会不会上火

会有引起上火的可能。

艾灸具有温阳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对于平和体质或者是虚寒体质的人来说,适当的做一下艾灸是不容易导致上火的。但如果是天天长时间的艾灸,或者是那种本身阴虚内热体质的人艾灸的话就很容易出现上火迹象,因此建议根据自身身体情况来控制艾灸的频率,且艾灸完之后最好能多喝一点温热水。

补肾艾灸哪里最见效


艾灸肾俞提升阳气增强活力

肾俞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15分钟,亦可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艾灸功效:肾俞位于背部,是肾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肾俞能将艾纯阳之火的热量传导至肾,从而达到温煦肾阳,天部肾精的作用。肾气充足,则人体活力增强,人体活力增强,则身体能量代谢增强。

艾灸命门填肾益髓补阳虚

命门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肚脐正对的位置。

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持点燃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每星期灸一次,亦可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艾灸功效:命门是督脉的穴位,艾灸命门能接续督脉气血,补益人体虚损,从而达到填肾益髓的作用,经常艾灸该穴位,对于女性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男性尿频尿急诸多阳虚症状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艾灸关元双向调节培补元气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正下3寸。

艾灸方法:仰卧位,自己或施灸者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15分钟,也可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艾灸功效:关元位于腹部,是任脉上的穴位,艾灸关元能增补元气,元气充足,则体内能量充足,故能调整全身达到一个健康,美丽,平衡的状态,艾灸关元还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肥胖人群灸此穴可以瘦身,瘦弱人群灸此穴可以强健身体。



女人秋天要暖养艾灸扶阳效果佳

1、暖子宫,艾灸腰腹

腰腹部是女人非常重要的部位,也是最怕冷的部位。腰腹部积聚了女性的生殖器官子宫和盆腔,所以首当其冲就是暖子宫。在艾灸中,背部的命门穴是艾灸的主要穴位,这个穴位中藏有命门之火,是人的先天之火,只有命门之火旺盛,肾脏温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暖子宫穴位:命门、八髎、关元和归来。

艾灸方法:找到上述这四个穴位,肢体穴位艾灸15到20分钟;躯干穴位艾灸30到40分钟。每隔一天艾灸一次。

2、暖肠胃,艾灸胃脘

在中医学中,脾胃被称为仓廪之宫,是人体后天之本。可见其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了。在所有的穴位中,中脘穴是温胃的常用穴,它的效果最好,是去胃寒的首选。

暖肠胃穴位:胃俞、中脘、神阙和足三里。

艾灸方法:找到上述四个穴位,每个穴位艾灸15到20分钟,其中主要艾灸中脘穴。每隔一天艾灸一次。

以上就是艾灸“暖养”的关键穴位介绍,如果你也时常感觉体虚,不妨试试艾灸一下,对身体很有帮助的。

除了艾灸之外,还可以借助几个方法进行“暖养”,来看看下面的小贴士吧。

暖全身,要泡脚

俗话说的好:“寒从足下生”。要想彻底摆脱体内寒气,还得从足部下手。除了做好足部保暖工作以外,泡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据说,我们的足部,仅脚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占全身穴位的10%。所以,睡前泡泡脚,是温补阳气的最佳选择。

用艾灸来治疗湿疹

(1)湿热浸淫

中医学认为,此类型湿疹,发病急,病程短,皮疹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多种斑疹形态相继出现,皮损潮红,水疮,糜烂,浸淫成片,伴剧烈瘙痒,大便干结或腹泻,口苦口干,苔薄或黄腻。

中医艾灸穴位:曲池,陶道,肺俞,阴陵泉,神门。腹泻加足三里。

中医艾灸方法:采用艾条回旋灸。点燃艾条,在穴位上往复回旋熏烤,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每穴可灸15-30分钟,每次选4-5穴,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风湿、麻痹、皮肤病。

(2)血虚风燥

病程迁延,反复不愈,皮损常局限一处或几处,粗糙肥厚,或成苔藓样改变,表面覆有细薄鳞屑,兼有色素沉着或脱失,常伴剧烈瘙痒,舌质淡,苔薄白。

中医艾灸穴位: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大都,郗门。

艾灸的方法:选用艾条灸之雀啄灸。艾条火头像麻雀啄食一样,在穴位皮肤上上下移动,使局部产生温热感觉,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止。

中医艾灸康复保健措施

(1)起居宜忌风邪刺激。

(2)寻找和除去发病原因或可疑的诱发因素。如因吃鱼、虾、蟹而发的,应禁食这些食品。

(3)如因肠道寄生虫引起的,应给予驱虫。

为什么陈年艾条治病好

1.一些经常艾灸的朋友在选购艾条时,都会选择陈艾条,很多医师都说陈艾条治病效果比较好,为什么呢?陈年艾条的火候为“润能通经、温而不燥”,主要是讲陈年艾条的火热力功效强劲、热力温和、直到深处、容易透过皮肤。

2.新艾条艾灸的时候,火力太大,有灸痛感,而陈年艾条的火力就柔和的多了,还有在各种古代医书上也多用陈艾条来艾灸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艾灸早晚各灸一次可以吗 每天艾灸三小时以上会怎么样

艾灸虽好,但长时间进行对人体是具有危害的,具体如下:

艾灸作为一种温热治疗方法,适宜阳虚、气虚、久泻以及肢冷痹证人群进行,长时间进行会导致艾灸过度,从而可能会引起人体出现口干舌燥、面红以及易怒等症状发生,导致人体上火。

艾灸的过程是具有一定温度的,并且艾灸过程中都是对准同一个穴位,要是长时间进行,可能会造成局部烫伤。

艾灸主要是由艾叶以及艾草制成的,对于艾叶或艾草过敏的人群来说,进行艾灸可能会诱发其过敏症状,导致其身体出现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发生。

腰部和小腹能每天艾灸吗 先灸肚子还是先灸腰

正常情况下艾灸的顺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先头后四肢、先背部后腹部,所以一般是先艾灸腰部在进行艾灸腹部。

但生活中一般是建议艾灸腰部之后就不需要再艾灸腹部,因为有些人体质比较差,不能承受,从而容易亏损身体,最好是隔一天在进行。

艾灸治疗湿疹效果好吗 艾灸治疗湿疹的正确方法

艾条雀啄灸:艾条火头像麻雀啄食一样,在穴位皮肤上下移动,使局部产生温热感觉,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止。

艾炷无瘢痕直接灸:选择合适的体位,在施灸穴位涂敷少许凡士林以粘附艾炷,用中小艾炷,放小艾炷点燃,皮肤感到灼痛即扫除艾炷,更换新的续灸,连灸3-7壮,穴下皮肤充满红晕为度。

每日施灸一次,或在瘙痒发作时施灸,每穴每次灸10分钟左右,施灸时以患者无疼痛且有温热感为度。

注意5大事项可远离艾灸误区

一是分人群

青壮年和男性可以多灸,妇女和儿童宜减量,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灸。

二是分体质

艾灸适宜虚证和寒证,如虚弱怕冷、久病久泄、关节冷痛、寒咳哮喘、风寒感冒等;不适合实证和热证患者,如上火、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发热等。

三是分身体状况

极度疲劳,过度饥饿、口渴,醉酒时都不宜治疗,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大悲、大喜、大怒等情绪不稳定时也不宜用,否则会使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是分穴位

常灸的穴位主要是足三里、关元和神阙,这些穴位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到保健养生作用。但是需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在面部、阴部施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五是分时间

做艾灸前应接受医生的指导,一般灸半小时左右,时间不能过长,一天灸1-2次。施灸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可能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等症状,有的还会起红疹。

艾灸怎样才算灸透了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中指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可见,灸透有两个重要前提:“火足”与“气到”,“火足”就是灸量到位,“气到”就是气至而有效。

形象地说,所谓“灸透”,就是在艾灸时,穴位处于“打开”的状态,这样艾火的热力和药性才得以通过穴位和周边的皮肤渗透进身体,而不仅仅浮在皮肤表面。

以最常用的悬灸为例,艾灸时,建议在距离皮肤三、四横指宽差的位置处施灸,别跟烤肉一样,产生刺热,因为“壮火食气”,太热了反而耗气,能感觉到温热的热量就行。

活就是透过穴位及人体,能找到“活”的感觉,比如,没灸之前,抚摸皮、肉、筋、骨,感觉僵、硬、凉;艾灸过后,再抚摸看看,感觉完全不一样了,皮肤有弹性了、柔软了,筋也顺了,骨头也不硌手了,而且经络不通时,人常有皮肤痒、手脚麻、腰腿酸、关节痛等症状。艾灸过后,痒麻酸痛等浅表层面的症状会得到缓解。

相关推荐

艾灸腰部为什么

艾条是用艾绒制作而成的,艾灸时艾条距离皮肤比较的近,且燃烧时还释放许多烟。如果是那些对艾绒过敏的人的话,艾灸完之后就容易出现皮肤瘙等过敏症状。 皮肤如果出现了干燥缺水的症状时,就有瘙的迹象。而艾灸时热力加重皮肤中水分的蒸发,从而就加重皮肤的缺水症状,这样艾灸完之后皮肤就比较的

治病保健的艾灸穴位的选取

什么是艾灸? 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的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脉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风寒外袭之表证(如感冒);脾胃寒盛

艾灸后不同人群的反应

1、经络窜感就是“灸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2、感觉热能窜到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这是打通任脉、督脉、冲脉的现象。3、做艾灸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等不同感觉,这是非常好的现象。4、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5、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6、艾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

艾灸上火

过度艾灸或盲目艾灸导致上火的。 艾灸是中医养生疗法,艾灸是用艾条在燃烧的过程中,进行局部薰的治疗,中医认为:艾灸具有温热的效果,在患处进行艾灸能够温阳通络,去除风寒湿毒,但频繁艾灸导致上火的。

盆腔炎艾灸灸哪个部位

盆腔炎艾灸应该辩证分型取穴治疗: 下焦湿热型盆腔炎艾灸取穴 主要症状:急性或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发热恶寒或低热起伏,下腹胀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黄秽臭,伴随心烦,口渴,尿黄便结,苔黄腻,脉滑数 施灸穴位:带脉,中极,阴陵泉,行间,三阴交。发热选加曲池,大椎,合谷,复溜,大肠俞。 气滞血淤型盆腔炎艾灸取穴 主要症状:小腹坠胀隐痛,腰骶酸楚,带下量多,色白,大便秘结,舌淡红或有瘀点,苔白或腻,脉弦细或迟濡。 施灸穴位:带脉,气海,中极,膈俞,蠡沟,血海,肾俞。 施灸方法 艾条回旋灸:点燃艾条,在穴位上往复

哺乳期可以艾灸肚脐吗

1、可以的,但是要注意,艾灸以后过一才可以哺乳,也就是要等身体温度降回到正常以后。产后虚胖可以艾灸腹部肚脐上四寸和肚脐以下三寸。腰痛灸后腰。艾灸是慢性的,不能心急,贵在坚持,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你就能感受到它的神奇与强大。 2、哺乳期可以艾灸肚脐。其实坐月子的时候就可以用艾灸了,但是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身边的小BB,尽量让小BB别闻艾烟。剖腹产后三个月便可以做艾灸,6个月后方可进行腹部经络疏通等调理。产后女性大伤元气大都气血虚弱,调补以补益脾肾为主,艾灸可灸腰肾部位+涌泉穴,腹部以肚脐一周+三阴交、足三里穴

手足口病艾灸哪里 手足口病艾灸的注意事项

一般灸后一小时内不建议洗澡,具体也要看室内温度和水温,如果是冬季而且室内温度很低,最好间隔两小时以上再洗澡,最好不洗澡。 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最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为宜。另外艾灸时也不要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

女性艾灸腰部的好处与功效

主要有以下好处。 女性艾灸腰部可以刺激女性腰部穴位,是艾热渗透进女性体内,具有一定温经通络以及驱寒散湿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女性痛经或者月经不调的症状。 其次就是对于体寒的女性来说,适当进行艾灸腰部,可以很好的帮助温暖其子宫,改善其宫寒症状,对于女性健康是很好的。

艾灸时间多久合适,你到底需要艾灸多久? 你到底需要艾灸多久?

如果一个穴位产生明显灸感,则本次艾灸此穴位时间要以灸感为主。 简单讲下灸感,就是艾灸时候产生一些特殊现象,如蚂蚁爬行,热传导,扩散,,痛(非灸火过近烤的痛)等等……灸感感传的形式很多,最主要的是热量的传导和扩散。 举两个常见例子: 艾灸腰阳关,常有透热感,热量从后腰逐渐贯穿到小腹,或者如腰带状后后腰缠绕到小腹。 胃痛人艾灸中脘或足三里,可能出现热量沿着艾灸处线状传导到胃部,整个胃都热乎乎。 当产生这些奇特感觉,就是灸感,有了灸感就不要减少本穴位时间,让整个灸感过程自己发生,壮大,直至消失。 当然,这些特

补肾艾灸哪里最见效 艾灸肾俞提升阳气增强活力

肾俞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15分钟,亦可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艾灸功效:肾俞位于背部,是肾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肾俞能将艾纯阳之火的热量传导至肾,从而达到温煦肾阳,天部肾精的作用。肾气充足,则人体活力增强,人体活力增强,则身体能量代谢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