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腰部为什么会痒 艾灸会不会上火
艾灸腰部为什么会痒 艾灸会不会上火
会有引起上火的可能。
艾灸具有温阳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对于平和体质或者是虚寒体质的人来说,适当的做一下艾灸是不容易导致上火的。但如果是天天长时间的艾灸,或者是那种本身阴虚内热体质的人艾灸的话就很容易出现上火迹象,因此建议根据自身身体情况来控制艾灸的频率,且艾灸完之后最好能多喝一点温热水。
补肾艾灸哪里最见效
艾灸肾俞提升阳气增强活力
肾俞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15分钟,亦可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艾灸功效:肾俞位于背部,是肾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肾俞能将艾纯阳之火的热量传导至肾,从而达到温煦肾阳,天部肾精的作用。肾气充足,则人体活力增强,人体活力增强,则身体能量代谢增强。
艾灸命门填肾益髓补阳虚
命门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肚脐正对的位置。
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持点燃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每星期灸一次,亦可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艾灸功效:命门是督脉的穴位,艾灸命门能接续督脉气血,补益人体虚损,从而达到填肾益髓的作用,经常艾灸该穴位,对于女性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男性尿频尿急诸多阳虚症状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艾灸关元双向调节培补元气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正下3寸。
艾灸方法:仰卧位,自己或施灸者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15分钟,也可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艾灸功效:关元位于腹部,是任脉上的穴位,艾灸关元能增补元气,元气充足,则体内能量充足,故能调整全身达到一个健康,美丽,平衡的状态,艾灸关元还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肥胖人群灸此穴可以瘦身,瘦弱人群灸此穴可以强健身体。
女人秋天要暖养艾灸扶阳效果佳
1、暖子宫,艾灸腰腹
腰腹部是女人非常重要的部位,也是最怕冷的部位。腰腹部积聚了女性的生殖器官子宫和盆腔,所以首当其冲就是暖子宫。在艾灸中,背部的命门穴是艾灸的主要穴位,这个穴位中藏有命门之火,是人的先天之火,只有命门之火旺盛,肾脏温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暖子宫穴位:命门、八髎、关元和归来。
艾灸方法:找到上述这四个穴位,肢体穴位艾灸15到20分钟;躯干穴位艾灸30到40分钟。每隔一天艾灸一次。
2、暖肠胃,艾灸胃脘
在中医学中,脾胃被称为仓廪之宫,是人体后天之本。可见其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了。在所有的穴位中,中脘穴是温胃的常用穴,它的效果最好,是去胃寒的首选。
暖肠胃穴位:胃俞、中脘、神阙和足三里。
艾灸方法:找到上述四个穴位,每个穴位艾灸15到20分钟,其中主要艾灸中脘穴。每隔一天艾灸一次。
以上就是艾灸“暖养”的关键穴位介绍,如果你也时常感觉体虚,不妨试试艾灸一下,对身体很有帮助的。
除了艾灸之外,还可以借助几个方法进行“暖养”,来看看下面的小贴士吧。
暖全身,要泡脚
俗话说的好:“寒从足下生”。要想彻底摆脱体内寒气,还得从足部下手。除了做好足部保暖工作以外,泡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据说,我们的足部,仅脚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占全身穴位的10%。所以,睡前泡泡脚,是温补阳气的最佳选择。
用艾灸来治疗湿疹
(1)湿热浸淫
中医学认为,此类型湿疹,发病急,病程短,皮疹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多种斑疹形态相继出现,皮损潮红,水疮,糜烂,浸淫成片,伴剧烈瘙痒,大便干结或腹泻,口苦口干,苔薄或黄腻。
中医艾灸穴位:曲池,陶道,肺俞,阴陵泉,神门。腹泻加足三里。
中医艾灸方法:采用艾条回旋灸。点燃艾条,在穴位上往复回旋熏烤,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每穴可灸15-30分钟,每次选4-5穴,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风湿、麻痹、皮肤病。
(2)血虚风燥
病程迁延,反复不愈,皮损常局限一处或几处,粗糙肥厚,或成苔藓样改变,表面覆有细薄鳞屑,兼有色素沉着或脱失,常伴剧烈瘙痒,舌质淡,苔薄白。
中医艾灸穴位: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大都,郗门。
艾灸的方法:选用艾条灸之雀啄灸。艾条火头像麻雀啄食一样,在穴位皮肤上上下移动,使局部产生温热感觉,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止。
中医艾灸康复保健措施
(1)起居宜忌风邪刺激。
(2)寻找和除去发病原因或可疑的诱发因素。如因吃鱼、虾、蟹而发的,应禁食这些食品。
(3)如因肠道寄生虫引起的,应给予驱虫。
为什么陈年艾条治病好
1.一些经常艾灸的朋友在选购艾条时,都会选择陈艾条,很多医师都说陈艾条治病效果比较好,为什么呢?陈年艾条的火候为“润能通经、温而不燥”,主要是讲陈年艾条的火热力功效强劲、热力温和、直到深处、容易透过皮肤。
2.新艾条艾灸的时候,火力太大,有灸痛感,而陈年艾条的火力就柔和的多了,还有在各种古代医书上也多用陈艾条来艾灸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艾灸早晚各灸一次可以吗 每天艾灸三小时以上会怎么样
艾灸虽好,但长时间进行对人体是具有危害的,具体如下:
艾灸作为一种温热治疗方法,适宜阳虚、气虚、久泻以及肢冷痹证人群进行,长时间进行会导致艾灸过度,从而可能会引起人体出现口干舌燥、面红以及易怒等症状发生,导致人体上火。
艾灸的过程是具有一定温度的,并且艾灸过程中都是对准同一个穴位,要是长时间进行,可能会造成局部烫伤。
艾灸主要是由艾叶以及艾草制成的,对于艾叶或艾草过敏的人群来说,进行艾灸可能会诱发其过敏症状,导致其身体出现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发生。
腰部和小腹能每天艾灸吗 先灸肚子还是先灸腰
正常情况下艾灸的顺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先头后四肢、先背部后腹部,所以一般是先艾灸腰部在进行艾灸腹部。
但生活中一般是建议艾灸腰部之后就不需要再艾灸腹部,因为有些人体质比较差,不能承受,从而容易亏损身体,最好是隔一天在进行。
艾灸治疗湿疹效果好吗 艾灸治疗湿疹的正确方法
艾条雀啄灸:艾条火头像麻雀啄食一样,在穴位皮肤上下移动,使局部产生温热感觉,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止。
艾炷无瘢痕直接灸:选择合适的体位,在施灸穴位涂敷少许凡士林以粘附艾炷,用中小艾炷,放小艾炷点燃,皮肤感到灼痛即扫除艾炷,更换新的续灸,连灸3-7壮,穴下皮肤充满红晕为度。
每日施灸一次,或在瘙痒发作时施灸,每穴每次灸10分钟左右,施灸时以患者无疼痛且有温热感为度。
注意5大事项可远离艾灸误区
一是分人群
青壮年和男性可以多灸,妇女和儿童宜减量,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灸。
二是分体质
艾灸适宜虚证和寒证,如虚弱怕冷、久病久泄、关节冷痛、寒咳哮喘、风寒感冒等;不适合实证和热证患者,如上火、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发热等。
三是分身体状况
极度疲劳,过度饥饿、口渴,醉酒时都不宜治疗,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大悲、大喜、大怒等情绪不稳定时也不宜用,否则会使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是分穴位
常灸的穴位主要是足三里、关元和神阙,这些穴位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到保健养生作用。但是需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在面部、阴部施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五是分时间
做艾灸前应接受医生的指导,一般灸半小时左右,时间不能过长,一天灸1-2次。施灸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可能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等症状,有的还会起红疹。
艾灸怎样才算灸透了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中指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可见,灸透有两个重要前提:“火足”与“气到”,“火足”就是灸量到位,“气到”就是气至而有效。
形象地说,所谓“灸透”,就是在艾灸时,穴位处于“打开”的状态,这样艾火的热力和药性才得以通过穴位和周边的皮肤渗透进身体,而不仅仅浮在皮肤表面。
以最常用的悬灸为例,艾灸时,建议在距离皮肤三、四横指宽差的位置处施灸,别跟烤肉一样,产生刺热,因为“壮火食气”,太热了反而耗气,能感觉到温热的热量就行。
活就是透过穴位及人体,能找到“活”的感觉,比如,没灸之前,抚摸皮、肉、筋、骨,感觉僵、硬、凉;艾灸过后,再抚摸看看,感觉完全不一样了,皮肤有弹性了、柔软了,筋也顺了,骨头也不硌手了,而且经络不通时,人常有皮肤痒、手脚麻、腰腿酸、关节痛等症状。艾灸过后,痒麻酸痛等浅表层面的症状会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