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有哪些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有哪些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膀胱内膜一样,也分为内在性和外在性(1:4)。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可直接浸润肌层、propria表层及输尿管腔,目前多认为是通过血行或淋巴转移途径而发生。
对于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一般侵及输尿管周围结缔组织,偶尔侵及输尿管,可能为临近组织如卵巢、漏斗韧带、宫骶韧带病灶引起。与膀胱子宫内膜异位及间质性膀胱炎不同,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与间质性膀胱炎之间往往不存在关系。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主要分两部分:
盆腔本身和输尿管症状,包括月经不调、腹痛、肉眼血尿及盆腔肿块,临床上主要为梗阻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梗阻可以是症状的,也可伴有广泛的病灶,甚至引起输尿管或周围组织的损伤。
当病灶为外在性或伴有其他盆腔疾病时,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及性交痛,输尿管症状可以很轻或无。鉴别诊断主要是各种良性或恶性输尿管梗阻疾病。如果怀疑患者有输尿管疾病时,应做IVU及逆行输尿管造影。无泌尿系统症状的患者,IVU检查对于肾单位的可视度不高,输尿管镜检查往往有助于正确诊断。
在病人被确诊时,往往有25%-50%的肾单位已经丧失,主要是由于患者常被误诊为输尿管恶性疾病或者堵塞而行外科切除术(肾输尿管切除)。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治疗主要根据患者梗阻程度,内在性或外在性、年龄、闭经及生育要求。如果只是囊肿的话,可用药物治疗。肾功能良好及梗阻轻时,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并紧密随访肾功能变化。随访内容主要是连续IVU检查及血中肌酐及尿素氮监测。
子宫内膜切除术有什么风险
1﹑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rAFS分期III~IV期的病例,一般都有明显的盆腔粘连如直肠与子宫后方的粘连,子宫直肠窝封闭或者一侧或双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所以手术的范围广,创面大,出血的可能性大;
2﹑盆腔粘连重,解剖不清。输尿管和肠管可因粘连的牵拉而改变正常的行程,因此术中容易造成意外损伤;
3﹑与其他卵巢囊肿比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解剖层次欠清,剥离囊肿时容易出血,而且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增生明显,止血相对困难,出血机会较多;
4﹑位于阴道直肠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位置较深,手术切除困难且容易损伤直肠。总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的难度大﹑风险高。
子宫内膜异位的症状
1.症状
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痛经,月经失调,性交痛,不孕等,分述如下:
(1)痛经及慢性下腹疼痛:患者以继发性,渐进性加剧的痛经为特点,以下腹部及肛门坠胀痛为主,可于月经前1~2天开始,月经后消失,疼痛从腰骶部,腹部开始,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疼痛的程度与异位灶的部位有关,但与病灶的大小不成正比,如子宫骶骨韧带部位的较小异位结节可导致病人难以忍受的疼痛,而较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症状较轻或无症状,25%的患者可无痛经,而20%~30%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慢性下腹疼痛。
(2)月经失调:15%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可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点滴出血,是由于卵巢被异位囊肿所破坏,或者卵巢被粘连包裹致卵巢功能紊乱而引起月经失调;同时患者常合并有子宫肌瘤或者子宫腺肌瘤也可致月经过多或者经期延长等,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病例中9.9%合并子宫腺肌瘤,8.4%合并有子宫肌瘤。
(3)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伴不孕,并已成为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4)性交痛:30%左右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诉性交痛,多由于机械性刺激所致,发生于子宫直肠陷凹,阴道直肠隔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使周围组织肿胀,纤维化,性交时使子宫收缩向上升提而发生疼痛,性交痛的程度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部位有关,如骶骨韧带部位的异位结节,子宫粘连后低固定,陶氏腔封闭者性交痛的程度加剧。
(5)肠道症状:如果内膜异位病灶位于子宫直肠陷凹及直肠附近时,在月经期因病灶充血,水肿,刺激直肠导致肛门坠胀及便频或排便痛,也可出现便秘或腹泻,如果病灶侵犯直肠壁,并向肠腔突出或病灶较大时可引起肠腔狭窄或肠梗阻,少数病人如果病灶侵犯肠壁较深达肌层者,由于局部肠黏膜充血,水肿可出现周期性大便带血,并非病灶侵犯肠黏膜所致。
(6)泌尿道症状:如果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位于膀胱及输尿管时,患者可有周期性尿频,尿痛及血尿,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在输尿管罕见,缓慢进行的输尿管阻塞多由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盆腔周围组织粘连或较大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挤压,造成输尿管瘢痕扭曲,狭窄或者阻塞,由于输尿管的阻塞可形成肾盂积水和继发性压迫性肾萎缩。
(7)其他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如果身体其他部位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和生长时,均在病变区发生周期性疼痛,出血和块物增大,如病灶发生于脐部,腹壁伤口及外阴部时,如果病灶累及肺,胸膜或膈胸膜时,在月经期间重复发生月经性气胸,累及肺实质时可出现经前咯血,呼吸困难和(或)胸痛,脑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常罕见,如果发生则可出现典型的复发性头痛和神经性功能缺失现象。
(8)急腹症症状:少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月经前或月经期由于囊内压力增加,发生囊壁穿破,如果破口较小,溢出物不多,腹痛可逐渐缓解;如果破口较大,囊内容物大量溢入腹腔,则引起急腹症症状,为目前妇产科领域值得重视的新问题。
2.体征
随着病变部位,范围及病变程度而有所不同,典型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现为,子宫粘连致后倾固定,子宫可增大,一般不超过孕3个月子宫大小,子宫一侧或两侧附件区可触及与子宫相连的不活动的囊性肿块,直肠子宫陷凹或宫骶韧带,子宫后壁下段等部位可触及不规则的米粒大小至蚕豆大小硬节,单个或多个,触痛明显,有时在阴道,宫颈或手术瘢痕处,脐部等可见紫蓝色结节,月经期更为明显。
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带来哪些危害
异位妊娠(宫外孕):
异位的子宫内膜可以引起盆腔粘连,输卵管运行障碍,受精卵只有在局部种植发育,导致异位妊娠的概率增加。
月经失调:
受异位的子宫内膜侵犯,卵巢实质组织被破坏,使激素代谢受影响,出现月经紊乱和经期阴道流血增多,个别还会出现经前期点滴出血。
性生活痛:
当存在于阴道穹窿部异位子宫内膜结节、直肠凹陷结节或粘连,或卵巢粘连在盆底时,均可产生性生活痛。阔韧带后叶病灶纤维化增生及收缩明显时,可以外源性压迫输尿管,使其狭窄阻塞,亦可能出现泌尿系统症状,严重的可发生输尿管积水或肾盂积水。
盆腔痛:
这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妇女月经期经血经输卵管倒流进入腹腔,引起子宫内膜组织在腹腔内播散。逆流经血中的内膜碎片黏附并侵润腹膜间皮,获得血液供应后持续存活并生长。
子宫内膜异位有哪些防治方法
早发现,早治疗。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妈妈或姐妹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患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约7倍。因此,妈妈或姐妹中有严重痛经或疑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应该主动去检查,以利早期发现,抓住治疗的时机。若是内膜异位的患者,则应该按照医生的指示,定期复诊或检查。
药物避孕:长期服用避孕药可抑制排卵,促使子宫内膜萎缩和月经量减少,因而经血及内膜碎屑逆流至腹腔的机会也会相应减少。但是,肥胖和抽烟的女性不适合吃避孕药,要和医生讨论做决定。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出现异位,移动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之类症状,很多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并不是很了解它的临床表现,请大家往下看看子宫内膜异位症状的主要临床表现,方便大家确诊。
1、痛经及慢性下腹疼痛:患者以继发性、渐进性加剧的痛经为特点,以下腹部及肛门坠胀痛为主,可于月经前1~2天开始,月经后消失
2、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可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点滴出血。是由于卵巢被异位囊肿所破坏,或者卵巢被粘连包裹致卵巢功能紊乱而引起月经失调
3、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伴不孕,并已成为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4、性交痛:30%左右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诉性交痛。多由于机械性刺激所致。发生于子宫直肠陷凹、阴道直肠隔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使周围组织肿胀,纤维化,性交时使子宫收缩向上升提而发生疼痛。
5、肠道症状:如果内膜异位病灶位于子宫直肠陷凹及直肠附近时,在月经期因病灶充血、水肿,刺激直肠导致肛门坠胀及便频或排便痛,也可出现便秘或腹泻。
6、泌尿道症状:如果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位于膀胱及输尿管时,患者可有周期性尿频、尿痛及血尿。
7、其他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如果身体其他部位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和生长时,均在病变区发生周期性疼痛、出血和块物增大,如病灶发生于脐部、腹壁伤口及外阴部时。如果病灶累及肺、胸膜或膈胸膜时,在月经期间重复发生月经性气胸,累及肺实质时可出现经前咯血、呼吸困难和或胸痛。
8、急腹症症状:少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月经前或月经期由于囊内压力增加,发生囊壁穿破,如果破口较小,溢出物不多,腹痛可逐渐缓解;如果破口较大,囊内容物大量溢入腹腔,则引起急腹症症状。
说到这里,不知道各位朋友看懂了没有,如果您有上述的一条或者几条典型症状,可能您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概率很多了,这个时候就要上正规的医院做下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这样,这样才能遏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蔓延。
盘点10种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
1、不孕:约有50%左右内异症患者伴有不孕,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约30-40%患内异症。内异症患有不孕,常因病变造成盆腔肿块、粘连、输卵管堵塞卵泡发育不好或排卵障碍等因素引起;而一旦怀孕则异位内膜受到抑制而萎缩,对内异症起到很好的治疗,习惯性流产病例中有部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
2、痛经:内异症的临床特征为渐进性痛经,是常见而突出的特征,多为继发性,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患者诉说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有的痛经较重难忍,需要卧床休息或用药止痛,甚至痛得“滚炕”或撞头,疼痛常随着月经周期而加重,月经结束而消失,但国内报道有21%约无痛经。
3、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进行性加剧的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罕见于其他妇科疾病,是诊断本症最有价值的症侯。直肠、肛门、外阴部坠胀、坠痛、里急后重感和大便次数增多。当病变逐渐加重时,症状日趋明显,而经后症状消失。
4、月经不调:内异症患者常有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等现象,说明患者有卵巢功能障碍表现。月经不调可作诊断参考,但在鉴别诊断中并无价值。
5、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之一:x.j痛:当存在于y.d穹窿部异位子宫内膜结节、直肠凹陷结节或粘连,或卵巢粘连在盆底时,均可产生x.j痛。阔韧带后叶病灶纤维化增生及收缩明显时,可以外源性压迫输尿管,使其狭窄阻塞,亦可能出现泌尿系统症状,严重的可发生输尿管积水或肾盂积水。
6、周期性膀胱刺激症状:当内异症病变累及膀胱腹膜反褶或侵犯膀胱肌层时,会同时出现经期尿急、尿频等症状。若病变侵犯膀胱粘膜(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则有周期性血尿和疼痛。
7、经期或行经前后的急腹症:一般为卵巢子宫内膜囊肿,有穿破的特点,多数患者因卵巢囊肿扭转或宫外孕而急诊手术。若不手术而好转时,盆腔粘连加重,今后还会反复破裂发生急腹症。
8、周期性下腹不适:本症状的出现率高于痛经,无痛经的内异症患者常存在于本症状。出现于轻症患者,或某些病变虽较重但由于痛阈的个性差异或其他原因,不产生痛经症状而仅有经期腰酸、下腹坠胀不适感。
9、腹壁疤痕及脐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出现周期性局部肿块及疼痛。
10、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往往子宫胀大,但很少超过3个月妊娠。如为后位子宫,往往粘连固定。
子宫肥大的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癌等疾病鉴别。
1.子宫腺肌病
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患者多表现为继发性痛经伴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从经前1周左右即开始,或可延长至经后1~2周,少数患者疼痛发生在月经前后,仍呈周期性。月经过多是子宫腺肌病的另一主要症状,常导致贫血。少数患者发生大量出血,易被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2.子宫内膜癌
绝经期前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晚期患者自己可触及下腹部增大的子宫或/及邻近组织器官可致该侧下肢肿痛,或压迫输尿管引起该侧肾盂输尿管积水或致肾脏萎缩;或出现贫血、消瘦、发热、恶病质等全身衰竭表现。
子宫增大鉴别诊断
1.子宫腺肌病
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患者多表现为继发性痛经伴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从经前1周左右即开始,或可延长至经后1~2周,少数患者疼痛发生在月经前后,仍呈周期性。月经过多是子宫腺肌病的另一主要症状,常导致贫血。少数患者发生大量出血,易被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2.子宫内膜癌
绝经期前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晚期患者自己可触及下腹部增大的子宫或/及邻近组织器官可致该侧下肢肿痛,或压迫输尿管引起该侧肾盂输尿管积水或致肾脏萎缩;或出现贫血、消瘦、发热、恶液质等全身衰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