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迎香的针刺方法

迎香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双眼平视,鼻唇沟内缘,鼻孔水平外侧0.5寸。

进针方向:从前向后与面部成90°。

进针深度:可达0.5-0.8寸,可刺入提上唇鼻翼肌,或针尖向四白穴透刺,深0.5-1寸,可达眶下孔处。留针20分钟;禁艾炷灸,艾条温和灸2-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向鼻孔方向发胀。

人迎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颈内侧三角,平喉结水平,颈总动脉内侧。

简易取法:

1.喉结旁开1.5寸处。

2.摸颈部静脉搏动之内侧缘,平喉结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前外向后内与颈部皮面成90°。

深度:针0.3-0.5寸,留针10分钟,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附近。

针刺风池注意事项 风池穴位常用配伍

1.配风门,肺俞,列缺,支正,迎香,针刺泻法,祛风散寒,宣肺止咳,治疗外感风寒,肺失宣肃之感冒,咳喘。

2.配合谷,外关,曲池,大椎,针刺泻法,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疗风热侵袭之感冒,头痛。

3.配合谷,外关,睛明,少商,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疏散风热,清热明目,治疗风热上扰之目赤肿痛。

4.配睛明,太冲,侠溪,太阳,针刺泻法,清肝明目,治疗肝胆火盛之目赤肿痛。

5.配肝俞,曲泉,肾俞,复溜,针刺平补平泻法,滋补肝肾,清热明目,治疗肝肾阴虚之夜盲,青光眼,斜视,近视等。

6.配上星,印堂,迎香,太冲,少商,少商速刺急出,余穴针刺泻法,祛风清热,通利鼻窍,治疗风热上扰,肺热炽盛,肝胆火盛之鼻渊,鼻衄。

7.配翳风,听会,中渚,侠溪,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旺之耳鸣,耳聋。

8.配合谷,颊车,外关,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止痛,治疗风火上扰之牙痛。

迎香穴针刺怎么操作

迎香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双眼平视,鼻唇沟内缘,鼻孔水平外侧0.5寸。

进针方向:从前向后与面部成90°。

进针深度:可达0.5-0.8寸,可刺入提上唇鼻翼肌,或针尖向四白穴透刺,深0.5-1寸,可达眶下孔处。留针20分钟;禁艾炷灸,艾条温和灸2-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向鼻孔方向发胀。

作用主治

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又是手,足阳明经之会穴。穴在鼻旁5分处,刺之可通鼻窍,增进嗅觉功能,具有散风邪,清肺泻火,通利鼻窍之功。常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面痒,面肿,胆道蛔虫症,便秘等。

注意事项

1.由于眶下孔有眶下神经,眶下动,静脉,因此迎香透四白时不宜针刺过深。

2.迎香所在部位肌肤浅薄,针感较强,不宜使用过强的刺激手法;又因该穴皮肤浅薄,平刺或斜刺时可刺向上迎香方向,但内部有鼻甲,不宜使用粗针深刺,否则容易导致出血。

3.忌消毒不严:因迎香穴处“危险三角区”范围内,若针具消毒不仔细,可能会导致感染,造成颅脑病变。

4.迎香位于面部,肌肉薄弱,深部又密布神经血管,故不宜使用化脓灸或直接灸,但若属于寒邪所致的鼻疾,可使用轻微的艾条悬浮灸。

感冒鼻塞可以艾灸哪些穴位 迎香穴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在鼻孔两旁约五分的笑纹中取穴

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此穴能治鼻塞,开通鼻窍。常用于治疗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等鼻病。

如果是感冒引起的鼻塞可以艾灸上述三个穴位即可,如果是严重鼻炎引起的鼻塞,可以增加艾灸肺俞、合谷穴。

针刺人迎注意事项 人迎穴常用配伍

1.配膻中,天突,丰隆,中府,针刺泻法,宽胸理气,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浊壅肺,肺气不宣之胸满喘息。

2.配章门,天井,足临泣,天突,中封,内庭,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化痰散结,治疗痰气互结之瘰疬,瘿瘤。

3.配少商,商阳,内庭,天突,合谷,少商,商阳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宣肺气,利咽消肿,治疗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

4.配太冲,曲池,足三里,风池,太阳,阳白,针刺平补平泻法,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5.配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通脉安神定悸,治疗心气不足之心悸。

迎香的针刺方法 针刺迎香注意事项

1.由于眶下孔有眶下神经,眶下动,静脉,因此迎香透四白时不宜针刺过深。

2.迎香所在部位肌肤浅薄,针感较强,不宜使用过强的刺激手法;又因该穴皮肤浅薄,平刺或斜刺时可刺向上迎香方向,但内部有鼻甲,不宜使用粗针深刺,否则容易导致出血。

3.忌消毒不严:因迎香穴处“危险三角区”范围内,若针具消毒不仔细,可能会导致感染,造成颅脑病变。

4.迎香位于面部,肌肉薄弱,深部又密布神经血管,故不宜使用化脓灸或直接灸,但若属于寒邪所致的鼻疾,可使用轻微的艾条悬浮灸。

慢性鼻炎艾灸哪里 慢性鼻炎艾灸特效穴解析

迎香穴为治疗慢性鼻炎的特效穴。

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常可用于治疗慢性鼻炎等疾病。

四白针刺方向 四白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合谷,阳白,睛明,太阳,瞳子髎,足临泣,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上攻之迎风流泪,目翳,头面疼痛等。

2.配承泣,睛明,太阳,内庭,针刺泻法,清泻胃火,治疗胃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目痒等。

3.配丰隆,太白,太冲,针刺泻法,涤痰通络,疏肝明目,治疗肝火上炎,风痰阻络之目翳,眼睑瞤动,目眩等。

4.配鱼腰, 太阳,合谷,地仓,颊车,迎香,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熄风止痉,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㖞斜,眼睑瞤动等。

5.配迎香,针刺泻法透刺,通络止痛,治疗胆道痹阻之蛔厥。

迎香是什么意思

迎香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手、足阳明之会。别名:冲阳穴

1.“迎香穴”:“迎”,迎受;“香”,脾胃五谷之气。此处穴位接受来自胃经的气血,大肠经和胃经都属于阳明经,故名“迎香穴”。

2.“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冲阳穴”。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冲阳之名解。

人迎针刺方法 针刺人迎的功能主治

类属:足阳明胃经。

功能:通经调气,散结平喘,平肝潜阳,宽胸止咳。

主治病证:

1.痰浊阻肺,肺胃热盛,肺气不宣之胸满喘息,咽喉肿痛诸症。

2.痰气互结之瘰疬,瘿瘤诸病证。

3.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诸病证。

素髎的作用 素髎穴常用配伍

1.配水沟,内关,神阙,关元,足三里,针刺补法,重灸神阙,关元,回阳固脱,醒脑开窍,治疗虚脱昏迷。

2.配百会,前顶,印堂,曲池,神门,针刺泻法,清热开窍,治疗热闭心包之小儿惊厥。

3.配风池,上星,迎香,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窍,治疗风热鼻塞,鼻衄,酒糟鼻等。

4.配风门,迎香,印堂,列缺,针刺泻法,疏风散寒,治疗风寒鼻塞,鼻流清涕。

面瘫针灸疗法有哪些

一般有风池、太冲、合谷针用泻法,迎香、平刺、下关、牵正,可以采用平补平泻法等。

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可加用电针或是药物。针灸治疗的原则是祛风通络。

处方:选用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迎香、颊承浆、承浆、迎香、合谷、太冲、牵正、风池、下关。每次选用三到四个穴位。

方法:抽针法、平补平泻;甲减法:对于露睛流泪、眼睑不能闭合的病人,可以加丝竹空、阳白透鱼腰、攒竹、鱼腰。对味觉减退者,加廉泉;耳后疼痛者,加翳风。

操作:风池、太冲、合谷针用泻法,迎香、平刺、下关、牵正,可以采用平补平泻法。颊车向地仓斜刺、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并且采用抽针法,导致面肌向后抽动,留针二十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迎香穴解析

别名:冲阳穴;迎香穴:手足阳明之会。

(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2)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冲阳之名解。

附注:(l)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外台》:不宜灸。

迎香的针刺方法 针刺迎香的作用主治

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又是手,足阳明经之会穴。穴在鼻旁5分处,刺之可通鼻窍,增进嗅觉功能,具有散风邪,清肺泻火,通利鼻窍之功。常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面痒,面肿,胆道蛔虫症,便秘等。

相关推荐

中医用针灸治疗面瘫效果怎么样

以针灸治疗,难点在于手法与取穴,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通常不加用药物、电针。针灸治疗面瘫的法则为:祛风通络。 取穴: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香,承浆或颊承浆.每次选三或四穴. 加减法: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 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

前谷的作用是什么 前谷穴常用配伍

1.本穴清热疏风,开窍利咽,消肿止痛,治疗风热外袭引起的多种病证。配天容,听宫,风池,中渚,天窗,针刺泻法,治疗风热耳鸣,耳聋;配睛明,太冲,上星,养老,合谷,针刺泻法,治疗风热目痛;配攒竹,睛明,瞳子髎,风池,足临泣,针刺泻法,治疗风热目翳;配印堂,香,支正,合谷,列缺,针刺泻法,治疗风热鼻塞;配少商,尺泽,合谷,曲池,扶突,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风热咽喉肿痛;配风池,下关,颧髎,颊车,合谷,针刺泻法,治疗风热颊肿。 2.配神门,大陵,印堂,丰隆,三阴交,天冲,针刺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天冷鼻炎犯了怎么办

1、按摩香穴: 香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鼻子两侧,即鼻翼根部正侧方的穴位。主治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 2、按摩方法: 双手食指顺着鼻沟,以香穴为起点,上下按摩,(5-10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摩香穴,之后逆时针方向按摩香穴。坚持一个月左右即可见效。

巨髎的准确位置图片 巨髎常用配伍

1.配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口眼㖞斜。 2.配太阳,阳白,攒竹,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散热,治疗风热眼睑瞤动。 3.配天窗,合谷,翳风,颊车,商阳,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止痛消肿,治疗风热唇颊肿痛。 4.配香,合谷,商阳,内庭,针刺泻法,凉血止血,治疗胃热鼻衄。 5.配地仓,下关,合谷,内庭,针刺泻法,清热止痛,治疗胃火齿痛。

牙齿三叉神经痛怎么治疗

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3.

面神经麻痹容易治好吗

中医治疗方法 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治疗过程中不加用药物或电针。法则:祛风通络。处方: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香,承浆或颊承浆。每次选三或四穴。加减法: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自我按摩治

香的定位在哪里

香的准确位置 香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间。 快速取穴: 1、正坐位,用手指从鼻翼沿鼻唇沟向上推,至鼻唇沟中点处可触及一凹陷,按之有酸胀感。 2、正坐位或仰卧位,双手轻握拳头,将食指和中指伸出,并拢,中指指尖贴鼻翼两侧,则食指指尖所在位置即为香穴。 香的作用和功效 1.香穴为体表的感风之处,也是停风之处,是治风之穴,经常按摩可以祛头面之风,散巅顶之寒,从而增强抵抗病菌的能力,还能促进鼻周围的血液循环,使气血畅通,让外邪不易入侵体内。 2.香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针刺地仓穴怎么正确操作

地仓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口角水平外侧延线与鼻唇沟延线的交界点。 简易取法:正坐平视,瞳孔直下垂线与口角水平线相交点是穴。 进针方向:取侧坐或侧卧位,向颊车方向透刺,或向香穴透刺。 进针深度:向颊车透刺1.5-2.5寸(治疗面瘫);向香穴透刺1-2(治疗三叉神经痛)。留针20分钟。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或半侧面可有酸,胀,痛感。 作用主治 地仓穴位足阳明胃经穴,并为该经与手阳明大肠经,阳跷脉相会之处,有祛风扶正,通经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小

针刺注意事项 人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颈横神经分布,该神经是来自颈丛的皮神经,神经纤维来自第2,3颈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分支,在皮下组织有受面神经颈支支配的皮肌-颈阔肌。 3.颈深筋膜浅层:为包绕胸锁乳突肌的深筋膜在该肌前缘融合而成。其深面紧邻颈动脉鞘。尚有甲状腺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4.咽缩肌:是主要附着在甲状软骨,并构成咽壁的组织,其运动受迷走神经的咽支支配。

天柱针刺注意 天柱常用配伍疗法

1.配头维,通天,合谷,风池,风府,太阳,针刺泻法,疏风解表,治疗风邪袭表之感冒,头痛等。 2.配列缺,合谷,香,印堂,针刺泻法,宣肺利窍,治疗肺气不利之鼻塞不闻香臭。 3.配合谷,太阳,睛明,少商,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明目,治疗风热目赤肿痛。 4.配少商,尺泽,曲池,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咽,治疗风热咽痛。 5.配风池,商阳,关冲,液门,针刺泻法,解表发汗,治疗热病汗不出。 6.配大椎,风池,大杼,肩井,肩外俞,列缺,后溪,悬钟,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治疗风寒痹阻经络之落枕,颈项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