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是阵发性心动过速

什么是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窦房结以外的节律点引起的一种阵发性、规则而快速的心律。相当于一系列快速连续出现的过早搏动。可分为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两种。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类型心脏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有较严重心脏病或药物过量如洋地黄、奎尼丁等。

(1)临床表现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突然停止,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日。有些几年发一次,有些一天发几次。发作时可有心悸、头昏,如心率过快或发作时间过长,尤其是有心脏病者可发生休克或心功能不全。

(2)类型

①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患者。特点为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大多心律绝对规则,心率可达160-220次/分,持续数秒,数小时或数日,刺激迷走神经或按摩颈动脉窦可使发作突然中止。患者可感心悸、头晕、胸闷、气憋、心绞痛、呼吸困难、晕厥等。听诊心律整齐,心音强度一致。

②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常发生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特点为心绞痛、呼吸困难、低血压以至休克、晕厥或猝死。听诊心律稍不规则。心率多在140-220次/分左右,第一心音强度不一。

(3)理化检查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检查可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而迅速的室上性早博,频率在160-220次/分、节律非常匀齐。不易分辨出P波。 QRS波时间一般不超过10秒,形态正常。

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检查可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而迅速的室性早博,其QRS波时间大于0.012秒,有继发ST一T改动,频率在140- 200次/分,节律轻度不齐。如能发现P波,则P波与QRS波无关,且P波频率比QRS波的频率缓慢,即房室分离。常可见到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急救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急救

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发生的过早搏动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其特点是阵发性的突发性又突然停止发作,心律在160~220次/分。

一、主因

1.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发作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烟洒、浓茶、咖啡过量有关。多见青壮年,或因风湿性心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低血钾引起。

2.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冠心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洋地黄中毒、肾上腺素过量,或因严重缺钾、心脏插管时刺激心脏等。

二、判断

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发作时有情绪不安,心悸,心前区、头颈发胀。心律在200次/分以上时出现血压下降、呕吐、恶心、无力、头晕、昏厥、心力衰竭。有冠心病史者,常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引起死亡。

三、急救

1.令患者深吸一口气后屏住,然后用力作呼气动作。

2.压迫颈动脉窦,同时注射阿托品或肾上腺素急救药。患者仰卧位,头偏一侧,先在甲状腺软骨上缘摸到颈搏动处,急救者用食、中两指向颈椎方向压迫颈动脉窦,先压右侧1030秒钟,如无产再试压左侧。如心运过速缓解,指压也应停止,以防心脏停搏。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动脉窦,以免引起脑缺血,对脑血管病变者和老人忌用此法。

3.用手指或压舌板、棉棒刺激咽部,引起呕吐反射。

4.压迫眼球:病者平卧、闭眼向下看,急救者用拇指在眶下缘压迫眼球上方,先压右侧,无效再压左侧,用力要适度,不能过猛过重,否则会引起视网膜剥离和其他眼球损伤。老年人、青光眼、高度近视者忌用。

5.用洋地黄类药物,如心得安口服,10~20mg/次,3次/日。

四、预防

1.避免诱因。

2.地高辛0.25mg,口服每日1次;奎尼丁0.2g,口服每6~8小时1次;心得10mg,口服每日3次;异搏定40~80mg,口服3次/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1)连续出现3次或3闪以上的室性早搏,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间≥0.12秒),频率在140-200次/分,节律均齐或稍不均齐;

(2)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3)如能发现窦P,则窦P频率较慢,P波与QRS波无关;

(4)可见心室夺获或/和室性融合波;

(5)具有起止突然的特点,每次以期前收缩的形式开始,以代偿间歇的形式结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的鉴别诊断:

QRS宽大畸形的心动过速,合并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能提示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发作时对心脏功能影响不严重。

(2)发作以提前的P波开始,P波与QRS波群有关,说明激动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

(3)阵发性心动过速时节律绝对规整。

(4)心动过速发作前后,窦性激动的QRS波群亦宽大畸形并与发作时形态相同。

(5)按压颈动脉窦时,可能为立即恢复窦律或无反应。

合并下列情况之一可能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原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

(2)心动过速发作后迅速出现心衰或休克。

(3)发作以提早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开始,之前无相关P波。

(4)R—R间隔不太规则。

(5)房室脱节,房率<室率。

(6)发作间歇时可见同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7)出现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该特征出现,基本确诊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8)出现多源、双向及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9)按压颈动脉窦对心率无影响。

4

几种类型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平行心律性室速 本型多见于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亦常见于冠心病和高血压。

(2)反复型单形性室速 本型室速常因疲劳、情绪激动、失眠所致。

(3)双向性室速 多见于严重心脏病合并洋地黄中毒,尤其是伴低血钾者。

(4)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非阵发性室速) 常见于急性心梗、洋地黄过多、高血钾、心肌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肌病。

(5)束支折返型室速

(6)多型性室速伴QT间期延长(以往称尖端扭转型室速)

(7)多形性室连正常QT间期

窦性心律过速鉴别诊断

一、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在P波频率上有重叠现象,故易造成两者鉴别的困难。其鉴别主要靠心电图。

下列几点可助鉴别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与窦性的P波不同。

(2)对于阵发性的窦性心律过速的频率常常会在一百到一百八十次每分钟这样,大多数是情况是在每分钟一百六十次这样的情况下。

并易受运动、站立、进食、情绪激动、卧床、休息、呼吸(深吸气使心率加快、深呼气可使心率减慢)等因素的影响,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则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作为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终止时有代偿间歇。而窦性心动过速是逐渐发生的,并且逐渐终止,终止时无代偿间歇。

(4)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时的P-P间期绝对规律,而窦性心动过速时,P-P间期常有轻度不规则。

(5)阵发性的窦性心律过速会在发作之前出现房性期前的收缩情况,而很多窦性心动过速则是没有这样的情况的。

(6)用压迫眼球或颈动脉窦等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不能被终止但可诱发房室传导阻滞;而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则可被终止或诱发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可通过以上方法逐渐减慢,不可能突然被终止;而停止压迫时,又可恢复到原有较快水平。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能根治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能不能根治,用什么办法治疗室上速,该怎么治疗?

什么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则的异位心律,特点是突然发作突然停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病人感觉心跳得非常快,让病人很难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预激综合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以及在小儿少见的心房纤颤。多数情况下,医生可通过心电图做出诊断。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是心律失常治疗学上的一场革命,通过300-1000千赫的高频正弦交流电射频能量消融、阻断导致心律失常的最关键部位,从而根治心律失常。避免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便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痛苦。射频电流通过组织产生阻抗热,将造成局部不可逆损伤-凝固性坏死。这种小范围心肌坏死不会影响心功能,却能消除心肌局部导致心动过速的异常通路。具有痛苦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特点,大多数病人一次手术即可终生根治。

什么是窦性心律过速

窦性心律过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大家对于窦性心律不齐又有多少的了解呢,心律不齐的症状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窦性心律过速呢,也是就是指的我们的人的窦房结的跳动速度超过了每分钟一百次,而且常常会在每分钟一百一十次到一百六十词之间。

鉴别诊断

一、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在P波频率上有重叠现象,故易造成两者鉴别的困难。其鉴别主要靠心电图。

下列几点可助鉴别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与窦性的P波不同。

(2)对于阵发性的窦性心律过速的频率常常会在一百到一百八十次每分钟这样,大多数是情况是在每分钟一百六十次这样的情况下。

并易受运动、站立、进食、情绪激动、卧床、休息、呼吸(深吸气使心率加快、深呼气可使心率减慢)等因素的影响,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则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作为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终止时有代偿间歇。而窦性心动过速是逐渐发生的,并且逐渐终止,终止时无代偿间歇。

(4)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时的P-P间期绝对规律,而窦性心动过速时,P-P间期常有轻度不规则。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根据持续时间,室性心动过速分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大于30秒)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小于30秒)。另外还可根据有无器质心脏病、室速的心电图形态、室速的起源部位及愈后分类。

1.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速

(1)冠心病 各种类型的冠心病如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或无痛性心肌缺血等均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急性心肌缺血可造成缺血区心肌激动延迟所诱发的折返活动。陈旧性心肌梗死则常为梗死边缘瘢痕区心肌构成的折返。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病理基础,主要为显著的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室壁瘤形成和显著的左心室功能减退。

(2)原发性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均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原发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内心肌细胞坏死、纤维化、病变。心肌失去正常结构及形态,使传导发生障碍形成折返,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发作。

(3)二尖瓣脱垂 室速起源于乳肌及瓣环,常由折返引起,多为单形性室速。多形性室速多由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所致,被认为是引起心脏性猝死的机制。

(4)心肌炎 常常是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

另外,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室性心动过速。

2.无器质性心脏病性室性心动过速

(1)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及酸中毒等常引起室性心动过速,若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则更易发生室速。

(2)药物和毒物作用 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药物奎尼丁、拟交感胺药物、青霉素过敏等。

(3)特发性室速 是指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以青壮年居多,病人可能存在心脏病,特发是相对而言。

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表现

一、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sinoatrialreentrytachycardia,SART)亦称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inusnodisreentranttachycardia,SNRT),是指折返激动发生在窦房结内及其毗邻的心房组织之间,特别是窦房结有病变的患者。一个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受阻于窦房结边缘某部,而经另一部缓慢传导便可引起窦房结内折返,导致阵发性折返性窦房结心动过速。

二、临床表现

此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好发年龄在40~60岁。常见于老年人,男性较多,约占60%。

心动过速发作呈阵发性,即突然发生、突然终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为几秒到几小时,发作时心率为100~200次/min,多数为100~130次/min,平均为130次/min。发作时的症状决定于发作时的心率、持续时间及伴有的基础心脏病的情况,多数伴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昏。仅少数可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常因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诱发心动过速,部分病例无明显诱因。发作频度可逐年增加,发作的持续时间随病程有逐渐延长的趋势。

心律失常的症状 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症状表现特点是心律规则,心率一般在160-220次/分。每次发作持续数秒、数分至数小时甚至数天不等。常突然发生,突然停止,可分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两种。前者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某些心脏病患者,后者多见于有严重心肌病变的病例。尤其是冠心病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为45—60次/分,且易变动,心电图P波为窦性型。

大多属于理性,如见于运动员和老年人,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和使用某些药物等。

心血管疾病如何治疗

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颤、室性早搏、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等等。

由于各种心脏疾病产生心律失常的机制不同,以往因手段和方法比较匮乏,在治疗心律失常的过程中往往显得较为困难。为了能够控制心律失常,必须给患者服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导管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目前已发展成为十分成熟的治疗手段,对于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典型的房扑、特发性室早和室速,成功率达到90%以上。

心悸患者的临床表现

1、心悸突然发生、突然终止

可见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纤颤等。

2、心悸渐渐发生、渐渐终止

可见于窦性心动过速、焦虑状态等。

3、心悸突然发生并反复发作

叫见于多发性异位心律。

4、心悸可通过弯腰、屏气、呕吐等动作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而立即终止

可见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的分类

心动过速分生理性病理性两种。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称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分生理性病理性两种。跑步、饮酒、重体力劳动及情绪激动时心律加快为生理性心动过速;若高热、贫血、甲亢、出血、疼痛、缺氧、心衰和心肌病等疾病引起心动过速,称病理性心动过速。

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窦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 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恢复正常心率。发作时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发胀、跳动感。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作时间长,每分钟心率在200次以上时,因血压下降,病人发生眼前发黑、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速,往往会诱发心绞痛。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症状有哪些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疾病,对于其发病的原因和治疗我们并不是很了解。那么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有很多了,下面先一起来了解一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症状表现好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亦可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高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及预激综合征者。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洋地黄过量、肺心病缺氧、低钾时。

2、发作特征为突然发作与突然终止,心率常在160~250/min,室上性者心律绝对规则,而室性者可有轻度不齐,刺激迷走神经的机械方法和药物对室上性者常可奏效。

3、多数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胸痛等,持续发作较久者可有休克、心衰。冠心病者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常呈短阵反复发作,可引起反复晕厥或抽搐。

4、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其它症状轻重不一,轻时可只有心慌、憋气、头晕、乏力,重时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晕厥、抽搐或休克。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率的快慢,是否有其他心脏病及病人的耐受程度。

上面便是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症状,希望可以为大家带来一些实质的帮助,让大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上,能够拥有一个渐渐看看的身体,就算遇到这个问题,也能从容解决。

喝咖啡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酒

咖啡含有大量的咖啡因,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喝完咖啡后再饮酒,不管是葡萄酒,还是啤酒,或其他酒饮,都会对人体产后较强的刺激,可引发头痛,情绪紧张,失眠等,如果是阵发性心动过速者,可能会诱发心脏病。

相关推荐

心动过速的食疗法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分钟的心率应当平衡在60~100下之间(运动和激动时例外),如果每分钟心率超过100以上的就称为心动过速。 有两类心动过速平时最常见的。 一窦性心动过速,也就心率一直保持100~159次/分,常常出现于发热、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血容量不足、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甲亢、心功能不全等症状发生时。这一类最为常见。 二阵发性心动过速,在心脏疾病患者中较为常见,譬如预激综合征等。这种病症常常突然发作,能够数秒、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天。发作时,病人突然感觉心慌,而心率则达到每分钟160次

心动过速的原因有哪些

生理性因素:如激动、运动等。 疾病因素:如心脏传导异常、病毒性心肌炎、甲亢等平时缺乏运动、精神等因素有关,目前只需对症支持治疗即可,配合饮食和适量运动进行调节。 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窦性心动过速的心脏位置特点心率加快和转慢都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作时病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饮食

1.黄芪黄鳝猪肉汤:黄芪30克,黄鳝2条,瘦猪肉60克。黄鳝去内脏,切段,同瘦猪肉、黄芪加水共煮熟去黄芪后食用。 2.鳖肉枸杞汤:鳖1只(约500克),枸杞30克,女贞子25克,莲子15克。将鳖宰杀,去内脏、头,加上述中药共煮熟,去药渣吃鳖肉饮汤。 3.猪脑炖枸杞:猪脑1具,淮山30克,枸杞20克。将淮山、枸杞用纱布包扎好,与猪脑加水共炖,将熟时下少许盐或调料食之。 淤血内阻者用桃仁红花羹(桃仁10g、红花10g、藕粉100g),先煎桃仁、红花取汁200ml,加入藕粉搅拌即成;或薤白粥(薤白10-15g、

心悸怎么引起的

发病原因 引起心悸的病因很多。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的,但最常见的过早搏动、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患者也比较多见。 l.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过度紧张、精神兴奋、啦烟、饮酒、浓茶、咖啡等。 2.病理性因素 (一)贫血 贫血时常出现心悸,活动时加重。面色苍白、乏力、呼吸困难也常见。伴随症状还包括收缩期杂音、洪脉、心动过速、湿啰音房性奔马律,以及颈动脉收缩期杂音。 (二)焦虑发作(急性) 焦虑儿童和成人心悸的最常见原因。焦虑时还伴随出汗、潮红、震颤、逐渐逼近的毁灭感

孕期心跳过快的自救方法介绍

窦性心动过速颇为常见。顾名思义,此种心动过速由窦房结发动的。发作时,成人心跳频率每分钟在100 ̄150次之间,幼儿每分钟可达200次。其特点逐渐发生、逐渐消失。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情绪激动、过度疲惫、恶梦、饮酒、喝浓茶、饮咖啡以及大量吸烟等。一般无需非凡治疗,只要消除诱发因素就会自行恢复。窦性心动过速亦可由某些疾病引起,如发热、贫血、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休克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此时主要应针对病因治疗,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服下列药物,如心得安,每次10毫克,一日3次,

心率过快的症状有哪些

由于生理性心率过速相对病理性心率过速危害较小,所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并经常参加适度的体育运动最好的治疗方法。 〖病理性心率过速〗可分为窦性心率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 [窦性心率过速]:特点心率加快和转慢都逐渐进行,一般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在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患者,也可发生在没有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作时患者突然感到心慌

这些因素会导致心悸

一、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 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 2、心动过速 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型心房颤动、心房补动等。 3、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 二、高动力循环状态引起心脏收缩增强 1、生理性 如剧烈运动、大量烟、酒、茶的刺激、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肾上腺素应用等。 2、病理性 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嗜铬细胞瘤等。 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心律失常的分类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s)可按发生原理、起源部位、心率的快慢、引起循环障碍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分类。 (一)根据发生原理对心律失常进行的分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陈清启 1.折返机制引起的心律失常 包括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径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等。 2.异常自律性引起的心律失常 包括多源性房性和室性心动过速等。 3.触发活动引的心律失常 它括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加速性和心

心跳过快的自我救护

心脏的跳动由起搏和传导系统的最高"司令部"──窦房结发动的,所以叫窦性心律。正常成人的心跳每分钟 60 ─ 100次,如果超过100次,就心跳过快,医学上叫作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颇为常见。顾名思义,此种心动过速由窦房结发动的。发作时,成人心跳频率每分钟在100 ̄150次之间,幼儿每分钟可达200次。其特点逐渐发生、逐渐消失。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恶梦、饮酒、喝浓茶、饮咖啡以及大量吸烟等。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要消除诱发因素就会自行恢复。窦性心动过速亦可

心跳过快一种心脏病

不管小孩还老人,凡常有心慌等症状者,应该及时找心脏病专家就诊,千万别只误以为劳累或紧张引起的心慌。就诊时,如果正好有心动过速的症状,应做心电图检查;如果没有,就做食道电生理检查,判断否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诸多心脏病中,可以根治的为数极少,通过射频消融术根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就其中之一。 在心动过速起病早期,通过用药和憋气,可有效终止心动过速。但药物仅暂时的终止发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病变心肌已经“适应”药物环境,因而药物会由强效变为弱效甚或无效,不能达到治愈效果。因此,手术实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