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治标法则针对高血压病的表象,缓解高血压病的症状,一般用于高血压病早期的治疗,也可贯通于该病的各个阶段。可以单独应用,但常与治本法则联用。治标法则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①平肝潜阳法:平熄肝阳,缓解高血压病交感神经亢奋的症候群,用于肝阳上亢型。常用的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等。

②祛痰化湿法:平肝化痰,和胃化湿。适用于痰湿阻络型,尤其是偏于肥胖者,常用方剂有半夏白术天麻汤。

③宁心安神法:此法以宁心安神为主,必要时可佐以重镇安神之晶。适用于高血压病早期患者,在其他症型中出现心悸不宁等兴奋之症时亦可选用。常用方剂有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丸、朱砂安神丸等。

肝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肝病的中医治疗: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组成】

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用法】

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

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

血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血热严重的人,可服用中药调理,或平时多喝点菊花水。必要时,可用生地10克、丹皮6克、槐花6克、菊花6克煎水喝,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表现选择牛黄解毒片、三黄片及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清血热方代表方剂清营汤和犀角地黄汤。

清营汤

犀角生地黄麦冬玄参丹参竹叶心银花黄连连翘

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

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犀角大青汤

犀角大青叶栀子淡豆豉

主治:热毒入血引起的高热神昏,斑疹颜色紫黑,舌绛起刺等。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透疹。

血压低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低血压病主要是心脾阳虚,阳气不足,血行乏力所致。因此,治疗主要是温补通阳,佐以补脾健运。可用肉桂、桂枝、甘草水煎服或泡开水当茶饮,有温补升压的作用。伴睡眠欠佳者可加夜交藤;舌红少津咽干者加麦冬和五味子。此外,根据辨证施治,可辅以中成药如归脾丸或人参营养丸等也有一定疗效。

一般认为,多数无症状性低血压可通过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饮食疗法和体育锻炼,得以改善。若血压长期低于正常值,并伴有倦怠、头晕、心悸、心前区重压感等症状者,则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中医认为低血压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伤正、失血耗气等诸多因素有关,可分气阴两虚、心肾阳虚、心脾两虚、肝肾不足等证型,须辨证施治及调养。平时多吃山药、苡仁、桂圆、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红枣、瘦猪肉、羊肉及鸡、鸽子等禽类食品,有助于促使血压回升;同时还应多吃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的水果蔬菜,以及黄豆、红豆、黑豆等豆类制品,使各种营养摄入充分。

弱视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弱视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养导致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越无能,视力低下。治疗采用辨证论治等综合疗法。

1、脾胃虚弱

视物不清或举睑无力,面色微黄无华,肌肉消瘦,食欲不振,身倦乏力,便糖,舌淡嫩苔薄白,脉缓弱。治以补气健脾和胃,方选参苓白术汤:党参、山药、白术、炙甘草、薏苡仁、砂仁、扁豆、焦三仙等。

2、气虚血瘀

视物不明,面色微白,身倦乏力,自汗,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治以补气活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当归、川芎、白芍、党参、黄芪、地龙、红花、桃仁等。

弱视治疗时间长,患者应配合医生治疗。小儿肺脾肾多不足,心肝多有余,故保护肺脾肾将有积极作用;饮食应合理起居应有常。

高血压吃蜂蜜好吗 蜂蜜的食疗功效

蜂蜜为药食两用之品,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缓急和润燥解毒的功效,适用于中虚脘腹疼痛,肺虚燥咳,肠燥便秘,以及解乌头毒等。蜂蜜为补气之品,用于治疗高血压,适宜于中医辨证属于气血不足型,阴阳两虚型,肝肾阴虚型的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能吃海鳗吗

海鳗这种鱼类只有高血压患者去了解它的营养价值,你们才能够在生活中去食用它。海鳗是一种含有比较多脂肪的鱼类,这违反了高血压患者的营养食谱,所以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中是不能食用海鳗这种东西的。

海鳗是高脂肪的食物,不适合高血压患者吃海鳗肉厚、质细、味美、含脂量高,可供鲜食、制咸干品或罐。海鳗肉与其他鱼肉掺和制成鱼丸和鱼香肠,味更鲜美而富有弹性。晒干品“鳗鱼鲞”和干制海鳗鳔均为食用佳品。

食物疗法:

对高血压有治疗功效的食物:

① 叶菜类:芹菜、茼蒿、苋莱、汕菜、韭菜、黄花菜、荠莱、菠菜等;

② 根茎类:茭白、芦笋、萝卜、胡萝卜、荸荠、马蹄;

③ 瓜果、水果类:西瓜、冬瓜、西红柿、山楂、柠檬、香蕉、水果、红枣、桑椹、茄子;

④ 花、种子、坚果类:菊花、罗布麻、芝麻、豌豆、蚕豆、绿豆、玉米、荞麦、花生、西瓜子、核桃、向日葵子、莲子心;

⑤ 水产类:海带、紫菜、海蜇、海参、青菜、海藻、牡蛎、鲍鱼、虾皮、银鱼;

⑥动物类及其他:牛奶(脱脂)、猪胆、牛黄、蜂蜜、食醋、豆制品、黑木耳、白木耳、香菇。

药物疗法:

高血压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如果长期服药还不见好,就需要咨询下医生,重新换治疗药方。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非常多,西药治标不治本,建议用中药综合调理,关于高血压的治疗,中医是可以治愈的,中医的优势就在于可免除西药激素对肝脏的危害,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建议中医辨证治疗,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的病理机制主要由于肝、肾、心、脾功能失调,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衡所致。

中医治疗高血压效果不错的,可以从根本上通过“引血下行”及“养肾调肝”来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元气、调养脏腑功能。因此,通常中医会选择纯中药制剂【降压散】。足浴疗法,特效降压无毒副作用,具有养肾护肝、双向调理血压的功效。不仅降压而且起到保健功效。

疥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疥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病率非常高。老百姓俗称它为“疳疮”、“闹疮”。它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病,本病传播迅速。现在也有很多人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1、内服方

(1)当归、生地、酒炒白芍、黄芪、生甘草各2克,水二盅,煎八分,饭后2时服,每日一剂,早晚煎服。

(2)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酒蒸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每日二剂,水煎服。

2、外用方

(1)大枫子10克(去皮)、巴豆3克(去皮)、核桃仁七个、水银6克,共捣如泥状,外擦患处。

(2)硫磺20克,土槿皮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黄柏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土茯苓30克,苍耳子20克,白蒺藜30克。如果继发感染加金银花30克,野菊花20克,蒲公英30克,严重感染,并用青霉素。每日一剂,水煎2次混匀,分两次外用温洗。治疗前先用热水和肥皂洗澡,然后擦药,自颈部以下,先擦皮损,后擦全身,连续4天为一个疗程。

(3)苦参10克,白鲜皮10克,百部30克,川楝子10克,蛇床子10克,石榴皮10克,藜芦10克,皂角刺20克,羊蹄根30克,硫磺20克,白酒3斤。将上述各药锉粗末,浸于酒中,加盖密封1周,即可。每晚睡前用纱布蘸药酒擦全身,连用10天。

中医辨证治疗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病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或甘油三脂水平升高的一类疾病。主要危害是血脂在动脉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的直接原因,还容易引起糖尿病、肾功能损害、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等。现代人因为饮食营养过剩,嗜好烟酒,运动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血脂高的问题非常普遍。中医虽然没有血脂的概念,但就临床表现而言,高脂血症大于为可以相当于中医的湿浊相类似。通过辨证治疗有良效。

专家认为血脂高与中医所说的湿浊较盛相似,临床表现多兼阴虚肝热,典型症状有周身乏力、肥胖、嗜睡、精神不振、眩晕、胸闷、舌苔厚腻等,阴虚肝热者常见眩晕、耳鸣、口苦、烦躁、失眠等症,故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多一通络化湿为主,参以滋潜渗化和调方,加生炒山楂、荷叶等药为法治疗,同时必须饮食控制,少吃荤腥肥甘之品,加强锻炼,从而达到化湿通络,降低血脂的功效。

有许多患者虽然血脂很高,但没有临床症状,运用此法治疗,同样能达到较好的疗效。常用处方为:

生牡蛎15g,生石决明30g,生赭石12g,旋复花12g(包),桑寄生30g,炒知柏各10g,云茯苓30g,橘子络核各15g,法半夏10g,川牛膝15g,生薏苡仁30g,川萆Z15g,生炒山楂各15g,建泽泻15g,赤小豆30g,霍石斛30g,荷叶10g,血琥珀5(同煎)。

方中橘子络核、法半夏、云茯苓、生薏苡仁、川萆Z、赤小豆运脾化湿;生炒山楂活血降脂;荷叶、山楂、决明子、泽泻现代研究都有明显的降脂作用。生牡蛎、生石决明、生赭石、旋复花滋阴潜降,桑寄生益肾通络,炒知柏、川牛膝、建泽泻引湿热下行,血琥珀活血利水,诸药共用,运脾化湿、活血降脂,合以滋潜渗化方顾护下焦阴液,使湿去络通而阴份不伤,从而达到降脂的作用。

相关推荐

流感的中医辨证治疗

风热感冒: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时属于阳明经症。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这就是风热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热 邪,首先犯肺)。为什么便秘会引致感冒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排便不畅,大肠影响肺就出现感冒症状啦。同样反过来,风寒感冒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对对症 也会外邪内进引致便秘或拉肚子,其实风寒感冒后拉肚子,在中医属于变症,属于病由外入里,大家不要随便使用止泻药。 风热感冒的症状: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 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浓涕,通常黄色;舌苔带点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

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

1.气虚型 症状: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便难排出,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气润肠。 方药:黄芪汤。方中黄芪补脾肺之气;火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若气虚较甚,可加人参、白术;若气虚下陷脱肛者,用补中益气扬;若肺气不足者,可加用生脉散;若日久肾气不足者,可用大补元煎。 2.血虚型 症状: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润肠丸。方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火麻仁、桃仁润畅通便;枳壳引

抑郁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抑郁的自我保健疗法 1、头部按摩:每天按摩太阳穴,百会穴数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2、填脐:取酸枣仁,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1日1换。 3、敷足穴:取朱砂,加浆糊适量调匀,置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脚心涌泉穴上,包扎固定,每晚1次。 4、足浴:磁石,菊花、黄芩、夜交藤,水煎2次,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热浸洗双足15-30分钟,每晚1次。 二、抑郁的食疗方法 1、药粥:取大枣,元肉,大米,砂糖适量。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时加入大枣、元肉,煮至粥

脚气的中医辨证治疗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5)藿香30克,黄精、大黄、皂矾各12克,米醋1000毫

脾虚的中医辨证治疗

脾虚证,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主要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症候。《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一说“脾气……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见《圣济总录》卷四十四)。治以健脾为大法。 脾虚呕吐 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 脾虚泄泻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瘤

一、气虚型宜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药用:黄芪30克,人参、当归各15克,茯苓、白术、远志各12克,乌药、香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大枣7枚。 二、气滞型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1、药用:当归15克,陈皮、赤芍、白芍各12克,乌药、川芎、香附、青皮、木香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 2、成药可用:(1)二陈丸,每次3克,日2次。(2)小金片,每次4片,日3次。外敷可用消瘤膏(硼砂、阿魏各等分,麝香少许,研细后,用大蒜捣烂成膏),醋或姜汁调敷。亦可以生南星、贝母共研细末,鸡蛋

近视的中医辨证治疗

方法1:中药治疗 优点:中医治疗近视眼主要是根据全身情况采用中药整体辨证论治,认为脏腑尤其是肝肾在视力的调节上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该药的疗效与近视的轻重程度密切相关,近视程度越轻,临床治愈率和显效率越高。 缺点:大多的中药对假性近视疗效明显,但对真性近视有效的方剂较少,对此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方法2:针灸治疗 优点:针灸疗法防治近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针灸诸法中,以梅花针叩刺与耳穴压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临床采用较多早期治疗系在传统穴位上进行扎刺。 缺点:针灸治疗青少年近

腰酸的中医辨证治疗

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为主。膏药治疗: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而且传统膏药外治法具有无痛苦、无并发症、安全便捷、疗效肯定等一系列优点,早已成为众多患者所首选之治疗方案。 寒湿型 【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水痘的中医辨证治疗

(1)风热夹湿证:属轻型,证见发热,咳嗽,流涕,水痘红润,分布稀疏,内含水液清澈明亮,伴有瘙痒,纳差,二便调和,舌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用疏风解表,清热祛湿法。方选银翘散加减。 (2)湿热炽盛证:属重证,多见于体质虚弱的患儿。发热重,表现为壮热烦渴,唇红面赤,精神萎靡,痘疹稠密色紫暗,痘浆混浊不透亮,甚至口腔亦见疱疹,伴有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而干,脉洪数或滑数。此乃邪盛正笃,湿热毒邪内犯。治疗当加大清热凉血解毒之力。方选加味消毒饮加减。

人流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人流患者后出现长期腹痛是由外因致胞宫气血受损,亏虚无法容养胞宫而导致的。对人流后腹痛的调理就要着重温养胞宫气血,由益母草、丹参、红花、当归、元胡等组成的方药可养血、调经止痛,对人流后腹痛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方药:益母草、丹参各30克,桃仁18克,红花、当归、元胡、白芍、五灵脂各12克,香附10克,黄芪24克,炙甘草6克,桂枝3克。 用法:加水适量,文火煎煮,去渣取汁,分3次服用,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淤、养血益气、调经止痛。主治人流后腹痛,症见人工流产后即闭经,伴周期性小腹剧痛、腰膝酸软,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