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给身体滋补元气的六大中药
冬季给身体滋补元气的六大中药
人参
大补元气,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黄芪
补气升阳、益精固表、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西洋参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咳、喘咳、咯血、失音等症。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大汗虚脱者服用不错。
党参
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面色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虚、营养不良。
太子参
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
白术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水湿停滞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
肾阴虚可以吃人参吗
1、肾虚是中医学术语,泛指腰酸、肢冷、腿软、性功能减退、耳鸣,男性尿少、遗精、阳痿,女性经期异常、白带稀薄闭经等。
2、人参是百草之王。据《神农本草经》中介绍,它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开心窍)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能强心,保护心肌,调节血压、血脂和血糖;调节神经系统,提高记忆力,改善脑部供血及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加强机体适应性;对造血功能有保护作用。后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的功效,可用于休克抢救。
3、补肾,很多选择人参、鹿茸等高档滋补品。但是专家告诉我们,人参虽然大补元气,但偏于补脾益脾,生津,安神,盲目进补人参,还可能会引起上火情况。因此,补肾阳一般不用人参。人参性温,既能补脾肺之气,又能大补元气,对于那些大病初愈、久病体虚而偏于气虚者,不失为一味良药。
4、人参是滋补上品,可以大补元气,但必须在身体好的时候吃(没有感冒,胃口也好),这样才能良好吸收。用法,一般来说,每次吃两克,炖服,也可以放点桂圆一起炖,增加它的药效。
红参什么时候吃最好
秋、冬季节适宜服用。红参是中药的一种,属伞形目、五加科植物。红参是人参的熟用品,有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效。
脾虚吃什么
脾虚吃有益的8种食物:
1、大枣
性温,味甘,为常食之物,它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病人。《别录》说它补中益气,强力。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所以,气虚者宜用大枣煨烂服食为佳。
2、粳米
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早在《别录》中即有主益气的记载,唐代食医孟诜亦云:粳米温中,益气。清·王孟英还把粳米粥誉之为贫人之参汤,他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气虚者宜常食之。
3、狗肉
性温,味咸,能补中益气,对气虚兼有脾虚或肾虚或肺虚或阳虚者更宜。《日华子本草》云:狗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医林纂要》中还说,狗肉补肺气,固肾气。尤以秋冬季食之为佳。
4、燕窝
性平,味甘,有益气补虚、养阴补肺的作用,对气虚又兼肺虚者尤宜。《本草再新》曾说它大补元气。《食物宜忌》也有燕窝壮阳益气的记载。《饮食辨录》中还指出:燕窝,性能补气,凡脾肺虚弱,及一切虚在气分者宜之,又能固表,表虚漏汗畏风者,服之最佳。
5、黄芪
性微温,味甘,也是中医极为常用的补气中药,是民间常用的补气食品。不少医书都称黄芪补一身之气。《本草求真》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根据医家习惯,黄芪常与党参或太子参或人参同服,则补气之力愈佳,气虚体质食之更宜。
6、人参
性温,味甘微苦,为中医最常用的有力的补气中药,也是众人皆知的补气食物,它能大补元气。《药性论》中说它补五脏气不足。《医学启源》还认为,人参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元气。气虚者食用人参,颇有功效,对气虚兼有阳虚或脾虚或肺虚者,食之更宜。
7、樱桃
性温,味甘,既能补气补血,又能补脾补肾。《滇南本草》中记载: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
8、葡萄
性平,味甘酸,是一种补气血果品,除有益气作用外,古代医药文献还认为葡萄有健脾胃、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如《本经》说它益气倍力。《滇南本草》认为葡萄大补气血。《随息居饮食谱》亦记载: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所以,凡气虚伴有肾虚、肺虚和脾虚者,皆宜食之。
推荐几种补血补气的中药药方
1.补血中药方:
适用于脸色苍白、经常眩晕的人群,这些都属于身体供血不足的症状。如今的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多是因偏食而诱发贫血,可服用当归、何首乌、黄精等促进血液循环的补血中药。
2.补气中药方:
针对那些总是没精神、易疲劳,并伴有虚汗、胃口不佳的人群。用于补气的中药材主要有人参、黄芪等,代表中药补方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3.补阳中药方:
适用于元气不足或精力下降。用于补阳的中药有淫羊藿、杜仲、肉桂等药材,代表中药补方有八昧元、补元汤等。
冬季吃山药有什么好处 滋补身体
山药这几种食物营养价值非常高,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常吃一些山药,可以有效的起到一定的滋补效果,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各种细菌病毒的入侵,更好的保护身体健康,对身体的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冬天吃什么食物进补 抓住节令集中进补
冬季人体的消化机能比春夏秋三季都要活跃。胃液分泌增加,酸度增强,食量增大。人参、阿胶、鹿茸等都是冬令滋补的佳品。人参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气虚、体弱、四肢无力、过度疲劳、头晕眼花、耳鸣等虚弱的人可以选用。阿胶是滋阴补血的良药,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能,可适用于眩晕、心悸失眠、虚劳咳嗽患者的滋补调养。
冬季滋补药吃什么滋补身体好
玉竹、天冬、西洋参、沙参等中药养生的功效较优,特别适合冬季养生。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以上中药使用的技巧。
1、玉竹:
味甘,性平,有养阴润肺、益肾生津作用。玉竹还有强壮作用,但其力缓和,宜久服,可消除疲劳,强壮身体,抗衰防老。
冬季滋补中药的养生注意事项
2、天冬:
味甘、苦,性寒,清肺降火、滋阴润燥。天冬单用就有效,天门冬膏即以鲜天冬捣汁熬膏,每服一汤勺,早晚空腹温酒下,久服有益气延年之功。
冬季滋补中药的养生注意事项
3、西洋参:
西洋参味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功能为补气养阴、清火生津。西洋参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用于气阴虚所致的少气、口干、乏力,或肺阴虚所致的咽干、声音嘶哑、干咳等症;二是用于阴虚发热的午后潮热,亦可用于高热病中气阴受损所致的气短乏力、口渴、脉无力等症。
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特别是秋天,更是以服用西洋参为好。
冬季滋补中药的养生注意事项
4、沙参:
沙参有南、北之分,两者清养肺胃之功相同,常用于补益保健。如《神农本草经》载其“补中益气”;《名医别录》载其“安五脏,久服利人 ”。沙参在使用时,一般是入水煎服,每次10~15克。芡实:芡实味甘、涩,性平,有健脾养胃、益肾固精的作用。
中医养生学认为,芡实抗衰延年,最益脾肾。《神农本草经》说:“补中,……益精气,强志,令人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之所以提倡在秋天进食芡实,在于它可调整被炎夏所消耗的脾胃功能,脾胃充实以后,再吃较多的补品或难消化的补药,人体就能适应了。
高丽参是越老越好吗 高丽参和红参的区别
高丽参在朝鲜半岛以及韩国一带比较多,而红参是在东北三省一带,像黑龙江,辽宁,吉林的红参就比较多,生长习性不一样,更怕热又怕冷,总是在阳光斜照的地方生长,而且土壤必须要干燥,是不能够有雨水沉滞的,红参就比较喜欢湿润冷凉的气候,耐寒性非常强,不能高温以及高强光。
高丽参的颜色是暗红的,没有什么光泽,又有浓香的气味,先有一些苦,然后出现甘甜味道,而红参的颜色就是比较红润有光泽,有一些香味微苦。
工艺加工方法不一样,加工高丽参比较复杂,不同的加工方式可以制作出不同种类的高丽参,而红参是用人参经过浸润清洗以及挑选,蒸制以及晾晒烘干等各种各样的工序制作而成的。
高丽参可以达到补元气,强壮身体,滋补身体,宁安神作用,特别适合心力衰竭,身体虚弱失眠的人来使用。而红参的主要作用是益气固脱,补元气,对于崩漏下血,心力衰竭,身体虚弱的人群来说就非常适合。
天麻人参可以一起吃吗 人参天麻炖鸡吃了有什么好处
人参可以大补元气,增强免疫力,天麻可以平肝熄风,祛风止痛。具有平肝熄风、祛风止痛、大补元气、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强身健体、抗严寒等功效。
高丽参热性还是寒性的
高丽参既不是热性也不是寒性,是温性的中药材。
高丽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入肺、脾、心、肾经,具有大补元气、滋补强壮、生津止渴、宁神益智等功效,适用于惊悸失眠者,体虚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症。
低血压吃什么好得快 低血压吃什么食物好
羊肉是温和补身的食物,能够起到益气补虚、祛寒的作用,在秋冬季节血压低的人最适宜吧羊肉和当归、生姜一起熬汤食用,这样可以起到补精血、调虚的温补强壮作用。
桂圆能够起到修补元气、疏通血脉的作用。可以桂圆肉、莲子、红枣做粥,这个粥有助于低血压的治疗,调理身体。
人参是很受欢迎的养身滋补的药品,能够起到补元气、调虚的作用,还可以调整血压,血压低可以起到提高血压的作用但要少量服用。
黄芪对于血压低也有调理作用,特别适合体质虚弱、免疫力低的人群来说,它的作用会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