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淮山药的形态特征

淮山药的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多,断面干时白色。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 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长3-9 (-16) 厘米,宽2-7 (-14) 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常有3cm浅裂至3cm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

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而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卵形,较小;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

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厘米,宽1.5-3厘米,外面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1] 或为栽培。

山竹的形态特征

山竹为小乔木,高12-20米,分枝多而密集,交互对生,小枝具明显的纵稜条。

叶片厚革质,具光泽,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长14-2.5厘米,宽5-10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中脉两面隆起,侧脉密集,多达40-50对,在边缘内联结;叶柄粗壮,长约2厘米,干时具密的横皱纹。

雄花2-9簇生枝条顶端,花梗短,雄蕊合生成4束,退化雌蕊圆锥形;雌花单生或成对,着生于枝条顶端,比雄花稍大,直径4.5-5厘米,花梗长1.2厘米;子房5-8室,几无花柱,柱头5-6深裂。果成熟时紫红色,间有黄褐色斑块,光滑,有种子4-5,假种皮瓢状多汁,白色。

山竹果树能生长到20至80尺高, 除了流出黄色乳胶的部位外,山竹果树的树皮呈深褐色(接近黑色),长有短小、茂密的常绿厚叶,而且果实必须用手采摘。花朵直径304.8厘米,每簇3-9朵,长在枝头。果树长到304.8厘米高需要两年或更长的时间。

人们普遍认为这种果树原产于巽他和摩鹿加群岛(属于东印度群岛)上。种植后必须经过7-9年才能进行第一次收成,但大多是经过10-20年。完全成熟的山竹果树平均可结出500 个果实,但有些山竹果树可结出多达5,000 颗的山竹果。有些果树产果可达100年之久。

山竹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果实特征

外果皮

山竹进行不完全无配生殖,因此不需要受精即可长出果实。刚长出的果实为嫩绿色,如果在树下生长的话,果实会完全是白色。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果实体积变大,外果皮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变为深绿色。最终整个果实会长到直径约4-8厘米为止,而且坚硬的外果皮会变得软些,这是其种子已发育完全。当果实体积停止增大后,叶绿素合成减缓,另一色相开始显现。

最初果实的外果皮色素为绿色,上有红色条纹,接着整体变为红色,最后变为暗紫色,此过程持续十多天,标志着果实完全成熟并可以食用。

山竹的外果皮中包含具有收敛作用的一系列多酚类物质,包括氧杂蒽酮和单宁酸,这些物质可以确保果实在未成熟时不受昆虫、真菌、植物病毒、细菌和动物的侵害。其中氧杂蒽酮具有抗癌和抗氧化作用。

内果皮

山竹可食用的内果皮在植物学中被称为假种皮,为白色,直径约为4-6厘米,由4-8瓣组成,为楔形,其中包含无融合生殖种子。在外果皮的内层存在一些突起的脊,是柱头残留的痕迹,呈轮状排列,与假种皮的瓣数相符。

种子

山竹的种子长约1厘米,扁平状,属于顽拗型种子,因此在发芽之前要保持种子的湿润。其种子的胚为珠心胚,不需要经过受精。山竹的种子一脱离果实就可以发芽,而在干燥条件下会迅速死亡。一个山竹果实中有多个种子,而其中只有一个可以萌发。

山楂的形态特征

植株

落叶乔木,树皮粗糙,暗灰色或灰褐色;刺长约1-2厘米,有时无刺;小枝圆柱形,当年生枝紫褐色,无毛或近于无毛,疏生皮孔,老枝灰褐色;冬芽三角卵形,先端圆钝,无毛,紫色。

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稀菱状卵形,长5-10厘米,宽4-7.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通常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裂片卵状披针形或带形,先端短渐尖,边缘有尖锐稀疏不规则重锯齿,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沿叶脉有疏生短柔毛或在脉腋有髯毛,侧脉6-10对,有的达到裂片先端,有的达到裂片分裂处;叶柄长2-6厘米,无毛;托叶草质,镰形,边缘有锯齿。

伞房花序具多花,直径4-6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花后脱落,减少,花梗长4-7毫米;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长约6-8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早落;花直径约1.5厘米;萼筒钟状,长4-5毫米,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萼片三角卵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约与萼筒等长,内外两面均无毛,或在内面顶端有髯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长7-8毫米,宽5-6毫米,白色;雄蕊20,短于花瓣,花药粉红色;花柱3-5,基部被柔毛,柱头头状。

果实近球形或梨形,直径1-1.5厘米,深红色,有浅色斑点;小核3-5,外面稍具稜,内面两侧平滑;萼片脱落很迟,先端留一圆形深洼。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刺山柑的形态特征

藤本状半灌木,具长刺山柑 可达5m的根,枝条平卧,呈辐射状,长0.5~3m。托叶2,呈直或弯曲的刺状。单叶互生,肥厚,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具刺尖,叶柄长4~8mm。花大,直径2~4cm,单生于叶腋;萼片4;花瓣4,白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较花瓣长;子房柄长3~5cm。蒴果浆果状,椭圆形,长2~4cm,宽1.5~3cm。种子肾形,直径约3mm,具褐色斑点。

爬山虎的形态特征

藤茎

爬山虎属多年生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形态与野葡萄藤相似。藤茎可长达18米(约60英尺)。

表皮有皮孔,髓白色。枝条粗壮,老枝灰褐色,幼枝紫红色。枝上有卷须,卷须短,多分枝,卷须顶端及尖端有粘性吸盘,遇到物体便吸附在上面,无论是岩石、墙壁或是树木,均能吸附。

爬山虎夏季开花,花小,成簇不显,黄绿色或浆果紫黑色,与叶对生。花多为两性,雌雄同株,聚伞花序常着生于两叶间的短枝上,长4~8cm,较叶柄短;花5数;萼全缘;花瓣顶端反折,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

爬山虎的花期6月。

爬山虎的叶互生,小叶肥厚,基部楔形,变异很大,边缘有粗锯齿,叶片及叶脉对称。花枝上的叶宽卵形,长8~18cm,宽6~16cm,常3裂,或下部枝上的叶分裂成3小叶,基部心形。叶绿色,无毛,背面具有白粉,叶背叶脉处有柔毛,秋季变为鲜红色。幼枝上的叶较小,常不分裂。

爬山虎的浆果小球形,熟时蓝黑色,被白粉,鸟喜食。

爬山虎的果期大概在9~10月。

山楂干的形态特征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Bge.var.majoFN.E.Br.或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常见饮片有净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常见的非正品有南山楂、湖北山楂、广山楂、尖嘴林檎。

性状为圆形片,皱缩不平,直径l~2.5cm,厚0.2~0.4cm。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5粒浅黄色果核,但核多脱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见短而细的果梗或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山楂的叶片是三角状卵形至棱状卵形,长2~6cm,宽0.8~2.5cm,基部截形或宽楔形,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基部1对裂片分裂较深,边缘有不规则锐锯齿。复伞房花序,花序梗、花柄都有长柔毛;花白色,直径约1.5cm;萼筒外有长柔毛,萼片内外两面无毛或内面顶端有毛。梨果深红色,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

一、秋施基肥

最好在晚秋果实采摘后及时进行,这样可促进树体对养分的吸收积累,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基肥的施用最好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一定量的化学肥料,先将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或土壤进行适度混合后再施入沟内,以免烧根。

二、适时环割

对幼旺山楂树进行环割或环剥可暂时截留叶片制造的有机养分,以便集中供给、开花坐果或形成花芽。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用钝刀刃在树干光滑处环割深达木质部,涂抹“促花王2号”,控梢、促花。

三、花果期追肥

花前追肥以氮肥为主,一般为年施用量的25%左右;幼果期追肥主要为花芽的前期分化改善营养条件;果实膨大期追肥以钾肥为主,主要促进果实的生长,提高山楂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每年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叶面肥+“瓜果壮蒂灵”,可使山楂的花柄、果柄增粗,防止落花落果,提高果实膨大速度。

四、修剪宜精心

山楂树的修剪,应以冬季为主,进行改造和更新复壮,疏去轮生骨干枝和外围密生大枝及竞争枝、徒长枝、病虫枝、缩剪衰弱的主侧枝,选留适当部位的芽进行小更新,培养健壮枝组。对弱枝重截复壮和在光秃部位芽上刻伤增枝的方法进行改造。修剪时的伤口用“愈伤防腐膜”封闭保护,防干裂和病虫为害。

五、采前适时浇水

据试验,采收前能够适时浇水的山楂园,比对照园当年可增产20%~45%,越是在干旱的情况下,其增产效果越明显。此外,采前对山楂园浇水,可提高山楂花芽分化率20%以上,并能减轻大小年结果和采前落果等。

六、灭菌消毒防病虫

在冬季休眠期和春季发芽前分别喷一次“护树将军”+5波美度石硫合剂,保护花芽,消毒灭菌,保温防冻。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喷洒灭扫利2500倍液,防治红蜘蛛和桃蛀螟。在6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各喷1次“新高脂膜”+杀虫剂+杀菌剂,防治桃小食心虫、轮纹病等。对白粉病发病较重的山楂园,在发芽前喷1次,花蕾期、6月各喷1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成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由于山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生活效益,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为此,果农朋友要抓好山楂园的管理工作,实现山楂稳产、丰产。

都是采用优质的大颗粒果实,类球形,直径0.8~1.4cm,经手工切片,烘干而成。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并有细密皱纹,顶端凹陷,有花萼残迹,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生于山谷或山地灌木丛中,山楂树适应能力强,抗洪涝能力超强,容易栽培,树冠整齐,枝叶繁茂,病虫害少,花果鲜美可爱,因而也是田旁、宅园绿化的良好观赏树种。

山毛榉的形态特征

山毛榉 (beech)是几个不同类型树种的通称,尤指山毛榉科(Fagaceae)山毛榉属(Fagus)约10种落叶观赏植物和材用树,主要产于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约40个外形相似的树种称为假山毛榉(假山毛榉属〔Nothofagus〕),产于南半球气候较凉爽的地区。澳大利亚山毛榉指穆尔氏假山毛榉(Nothofagus moorei)和桃金娘科(Myrtaceae)的红匣树;蓝山毛榉和水山毛榉是美国鹅耳枥(hornbeam)的别名;马来丛林山毛榉是马鞭草科(Verbenaceae)的乔木种;红山毛榉是褐色假山毛榉(N. fusca)和大叶山毛榉(F. grandifolia),也是楝科(Meliaceae)的澳大利亚枫的俗称。

澳大利亚山毛榉(即穆尔氏假山毛榉)见于新南威尔士,高达46公尺,叶长7公分;桃金娘山毛榉亦称塔斯马尼亚桃金娘、澳大利亚桃金娘、红桃金娘(N. cunninghamii, 即坎宁安氏假山毛榉)。红山毛榉(N. fusca, 即褐色假山毛榉)产于新西兰,树干细长,圆柱形,约30公尺高;银山毛榉或称南国山毛榉(N. menziesii, 即孟席斯氏假山毛榉)产于新西兰,高30公尺,叶具钝圆的重齿,叶背面生有细小的具毛的孔。

山葵的形态特征

叶丛生、圆心形、叶缘有波状锯齿。叶柄长约30cm~35cm。地山葵原态全貌 下茎肥呈圆锥状、长5cm~25cm、直径2cm~4cm、淡绿色、有辛辣味、研磨后味更浓烈。根系为须根,分布于10cm~20cm的土壤中呈水平分布。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瓣白色、长角果、3~4月开花、5~6月可收种子、种子绿色形同萝卜种子。山葵从栽植到根茎收获需要1.5~2年,根茎产量每亩为320kg~380kg。

怀山药的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多,断面干时白色。

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长3-9(-16)厘米,宽2-7(-1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雌雄异株。

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而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卵形,较小;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

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厘米,宽1.5-3厘米,外面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

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山茱萸的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或稀被贴生短柔毛冬芽顶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针形,被黄褐色短柔毛。

叶对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5-10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稀被白色贴生短柔毛,脉腋密生淡褐色丛毛,中脉在上面明显,下面凸起,近于无毛,侧脉6-7对,弓形内弯;叶柄细圆柱形,长0.6-1.2厘米,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稍被贴生疏柔毛。

伞形花序生于枝侧,有总苞片4,卵形,厚纸质至革质,长约8毫米,带紫色,两侧略被短柔毛,开花后脱落;总花梗粗壮,长约2毫米,微被灰色短柔毛;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花萼裂片4,阔三角形,与花盘等长或稍长,长约0.6毫米,无毛;花瓣4,舌状披针形,长3.3毫米,黄色,向外反卷;

雄蕊4,与花瓣互生,长1.8毫米,花丝钻形,花药椭圆形,2室;花盘垫状,无毛;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长约1毫米,密被贴生疏柔毛,花柱圆柱形,长1.5毫米,柱头截形;花梗纤细,长0.5-1厘米,密被疏柔毛。

核果长椭圆形,长1.2-1.7厘米,直径5-7毫米,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长约12毫米,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山海带形态特征

乔木状,高在3-4米以上。茎不分枝或分枝,树皮带灰褐色,幼枝有密环状叶痕。叶聚生于茎、枝顶端,几乎互相套迭,剑形,薄革质,长达70厘米,宽1.5-3厘米,向基部略变窄而后扩大,抱茎,无柄。圆锥花序长在30厘米以上;花序轴无毛或近无毛;花每3-7朵簇生,绿白色或淡黄色;花梗长5-7毫米,关节位于上部1/3处;花被片长6-7毫米,下部约1/4-1/5合生成短筒;花丝扁平,宽约0.5毫米,无红棕色疣点;花药长约1.2 毫米;花柱稍短于子房。浆果直径约1厘米。花期7月。

相关推荐

西瓜 形态特征

一年生蔓生藤本;茎、枝粗壮,具明显的棱沟,被长而密色或淡黄褐色长柔毛。卷须较粗壮,具短柔毛,2歧,叶柄粗,长3-12厘米,粗0.2-0.4厘米,具不明显的沟纹,密被柔毛;叶片纸质,轮廓三角状卵形,带白绿色,长8-20厘米,宽5-15厘米,两面具短硬毛,脉上和背面较多,3深裂,中裂片较长,倒卵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裂片又羽状或二重羽状浅裂或深裂,边缘波状或有疏齿,末次裂片通常有少数浅锯齿,先端钝圆,叶片基部心形,有时形成半圆形的弯缺,弯缺宽1-2厘米,深0.5-0.8厘米。 雌雄同株。雌

蔓菁形态特征

芜菁二年生草本,高达90厘米。块根肉质呈白色或黄色,球形、扁圆形或有时长椭圆形,须根多生于块根下的直根上。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基生叶绿色,羽状深裂,长而狭,长30~50厘米,其中1/3为柔弱的叶柄而具有少数的小裂片或无柄的小叶,顶端的裂片最大而钝,边缘波浪形或浅裂,其他的裂片越下越小,全叶如琴状,上面有少许散生的白色刺毛,下面较密;下部茎生叶象基生叶,基部抱茎或有叶柄;茎上部的叶通常矩圆形或披针形,不分裂,无柄,基部抱茎;侧面生长多个裂状叶片从上向下逐渐变小。 总状花序长,花小,鲜黄色,长约7毫米;萼片4

党参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乳汁。[2] 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较少分枝或中部以下略有分枝,长15-30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灰黄色,上端5-10厘米部分有细密环纹。 茎缠绕长约1-2米,直径2-4毫米,有多数分枝,侧枝15-50厘米,小枝1-5厘米,具叶,不育或先端着花,黄绿色或黄白色,无毛。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在小枝上的近于对生,叶柄长0.5-2.5厘米,有疏短刺毛,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1-6.5厘米,宽0.8-5厘米,端钝或微尖,基部近于心形,边缘具波状钝锯齿,分枝上叶片渐趋

板栗形态特征

板栗科属:山毛榉科 栗属 形态特征: 枝叶稠密,树冠扁球形 分布与习性: 辽、华北至华南、西南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主要城市:哈尔滨、牡丹江、鹤岗、鸡西、双鸭山、伊春、佳木斯、长春、四平、延吉、抚顺、铁岭、本溪) 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沈阳、葫芦岛、大连、丹东、鞍山、辽阳、锦州、营口、盘锦、北京、天津、太原、临汾、长治、石家庄、秦皇岛、保定、唐山、邯郸、邢台、承德、济南、德州、延安、宝鸡、天水) 南部暖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青岛、烟台、日照、威海、济宁、泰安、淄博、潍坊、枣庄、临沂、莱芜、

雪菊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茎平卧或斜升多少被毛;叶菱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2-2.5厘米,全缘,少有具齿,两面被疏贴短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枝顶端,径约1厘米;总苞片被毛,叶对生,基部 生叶2一3回羽状深裂,裂片呈披针形,上部叶片无叶柄而有翅,基部叶片有长 柄。头状花序着 生在纤细的枝条顶部,有总梗,常数个花序组成聚伞花丛,花序直2~4cm。舌状花单轮,花瓣 6~8枚,黄色,基部或中下部红褐色,管状花紫褐色。总苞片2层,内层长于外层。瘦果纺锤形, 千粒重0.259,种子寿命3~4年。花期8~9月。同属

野山核桃的形态特征

野核桃(原变种)乔木或有时呈灌木状,高达12-25米,胸径达1-1.5米;幼枝灰绿色,被腺毛,髓心薄片状分隔;顶芽裸露,锥形,长约1.5厘米,黄褐色,密生毛。奇数羽状复叶,通常40-50厘米长,叶柄及叶轴均被毛,具有9-17枚小叶; 小叶近对生,无叶柄,硬纸质,卵状矩圆形或长卵形,长8-15厘米,宽3-7.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斜圆形或稍斜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星状毛,上面稀疏,下面浓密,中脉和侧脉亦有腺毛,侧脉11-17对。雄性葇荑花序生于前一年生枝顶端叶痕腋内,长可达18-25厘米,花序轴有疏毛

黄芪形态特征

黄芪,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 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毫米,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

西瓜 形态特征

一年生蔓生藤本;茎、枝粗壮,具明显的棱沟,被长而密的色或淡黄褐色长柔毛。卷须较粗壮,具短柔毛,2歧,叶柄粗,长3-12厘米,粗0.2-0.4厘米,具不明显的沟纹,密被柔毛;叶片纸质,轮廓三角状卵形,带白绿色,长8-20厘米,宽5-15厘米,两面具短硬毛,脉上和背面较多,3深裂,中裂片较长,倒卵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裂片又羽状或二重羽状浅裂或深裂,边缘波状或有疏齿,末次裂片通常有少数浅锯齿,先端钝圆,叶片基部心形,有时形成半圆形的弯缺,弯缺宽1-2厘米,深0.5-0.8厘米。 雌雄同株。

山地玫瑰的形态特征

山地玫瑰为肉质叶互生,呈莲座状排列,株幅依品种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从2厘米到40厘米不等。叶色有灰绿、蓝绿或翠绿等。花期暮春至初夏,总状花序,花朵黄色。花后随着种子的成熟,母株会逐渐枯萎,但其基部会有小芽长出。休眠期间外围叶子枯萎,中心叶片紧缩呈玫瑰花形,酷似一朵朵含苞欲放的玫瑰花。 进入生长期后原本“勾魂”的玫瑰花型会在几周内迅速展开成莲座状。因其休眠期为躲避强光、酷热等不利气候,外围叶子老化枯萎,而中心部分的叶片紧紧包裹在一起,株型酷似一朵朵含苞欲放的玫瑰花,正因为这一特性,让多肉植物爱好者为之疯狂。

苦瓜形态特征

一年生攀援状柔弱草本,多分枝;茎、枝被柔毛。 苦瓜 须纤细,长达20厘米,具微柔毛,不分歧。 叶柄细,初时被白色柔毛,后变近无毛,长4-6厘米;叶片轮廓卵状肾形或近圆形,膜质,长、宽均为4-12厘米,上面绿色,背面淡绿色,脉上密被明显的微柔毛,其余毛较稀疏,5-7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边缘具粗齿或有不规则小裂片,先端多半钝圆形稀急尖,基部弯缺半圆形,叶脉掌状。 雌雄同株。雄花:单生叶腋,花梗纤细,被微柔毛,长3-7厘米,中部或下部具1苞片;苞片绿色,肾形或圆形,全缘,稍有缘毛,两面被疏柔毛,长、宽均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