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的与催眠的区别
心理暗示的与催眠的区别
催眠是心理暗示的一种方法或技术。但是催眠和心理暗示有本质的区别:催眠必须让人完全失去显意识,也就是将潜意识暴露出来,这种技术只在心理医生那里才可以实现;而心理暗示则完全不同——所以心理暗示最为常见,应用很多,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并传达心理暗示,并无时无刻不在做自我暗示。
人类对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的认知与应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宗教、New Thought Movement(这是在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下产生的一种宗教变形)、应用心理学三个阶段。
宗教中的冥想、瑜伽、气功、打坐,都是心理暗示技术。对此,要有科学的态度,正确解释人的受暗示性。身心灵运动兴盛于上个世纪初,出现了一大批身心灵作家,如今的畅销书《秘密》、《力量》是身心灵运动的又一次高峰。身心灵运动的兴起和延续,主要由于欧美倾向于放弃唯物主义的科学倾向,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宗教的约束力越来越小的延续。
黏液质心理暗示
1气味辨别实验:受试对象是100名男子和100名妇女。实验时,首先让每个人闻过烧酒、薄荷和鹿蹄草的气味,然后拿出1O瓶没有任何气味的蒸馏水,谎称其中有3瓶分别具有上述物质的气味,并让所有受试者分辨。结果有48名妇女和37名男子声称他们完全嗅出来了;另一部分声称患有感冒,不能完全确定是哪种气味;只有6人表示没有嗅出任何气味。
2帽子实验:受试对象是儿童。实验时,先由一个人对儿童讲话,讲完离去。然后由主持实验的人问儿童:“刚才讲话的人哪只手里拿着帽子?”在受试的27名儿童中共有24名回答是左手或右手。其实,刚才那个讲话的人手里根本没有拿帽子。
3皮肤实验:在受试者的皮肤上贴一片湿纸,并声称这是一种具有特殊功效的纸,能使皮肤局部发热,要求受试者用心感受那块皮肤的温度变化。十几分钟过去之后,将湿纸取下,受试者被贴处的皮肤果然变红,摸上去还发热。其实,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皮肤发生了变化。
“无中生有”成为上面三个实验的共同结果。暗示的综合作用,即实验者对受试者的外在暗示、受试者的自我暗示以及受试者之间互相心理影响的团体暗示,是产生“无中生有”结果的原因。正确地运用心理暗示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6个简单实用的催眠法
1.按穴催眠法睡前双手握拳,伸直中指,从左右两腿膝下的足三里穴向下按摩至上巨虚穴,约3寸左右的距离,上下反复按摩100次左右,很快就会有睡意了。2.暗示催眠法以猫睡觉的样子松懈地躺卧,放松肌肉,暗示自己已十分疲劳,再张嘴打几个呵欠,睡意就会涌现。3.搓足催眠法睡前用热水洗脚,并用手从里向外搓脚心100次左右,可促使人尽快入睡。4.快步催眠法临睡前快步行走约15分钟,助眠效果非常显著。5.按摩催眠法每晚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掌,而后将双掌贴于面颊,两手中指起于“迎香穴”向上推至发际;经“晴明”、“攒竹”、“瞳子露”等穴位;然后两手分别向两侧额角后而下,食指经“耳门”穴返回起点,如此反复按摩50次左右,可治疗神经衰弱症,有助睡眠。6.盘腿催眠法临睡前双腿盘起,坐于床上,静坐片刻,将身子后仰1分钟,然后伸展四肢,放松肌肉,保持呼吸均匀,心无杂念,很快就可入睡。
经常失眠怎么办
失眠的心理治疗
1、认知调整:用睡眠的相关知识,对失眠的朋友进行解释、指导,使其更加了解睡眠,减少对睡眠的不合理认知与恐惧焦虑心理,在根本上打破一个因为失 眠而焦虑,越焦虑越失眠的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2、行为治疗:行为治疗主要是进行放松训练,放松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更好更快的进入到睡眠之中。
3、催眠疗法治疗失眠是应用一定的催眠技术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并用积极的暗示控制病人心身状态和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正性意念来消除焦虑、紧 张、恐惧等负性意念。
失眠的食补治疗
大家一般认为失眠和神经和情绪有关,但其实身体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失去平衡才是主要因素。虫草素能有效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作用。
自我暗示治失眠
自我暗示催眠,方法简便、行之有效, 向来为古今中外诸多医学家所称道。
语言暗示
语言是第二信号系统,具有强大的心理效 应,不发声的脑语可以直达人的潜意识层而发挥作用:“睡,想睡,很想睡,一会儿就睡……”反复想直至入睡。不必担心,更不必计较效果好不好,贵在坚持。不要用“一定入睡,马上入睡”这样生硬的词汇,因为这不符合实际,潜意识不会接受。
情景暗示
可以想象自己人在旅途,正舒舒服服地躺在夜行列车的卧铺上,周身酸困劳乏,一动也不想动;还隐隐约约听到窗外的风声和单调而有节奏的车轮隆隆声。终点站还在很远很远的前方。睡吧,甜甜地睡,眼皮沉重,四肢仿佛失去了知觉……
条件暗示
床铺是睡眠的信号,平素养成不随 便卧床的习惯。因病限制活动者,可备一个专供睡眠用的枕头,最好绣上几朵睡莲。浴足、穿睡衣,朦胧的灯光,听一段舒缓低徊的轻音乐,习以为常,定有助于入睡。
心理暗示能治病
暗示是一把双刃剑,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战胜困难和挫折,消极的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
心理暗示能治病,这是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
德国一研究发现,如果患者真的相信药物会发生作用,那么即便在使用假药的情况下,也可以导致其大脑释放止痛物质,达到跟使用真药一样的效果。这一研究从生理学角度进一步印证了医学上的安慰剂效应,即心理暗示对于病人潜在的积极影响。
然而,这个众所周知的现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研究者们能否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呢?
据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蔡晨瑞介绍,从心理学角度讲,暗示是指以言语或非言语的,简单的或复杂的方式,含蓄地、间接地、也可能是直接地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当暗示发生时,虽然我们只能看到生理或化学反应,但首先是人的心理反应或精神性反应,然后基于这个反应才引起生理的反应。
中科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咨询师丁新华解释说,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或自身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其心理机制是外界影响不知不觉中深入到个体的内心,在潜意识层面形成一种心理倾向,可转化为心理能量支配个人的行为或心理。至于心理暗示功能究竟有多强大,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刘翔平认为,这个力量到底有多大,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科学数据,不能断论心理暗示能够战胜身体疾病,身体疾病还是要从生理角度靠吃药打针治疗。而且,暗示既然是潜意识的,就不易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所以夸大的说法就很易流行。“我认为暗示有一定的力量,但并不足以大到治病,尤其是治百病。”刘翔平说。
具体到每个人,心理暗示功能的强弱也并不相同。华夏心理网心理咨询师曹芬元指出,曾有调查统计显示,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抑郁、内向的人比自信、成熟、开朗的人更易受暗示;一些性格开朗的人,本能会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于是身体也就更健康。
丁新华也认为,暗示功能的潜力不可估量,但具体效能要和个人特点相结合,不可一概而论。很多绝症有时候可以通过心理调节来治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病人,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比如求生的信念是否足够强,足够坚定等。
暗示是一把双刃剑,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战胜困难和挫折,消极的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当人们了解到心理暗示的功能后,就应该相信心理暗示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自我调控的。大家应该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避免消极的暗示。最简单的就是每天对着镜子向自己微笑,发自内心地肯定自己的优点。
憋尿后尿不出来怎么办 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一种很微妙的现象,有时候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力远大于你的想象,如果你长时间憋尿后,发生排尿困难,可先打开水龙头,让水声唤起尿意,引起心理暗示,进而可能会排尿。
自卑是怎么形成的 消极的心理暗示
消极的心理暗示是产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接受一件任务时,老是暗示自己,这件事我完成不了,我不行,我做不到,这种消极心理暗示会大大降低人的自信心,让人的行为处事都变得畏手畏脚,心理负担加重,从而限制能力发挥,但越是这样,就越难做好一件事,恶性循环后,消极的心理暗示和自卑感都会加深。
路怒症怎么克服 积极的自我暗示
当心情烦躁时.切勿选择用骂街的方法,不妨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比如“别急,一会儿就好了”’一定要停止“我烦,我烦’的心理暗示。积极的自我暗示,也能让身心放松下来。
好的心理暗示是种神奇的教育
并使双手保持在同一高度。我看到同学们都做得很好,现在我将在你的左手腕上系一个氢气球,你的右手腕上系一个铅球。请同学们跟着我的话语在脑海中静静地想象着,左手的氢气球在慢慢膨胀着,变得很轻,越来越轻„„右手上的铅球也在慢慢膨胀着,变得很沉很沉„„(许多学生的左手和右手的高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好,不要动,请同学们睁开双眼,看看自己的手和周围同学的手,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呢?(一高一低)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个游戏呈现了一个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暗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心理暗示的话题。(板书:神奇的心理暗示)那到底什么是心理暗示呢? (二)新课讲授
案例:纳粹对战俘所做的实验
二战期间,纳粹把战俘捆绑起来,蒙上他的眼睛后,对他说,你要接受的刑罚是缺血死亡,然后假装用匕首在他的手腕上轻轻划了一下,当然,这不可能造成任何伤口。这个犯人的手腕旁边,有一个容器向下‘啪嗒,啪嗒’滴着水。一天过后,这个犯人果然死掉了,解剖他的尸体,竟然是缺血而死。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案例,让学生说出自己认为心理暗示是什么? 1. 心理暗示的定义:指人或周围环境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识地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一定的心理或行为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举例:身边的心理暗示
1.一个人如果故意对他人说心情不好,比如他见一个人就说“我心情不好,别碰我”,说得多了,他真的就心情不好了,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2.你有幸运数字吗?“6是我的幸运数字,我比赛是6号,肯定会赢的”。
3.新买的不太漂亮衣服被人肯定,你觉得你的你的衣服真的变漂亮了。
4、一到考试就紧张着老往厕所跑
5、广告中的暗示: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
6、成语歇后语中的暗示:望梅止渴、三人成虎、四面楚歌、杯弓蛇影、画饼充饥、疑邻窃斧、草木皆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 „ 2.心理暗示的分类:
根据心理暗示所造成的结果来分:消极的暗示和积极的暗示 消极的心理暗示——触电而死的工人
消极的自我暗示----消极的心态-----消极的结果 积极的心理暗示——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学家的暗示----老师的暗示-----我智商超常很优秀 ----积极的暗示----积极向上、自信勇敢加倍努力 ------积极的心态-----走向成功 活动:体验暗示
刚才我们对心理暗示有了感性的认识,那接下去呢,我们来真实
1.在本上写上三个字:我无法,要求每个人至少写出三句“我无法做到的„„我无法实现的„„我无法完成的„„” 2.再反复大声地读给自己、读给周围的同学听。
3.要求每位同学把各自的所有“我无法”三个字划掉,全改成“我一定要”,继续读。
4.请学生自愿谈感受和体会,并把自己的暗示语大声地念出来。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我们的不同的心理感受。消极的暗示导致负面的情绪体验和破坏性的行为,而积极的暗示能产生正面的情绪体验和建设性的行为。但是要使积极暗示产生效果,是需要一定技巧和方法的,接下去我们一起来探讨积极暗示的技巧和方法。 三、积极心理暗示的技巧和方法 小组讨论——探讨方法, 快乐实践
以就近原则分组,一起来讨论一下日常学习生活中常用的积极心理暗示有哪些呢?写下讨论结果。
同学们的方法都挺好,下面是老师的一些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1) 简洁有力
你给自己制定的暗示语言要简洁有力,不要太长、太啰嗦。例如:我越来越自信!我很健康!我很聪明!我一定成功!而不要说:“我要好好学习,每天抽出2小时学外语,学好外语,可以出国,干一番
恐高症怎么治 给自己正确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在治疗任何不良症状时都很管用,在面临高处的恐惧时,给予自己正确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没什么可怕的,我可以克服的,只有相信自己可以,才能真的做到。
失眠的心理治疗都具体哪些什么
1、自我暗示:催眠,具有强大的心理效应,不发声的脑语可以直达人的潜意识层而发挥作用:“睡,想睡,很想睡,一会儿就睡…………”反复想直至入睡。贵在坚持,但不要用“一定入睡,马上入睡”这样生硬的词汇,因为这不符合实际,潜意识不会接受。 2、情景暗示:可以想象自己人在旅途,正舒舒服 服地躺在夜行列车的卧铺上,周身酸困劳乏,一动也不想动;还隐隐约约听到窗外的风声和单调而有节奏的车轮隆隆声。终点站还在很远很远的前方。睡吧,甜甜地睡,眼皮沉重,四肢仿佛失去了知觉。 3、条件暗示:床铺是睡眠的信号,平素养成不随便卧床的习惯。因病限制活动者,可备一个专供睡眠用的枕头,最好绣上几朵睡莲。浴足、穿睡衣,蒙胧的灯光,听一段舒缓低徊的轻音乐,习以为常,定有助于入睡。
抑郁焦虑症如何治疗效果好
1、自我反省
有些焦虑症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2、自我催眠
焦虑症患者大多数有睡眠障碍,很难入睡或突然从梦中惊醒,此时你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催眠。
心理暗示助你减肥美梦成真
传统的节食减肥总会告诉大家,要想通过节食减肥成功就必须严格执行节食计划。然而,每天都只能吃蔬菜、水果、吃着那些被外界认为是健康的但是却没什么味道,甚至可以说是难吃的食物,谁也受不了!每个星期找一天让自己稍稍放松,吃自己想吃的食物,这样行不行呢?
经过减肥专家的反复验证,以及实践。专家指出,这是可行的,只要你摄入的卡路里不要过量就可以了。那么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卡路里的摄入量不过量呢?这种减肥方法其实运用心理学观点,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帮助自己更健康,更快乐减肥,想怎样减肥就怎样瘦,下面就让小编和你分享最科学有效的减肥方法,让你跳脱传统想法,活跃思维,瘦身大跃进!
心理暗示简介:
人都会受到心理暗示。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习能力:当人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人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做出判断;
当人处于一个环境中时,会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环境所“同化”,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因此,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有强弱之分,但是心理暗示效果的好坏(正负)无法由人的显意识控制,也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觉得这对你好不好,你已经受到心理暗示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心理暗示。它是人的一种本能,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学习、危险的躲避习惯等,也都是由于心理暗示的作用才得以实现。
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自我暗示——自己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安慰自己:“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自我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与催眠的区别
催眠是心理暗示的一种方法或技术。但是催眠和心理暗示有本质的区别:催眠必须让人完全失去显意识,也就是将潜意识暴露出来,这种技术只在心理医生那里才可以实现;而心理暗示则完全不同——所以心理暗示最为常见,应用很多,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并传达心理暗示,并无时无刻催眠师不在做自我暗示。
人类对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的认知与应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宗教、(New Thought Movement,这是在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下产生的一种宗教变形)、应用心理学三个阶段。
宗教中的冥想、瑜伽、气功、打坐,都是心理暗示技术。对此,要有科学的态度,正确解释人的受暗示性。身心灵运动兴盛于上个世纪初,出现了一大批身心灵作家,如今的畅销书《秘密》、《力量》是身心灵运动的又一次高峰。身心灵运动的兴起和延续,主要由于欧美倾向于放弃唯物主义的科学倾向,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宗教的约束力越来越小的延续。
心理暗示减肥具体操作方法:
1.正中目标。
每个星期,我们大概有90%的时间是会完全按照自己的减肥节食计划来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的。假设我们一天会吃三餐以及少量的零食,再加上一星期找出四天的时间进行锻炼,当然,我们是不可能完全按照这个计划来进行的。这些数据只是告诉我们,我们一个星期大概有三十几顿是会完全遵照节食计划来进行的。这样算下来,我们其实还是会剩下几顿的分量让自由掌握,而这几顿我们就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了!看准目标,清楚计算自己哪几顿应该节食,哪几顿可以多吃,就不用担心会变胖了。
2.不要认为多吃点是放纵!
试想一下,每天晚上当你肚子饿的时候,要像做小偷一样,偷偷溜去冰箱找食物,你这样不会感到难受吗?总是小心翼翼地过着生活,生怕多吃一点就会变胖,这种日子真的很难熬。每个星期找一天放松自己吃东西可以吗?事实上,你是应该这样做的!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把自己多吃点东西说成是放纵,这样是不好,“放纵”含有贬义,我们会下意识认定这样做对自己是有害无益,因而更加严格地控制自己。专家指出,我们不应该把这种行为说成是放纵,而应该是挥霍!挥霍是不可以每天都进行的,就正如多吃食物这种行为对于正在减肥的MM们来说,也是不可以每天都做的!每个星期选一天让自己尽情享受美食、红酒、甜品,即使是把这些当成自己减肥成功的奖励,也不为过。
3.订立正确的计划
上面说到我们应该这种放纵说成是挥霍,但是即使挥霍也是需要好好计划,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度不是吗?如果你已经坚持了一个星期的节食计划,那么在一个星期的最后一天让自己吃个蛋糕,或者是你自己喜欢的食物当成是奖励,不是很好吗?
4. 肚子饿的时候涂指甲油
这样做可以让情绪稳定下来。如果涂冷色系的指甲油的话,还可以降低食欲哦!
5.每天在镜子前面全裸检查自己
每天照的话,连身体的浮肿、多余的线条等都很容易察觉出来,也会自然地控制饮食并多做运动使自己的体型能更完美地KEEP下去。
心理暗示影响情绪
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受着心理暗示的影响,心理专家们认为,要学会利用好的暗示,排除不好的暗示,从而活得更健康、更积极。台湾的几位心理专家还为本报读者提供了几个典型的生活问题及解决的窍门。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到超市买东西,回到家一清点,发现有一些是可有可无的,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买这些小东西;我们本来对某个人没有什么印象,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却觉得他面目可憎;早晨到了办公室,本来精力充沛,心情愉快,过了一会儿却变得烦得要命。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经常会对这种状况感到莫名其妙,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你受到了周围环境的暗示,不知不觉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行为与心情。心理学界对心理暗示研究最多的专业是神经语言程式学(NLP),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改变人的情绪,对心理形成暗示,达到改造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效果。它的前身,则是略带神秘色彩的“催眠术”。它们的心理内核则都是“心理暗示”。
为什么戒不掉烟睡不着觉
想戒烟的人,“戒烟”的“意愿”与“烟”的“心理暗示”发生冲突,通常的结果是:越想戒烟,你就会抽得越多。失眠的人,越说服自己赶快睡着,越是清醒。主导人的是心理暗示,而不是意志力。
每当意志力(意愿)与心理暗示发生冲突时,获胜的往往是心理暗示。当冲突发生,你不但不能达成意愿,结果是,你越想违背心理暗示,就越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意志力越坚强,结果就越糟糕。下面我将举生活中的实例,向你证明该观点的的正确性。
失眠,这个例子最有力,说服力很强。如果失眠的人不想睡觉,也不费力让自己去睡,只是静静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他很快就会睡着;相反,如果他非常想睡,努力去睡,结果会怎样?他越想睡,就越兴奋,想要的结果就越达不到。他本想睡的,却格外清醒——你看到了,这就是意志力和心理暗示产生冲突了。越想睡越睡不着,估计每个人都经历过。
心理暗示在与意志力的冲突中总是获胜。所以我说,心理暗示主导人类,而不是他的意志力或意愿。你必须明白,我们身上有两层自我:第一层是显意识,我们可以感知并用意志控制的自我;第二层是潜意识,另外一个自我,它与心理暗示直接相通,发出心理暗示。我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潜在自我,就犯了错误,因为正是第二个自我完全操纵着我们。
第二层面的自我操纵着我们,当两个层面的自我发生冲突第二个层面的自我往往获胜,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操纵它,并通过操纵它来主宰我们自己。你能理解吗?因为这句话极其重要,完全正确,我需要重复一遍:正是第二层面的自我操纵着我们,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操纵它,并通过操纵它主宰自己。
现用戒烟的例子说明一下什么叫努力反向效应:越努力就越达不到目的。试图戒烟时,“戒烟”的“意愿”与“烟”的“心理暗示”发生冲突,通常的结果是:越想戒烟,你就会抽得越多。
所以,请不要用“没毅力”“意志力不强”等字眼来批评某些人!
理智和心理暗示的对抗越激烈,不好的结果就越快变成现实。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失眠者的情况。如果他不逼迫自己睡觉,他就会静静地躺在床上,很快睡着。但是,如果他采取相反的措施,用理智逼迫自己去睡,那么,越努力,就越睡不着。
让那些会骑自行车的人回忆一下自己初学时的经历吧。你紧紧抓着车把,一路慢行,就怕摔倒。突然,你看到路中间有个小障碍,你不想撞上它。你越想避开它,就越有可能撞上它。
吸烟酗酒者越是想戒掉就越戒不掉,就是这个原因,如果你将自己的意志和心理暗示敌对起来,那么,这意志只能加强“戒不掉”的心理暗示。这也是为什么人很容易变成他讨厌的人的原因——意志和心理暗示之间的拔河赛必然以意志的失败告终。有些男孩讨厌自己的父亲,结果却和他越来越像。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一看隐藏在“运气”后面的真理。我们从小就知道:“运气只光顾有准备的人”,这是对的,绝对不是迷信。有些人很邪恶,但是很幸运,做生意从不失手;他们的手伸向哪里,哪里都变成黄金。这是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们信心十足地期待着自己的成功。身心灵运动中的那帮作家,大写何谓“吸引力法则”、超验主义,将这个简简单单的心理学问题说得玄而又玄;其实本不必这么费劲。
有一些很想戒酒的酗酒者,但是他们做不到。如果你问他们,他们会非常诚恳地跟你说:他们不想喝,喝酒让他们也很讨厌自己,他们知道酗酒对身体有很多害处,但是他们总是不受理智的约束,仿佛被什么东西逼迫着不得不喝。
这种解释,其实不是借口,而是事实。他们被迫作出那些行为,因为理智不能把他们从心理暗示中解救出来。人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命运的玩偶,提线的就是心理暗示。我们只有懂得了如何驾驭心理暗示,才能不再是命运的玩偶。其实最根本的成功学归结到一点上,都是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念叨万能的主,遵从神通的佛祖,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暗示,把主和佛祖变成了你自己。原来最伟大的神,就在你自己身体中,这样以来,人类的命运才是由人类自己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