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肺脾肾虚损,复感外邪所致,一般分以下几个证型治疗。
1、肺气虚寒 临床表现为鼻部奇痒,喷嚏连连,继则大量清涕,鼻塞不通,嗅觉减退。病者平素怕风畏冷,易感冒,每吹冷风则易发作,反复不愈。同时伴随全身症状如倦怠懒言,气短音低,或有自汗、面色白光 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治宜温肺散寒,可用温肺止流丹,药用细辛、荆芥、人参、柯子、桔梗、鱼脑石、五味子、白术、黄芪、甘草。
2、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为鼻塞鼻胀较重,鼻涕清稀或黏白淋漓而下,嗅觉迟钝,鼻黏膜肿胀较甚,苍白或灰暗,反复不愈。平时感觉头重头昏,易疲劳,胃纳差,常腹泻。舌质淡或淡胖,舌边或有齿痕,苔白,脉濡弱。治宜健脾益气,补肺敛气,可用四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五味子、辛夷、甘草等。
3、肾气亏虚 临床表现为患病日久,鼻痒不适,喷嚏连连,清涕不止,早晚较甚。鼻黏膜苍白水肿。四肢不温,甚则后头部、颈项、肩背亦觉寒冷,面色淡白,精神萎糜,或见腰膝酸软,夜尿多,舌质淡,脉沉细弱。治宜补肾纳气,可用温肺止流丹加入补肾纳气的药如胡桃肉、覆盆子、金樱子、蛤蚧等。
4、肺经郁热 患者遇热气或食燥热食物时鼻塞肿胀,酸痒不适,喷嚏频作,鼻流清涕。鼻黏膜色稍红或紫暗,或可见咽痒咳嗽,或口干烦热,舌质红苔白,脉弦或弦滑。治宜清宣肺气为主,可选用辛夷清肺饮,药用黄芩、栀子、石膏、桑白皮、知母、辛夷、枇杷叶、升麻、百合、麦冬。
过敏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目前,皮肤过敏病人滥用激素药非常普遍,但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非常大。有些人不经医生诊断,稍有一些不适,就自选含有激素的药物内服或外涂,见效特别快,结果却诱发了令人烦恼的并发症。
多吃糙米、蔬菜:偏食肉、奶、蛋类食品,造成体内红细胞质量降低,形体变大,缺乏生命活力。由这类低质量红细胞组成的人体,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和同化能力都大大削弱,加上牛奶、蛋类的蛋白质分子易从肠壁渗入到血液中去,形成组织胺、羟色胺等过敏毒素,刺激人体产生过敏反应而发病。糙米、蔬菜则不同,所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体蛋白进入血流,故能防止上述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1、肺气虚寒 临床表现为鼻部奇痒,喷嚏连连,继则大量清涕,鼻塞不通,嗅觉减退。病者平素怕风畏冷,易感冒,每吹冷风则易发作,反复不愈。同时伴随全身症状如倦怠懒言,气短音低,或有自汗、面色白光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治宜温肺散寒,可用温肺止流丹,药用细辛、荆芥、人参、柯子、桔梗、鱼脑石、五味子、白术、黄芪、甘草。
2、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为鼻塞鼻胀较重,鼻涕清稀或黏白淋漓而下,嗅觉迟钝,鼻黏膜肿胀较甚,苍白或灰暗,反复不愈。平时感觉头重头昏,易疲劳,胃纳差,常腹泻。舌质淡或淡胖,舌边或有齿痕,苔白,脉濡弱。治宜健脾益气,补肺敛气,可用四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五味子、辛夷、甘草等。
3、肾气亏虚 临床表现为患病日久,鼻痒不适,喷嚏连连,清涕不止,早晚较甚。鼻黏膜苍白水肿。四肢不温,甚则后头部、颈项、肩背亦觉寒冷,面色淡白,精神萎糜,或见腰膝酸软,夜尿多,舌质淡,脉沉细弱。治宜补肾纳气,可用温肺止流丹加入补肾纳气的药如胡桃肉、覆盆子、金樱子、蛤蚧等。
4、肺经郁热 患者遇热气或食燥热食物时鼻塞肿胀,酸痒不适,喷嚏频作,鼻流清涕。鼻黏膜色稍红或紫暗,或可见咽痒咳嗽,或口干烦热,舌质红苔白,脉弦或弦滑。治宜清宣肺气为主,可选用辛夷清肺饮,药用黄芩、栀子、石膏、桑白皮、知母、辛夷、枇杷叶、升麻、百合、麦冬。
狼疮肾炎中医辨证治疗
(1)热毒炽盛
主证:高热持续不退,烦渴喜冷饮。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面部对称性红斑,色泽鲜红或皮下红斑,关节疼痛,伴双下肢浮肿,或血尿,腰痛,舌质红或紫暗,苔黄,脉洪大或弦数。本型多见于狼疮性肾炎的活动期(急性发作期)。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生石膏、犀角、生地 、丹皮、赤芍、玄参、连翘、黄连、黄芩、山栀子、知母、鲜竹叶、桔梗、甘草。
加减:热毒炽盛,壮热烦渴者,重用石膏,加金银花、公英、地丁、紫背天葵;血尿明显者,加小蓟、地榆、茜草、白茅根;水肿、排尿不畅者,加车前子、茯苓、猪苓、泽泻;关节肿痛者,加桑枝、鸡血藤、木瓜、川牛膝、威灵仙;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
(2)阴虚内热
主证:面色潮红,发斑,两目干涩,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发脱齿摇,腰膝酸软或疼痛,或长期低热,颧红盗汗,头晕耳呜,溲赤便干,舌嫩红少苔或光剥,脉细数。本型多见于LN亚急性期或轻度活动期。
治法:滋阴降火,解毒凉血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
加减:低热盗汗者,加地骨皮、龟板、北沙参;头晕耳呜者,加夏枯草、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腰膝酸软,疼痛者,加川续断、杜仲、寄生、延胡索;尿热,血尿者加白花蛇舌草、车前子、生茜草、白茅根;大便干结者,加玄参、麦冬、草决明、生首乌等。
(3)脾肾阳虚
主证:两颧红斑色暗,面色 白,全身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少腹胀,便溏尿清,或小便短少不利,全身浮肿,腰以下肿甚,舌质淡体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无力。多见于LN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和LN的慢性病变。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理中汤加减。
干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 、泽泻、丹皮、桂枝、附子、人参、干姜、白术、甘草。
加减:腰膝酸软者,加杜仲、寄生、狗脊;纳少腹胀者,加陈皮、厚朴、建曲、麦芽;小便短少,水肿较甚者,加冬瓜皮、大腹皮、车前子、猪苓。
(4)气阴两虚
主证: 气短神疲,自汗心悸,头晕耳呜,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或低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多见于LN非活动期。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生地、怀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人参、黄芪。
加减:气虚易感冒者,加服玉屏风散;血虚而头晕目眩,唇甲苍白,心悸怔忡者,加当归、何首乌、紫河车;水肿明显者,加冬瓜皮、猪苓、车前子;低热盗汗,手足心热者,加地骨皮、龟板、知母、黄柏;大便秘结者,加玄参、麦冬、大黄;口干咽燥者,加玄参、石斛、麦冬、玉竹;阳虚而畏寒肢冷者,加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等。
中医辨证论治过敏性鼻炎
(1)肺寒壅鼻证
主证:遇风冷易发,鼻痒喷嚏、鼻塞清涕、鼻粘膜淡白、咽痒咳嗽、易患感冒,自汗恶风,舌淡苔白,脉细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饮止流。
(2)肺虚鼻窍失煦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早晚易发、检查可见鼻粘膜色淡水肿、常伴恶风、易感冒、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法:益气固表,摄津止涕。
(3)脾虚鼻窍失煦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鼻塞、鼻胀较重、鼻粘膜肿胀明显、苍白或灰暗,伴头重头昏,四肢困倦,纳呆,舌质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细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固表止涕。
(4)阳虚鼻窍失煦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喷嚏频繁、流涕如注,鼻粘膜苍白、水肿。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质淡胖、脉沉弱。
治法:温阳补肾、益气固表。
(5)郁热熏鼻症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清涕、鼻粘膜暗红、或潮红伴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赤、舌质偏红、苔黄、脉细数或洪数。
治法:泻热降火、清肺止嚏。
(6)寒热错杂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频繁发作、遇冷遇热均易诱发,四肢发冷、手足不温、胸中频热、咽干舌燥、大便不调、舌质或淡或偏红、苔或白或微黄、脉沉或弦。
治法:温脏扶正、调和寒热。
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
过敏性鼻炎症状只是轻微的偶尔发作,则只要发作时接受yao物治疗即可。如果是经常发作,则平日就要使用预防性措施。过敏性鼻炎是一种较顽固且不易治愈的疾患,患者常在遇到异味或冷空气侵入时,出现不断打喷嚏、流涕等症状,一般药物多难奏效。
治疗过敏性鼻炎中医疗法,传统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缺点:
1 反复发作,治标不治本:常见的药物治疗为一种“治标”的方法,可以减轻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症状,但不能改变过敏体质,yao物疗效过后,症状还会再次发作,需持续给yao或治疗方可控制,下次复发时症状甚至会更严重。
2 副作用大:过敏性鼻炎治疗的传统药物多为抗组胺yao和激素类yao,多将导致困乏和疲倦,另外对肝肾也有损害,严重的还将导致肥胖、感染、色素沉着等。
专家提醒:如果不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会造成鼻窦炎、中耳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等。而且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都患有结膜炎,出现眼痒、发红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中还有1/3合并患有哮喘表现,在余下2/3没有哮喘的患者中又有2/3患有气道炎症。这样一来,哮喘患者中合并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有 70%--80%。世卫组织在2005年已经提出将这两个病作为同一种病医治的观点,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可减少哮喘发生, 过敏性鼻炎可谓小毛病,大危害。
过敏性鼻炎吃什么药
过敏性鼻炎:是指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鼻涕、鼻塞为特征的疾病。多为接触过敏原引起急性发作,起病急,消失也快,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西医一般应用激素、抗组胺药治疗,但长期观察疗效并不确切,或者,经过敏原试验,找到确切的过敏原,日常生活,避免接触,或者脱敏治疗。但是疗效可能都不是很理想,个人建议经中医准确辨证治疗,并长期坚持服药,还是可以治愈的……
平时可以用吸鼻器加盐水清洗鼻子,建议鼻炎患者平时泡些蕃楸草,用沸水冲泡做茶饮用;可消炎抗菌、清热解毒,预防和治疗鼻炎等病症引起的不适。
生活中饮食要以清淡为主,避免进食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注意避免接触过敏源,多饮水还有就是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当增加衣物避免感冒。
过敏性鼻炎中药
说到过敏性鼻炎应该说很多人并不陌生,也有很多人饱受过敏性鼻炎的困扰。严重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当然希望可以更多的了解更多的关于过敏性鼻炎中药,然后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然后可以远离过敏性鼻炎的困扰。
不过因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过敏性鼻炎中药还是非常的多,因此在选择中药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非常注意的是用药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辨证用药,才可以真正的让过敏性鼻炎得到治疗。
本病特点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堵塞,鼻黏膜苍白水肿。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类型。与内因合而为患。外因由肺气虚弱 ,卫阳不固 ,风寒外邪乘虚而入,或异物诱发所致;内因以肾虚者居多,小儿则脾气虚弱多见,有的则认为是由于肺肾虚寒所致。应辩症论治,合理用药。中成药有:
(1)辛芩冲剂:由黄芪、白术、防风、淡黄芩、苍耳子、辛夷花、桂枝、石菖蒲、白芍、荆芥各3克组成。每日 3次 ,每次 1包 (含原药 20克 ),用开水冲服 ,儿童用量酌情减 ,20天为 1个疗程。
(2)黄灵冲剂:由天虫、仙灵脾各 15克 ,黄芪 20克、党参、当归、首乌各 12克,生地10克,麦冬9克,五味子、川芎各6克 ,细辛3克组成。每日两次 ,每次两包(每包含生药25克 ),开水冲服 ,儿童用量减半。
(3)玉屏风散冲剂:由黄芪 10克 ,白术 3.5克 ,防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各 2.5克,鹅不食草5克组成。每周服药 4日 ,每日两次 ,每次 1包 (内含生药 10克 ),连服 4周。
(4)芪桂冲剂:由炙黄芪、桂枝、五味子、乌梅、辛夷花、白芍各 3克 ,北细辛 1各组成。每日服药 2~ 3次 ,每日 1包 ,1周为 1个疗程。
(5)鼻敏宁:由黄芪、白术、防风、柴胡、五味子、北细辛、党参等经提取而成。每日服药 3次,每次 5粒 (每粒重 4克 ), 4~ 6周为 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