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妇科方面的疾病
艾灸治妇科方面的疾病
1、中脘穴
人体穴位,属奇经八脉之任脉。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2、神阙穴
神阙穴,就是肚脐眼,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
3、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4、子宫穴
子宫穴,经外穴名,出《针灸大全》。原说在“中极两旁各二寸”,今据《针灸大成》定位于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5、归来穴
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阳明胃经。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艾灸治疗妇科病吗
1、艾灸可谓是女性健康的大救星。很多女性疾病和亚健康问题困扰着我们,痛经,月经不调,宫寒,乳腺增生,妇科炎症,早衰,更年期以及各种皮肤问题长痘,长斑等。这些让我们很头痛或是经久不愈的问题通通可以用一种古老神奇的中医疗法-艾灸来解决。
2、艾灸能治好很多妇科病,比如:不孕不育,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经少,经量太多,闭经、宫血(崩漏)、盆腔炎,盆腔积液及包块,附件炎,阴道炎,外阴痒、宫颈息肉,宫颈糜烂;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卵巢功能低下,不排卵,多囊卵巢,囊肿;子宫脱垂,子宫后屈或左屈,子宫内膜异位、肌腺症,肌瘤等;乳腺增生,小叶增生,乳房胀痛,乳房硬结,纤维瘤,乳腺癌、产后风等。尤其当客人使用配以妇科强效中药配方的灸道堂“妇科专用艾条”时,这些疾病更会立竿见影!灸道堂的很多客户,在使用灸道堂妇科专用艾条时,往往在用艾灸治疗某一病症时,不知不觉地把另外一种病也治好了,也就是艾灸能同时治疗好几种病。这就是艾灸的神奇之处!
治病保健的艾灸穴位的选取
什么是艾灸?
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的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脉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风寒外袭之表证(如感冒);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腹泻等;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等;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脱肛、阴挺、崩漏等。
艾灸易烫伤皮肤吗
很多人看到艾柱、艾条在皮肤上燃烧,总是带着恐惧感,害怕火星或者是燃烧后的艾柱会烧伤皮肤,引起疼痛。专家提出,如果对燃烧的艾柱有恐惧感,可以选择艾条灸、艾盒灸、艾灸棒灸和隔姜灸,这些都是一些较为安全的灸法,只要严格按照艾灸的要求施灸,一般不会烫伤皮肤。并且专家还有个小建议,艾灸时可以在穴位上涂抹一些万花油,以防止烫伤。
治病、保健的艾灸穴位的选取
1、保健选穴
儿童方面多见的是腹泻、腹胀等消化系统的疾病或者是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的疾病,所以以保健来论,艾灸选穴建议选取:大椎、肺俞、足三里、大肠俞等。
老人方面多见是一些虚寒类的疾病如关节退行性病、局部肌肉关节疼痛等。艾灸选穴建议以滋养肝肾,提升阳气为主,建议选取:命门、百会、足三里及阿是穴。
妇科、男科保健方面建议可以选取腹部和腰骶部的一些保健穴位,女性还可以选取“子宫”一穴作为日常保健。
手脚冰凉的人群可以选取大椎、关元、足三里及四肢末端的一些穴位来减轻手脚冰凉的症状。
补肾、补脾可以选择肾俞、脾俞、命门。
2、疾病选穴
消化性疾病、女性的子宫下垂、头晕可以选择百会穴治疗。
失眠:通过辨证非阴虚、热证之后可以选择百会、风池、三阴交及足三里治疗。
颈椎病、颈部疼痛可以选择风池、大椎、督脉和膀胱经上的一些穴位来治疗。
肩部疼痛可以选择肩髎、肩髃、手臂等穴位。
艾灸治妇科炎症的方法
妇科疾病临床常用艾灸穴位
气海、关元、命门、中极、三阴交穴、子宫、归来、八髎穴。
这些穴位几乎涵盖妇科疾病临床常用施灸所有穴位。也是北京灸道堂中医研究院在临床上治疗妇科类疾病常用的穴位。具体疾病可咨询当地已取证的专业CETTIC灸疗师,进行配穴配伍。
1、治痛经
取于姜、吴茱萸各10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用食醋或黄酒调成稀糊状,外敷于足底涌泉穴,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用5~7天即可。本法具有散寒通络止痛功效。
2、治月经不调
取艾叶15克,桂枝15克,穿山甲10克。上药共研细末,用食醋或米酒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每天1次,连用5~7天。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之功效,适用于月经后期。
3、治闭经
取牛膝20克,当归12克,柴胡12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薄荷3克,三棱1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每取适量,加入凡士林调为稀糊状,外敷双足涌泉穴,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20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5个疗程,至月经来为止。本法具有疏肝行气、活血通络之功效。
宝宝拉肚子半个月了还不好怎么办 第六步:艾灸止泻
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宝宝拉肚子半个月了还不好时,家长可以试一试给宝宝进行艾灸。但是注意要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情况下进行,为了避免烫伤宝宝,如果是温和灸最好两人协作进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艾灸疗法治疗女性不孕
艾灸疗法治疗女性不孕
艾灸治疗不孕症取穴:关元、神阙、中极、子宫、归来、八髎穴和三阴交。
主穴:关元、神阙、子宫、三阴交、足三里
艾灸疗法治不孕
配穴:中级、归来(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八髎穴
治疗步骤:治疗时,病人首先选取仰卧位,使用随身灸器或艾条,在距离穴位约2公分的空中熏烤以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为度。然后改俯卧位,同法灸治背面的八髎穴。每天进行一次。也可配艾灸器使用,比较安全方便
穴位的选取,一般主穴每天使用。但配穴可每天轮换选取。
选择治疗时间:每日一次,每穴15-20分钟
只要坚持艾灸,治疗妇科疾病或输卵管疾病,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
在家艾灸的方法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艾灸的方法
2将艾条一端点燃,将燃端放入温灸棒中。
3以手掌试温度高低,确定温度适中,即可开始温灸。
适中的温度艾灸好
4腹部用精油按摩完之后进行温灸,用温灸棒在腹部来回滚动,再点脐周穴点,(归来、气海、关元),使穴点经络疏通皮肤光滑、红润。温灸时间:15分钟。
针灸和艾灸的区别
针灸和艾灸的区别针灸和艾灸都属于中医疗法,一提起这两种疗法,很多人认为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是,中医专家指出,针灸与艾灸疗法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是两种疗法有很大差别,并不是同一种疗法。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其一、针灸与艾灸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针灸只属于物理疗法,而艾灸是由具有“百草之王”美称的“艾草”所制,用于灸法,可起到药性治疗与物理治疗的双结合。其二、针灸如把握不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针消毒不好的话还可能会交叉感染,而艾灸属于外部自然疗法,没有副作用。艾灸的特点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针灸的特点针灸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的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着,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针灸和艾灸的区别,你了解了吗?简单来说,针灸是物理疗法,而艾灸是物理和药物相结合的一种神奇疗法。
艾灸治妇科方面的疾病
艾灸能治好很多妇科病,比如:不孕不育,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经少,经量太多,闭经、宫血(崩漏)、盆腔炎,盆腔积液及包块,附件炎,阴道炎,外阴痒、宫颈息肉,宫颈糜烂; 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卵巢功能低下,不排卵,多囊卵巢,囊肿;子宫脱垂,子宫后屈或左屈,子宫内膜异位、肌腺症,肌瘤等;乳腺增生,小叶增生,乳房胀痛,乳房硬结,纤维瘤,乳腺癌、产后风等.意见建议,艾灸的作用,主要是活血化瘀,理气调经,内病外治,引邪外出,消炎通络。因为各种妇科病往往是人流造成的一种后遗症,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快扶正,使经络畅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艾灸是可以治疗妇科病的.
宝宝拉肚子可以艾灸吗 宝宝拉肚子艾灸哪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艾灸条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温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特制成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滚动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艾条是用棉纸包裹艾绒制成的圆柱形长卷,艾条主要用于艾灸,艾灸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可温经散寒,行气血,逐寒湿。适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等症。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艾灸在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使用方法:
1.隔蒜片灸: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约0.1~0.3cm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放于穴区,上置艾炷施灸,每灸3~4壮后换去蒜片,继续灸治。
2.隔蒜泥灸:以新鲜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制成厚0.2~0.4cm的圆饼,大小按病灶而定。置于选定之穴区按上法灸之,但中间不必更换。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以上介绍的相对比较详细了,关于艾灸条的使用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当然,也有部分人群并不适合这种治疗方法,在这里,也想说,治疗效果也是因人而异,最关键的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这里,艾灸条的使用方法就简单介绍到此。
艾灸怎样治疗盆腔炎
1艾灸能不能治疗盆腔炎这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艾灸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对于盆腔炎是一种什么样的妇科疾病相信多数的女性朋友是已经了解过了。在之前我也讲过许多关于盆腔炎的文章。
2艾灸是一种通过女性朋友身体的关元、子宫、归来、神阙、气海、八髎、足三里、三阴交穴这些身体器官部分采用的一种温和灸的治疗方法。现在我们已经了解艾灸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疗方法了。
3那么我们现在也就可以知道。艾灸是能治疗盆腔炎的。因为盆腔炎这种妇科疾病的一些器官可以通过艾灸的温和灸治疗方法对这些地方进行活血化瘀,理气调经,内病外治,引邪外出,消炎通络的治疗。所以说艾灸是能治疗盆腔炎的。
注意事项:不过通过艾灸治疗盆腔炎的女性朋友也要注意。在饮食这方面上是要注意不能吃辛辣,刺激和能让盆腔炎疾病再次恶化的食物。还有就是要注意自己睡眠质量。
艾灸能治疗妇科病吗
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1.艾灸治疗妇科病灸的穴位
三阴交这个地方皮很薄,所以如果距离掌握不好很容易灸出泡。当然很多中医说灸泡是体内的湿气被灸出来的表现。但是究竟是灸泡还是烫伤泡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在艾灸的三阴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距离。肚子和腰部也是。很多姐妹们都说灸一段时间肚皮就花了。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艾灸造成烫伤灼伤。
2.治疗盆腔炎症
很多姐妹们在月经期打点滴,吃消炎药治疗。由于月经期盆腔是开放的所以药物更容易渗透。但是姐妹们要注意了。月经期可是千万不能艾灸的哦。不然会引起月经量增多的。在阴道有不规则出血的情况下也是要尽量避免艾灸的。
3.艾灸完及时保暖
本身女性就容易宫寒。艾灸是个很好改善宫寒的方法。但是艾灸完如果不注意保暖,寒气侵入会适得其反哦。
4.时间不宜过长
姐妹们在用艾灸治疗妇科病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每天坚持,十五分钟就行。如果时间长了可能会引起烫伤。
5.治疗中要通风
在进行艾灸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风,否则会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艾灸后不要立刻洗澡。
宝宝拉肚子几天了吃药也不见好怎么办 方法四:艾灸止泻
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宝宝拉肚子几天了吃药也不见好时,家长可以试一试给宝宝进行艾灸。但是注意要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情况下进行,为了避免烫伤宝宝,如果是温和灸最好两人协作进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教你看准艾灸穴位
了解艾灸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常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慢性虚寒性疾病有特效。艾灸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艾灸因其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养固脱、升阳举陷的作用,广泛地运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家庭的保健。爱美的女士更通过艾灸来达到调整身体健康状态来延缓衰老、美容的目的。
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的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脉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风寒外袭之表证(如感冒);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腹泻等;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等;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脱肛、阴挺、崩漏等。
宝宝拉肚子精神不好怎么办 第七步:艾灸止泻
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宝宝拉肚子精神不好时,家长可以试一试给宝宝进行艾灸。但是注意要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情况下进行,为了避免烫伤宝宝,如果是温和灸最好两人协作进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