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解读小儿厌食

中医解读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病属于中医所说的脾胃病(也就是消化系统病)。是指宝宝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爱吃饭。一到吃饭时父母发愁,想方设法追着喂、逗着喂、骗着喂也吃不了几口饭。在幼儿园虽然比在家好一些,但也是总剩饭。但有些情况不属于厌食病。比方说孩子感冒发烧以后或是一时贪吃停食不化的食欲不振,用一些助消化药如妈咪爱、酵母片、化食丸就能好。还有些孩子贫血、佝偻病、肝炎……这些慢性病也可以造成长时间厌食,这时应该检查清楚,把慢性病治疗好了以后,食欲才可以得到改善。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各系统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尤其“脾常不足”,消化功能还很薄弱。造成宝宝厌食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还是因为父母缺少正确的育儿知识,喂养不当形成的。有些家长(尤其老人)经常用零食哄孩子,宝宝一哭给块糖、宝宝一闹给块饼干,时间长了孩子就不能按时按顿的吃饭了。现在家庭条件好了,父母怕宝宝缺营养、希望宝宝长得快,从小就是鱼、肉、蛋为主要饮食,甚至给孩子吃补药。这些都可以造成孩子偏食、排食,营养不均衡。多数缺少维生素和纤维素。

厌食的食疗秘方有什么

小儿厌食症的食疗秘方推荐1.山药鸡肫

山药鸡肫配方:鸡肫二百五十克,鲜山药一百克,青豆三十克,生姜、葱各十克。

山药鸡肫制法:将鸡肫洗净切成薄片,鲜山药煮熟切片,肫片放锅中,加精盐、料酒、胡椒粉拌匀腌渍;另用一碗放入酱油、白糖、味精、鸡汤、湿淀粉兑成滋汁。锅内放入菜油,烧至六成热时,下肫片划散,倒入漏勺沥去油。锅内留底油,下姜末炒香后,入肫片、青豆、山药片翻炒几下,倒入兑好的滋汁勾芡翻匀,撤上葱花,淋上麻油,起锅装盘。

山药鸡肫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山药鸡肫用法:可以给小儿厌食症患儿当佐餐食用。

小儿厌食症的食疗秘方推荐2.八仙藕粉

八仙藕粉配方:藕粉两百克,白茯苓、炒扁豆、莲肉、川贝母、山药各五克,白蜜二十克,人乳二百五十毫升。

八仙藕粉制法:将上述药物和食物研为细末,与藕粉拌匀,服时调入白蜜、人乳。

八仙藕粉功效:益气健脾,消食止泻。

八仙藕粉用法:可以给小儿厌食症患儿早晚餐用。

小儿厌食症的食疗秘方推荐3.九仙糕

九仙糕配方:莲子、山药、白茯苓、薏米各5克,炒麦芽、炒白扁豆、芡实各三克,白糖五百克,糯米粉一千克。

九仙糕制法:莲子用温水泡后去皮、心,与其他药食同放锅内,加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三十分钟,取汁,把糯米粉、白糖、药汁合匀,揉成面团,做成糕,上笼武火蒸三十分钟。

九仙糕功效:补益脾胃。

九仙糕用法:可以给小儿厌食症患儿当早餐食。

小儿厌食症的食疗秘方推荐4.益脾饼

益脾饼配方:白术三十克,干姜六克,熟枣肉二百五十克,鸡内金十五克,面粉适量。

益脾饼制法:白术、干姜、鸡内金研粉,加枣肉制成枣泥,再加面粉、清水,合面作薄饼,烙熟。

益脾饼功效:健脾益气,消食止泻。

益脾饼用法:可以给小儿厌食症患儿当作主食食用。

小儿厌食症需要查血吗 小儿厌食症能治疗吗

小儿厌食症是可以治疗的。

小儿厌食症是由一系列的原因引起的,常见的包括疾病的影响,药物的影响,缺乏微量元素,气候影响。要找到导致孩子厌食的主要因素,对症下药。

孩子挑食会导致小儿厌食吗

小儿厌食是一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的疾病,小儿厌食有很多原因,不仅仅是小儿挑食会导致小儿厌食,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会导致孩子小儿厌食,那么什么因素会导致孩子小儿厌食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知识。

1.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能按时定量进餐,长时间饥一顿饱一顿,打乱了胃肠道的规律,导致消化液的减少,无饥饿感。相反,两次餐间吃太多零食,使胃永远保持一个半充盈状态,定点吃饭时的愿望就会降低,从而没有食欲。

2.因家长的饮食偏嗜影响孩子,造成孩子偏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家长的暗示,对某些食物出现异常的偏嗜,造成营养的不均衡,长时间则会造成营养不良,引起厌食。

3.环境改变:进食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环境变化、家庭的变故,或初次远离父母等,使孩子的饮食习惯不能得到很快的适应,造成孩子食欲大减。如果不能尽快调整,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厌食。

4.心理因素:家长盲目攀比儿童的进食量,吃饭时强调或规定孩子吃多少,时间长了,使孩子产生厌恶情绪。或习惯在吃饭时教训孩子,孩子吃饭的时就会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导致食欲下降,造成厌食。

5.喂养不当这是当前最突出的原因,城市尤为明显。原因是家庭经济改善、市场儿童食品供应增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乱吃零食,过食冷饮,乱给“营养食品”,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等),反使食欲下降。

6.神经性厌食

仅指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类厌食。发病因素与临床表现如下:

(1)急性精神刺激 如小儿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萎靡、活动受抑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恐吓心理过去食欲也就会恢复。

(2)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 离开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降低,有时饭后出现呕吐。家庭不幸或父母离异等。

上面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小儿厌食的原因有什么,上面的原因是在生活中到孩子小儿厌食的重要原因,家长们要好好的学习这些知识,要知道只有家长们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做好预防小儿厌食的工作,这样小儿厌食才会远离孩子。

小儿厌食会引发哪些疾病

小儿厌食的原因有很多,危害也很大,如果家长不及时引起重视,小儿厌食还容易引发一些疾病,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也让家长操不完的心。那么,小儿厌食会引发的疾病有哪些呢?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具体如下: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容易使肠道功能下降,并发小儿营养不良等疾病;

2、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相对比成人需要更多的各种营养素供给。因为长期摄入的营养素不足,供不应求,不仅会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使生长发育停滞,体内脏器萎缩,体重不增,个儿不长,甚至引起发育障碍等;

3、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小儿厌食除了影响生长发育情况之外,还会影响小儿的正常免疫系统。由于厌食导致的严重的蛋白质--热能不足,可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血清抗体减少,因而容易发生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可能有反复感冒、发烧,或反复咳嗽、不吃、不好动等表现。

中医治疗小儿偏食厌食症偏方大全

山药扁豆治小儿厌食症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厌食症。

【偏方组成】怀山药、扁豆、茯苓、炒谷芽、炒麦芽各12克,枳壳、鸡内金、炙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分2~3次口服,每日1剂。5天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95例,治愈90例,好转5例。有效率100%。

藿香半夏治小儿厌食症

【功能主治】消食和胃,化浊运脾。主治小儿食滞厌食。证见厌食,腹胀,呃气时作,暖腐吞酸,手心发热,或夜寐躁扰,大便中夹不消化食物,舌苔白或黄根腻,脉滑,指纹紫等。证属食滞胃脘,脾气困阻者。

【偏方组成】藿香、半夏、厚朴、山楂、神曲、鸡内金、砂仁各6克,茯苓10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遍,分4~6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24例小儿厌食症,其中23例治愈,1例好转。

皂荚治小儿厌食症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厌食症。

【偏方组成】皂荚100克。

【用法用量】取干燥皮厚、质硬光滑、深褐色的无虫蛀之皂荚,刷尽泥灰,切断,放入铁锅内,先武火,后文火煅存性,剥开荚口,以内无生心为度,研细为末瓶装备用。用时,每次1克,以红糖适量拌匀吞服。每日2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120例,其中治愈118例,好转2例。

党参山药治小儿厌食症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行气止痛。主治厌食症。

【偏方组成】党参、山药各6克,菖蒲、郁金各4克,杏仁、木香、枳壳、槟榔、鸡内金各3克,莪术、牵牛子、大黄炭各2克,花椒、肉桂各1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3次服。1个月为1疗程。

【加减】舌边尖红者,去木香,加炒银花5克;舌苔厚腻者,去木香加藿香3克;尿黄或浑浊者,加滑石(包煎)4克;烦躁多动者,加蝉蜕、白芍各4克;汁多者,加浮小麦10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250例,痊愈198例,好转46例,无效6例,有效率97.6%。

小儿厌食症的表现

小儿厌食症又称消化功能紊乱,在宝宝3-6岁时很常见,小儿厌食症是指宝宝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小儿厌食症并非一种疾病,只是一种症状表现。患了厌食症的宝宝常常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

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的疾病时,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时。因此必须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其实,大多数的小儿厌食症不是由于疾病引起的,而是由于长时间的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合意饮食制度以及不佳的饮食环境造成的,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本病的病因。

如经常吃高蛋白高糖的浓缩饮食、饭前吃糖果等零食、进食不定时、生活无规律、气候过热、湿度过高都会让宝宝出现厌食症状。或者是宝宝的心理因素,导致他不愿意吃饭。

中医解读小儿腹胀的原因

小儿腹胀的原因有很多,本文是中医解读小儿腹胀的原因,希望您能从中医的角度找到宝宝腹胀的病因,从而更好的防治小儿腹胀。

小儿腹胀原因一、脾胃损伤 由于小儿乳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营养不良,均会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升降失节,气滞不能正常运行而致脘腹胀满。

小儿腹胀原因二、情志因素 由于娇惯小儿多有任性,所欲不遂,情志不舒畅,肝气因而郁结,气机失调,可致气急腹胀。

小儿腹胀原因三、湿热蕴结 夏秋季节外感湿热之邪,不得宣化,壅滞于中焦,气机郁阻,使脾胃升降功能失调,以致胸闷腹胀。

小儿腹胀原因三、中寒 小儿多食冷饮或衣被过薄,感受寒邪,寒邪直中脾胃,使脾阳不振,不能温化水湿,水谷精微物质不能输布,壅积于中焦而成腹胀。

由上,我们知道了小儿腹胀原因,此外,肝伤则气血凝滞,脉络阻塞,形成积聚。病久伤肾,肾阳不足,无以温养脾土,蒸化水湿,肾阴亏损,肝失滋养,均可导致小儿腹胀。

中医饮食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1-6岁儿童,尤以城市独生子女多见。不良的饮食习惯是病因。如经常吃高蛋白高糖的浓缩饮食、饭前吃糖果等零食、进食不定时、生活无规律、气候过热、湿度过高、小儿的情绪变化等,这些都是引起厌食的重要因素。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症分为四种症型:脾失健运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气虚型、脾虚肝旺型。各种症型在症状方面有所侧重,治疗用药也有所偏重。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疗法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医饮食疗法四则:

1)独脚金10克,猪横俐(粤语,即猪胰脏)1条,蜜枣1或2枚,以4碗水煎成2碗水,作汤水饮服。

2)谷芽15克,麦芽15克,干鸭肾1个,蜜枣1或2枚,以4碗水煎成2碗水,作汤饮服。

3)葫芦茶10克,布渣叶10克,猪肚1/3个或牛肚1/4个,加蜜枣1或2枚,以4碗水煎成2碗水,作汤饮服。

4)苹果1个,猪肚1/3或1/4个,蜜枣1枚,以4碗水煎成2碗水,作汤饮服。

长期的各种营养素供给不足,不但会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会使生长发育停滞,体内脏器萎缩,并影响小儿的正常免疫系统。由于厌食导致严重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的患儿,可见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血清抗体减少,因而容易发生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且感染往往持续,迁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有的则表现为反复感冒、发热,或反复咳嗽,或体重不增、个儿不长。因此,绝不可轻视小儿厌食症。

相关推荐

小儿为什么得厌食症

小儿为什么得厌食症大多数的厌食症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 零食过多、餐前饮用大量饮料、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如边听故事、边看电视边吃饭)等等不良的习惯,可以扰乱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从而使患儿食欲减退。 家长长期强迫进食的恶果 这些家长他们常常过分担心小儿营养不足,体重增长不快,进食量过小等,强迫小儿进食。大大影响了小儿的情绪,产生了进食等于受罪的错觉,并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性拒食,最终发展成厌食。 多种急、慢性疾病常常伴有厌食 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胶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

夏季警惕小儿厌食

厌食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较长时间的食欲不振,食量明显减少,甚至拒食。如果小儿营养发育状态较好,只是偶尔食欲低下,则不属于小儿厌食症。下面介绍一下。 夏季警惕小儿厌食症 夏季人的胃肠功能减弱,胃液分泌减少,其中含有的消化酶也相应减少,小儿表现得更加明显。家长要注意不能以瓜果、饮料来代替饭菜,而应将食物品种多样化,用合理的搭配来提高小儿的食欲。 很多年轻的父母,有了孩子以后都是忙碌不堪,不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宝宝更舒服、更健康。特别在喂食方面,更是带有一定的随意性,饮食不定时、不定量,人工喂食次数过于

三个月婴儿厌食怎么办

1、三个月婴儿厌食怎么办 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孩子进食从小就要定时定量,若是每日3餐,每两餐间的间隔以4~5小时为宜;若每日4餐,每两餐间的间隔以3~4小时为宜。尽量让孩子自己进食,这样能提高他们进食的兴趣。适当体育锻炼,让孩子多多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可以消耗能量,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控制零食要控制。孩子的零食及饮料的摄入,必要时,可给小孩吃少量的新鲜果品、酸奶或果汁。 2、三个月婴儿厌食的病因 全身性疾病的影响。许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厌食的表现,其中消化道疾病

厌食症症状

妈妈们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不仅仅在生活的的用品上,更多的在宝宝的饮食上,希望宝宝能够“吃嘛嘛好,睡嘛嘛香”。一旦有厌食的情况,就会让妈妈们担心不已,因为宝宝厌食,营养就摄入不够,时间久了肯定是不利于健康的。那么,厌食症有哪些症状呢?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小儿厌食症又称消化功能紊乱,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主要的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 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

治疗小儿厌食 如何调理脾胃

小儿厌食是小儿常见脾胃病,其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由于喂养不当,饮食失节而致脾胃运化不健所引起。小儿厌食症以1~6岁较为常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长期厌食者,可导致气血化生不足,抗病力减弱,易患他病,甚至发展为疳证。 治疗小儿厌食应先辨明证候 若仅见食欲不振,其他症状不明显者,多为脾胃不和证;若伴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大便溏薄者,为脾胃气虚证;若伴口干,舌红苔少,食少饮多,大便偏干者,为脾胃阴虚证。在治疗上以调理脾胃为总则,脾胃不和者运脾和胃,脾胃气虚者健脾益气,脾胃阴虚者滋脾养胃阴。 如何调理脾胃

中药调治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是当今父母们头痛的一大难题。独生子女使每一位父母都缺乏育儿的经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经验又都不好使,致使小皇帝们进食无规律,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不断,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吃,顺咀就拼命吃,不顺咀就少吃或不吃,终致脾胃运行失调,出现厌食症,食量减少1/2以上,嗳气恶气不思饮食,形体消瘦,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白或薄腻。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近来有中医专家使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方用焦山楂,炒麦芽,炒谷芽各10-15克,云茯苓6-15克,川厚朴,炒枳壳3-10克,半夏3-10克,砂仁1.5-6

中医解读女性肾虚

1、肾气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原动力,肾虚则是人体元气不足,身体机能减退,故衰老,女人易表现在面部。 2、面容苍白的女人多半为肾阳虚,还会伴有腰膝酸冷、四肢发凉、精神疲惫、浑身乏力、不孕、性欲减退、便不成形或尿频等症状。 3、肾虚要分清是阳虚还是阴虚,才能对症治疗。 中医解读女性肾虚!肾虚让女人的情绪起伏不定 1、肾病原是中老年病,但职业女性压力大,饮食、生活不规律、办公室的空调环境等因素导致女性自身免疫力降低等,肾虚的比例较高。 2、肾虚在精神上有许多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 3、

小儿厌食症怎么办治疗

小儿厌食症怎么办治疗小儿厌食症需要针对发病原因对症处理。若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厌食症,应改正不良饮食习惯,着重恢复小儿的消化功能,可配中药成方让小儿进服,达到开胃健脾的效果。若是由于缺乏微量元素或疾病导致的厌食,家长需为小儿补充微量元素,并积极治疗疾病,让小儿尽快康复。可以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法 包括服用汤剂治疗和中成药治疗。汤剂可用不换金正气散加减,常用苍术、陈皮、佩兰、藿香、半夏、枳壳、神曲、鸡金、麦芽等,脘痞腹胀者,可加菜菔子、木香;湿热困阻者,可加薏苡仁;呕恶不适者,可加砂仁、叩仁。中成药

孩子厌食原因有哪些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小儿厌食症在1-3岁左右的小儿很常见,患儿主要的症状有食欲不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小儿厌食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小儿身体方面的原因,全身性疾病,小儿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胶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均可引起小儿厌食症。此外,小儿如果有肝功能不全、高血压、酸中毒、尿毒症以及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淤血等疾病也会引起小儿厌食症。小儿有某些胃肠道疾病,如患儿有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以及各种原因的

小儿厌食家长该怎么做

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给孩子提供各种不同口味、颜色和口感的菜。如果每天的菜都是重复上一天的,就算再小的孩子都会觉得难以接受。而如果菜式花样变来变去,会让孩子每一天吃饭都有惊喜,对近视充满兴趣。 2、很多家长由于过分宠爱,对孩子提出吃零食的要求从来都是一一满足。这是不好的,毕竟孩子的胃就那么一点,零食吃多了,就会对主食产生排斥。但是也不意味着不能给孩子吃零食,得适量,而且一定要挑选健康的、营养丰富的零食。 3、孩子进食时吃得很好的时候要加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