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毒是怎么引起的 水中毒怎么治疗
水中毒是怎么引起的 水中毒怎么治疗
第一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水入量,去除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的因素。严格控制入水量是治疗的基本措施,以限制每日七百到一千毫升水为宜,有效指标为每体重下降0.2到0.5公斤。轻症患者使水代谢成负平衡,即可逐渐自行恢复,急性重度水肿的患者治疗主要是保护心脑功能,纠正低渗状态,如利尿脱水。
水中毒是怎么回事 如何预防水中毒
每天适当地喝点淡盐水,可以补充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
可以在500ml饮用水中加上1g盐,不仅可以补充机体需要,同时还可以防止电解质紊乱。
夏季天热容易口渴,但是口渴的时候也不能一次猛喝,尽量少量多次,这样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每次喝100ml到150ml为宜,间隔时间为半小时。
夏季气温高,人体的温度也很高,如果喝下大量的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最好不要喝5摄氏度一下的饮品,喝10摄氏度左右的淡盐水是最科学的,既能降温,又不伤脾胃,还能为人体补充盐分。
水中毒的治疗方法
预防重于治疗。对肾功能不全和容易发生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的情况者,应严格掌握入水量,以预防水中毒的发生。一旦发生水中毒,轻度病员,停止摄入水分,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后,可自行恢复。对严重水中毒患者,立即禁水外,应采用利尿剂加强水分的排出。一般采用渗透性利尿剂,如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0.2L,静脉快速滴注,也可用袢利尿剂,如速尿和利尿酸。以减轻脑水肿和增加水分排出。也可静脉滴注5%高渗盐水液,目的是迅速减轻细胞内水肿,改善症状。对少尿或无尿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利尿剂和大量高渗盐水不但无效且有增加循环负荷的危险,不宜使用。除停止水份摄入外,可采用人工透析的方法。
水中毒多久才会好 水中毒是如何治疗的
对于轻症水中毒患者,禁水是主要的措施,通过限制进水量,使得入水量少于尿量,体内多余水分排出之后,病情即可好转。
重症水中毒的情况比较危急,一般医生会根据情况在禁水的基础上以保护心、脑功能为目标,以脱水和纠正低渗为目的。
引起水中毒的病因有哪些
水是人体很重要的一种物质,约占体重的65%~70%,儿童与成人相比体内水量更多些。水可以自由出入人体细胞膜,在人体内维持着各种水、电解质的平衡,只有它保持稳定、平衡,各种生命代谢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一旦过多或过少,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病发症。
1、摄入或输入过多不含电解质的液体
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调节水平衡的能力,因此正常人摄入较多水时,一般不会发生水潴留,更不会引起水中毒。然而,口渴中枢受刺激所致饮水过多或精神性饮水过多,超过肾脏排水能力的最大极限时( 1,200ml/h ),也可能发生水中毒。尤其是婴幼儿,由于其水、电解质的调节功能尚未成熟,过多给予不含电解质的液体更易发生水中毒。
2、急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时,肾脏的排水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水中毒,特别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对水的摄入未加控制者。在这种情况下,有功能的肾单位太少,不能排出每日的水负荷,因此即使摄入正常水量也可引起水中毒的发生。
3、ADH(抗利尿激素) 分泌过多
ADH 分泌过多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肾排水能力降低,若一旦摄入水稍多,就会引起明显的水中毒症状。这里的 ADH 分泌过多不是指因血浆渗透压增高或血容量降低等生理性刺激引起的 ADH 分泌增多,而是指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发生的 ADH 异常分泌。其原因为:
(1)、ADH 分泌异常增多综合征( SIADH ):常见于: ① 可引起丘脑下部 ADH 分泌增加的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肿瘤、脑脓肿、脑血栓、脑出血等;急性精神病;药物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脓肿、肺不张等。 ② ADH 异位分泌,见于多种肿瘤如肺燕麦细胞癌、胰腺癌等。
(2)、其它原因:主要有 ① 疼痛、恶心和情绪应激。 ②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糖皮质激素不足,对下丘脑分泌 ADH 的抑制功能减弱。 ③ 某些药物如吗啡、氯磺丙脲等的作用。上述因素也通过与渗透压和血容量无关的刺激使 ADH 分泌增加,氯磺丙脲在刺激 ADH 分泌的同时,又能增强肾小管对 ADH 的敏感性。 ④ 外源性 ADH ,如加压素、催产素。
4、某些特殊病理状态
心力衰竭、肝性腹水等可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排水减少,这时如果增加水负荷,就易引起水中毒; 使用抗利尿激素、口渴中枢受刺激所致饮水过多和精神性饮水过多等,也是水中毒的常见原因。
低渗性脱水时机体处在水缺失的状态,但是由于存在细胞内液增多的情况,因此,此时如大量补充不含电解质的液体,则可能在增加细胞外液的基础上导致更大量的水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水中毒的发生。
根据水中毒发生的快慢,有急性和慢性水中毒的区分。通常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肾小球滤过率显著减少致排水功能大大降低,这种患者水负荷稍有所增加,就可能很快发生严重的水中毒,称为急性水中毒。
什么是水中毒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水中毒较少发生,系指机体的摄入水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病因有:1. 各种原因所致的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2.肾功能不全,排尿能力下降;3.集体摄入水分过多或接受过多的静脉输液。此时,细胞外液量明显增加,血清钠浓度降低,渗透压亦下降。
临床表现 急性水中毒的发病急骤。水过多所至的脑细胞肿胀可造成颅内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嗜睡、躁动、精神紊乱、定向能力失常、谵妄,甚至昏迷。若发生脑疝则出现相应的神经定位体征。慢性水中毒的症状往往被原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可有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等。体重明显增加,皮肤苍白而湿润。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和血浆蛋白量均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以及红细胞平均容积增加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提示细胞内、外液量均增加。
水中毒是怎么引起的
细胞内水过多称为为水中毒,水中毒多因水调节机制障碍,而又未限制饮水或不恰当补液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第二大类原因肾排水功能不良,常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第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第四就是入水量过多,中枢神经病变刺激口渴中枢而致饮水过多。还有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接受积极的灌肠治疗等可使致水过多。
水中毒是怎么回事
专家介绍,过量饮用却会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一些水分会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开始会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即水中毒。因此,有些女孩子想靠大量喝水来减肥的方法是很危险的。
据介绍,人们常认为水中毒只在意外溺水事件中出现,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发生,只是程度较轻、未引起重视而已。特别是夏季旅途中,人们往往玩得忘乎所以、汗流浃背,体内钠盐等电解质流失的概率很高,如果此时大量饮用淡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头晕眼花、呕吐、乏力、四肢肌肉疼痛等轻度水中毒症状。
专家提醒,要避免水中毒,必须掌握好喝水的技巧。一要及时补充盐分。适当地喝一些淡盐水,以补充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据介绍,在500毫升饮用水里加上1克盐,适时饮用。这样既可补充机体需要,同时也可防电解质紊乱。二要喝水少量多次。口渴时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且每次饮用量少,以利于人体吸收。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三要避免喝“冰”水。夏季气温高,人的体温也较高,喝下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最好不要喝5摄氏度以下的饮品。专家建议,喝10摄氏度左右的淡盐水比较科学。这样既可降温解渴,又不伤及肠胃,还能及时补充人体需要的盐分。
水中毒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水中毒
简单来分析,水中毒就是人体在短时间内摄入的水分过多引起的中毒现象;
因为人体肾脏的持续最大利尿速度是每分钟16ml,一旦摄入水分的速度超过了这个标准,过剩的水分就会使得细胞膨胀,导致体液被稀释,体内的钠含量就会急剧降低,发生低钠血症。
水中毒的治疗方法
1.轻症限制进水量
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使入水量少于尿量。或适当加用利尿药,以依尼酸(利尿酸)和呋塞米等袢利尿药为首选。
2.急重症水过多和水中毒
治疗要以保护心、脑功能为目标,以脱水或纠正低渗为目的。
(1)高容量综合征为主者以脱水为主,减轻心脏负荷。首选呋塞米或依他尼酸等袢利尿药对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患者,要注意补充有效血容量。
危急病例可采取血液超滤治疗。明确为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者,可选用地美环素或碳酸铿治疗。保护心脏、减轻心负荷可用硝普钠纳、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
(2)低渗血症(特别是已出现精神神经症状)者应迅速纠正细胞内低渗状态,除限水、利尿外,应使用3%~5%氯化钠液,严密观察心肺功能等病情变化,调节剂量及调速,一般以分次补给为宜。
可同时并用利尿药,以减少血容量。注意纠正钾代谢失常及酸中毒。
喝多少水会导致水中毒
低钠血症的英文名称是Hyponatremia,这个单词由拉丁文和希腊文的词根共同组成,意为“血液中盐浓度过低”。
在正常人的血液中,盐浓度一般为135~145毫摩尔每升,相当于每加仑血液含有0.4盎司盐。
而低钠血症患者体内的盐浓度则要低于135毫摩尔每升。严重时,低钠血症可导致水中毒——表现为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尿频以及精神错乱。
人体内,肾控制着水、盐等溶解物的量。肾里面有数百万条弯弯曲曲的管道,起着过滤血液的作用,将多余的水分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当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的水,超过了肾的处理能力,血液浓度就会急剧下降。
体内过多的水份会被引导至离子浓度较高的区域,然后进入细胞,使细胞膨胀体积增大。
大多数细胞都有足够的空间扩展自己的体积,因为它们所在的组织是富有弹性的,比如脂肪/肌肉。但是神经细胞不同。脑细胞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只能与血液、脑脊液共享一个空间,在头骨里,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可供脑细胞膨胀。
因此,如果脑部水分过多,将是致命的。严重的急性如果低钠血症突然爆发,而且情况严重,水分就可能进入脑部,引起水肿。症状表现为癫痫、昏迷、呼吸不畅,甚至死亡。
不过,大多数水中毒事件都不只是因为过量饮水,还因为事故主角喝了其他饮料,以及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抗利尿激素会向肾下达命令,使后者尽量保留水分。
当人们受到的物理压力增加时,比如跑马拉松,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就会增加,即使人们已经喝下了大量的水。
母乳需要喝水吗 过早给母乳宝宝喂水对宝宝不利
给母乳喂养的宝宝过早喝水,反而对他们有害,因为水喝多了,血液中的钠会被稀释,易给婴儿肾脏造成压力,可能引起水中毒,而水中毒是婴儿癫痫发作的最大原因,所以妈妈不要给喝母乳的宝宝过早喂水。
喝水过量易引起水中毒
水中毒是指体内水分潴留过多导致细胞内水含量过多引起细胞功能紊乱,同时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健康人水喝多了不会引起水中毒,通常见于严重肾病引起少尿或无尿,以及输低张液过多过快,会有生命危险。
专家介绍,过量饮用却会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一些水分会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开始会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即水中毒。因此,有些女孩子想靠大量喝水来减肥的方法是很危险的。
据介绍,人们常认为水中毒只在意外溺水事件中出现,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发生,只是程度较轻、未引起重视而已。特别是夏季旅途中,人们往往玩得忘乎所以、汗流浃背,体内钠盐等电解质流失的概率很高,如果此时大量饮用淡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头晕眼花、呕吐、乏力、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手臂、大腿和小腿的肌肉疼痛一般是轻度水中毒的表现。
专家提醒,要避免水中毒,必须掌握好喝水的技巧。一要及时补充盐分。适当地喝一些淡盐水,以补充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据介绍,在500毫升饮用水里加上1克盐,适时饮用。这样既可补充机体需要,同时也可防电解质紊乱。二要喝水少量多次。口渴时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且每次饮用量少,以利于人体吸收。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三要避免喝“冰”水。夏季气温高,人的体温也较高,喝下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最好不要喝5摄氏度以下的饮品。专家建议,喝10摄氏度左右的淡盐水比较科学。这样既可降温解渴,又不伤及肠胃,还能及时补充人体需要的盐分。
人离不开水,但过量饮水也会引起中毒。对于这一观点人们可能会感到陌生,其实早在30年代美国就已报告因大量饮水引起水中毒的病例。后来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又陆续报告了一些由于饮水过量而中毒的病例。
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5%至70%,且在体内相对稳定。人体细胞的细胞膜是半透膜,水可以自由渗透,如果饮水过量,血液和间质液就会补充衡释,渗透压降低,水会渗透到细胞内,使细胞肿胀而发生水中毒。其中尤以脑细胞反应最快,一旦脑细胞水肿,颅内的压力就会增高,导致头昏脑涨、头痛、呕吐、乏力、视力模糊、嗜睡、呼吸减慢、心律减速,严重时则产生昏迷、抽搐甚至危及生命。发生水中毒时,血液中水分过多,血液中的氯化钠浓度下降,出现衡释性低血钠,病人会出现全身肌肉疼痛和痉挛。
所以,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喝水时最好放点盐或饮用含盐汽水。若不习惯于喝含盐饮料,则应将菜炒咸一点食用。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水中毒。水是人体很重要的一种物质,约占体重的65%~70%,儿童与成人相比体内水量更多些。水可以自由出入人体细胞膜,在人体内维持着各种水、电解质的平衡,只有它保持稳定、平衡,各种生命代谢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一旦过多或过少,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症。
大汗之后,汗液中的钠盐等随汗液丢失很多,如果此时大量饮水而又没有适当补充盐分等,血液被大量的水稀释,渗透压降低,水就会通过细胞膜渗入细胞内,致使细胞水肿而发生“水中毒”。
水中毒对人体损害很大,特别是对大脑细胞的损害较重,因为脑组织固定在坚硬的颅骨内,一旦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力会增高,因此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刺激症状,如头痛、呕吐、嗜睡、呼吸及心跳减慢,严重者还会产生昏迷、抽搐甚至危害生命。
因此,大量出汗后,要补充适当的盐分,最好在喝的水中加入适当的盐。外出旅游时,要喝些含钠离子及各种矿物质的汽水、矿泉水等,以补充体内微量离子的不足。
中毒这个词有两种含意:一种是有毒物接触皮肤或侵入身体,谓之中毒。轻则损伤人体的皮肤、器官、组织,重则导致死亡。另一种中毒,是人体必需的物质过量之后产生的对机体的损害,严重时也会导致死亡。例如氧、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在一定条件下都会使人中毒。
水中毒,就是人体水的代谢发生障碍,使体内水分过多,导致细胞的水肿。这种水分过多,又可分为绝对过多和相对过多两种。
在神经、内分泌和肾脏调节水的功能良好的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水分绝对过多的。肾脏是排出水分最主要的器官,它的排尿能力很强,即使肾的90%丧失功能,仍能正常发挥作用。为了保持身体水分的平衡,不使肾排尿过多,脑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来调节。当人体摄入水分过多时,血浆渗透压就会降低,因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排尿量就增加;同时,由于血容量增大、肾血流量也增多,这也使尿量增加。这两种作用合在一起,把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
身体里水分过多,不能通过肾脏排出的原因有二: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二是肾血流量不足。
抗利尿激素过多的原因有:
1.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剧痛和各种急性应激状态(如大手术、外伤等)。
2.动脉压下降出血、休克和急性严重感染(如肺炎)。
3.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4.药物刺激如吗啡、杜冷盯巴比妥。
5.肿瘤。
肾血流不足的原因有:
(1)急性、慢性肾脏病;(2)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肝硬化腹水期。
血浆中除了水之外,还含有很多电解质,主要是钠(na+)和氯(cl-)。它们与水应有一定的比例以保持一个正常的血浆渗透压。当人体大量出汗时,氯化钠的丢失也很严重。如果只单纯补水,而没有补充氯化钠,这时尽管水分并非绝对过多,但由于氯化钠过少而造成水分相对过多,使得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比细胞内渗透压低,水分就进入细胞,形成细胞水肿。
总之,水分的绝对过多和相对过多,都会引起细胞水肿,严重时影响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其中以脑水肿最为危险。在一般人印象里,多喝水似乎是好事,但如今有专家提醒,过量饮水,可能会导致“水中毒”。 有个姓张的小姐,对自己的“丰满”身材很不满意。听说多喝水既减肥又美容,一个星期来,她几乎每小时喝500至600毫升水。大约七天后,张小姐出现头痛、呕吐症状,经医生检查后发现,病根竟是“过量饮水”,患了“脱水低钠症”,俗称“水中毒”。
专家指出,大量出汗后又大量补水,容易导致“水中毒”。有些人在热天干渴得难受,或在运动、劳作出汗之后,一口气来个“牛饮”,甚觉痛快,他们不知这可是一种错误的饮水方法。
原来,人在大量出汗后,不仅丢失水分,也丢失了不少盐分。如果大量饮水而不补充盐分,血液中的盐分就会减少,吸水能力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就会很快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造成“水中毒”。这时,人就会觉得头晕、眼花、口渴,严重的还会突然昏倒。
年轻爱美的女性中“水中毒”的原因,一方面是因高温高湿度天气下,她们不自觉地饮水过量;另一方面是因不良生活习惯和错误的减肥、美容方法,盲目节食,大量饮水,又没有及时补充无机物、蛋白质和盐。
专家还指出,人在大量出汗后感到口渴,并不完全是体内缺水,而是唾液量少而稠,嘴里发黏,咽喉干燥所致。这时喝水应先用水漱漱口,润湿口腔和咽喉,然后喝少量水,停一会儿后再喝一些,这才是正确的饮水法。
什么是水中毒 水中毒的危害
水中毒对人的影响主要是细胞的水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使得细胞的功能代谢发生障碍所导致;
水中毒对机体最大的危害是脑细胞的水肿,最终造成脑组织的不可逆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