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日常降血压的好方法
中医日常降血压的好方法
常按穴位,血压快降
百会穴,在我们头顶正中线与两耳之间连线的交点处,是我们治疗高血压的有效常用穴位。因为百会是我们人体几条经脉交汇之处,是我们人体阳气聚集的地方,常按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可以用手掌紧贴百会穴,顺时针旋转,每次旋转36圈。还可以多按压足三里、人中穴、迎香穴、丝竹穴、听宫穴、曲池穴等。大家记住,按压穴位时应该在吃饭后半个小时进行,按压以不出现身体不舒服为准,避免在疲劳、酒醉、刚洗完澡时进行,而且最好在呼气时进行按压,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要每天多按按。
拔罐降压,健康方便
拔罐可以选取肝俞穴、足三里、心俞穴、承山穴、胃俞穴、三阴交等常用位置拔罐。一般一次拔罐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以10-15分钟最佳,如果感到紧痛时也应该及时拔除罐。每次拔罐后应该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下一次拔罐,并且保证拔罐后24小时内拔罐区域不接触水。拔罐前与拔罐后要记得把罐清洗干净,完全消毒。在拔罐时我们因注意酒精的使用安全,在每次使用酒精时及时盖好酒精瓶盖,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拔罐适合长期坚持,才能起到效果。
刮痧有效降压
高血压可以在刮痧时选取我们头颈背部的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还可以刮印堂穴、人迎穴、风池穴、曲泽穴、曲池穴、合谷穴等。我们可以用光滑的刮痧板(也可以选用光滑的陶瓷片或者汤匙),涂上刮痧油(也可以选用大宝等常用护肤品,植物油也可以)用泻法点状刮擦穴位、从上到下刮擦督脉、从下而上刮擦足太阳膀胱经,直到刮痧痕迹出现。在刮痧时要顺着一个方向,不适合在有皮肤瘢痕、溃破、出血的皮肤上进行,还不适合老年人与重症高血压合并心、胸、肾的疾病的患者。刮痧降压适合每日或者隔天一次,5天一个疗程,间隔3天再继续,效果更佳。
枕药枕,血压悄然降
中医认为,头是我们人体经脉、穴位的气血所汇聚之处,在颈项部施放药枕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体血气运行,使经脉通畅,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有效降低血压。而且药枕中的有效成分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肤,起到消炎止痛、镇静止痛的作用。以下是常用的药枕处方:
1、平肝降压枕。只需草决明、丹皮、生石膏、紫草、白菊花、夏枯草、苦丁茶、荷叶、川芎各100g,晒干后弄成粉末,放入枕头中即可。可以平肝清热,降血压。
2、蚕沙菊草蒲枕。只需要晚蚕沙、白菊花、夏枯草、灯芯草、石菖蒲各200g,做法同上。可以用于清热解毒,降低血压。
3、桑菊枕。只需要桑叶、菊花各500g,薄荷30g,冰片20g。只要将桑叶、菊花、薄荷晒干弄成粉末,加入冰片搅匀即可。可以用来治疗动脉硬化、头晕目眩、高血压等。
艾灸用于降血压好使不 艾条降血压好使不
艾灸与高血压病相关的经络和穴位,可产生经络及穴位本身所具有的传导感应,以纠正阴阳失调或偏盛偏衰所致的高血压病的虚实证候,可达到补虚泻实的作用,从而恢复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使增高的血压下降并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正确的艾灸疗法,具有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宁心安神等作用,不但能较快改善头痛,眩晕等高血压病症,还能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心肌代谢,扩张小动脉,从而促使血压下降。
如何用平衡针灸治疗高血压
临床上,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有许多方法,通过合理发挥这些方法的作用,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下面大家就一起来具体的认识一下这些对高血压患者康复有益的中医方法。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对于患者日常是需要重点掌握的一个降压方法,可以说,饮食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一个特色,虽然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中西医共同提倡的,但中医的认识远不止与此。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是中医疗法的一个特色,它的降压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针灸推拿作为对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非常适宜,通过针灸推拿,可以使经脉气血畅通,阴阳归于平衡,精神和肌肉得到松弛,从而使血压下降,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适应针灸推拿疗法。临床上应该根据医师的建议和患者的配合程度进行具体治疗。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日常应该积极采用饮食方法和针灸推拿进行降压治疗。这两种中医降压方法都是高血压的治疗理想辅助方法,因此患者在平时要重视运用,让自己的血压平稳的降下来,避免负面健康影响的发生。
藏药治疗高血压怎么做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西医降压效果一般较肯定,但均有不同的不良反应。中医方剂,中成药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方面效果好,但降压的效果一般不及西药。
高血压相当与藏医的查龙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受风、湿侵扰,人体阴阳失调,血脉瘀阻,造成心神不宁,血压升高,引发头痛、眩晕、麻木等症,久治不愈者,可发展为白脉病,即神经系统疾病。
七十味珍珠丸:
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各级高血压及长期服用降压西药,血压仍不稳者,可同时配合应用。非单纯降压,同时能软化血管,使血管壁脆性下降,从而逆转靶器官(心脑肾)的损害。
二十五味珊瑚丸:
本品以其活血化瘀之功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对高血压患者有辅助西药降血压,改善组织器官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症状的功效,故对原发性高血压及并发症者有良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藏药也是有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的,只是除了用药物治疗以外,平时要注意饮食方面的习惯,不能够吃高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肉以及海鲜鱼肉,这些油腻的食物会使血压升高,因此饮食应该要清淡,不能够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咖啡以及茶类就不能喝了。
中医偏方降高血压
中医偏方降高血压
中医偏方降高血压--天地龙骨茶益高血压患者
天麻40克、地龙30克,龙骨100克三药捣碎如茶状,小火煎沸10分钟,离火,去渣代茶,分两日口服。
中医偏方降高血压--羊油炒麻豆腐能降血压
用150克羊油炒500克麻豆腐。不吃羊油可用其他食用油炒,但麻豆腐必须是以绿豆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炒麻豆腐时可放盐适量及葱花、鲜姜等调料。每当血压不稳定或升高时仍可如法炮制,疗效显著。
中医偏方降高血压--花生壳可治高血压
将平日吃花生时所剩下的花生壳洗净,放入茶杯一半,把烧开的水倒满茶杯饮用,既可降血压又可调整血中胆固醇含量,对患高血压及血脂不正常的冠心病者有疗效。
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不妨试试以上的偏方降压吧。
降血压四大中医偏方
1、黄芩30克,牡丹皮60克,当归9克,枳壳24克,桑白皮24克,丹参24克,牡蛎24克,白芍24克,台乌药24克,独活12克,磁石10克,牛膝10克,首乌10克,石决明12克。
上药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20分钟后倒入盆中待温后,浸洗双足20~30分钟左右。每晚一次,7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
2、吴茱萸10克,川芎10克,辛夷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
用药前将神阙穴(肚脐)擦洗干净,取散粉4~5克纳入脐中,外敷敷料胶布固定,3~4天换药一次,30天为一疗程。
3、天麻10克,白芥子30克,胆南星、苍术、川芎各2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治疗时取药末20克,用生姜汁适量调成膏状,睡前敷贴于中脘穴及 双侧内关穴,并用胶布贴牢,翌晨去除洗净。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可连续使用5~6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本方具有化湿、祛痰、熄风等功效,适用于痰浊型高血压病。
4、吴茱萸15克,菊花15克,食蜡适量。
两味药共研细末,加适量食用醋调成糊状,于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翌晨去除,每天一次。14天为一疗程,间歇7天后再敷贴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高血压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在饮食上要少食盐,才能确保血压的下降。
中医日常降血压的好方法
营养学家于若木称“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天然的最佳中药配方”。研究也早已证实,饮茶能有效地降低血脂,血压,及血液中的胆固醇,进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中医日常降血压的好方法。
绿茶:主要功效 降压、降胆固醇、抑制癌细胞。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甚至肿瘤。
普洱茶:主要功效 降脂、降压、降血糖,可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
药茶:主要功效 以茶叶为主,添加中药。可防治多种疾病,强身益寿。
决明子茶:
饮用方法:30克决明子与2克绿茶同时放入杯中。用沸水 中泡,加盖闷1 5分钟。1日1剂。每次可冲泡3~5次。
主要功效:清肝明目、降脂通便,可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症。
秘诀:决明子如先用小火炒至微黄,但不要炒焦,效果会更好。
白菊花茶:
饮用方法 10克白菊花放入杯中,用沸水 中泡,加盖闷10分钟。1日1剂,每次冲泡3~5次。
主要功效: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久服可防治高血压、 高血脂。
罗汉果茶饮
饮用方法:1 5克罗汉果切成片。择量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1日2剂,每次可连续冲泡3-5次。
主要功效:清肺止咳,长期服用可以降低血糖和血压。
乌梅止渴茶
饮用方法:将50克乌梅用沸水冲泡10分钟。或者用乌梅加水煎汤服用。可当茶随时服用。
主要功效:生津止渴、安胃敛肺。经常服用可以降低血糖
中医有哪些降血压偏方
足浴疗法是现在高血压患者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法,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病痛,缓解了病情,所以说这是一种疗效不错的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高血压患者足浴的时候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度左右,太高太低都不好,如果在足浴的水中再加入一些治疗高血压的中草药,那么治疗效果会更理想。
头部按摩法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
(1)梳头:高血压患者可以每天坚持梳头三次,在梳头的过程中要注意用力适当,并且要把整个头皮全部梳理一遍。这样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疏通经脉,流畅气血,调节大脑神经,刺激皮下腺体分泌,增加发根血流量,有效地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病痛。
(2)推发:这种按摩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简单易学并且方便可行,对高血压患者的顺利康复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患者要两手虎口相对分开放在耳上发际,食指在前,拇指在后,由耳上发际推向头顶,两虎口在头顶上会合时把发上提,操作时稍用力。两掌自前额像梳头样向脑部按摩,至后颈时两掌手指交叉以掌根挤压后颈有降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