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6要诀千万别忘了
秋季养生6要诀千万别忘了
忌悲。中医理 论认为,秋天对应的脏器是肺,悲伤容易伤肺。反过来,肺气虚了,机体的耐受能力下降,也易产生悲伤的情绪。所以,秋天自我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舒畅,切忌悲 观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尽量收敛神气、平和心态,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咽津。秋季多干燥,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等不适。《道藏·玉轴经》提出,“真液养真阴”,就是教大家咽津,具体方法为:舌头在嘴里搅动,以刺激唾液的产生,然后分成3次咽下,并有意识地将其送入丹田。
润肺。秋天的饮食强调滋阴润肺。《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就是说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白萝卜、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的食物,以益胃生津;也可熬生地粥,以滋阴润燥。另外,吃百合、秋梨等也可润肺。
食酸。《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就是说酸味能收敛肺气,辛味则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辣食物,适当多吃酸味的果蔬。
秋冻。秋天刚至的时候,暑热未尽,早晚温差大,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这时不宜立刻增加衣物。秋天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更能适应即将来临的冬季。当然,秋冻也要适度且因人而异,不能冻得打寒战,老人和孩子则要注意保暖。
秋膘。炎热的夏季,人们普遍胃口较差,立秋以后,天气虽热,但人们身上再无黏腻不适的感觉,于是想要吃点好的, 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因此民间有“贴秋膘”一说。贴秋膘最常吃的是炖肉。不过,一来现代人普遍饮食热量偏高,二来很多人本身体重就超标,所以贴秋膘一定 要适度,不宜大吃大喝,特别是少食肥甘厚味。
秋季养生是怎么回事
秋季养生是怎么回事?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只有了解了秋季养生是怎么回事,才会据此找到适合的养生方案,那么究竟秋季养生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咨询了相关专家,专家为我们分析了如下内容。
秋季,指我国农历7、8、9 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 个节气。秋季,暑夏的高温已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且秋风带来秋季宜人的景色。此时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视了养生。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您的健康,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您亦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
秋季,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
上班族必知秋季养生常识
秋季养生常识一:起居养生
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
秋季养生常识二:精神养生
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肺的一个好方法。
秋季养生常识三:房事养生
在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
秋季养生常识四:饮食养生
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养收,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秋季养生常识五:运动养生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登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
秋季养生常识六:药物养生
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为什么要在秋季养肺
一、为什么要在秋季养肺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中华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与寒邪最易伤肺;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天气较冷时复发,所以秋季保健以养肺为主。
1、秋季养肺顺应自然精气内聚
自然界阳气将日衰,阴寒日生,雨水渐少,天气干燥,秋风瑟瑟,大自然将会呈现一派萧条景象。
“燥”是秋的主气,以其天气不断肃杀,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濡润,以致出现秋凉而干燥的气候。这时,人体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较快,秋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敛藏之势,收藏阴气,使精气内聚,以滋养五脏,应防止劳伤太过,以免阴气外泄,因为过度劳伤使人出汗过多,致使津气耗散。
根据五行学说,五脏中的肺,对应自然界的秋季,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故外感燥邪多从肌肤、口鼻而入,其病常从肺开始。阴虚内燥多由机体阴精亏虚而所致。
男性养生保健大全
男性养生要“三防” 做好三件事
现在,很多男性朋友都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男性养生渐渐被人们注重。那么秋季是一个养生保健的好时节,男性朋友们应该怎样养生呢?小编告诉大家哦,秋季养生重在滋阴润燥,要多喝水,多吃绿色瓜果蔬菜,这样就可以健康的度过秋季啦!
防膘:巧搭配摄粗粮
立秋之后,天气慢慢地开始变得凉快起来,人们的食欲开始增加,但是男性朋友不能一味地进行摄取营养,还要对饮食进行调整,这样让自己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尽可能多的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建议男性朋友还是要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立秋天气会凉快点吗 今年什么时候立秋几点几分
每年立秋的时间都不一样,2019年的立秋节气的准确时间是:8月8日03:12:57。
立秋的到来标志着正式进入秋季,秋季养生要注意阳气的收敛,因为空气逐渐变得干燥起来,也要注意养护肺气,起居生活宜早睡早起,有温度起伏较大的时候,衣物添减的速度不宜太快,宜循序渐进。
白领秋季养生常识十大事项必知
秋季养生常识1、早起早睡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秋季养生常识2、加强锻炼
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秋季养生常识3、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秋季养生常识4、适时进补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秋季养生常识5、注意养阴
秋季天气干燥,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气,秋季我们要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这都有助于养阴。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
秋季养生常识6、健康饮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秋季养生常识7、调理脾胃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秋季养生常识8、预防秋乏
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秋季养生常识9、预防秋燥
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
秋季养生常识10、预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预防感冒,首先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发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秋季养生要吃梨
第一,梨富含膳食纤维,是最好的肠胃“清洁工”。
饭馆里的饭菜大都以“味”取胜,食物多油腻或辛辣,吃后容易诱发便秘。而饭后吃梨,能促进胃肠蠕动,使积存在体内的有害物质大量排出,避免便秘。
第二,梨具有润燥消风的功效。
在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干燥。
第三,梨含有较多糖类和多种维生素。
梨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特别适合饮酒人士。
第四,梨具有降低血压、养阴清热的功效。
患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经常吃梨大有益处。
第五,梨有助于肾脏排泄尿酸和预防痛风、风湿病和关节炎。
第六,梨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和解热作用,可用于高热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第七,梨味甘酸而平,有润肺清燥、止咳化痰、养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对喉干燥、痒、痛、音哑、痰稠等均有良效。
养生的种类
养生种类
起居养生: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
精神养生: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肺的一个好方法。
房事养生: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
饮食养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猕猴桃、白萝卜、白梨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养肺,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运动养生: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爬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
药物养生: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养生时机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
养生 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
秋季,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