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六条连接五脏六腑的经络在哪
脚上六条连接五脏六腑的经络在哪
脚上有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分别是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从循行部位起于足小趾下面,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状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缘,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
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向上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
足太阴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
足少阳胆经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
足阳明胃经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足太阳膀胱经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脸上长痘与五脏六腑健康有关
中医认为,脸部不同位置上长痘痘,泄露出你的五脏六腑健康情况。可是,有些朋友信,有些不信。因为有专家说,中医理论靠猜测,没有临床上实验或数据证实,没有依据,不科学。其实,中医与西医,真的有较大区别:西医所称的病,根据病原体与病灶,物理诊断与实验诊断得出的;而中医所指的病,往往与病因的性质命名,或与突出的症状命名,或从病机所在而命名,比较抽象,但却能从整体观出发,局限性比较少。比如,西医所指的炎症,只有一种,相反在中医看来,可以区分湿热、实热、虚热,具体到五脏六腑区分心火、胃火、肾火等等。
中医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而且人体与自然界密不可分,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人体。整体观念,就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在中医理论上的体现,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这里必须弄明白,中医的五脏概念与西医的五脏概念根本不同,不要将西医和中医对五脏六腑的认识相混淆。西医所说的心、肝、脾、肺、肾与中医里的概念并不相同。例如,脾脏,西医认为仅是一个储存血液的器官,而中医讲的脾脏的功能是统血生血,运化水谷精微,主升降,为后天之本。
当然,若仅仅以哪个部位长痘痘,轻易认定某对应内脏出问题,这不完全准确。中医经络学说,特定的脏腑经络在面部循行部位,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不同部位的痤疮,与相关的经络所系脏腑的病变有着关联,但也不能只凭经络辨证,见哪条行经部位长痘痘,就说对应脏腑有问题,应结合其他症状,如舌苔颜色、脉相、大小便情况等进行辨证论治。
背部刮痧有哪些操作方法
中医认为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俞穴,为内脏气血输注之处,刺激背部脏腑俞穴,对五脏六腑的精气有直接的调节作用。根据神经分布和经络腧穴的特点,通过出痧的形式,达到疏通经络、驱邪散热、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功能。不仅可以祛风泄热,还可以起到调理全身整体功能的作用。
操作程序如下: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别刮拭与督脉紧邻的华佗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刮痧板紧贴皮肤,力度均衡渗透。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每条刮拭部位都不要可以追求出痧,以所刮拭部位汗毛孔张开为宜。在背部的刮痧过程中,由于背部是人体比较大的反射区,所以在刮痧过的局部会出现痧斑黑紫的现象,这可能就是对应的脏腑功能、经络出现了问题。
如何保养五脏六腑饮食按摩告诉你
开井穴,调节五脏六腑
如果双手是能一窥健康的门户,那位于手足之端、也就是经脉终始点的井穴,就是身体与外界沟通的窗口。《黄帝内经.灵枢》将井穴喻为水之源头,是精气所出的部位,对于调节脏腑、气血、经脉之气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里头也提到,“病在脏者取之井”。显见,透过井穴,可以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
循著连接手指的六条经络及其相应经气,大拇指的少商穴对应肺、脾;食指的商阳穴对应大肠、胃;中指的中冲穴对应心包、肝;无名指的关冲穴对应三焦、胆;小指的少泽穴对应心、肾;少冲穴对应小肠、膀胱。
井穴有清热、醒脑、安神的作用,平时医师会藉由放血、针灸达到治疗效果,中医则建议,一般民众平时可以透过井穴按摩来保养身体,精神不济时,开过十指井穴也能活络脏腑、重拾元气。
开井穴依序是,按压手指第一个指节以上的指甲两侧,然后再捏紧指甲上下方的指头,一指大概20秒,十指开过只需要三分多钟,就能有效刺激。
此外,指节上也有直接对应五脏六腑的穴位,中医建议,平常空闲时按一按、或用桌上的热水杯热敷,也能让身心更为舒畅。
按压食指下的第二掌骨侧,速诊全身
除了平时的保养,我们其实也可以从手部窥见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提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半有不明原因的颈部酸痛、喉咙痛、胸痛、胃痛,甚至小指内侧、靠近无名指的整条手少阴心经会麻、有紧缩感,所以问诊时就会特别留意。
然而,一般人对经络循行以及相关症状的对应并不熟悉,因此,中国全息生物学创始人张颖清提出的第二掌骨侧速诊法,倒成了方便民众留意自己身体哪个部位可能出问题的参考。
全息指的是人体的缩影。张颖清提出,食指下的第二掌骨直接对应全身,从最靠近指尖的位置算起,分别对到:头、颈、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足,堪称是人体缩小版。
如何保养五脏六腑饮食按摩告诉你
十指连心。人体十二经脉的起点或终点都在身体末梢,其中六条走到双手,停在十根指头,打开手心有三条阴经走到大拇指、中指、小姆指;翻到手背则有三条阳经走到食指、无名指、小姆指,而另外六条通达脚趾的经脉也可以透过相似的经气,在手上得到表里的对应。
的确,双手汇通全身经脉,翻开记事本后面密密麻麻的手部穴位图便可略知一二,既然双手与五脏六腑密切连结,我们其实可以不用等到头痛、胃痛、肚子痛……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再头昏眼花的比对著穴位图,而是从平常就开始捏捏手保健康。
开井穴,调节五脏六腑
如果双手是能一窥健康的门户,那位于手足之端、也就是经脉终始点的井穴,就是身体与外界沟通的窗口。《黄帝内经.灵枢》将井穴喻为水之源头,是精气所出的部位,对于调节脏腑、气血、经脉之气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里头也提到,“病在脏者取之井”。显见,透过井穴,可以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
循著连接手指的六条经络及其相应经气,大拇指的少商穴对应肺、脾;食指的商阳穴对应大肠、胃;中指的中冲穴对应心包、肝;无名指的关冲穴对应三焦、胆;小指的少泽穴对应心、肾;少冲穴对应小肠、膀胱。
井穴有清热、醒脑、安神的作用,平时医师会藉由放血、针灸达到治疗效果,中医则建议,一般民众平时可以透过井穴按摩来保养身体,精神不济时,开过十指井穴也能活络脏腑、重拾元气。
开井穴依序是,按压手指第一个指节以上的指甲两侧,然后再捏紧指甲上下方的指头,一指大概20秒,十指开过只需要三分多钟,就能有效刺激。
此外,指节上也有直接对应五脏六腑的穴位,中医建议,平常空闲时按一按、或用桌上的热水杯热敷,也能让身心更为舒畅。
按压食指下的第二掌骨侧,速诊全身
除了平时的保养,我们其实也可以从手部窥见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提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半有不明原因的颈部酸痛、喉咙痛、胸痛、胃痛,甚至小指内侧、靠近无名指的整条手少阴心经会麻、有紧缩感,所以问诊时就会特别留意。
然而,一般人对经络循行以及相关症状的对应并不熟悉,因此,中国全息生物学创始人张颖清提出的第二掌骨侧速诊法,倒成了方便民众留意自己身体哪个部位可能出问题的参考。
全息指的是人体的缩影。张颖清提出,食指下的第二掌骨直接对应全身,从最靠近指尖的位置算起,分别对到:头、颈、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足,堪称是人体缩小版。
不过中医提醒,局部有出血、皮肤病的人要避开伤口,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反应迟缓,小心别太用力压破皮肤,而孕妇也不建议乱按,以免按错穴位造成子宫收缩、导致流产。中医也特别叮咛,一旦身体很不舒服,还是要透过专业医师望闻问切找出病因,捏手指并不能达到治病的效果。
上班族可按六大养生穴解疲乏
如果说我们身体出现这种症状是由于身体的经络堵塞,那么我可以对照中医的方式进行疏通经络治疗,经络一旦被堵塞,气血便会受阻,内脏也会失衡,长期累积会形成疾病。而我们的手却也是反应经络最多的部位,手心上有三条阴经走到大拇指、中指、小拇指;手背上则有三条阳经走到食指、无名指、小拇指,而另外六条通达脚趾的经脉也可以透过相似的经气,在手上得到表里的对应。《黄帝内经·灵枢》中,将井穴喻为水之源头,是人体精气所出的部位,认为其对于调节脏腑、气血、经脉之气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此经常按摩手指的经脉可以有效的调节我们的身体血气,连接手指的六条经络及其相应经气为:大拇指的少商穴对应肺、脾;食指的商阳穴对应大肠、胃;中指的中冲穴对应心包、肝;无名指的关冲穴对应三焦、胆;小指的少泽穴对应心、肾;少冲穴对应小肠、膀胱。井穴有清热、醒脑、安神的作用。
按摩的步骤是:依次按压指甲两侧,然后捏紧指甲上方的指头,接着揉压指甲根部的指头,每个手指按摩约20秒。按摩完十指只需3分钟左右,就能使手部井穴得到有效刺激。此外,指节上也有直接对应五脏六腑的穴位。空闲时随意按按各个指关节,或用热水杯热敷,也能让身心更为舒畅。
当然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的健康和保健外,我们也可以从手部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比如说,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有不明原因的颈部酸痛、喉咙痛、胸痛、胃痛,甚至感到小指内侧、靠近无名指的整条手少阴心经麻木、紧缩。
腹部经络不通的症状
腹部有7条阴经所过(六条阴经和一条任脉), 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的地方。中医认为:阴属寒、寒则凝、凝则结、结则聚、聚则不通、不通则痛。腹部寒凉是导致腹部肥胖、经络堵塞的最大原因。
任脉:有统任全身的阴经,调节五脏的作用。
督脉::有总督全身各阳经,调节六腑的作用。
冲脉:总领全身气血,根据任督的调节,营养五脏六腑全身经脉。
腹部是人体五脏六腑的集装箱包括脾、胃、肝、胆、肾、膀胱、大肠、小肠、子宫等脏腑,如果腹部经络不通,温度过低,都会影响脏腑机能。而腹部的保养对调理这些脏腑的慢性疾病会起到直接的效果。
1、虚寒体质(怕冷多汗、寒热往来.手脚冰凉)
2、妇科问题(痛经、月经不调,有血块)
3、内分泌问题(皮肤晦暗、粗糙、长斑、长痘)
4、肠胃不好(便秘、腹泻、腹痛、胀气)
5、肥胖、肌肉松弛、下垂、胸部萎缩外扩等
6、免疫力低,衰老的快
7.不孕不育,宫寒等
1、消除腹部脂肪,恢复美好身体,收腰、挺胸。
2、加强肠胃的蠕动,改善便秘、便溏等问题,加强人体消化吸收,排除肠道沉积的毒素,有效祛痘、淡斑,呈现健康肤色。
3、提高生命点能量,促进全身经络气血的畅通,改善月经失调、手足冰冷、胃部寒凉、失眠头痛等问题,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4、提高身体的基础代谢功能,有效的预防三高问题,保护肝脏。
中医养生的秘密武器-经络养生
一、东方民间传统疗法有科学基础吗?
中国古代的刮痧、拔罐、碥石、足疗及中医针灸、推拿按摩和气功的基础都和针灸密切相关 。其中的奥秘,就是人体存在着显微镜下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行之有效的神秘的经络。
——什么是经络?
经络是人类的一种奇特的生命结构。经络形式如网状遍布全身,经气濡养着人体五脏六腑, 经络在人体有若干个穴位,从这些穴位通过经络便可作用于全身。
针灸、按摩、气功、推拿、刮痧、拔罐、足疗就是按经络原理进行的治疗。其中有疗效的奥 秘在于:
第一,经络是联系人体的桥梁。由于经络循行于人体的全身,在体表又分布了不少穴位,所 以在这些部位进行针灸、拔罐、刮痧、按摩、推拿、足疗等都可以通过经络作用于体内。
第二,经络的循行奇异。经络的循行有起源于足而上行至头,也有发源于头而下行至足的, 所以足疗可以治头病,如针灸百会,腰病可以取腘(膝窝),耳病可以治下,其原理就在于 此。
第三,经络穴位分布有特区。由于经穴在人体分布有特区,这些特区和人体的中枢通过经络 有联系,所以一些经穴可作急救振奋中枢用,如人中(在鼻唇中部)、百会(在头顶)、涌 泉(在足心)、劳宫(在手心)、神阙(在肚脐眼)……都有急救的作用。
第四,经络中有经气在运行。所以通过导引,气功可以促进经气的运行从而起到促进血行、 强肾、强脏气的作用,这就是经络养生的奥秘。
第五,经络存在感传现象。经络运行于全身和五脏六腑相联系,又沟通体表和内脏,所以人 体有病可发在经络表现出来,就是说通过经络的色泽、温度、痛感反映出来,这就是经络感 传现象,通过经络的感传现象可以预测疾病。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其中记载的导引图与“十一脉”的文字相连系,也证实了导 引与经气的关系。这就启示了传统的导引、推拿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有经络这一背景在内。
第六,经络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而是与自然界及人体之气密切相关,所以通过经络养生是 符合五脏养生的,由此也说明经络养生是中国独特的保健方法,是科学的产物。
二、经络预测疾病之谜
愈小的东西愈灵敏,经络是人体最细小的网络,所以能最早提供人体疾病的信息。
人体射区与穴位是怎么回事
“穴位”是我们在中医里中时常听到 的名词,它亦称腧穴,是针灸施术之处, 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所谓“反射区”,也就是指人体的各器官各组 织、从头到脚、五脏六腑,在其足、手、 耳等部位均有相对应的反射位置,这一位置就称为“反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