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附睾炎如何鉴别诊断

附睾炎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

(一)急性附睾炎

1.临床表现:附睾肿胀疼痛,局部压痛,甚则形成脓肿、瘘管,或见鞘膜积液,发热、寒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证候分析:外感寒湿或湿热之邪,或肝气不舒,郁久化热,或器械损伤,瘀血内阻,复感邪毒,下注附睾,则见附睾肿胀疼痛;热壅血瘀,酿液成脓,形成脓肿;热盛肉腐,可出现瘘管;或津液外溢,形成鞘膜积液;发热、寒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正邪相争、湿热蕴结之象。

(二)慢性附睾炎

1.临床表现:附睾硬结,隐隐作痛,阴囊下坠感,会阴部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滑。

2.证候分析:急性附睾炎失治误治,久治不愈,或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痰热互结,蕴结附睾,则见附睾硬结,隐隐作痛,阴囊下坠,会阴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滑均为病久挟痰之象。

西医鉴别诊断:

(一)急性附睾炎应与睾九扭转、急性淋菌性附睾炎、结核性附睾炎,阴囊内丝虫病、睾九肿瘤、睾丸创伤及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相鉴别。

1.睾丸扭转:多发生于儿童,有剧烈活动等诱因,疼痛剧烈,精索呈麻绢状扭曲,普雷恩氏征呈阳性,即托起阴囊时疼痛加重,睾丸压痛明显,扪诊附睾不在正常位置,而在睾丸的前面、侧面或上方(正常时附睾在睾丸的后外侧)。放射性核素睾丸扫描显示扭转侧血流灌注降低。

2.急性淋菌性附睾炎:有不洁性交史及急性淋病的临床表现,如尿频、尿急、尿痛及较多尿道分泌物,尿道脓液涂片染色检查可发现多核白细胞中有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3.结核性附睾炎:即附睾结核,有结核病史及结核病症状,如低热、盗汗等。多为慢性,附睾逐渐增大,压痛不明显,病灶常与阴囊壁层粘连或有脓肿、窦道形成,输精管增粗或形成串珠状结节,前列腺及精囊也有结核病灶,无菌性脓尿及结核菌浓缩检查和培养阳性均可确诊。

4.阴囊内丝虫病:阴囊局部疼痛且附睾肿胀有结节,有居住丝虫流行区及丝虫感染史,精索增厚,迂曲扩张,可并发鞘膜积液,夜间采血可查到微丝蚴。

5.睾丸肿瘤:发病突然的睾丸肿瘤亦有阴囊内疼痛,但肿瘤侧睾丸肿大,质地坚硬,沉重感明显,正常睾丸感觉消失,附睾常不易摸到,透光试验阴性。淋巴管造影术可见腹股沟淋巴结直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可能出现充盈缺损,胸部X线摄片可见肺内有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棉花球”样阴影。

6.睾丸外伤:有明显外伤史,局部疼痛剧烈,可放射到下腹部、腰部或上腹部,重者可发生痛性休克。检查可见阴囊肿胀,皮肤青紫瘀血,睾丸肿大坚硬、触痛明显,阴囊沉重,透光试验阴性,穿刺可见鲜血或褐色陈旧血。

7.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有流行性腮腺炎病史,一般无尿路症状,小便检查无脓球和细菌。

(二)慢性附睾炎:主要应与附睾结核、阴囊内丝虫病、慢性淋病性附睾炎、附睾放线菌病及附睾肿瘤相鉴别。

1.附睾结核:附睾硬结疼痛,输精管一般增厚、变硬、有多处硬结,成串珠样。附睾结节多从尾部开始,质硬不规则,附睾的干酪样病变及脓肿,易与阴囊皮肤粘连,溃破形成窦道。分泌物镜检、培养或动物接种结核杆菌可为阳性。

2.阴囊内丝虫病:有丝虫流行区居住史及丝虫感染史,阴囊疼痛,附睾结节,结节常为数个,多在精索下端及附睾头部附近,精索常增厚、迂曲,可并发鞘膜积液,夜间采血可查到微丝蚴。

3.慢性淋病性附睾炎:附睾疼痛肿胀,尿道分泌物较多,尿道脓液涂片染色检查可发现多核白细胞中有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淋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4.附睾放线菌病:多有放牧史或有其它部位放线菌感染史。偶有阴囊部坠胀疼痛,检查附睾有浸润性硬结,轻度触痛,也可发生阴囊部位的慢性窦道或溃疡。脓液检查可发现有特征性的灰黄色的菌落颗粒“硫黄颗粒”。

5.附睾肿瘤:肿瘤过大时可引起阴囊坠胀疼痛,但附睾肿块多发生于附睾尾部,良胜肿瘤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呈球形或卵圆形,较小,有弹性感。恶性肿瘤表面不光滑。结节状,界限不清,质地硬韧,B超检查可显示睾丸上端或下端有与睾丸分界明显的回声区,有的边界整齐,中等回声,分布均匀。有的出现低回声区,有的界限不清,不均匀回声。病检可发现肿瘤细胞。淋巴管造影可见腹膜后淋巴结有充盈缺损征象。

附睾炎有哪些常见症状呢

慢性附睾炎的症状一:

可出现局部不适,病人可触及阴囊内有一肿块,附睾增厚并增大,有或无压痛,触诊极易将附睾与睾丸区分开,精索往往增粗,有时输精管直径增大,前列腺变硬并有纤维化,前列腺液常可见脓细胞,尿液分析可显示继发于前列腺炎的感染。

急性附睾炎的症状二:

在腹股沟区有压痛,阴囊增大,局部皮肤红肿,如脓肿形成,皮肤呈现干性变薄,易脱落。脓肿亦可自行破溃。

结核性附睾炎的症状三:

与慢性附睾炎很相似,输精管呈串珠状,同时精囊增厚,尿液检查为“无菌尿”,或“结核菌尿”,由此可提示为结核性附睾炎,膀胱镜可见膀胱溃疡,尿 路x线检查也可帮助诊断。睾丸肿瘤可有睾丸包块,触诊可发现增厚变硬的附睾,感觉减退的睾丸(肿瘤)。附睾肿瘤少见,与附睾炎鉴别需依靠病理。如果慢性附 睾炎为双侧,可导致不育。

附睾炎诊断鉴别

中医诊断附睾炎概要:

(1)问诊:主诉阴囊肿痛不适,腰酸腿困。同时问寒热,问便溺,问疼痛。

(2)切诊:切脉,检查可触及附睾增大、变硬,伴轻度压痛,患侧输精管增粗。附睾呈结节状,子系粗肿,轻微触痛,或牵引少腹不适,多无全身症状。

(3)望诊、闻诊:望诊阴囊肿大,闻诊无特殊发现。

附睾炎有哪些发病类型呢

1、急性附睾炎:突然高热白细胞升高,患侧阴囊胀痛,沉坠感,下腹部及腹股沟部有牵扯痛,站立或行走时加剧。患侧附睾肿大,有明显压痛。炎症范围较大时,附睾和睾丸均有肿胀,两者界限触摸不清,称为附睾睾丸炎。患侧的精索增粗,亦有压痛。一般情况下,急性症状可于一周后逐渐消退。

2、慢性附睾炎:慢性附睾炎较多见,部分病人因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而转为慢性,但多数病人并无明确的急性期,炎症多继发于慢性前列腺炎或损伤。病人常感患侧阴囊隐痛,胀坠感,疼痛常牵扯到下腹部及同侧腹股沟,有时可合并有继发性的鞘膜积液。检查时附睾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变硬。有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可增粗。

3、结核性附睾炎:与慢性附睾炎很相似,输精管呈串珠状,同时精囊增厚,尿液检查为“无菌尿”,或“结核菌尿”,由此可提示为结核性附睾炎,膀胱镜可见膀胱溃疡,尿路X线检查也可帮助诊断。睾丸肿瘤可有睾丸包块,触诊可发现增厚变硬的附睾,感觉减退的睾丸(肿瘤)。附睾肿瘤少见,与附睾炎鉴别需依靠病理。如果慢性附睾炎为双侧,可导致不育。

睾丸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呢

1、观察患者的体征表现:有流行性腮腺炎或其他急性传染病表现。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按压时会明显痛。急性发作起来之后,睾丸肿大疼痛,阴囊红肿,无尿路症状。与附睾界限不清。有时继发急性睾丸鞘膜积液。

(1)急性期血白细胞增加。

(2)合并附睾炎、前列腺炎可出现血精。

(3)部分病人可有尿道分泌物,可作涂片和细菌学检查。

(4)尿常规可出现白细胞或脓细胞。

2、睾丸炎的鉴别诊断:临床上需要与急性附睾炎相鉴别。急性疾病早期可发现发炎的附睾,但后期就容易模糊。尿道没有分泌物、脓尿组织没有全身性传染性疾病,可以帮助诊断。

观察患者的体征表现:有流行性腮腺炎或其他急性传染病表现。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按压时会明显痛。急性发作起来之后,睾丸肿大疼痛,阴囊红肿,无尿路症状。与附睾界限不清。有时继发急性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炎的鉴别诊断:临床上需要与急性附睾炎相鉴别。急性疾病早期可发现发炎的附睾,但后期就容易模糊。尿道没有分泌物、脓尿组织没有全身性传染性疾病,可以帮助诊断。

通过上面的知识,我们了解到睾丸炎并不是什么小病,对于睾丸炎的症状,我们也有所了解。当患有睾丸炎时一定要去医院,让医生进行检查,千万不要羞于看医生而盲目不理。小编在这是也提醒大家当患有睾丸炎时不可自己胡乱盲目的用药,这是治疗疾病的大忌。

睾丸炎和哪些疾病易混淆

睾丸炎患者会出现睾丸胀痛、坠胀及周围放射痛,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急性附睾炎

早期易于急性睾丸炎鉴别,附睾明显肿大,至后期炎症蔓延至睾丸时则二者不易区分。

2、精索扭转

发病急骤,疼痛剧烈而无腮腺炎病史。可触及附睾位于睾丸前方,后期肿胀明显时不易区分。

3、嵌顿性斜疝

可有阴囊疼痛、肿胀、应与急性睾丸炎鉴别。斜疝多有阴囊内睾丸上方肿物可以还纳的病史,嵌顿后可以有肠梗阻表现,触诊时肿物与睾丸有一定的界限。

附睾炎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可达(2~3)×10/L。尿道分泌物可做染色或非染色检查。尿液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

超声波检查:超声检查在急性附睾炎诊断尤其是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急性附睾炎时,B超显示附睾弥漫性均匀肿大;也可局部肿大,多见于尾部,呈结节状,有球形感。内部回声不均匀,光点增粗,回声强度较睾丸低, 境界模糊。部分可与阴囊壁粘连,阴囊壁增厚,常伴鞘膜积液。同侧精索增粗, 精索静脉曲张。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 D F I )显示血流信号明显增多, 脉冲多普勒( P D) 检测动脉血流速加快。

睾丸炎和哪些疾病易混淆

1、急性附睾炎

早期易于急性睾丸炎鉴别,附睾明显肿大,至后期炎症蔓延至睾丸时则二者不易区分。

2、精索扭转

发病急骤,疼痛剧烈而无腮腺炎病史。可触及附睾位于睾丸前方,后期肿胀明显时不易区分。

3、嵌顿性斜疝

可有阴囊疼痛、肿胀、应与急性睾丸炎鉴别。斜疝多有阴囊内睾丸上方肿物可以还纳的病史,嵌顿后可以有肠梗阻表现,触诊时肿物与睾丸有一定的界限。

附睾炎的超声检查

由于附睾炎时附睾内组织充血,血管扩张,动脉阻力下降,血流明显增多,CDFI示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从而进一步提高对附睾炎诊断的准确性。结合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为临床提供早期附睾炎诊断很有价值。

附睾炎与睾丸扭转的超声鉴别

附睾炎与睾丸扭转超声可以提供区别,睾丸扭转二维图像所见为睾丸肿大,内部回声偏低,回声欠均匀,如出现坏死可见片状不规则蜂窝状的液性暗区。彩色多普勒检查睾丸内无血流信号或较健侧明显减少。

附睾炎与附睾结核的超声鉴别

附睾炎与附睾结核临床上通常多以结节的形式存在,声像图上很相似,鉴别有一定困难。附睾炎疼痛较明显,常有急性或反复发作史;结核病程缓慢,疼痛不明显;附睾炎的附睾肿块不如结核硬、大,很少有局限性硬结,无窦道、皮肤粘连等改变;声像图上附睾炎结节内部常无回声增高的纤维化或钙化灶,而结核常伴有后方声影的钙化灶;CDFI:附睾炎血流丰富,而结核常无特征性血流信号;可据此鉴别。

彩色多普勒能直接显示睾丸附睾的解剖结构及内部情况,并能了解血供情况,对阴囊内的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睾丸疼痛会导致什么后果

睾丸痛若长期不治疗的话,是会导致男性不育的。

引起睾丸痛的原因较多,急性附睾炎不可逆的终末期即为慢性附睾炎,此时可经常出现较急性附睾炎症状轻的表现。慢性附睾炎由于纤维增生使整个附睾硬化,显微镜下疤痕非常显著,常可看到附睾管闭塞,组织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慢性附睾炎通常无症状,除非有急性发作的情况,此时可出现局部不适,病人可触及阴囊内有一肿块,附睾增厚并增大,有或无压痛,触诊极易将附睾与睾丸区分开,精索往往增粗,有时输精管直径增大,前列腺变硬并有纤维化,前列腺液常可见脓细胞,尿液分析可显示继发于前列腺炎的感染。

结核性附睾炎与慢性附睾炎很相似,输精管呈串珠状,同时精囊增厚,尿液检查为“无菌尿”,或“结核菌尿”,由此可提示为结核性附睾炎,膀胱镜可见膀胱溃疡,尿路X线检查也可帮助诊断。睾丸肿瘤可有睾丸包块,触诊可发现增厚变硬的附睾,感觉减退的睾丸(肿瘤)。附睾肿瘤少见,与附睾炎鉴别需依靠病理。如果慢性附睾炎为双侧,可导致不育。

除了疼痛及双侧附睾炎可能致不育外,慢性附睾炎无严重后果,一旦达纤维化期,则无法使其逆转。所以睾丸痛一定要引起重视,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附睾炎如何鉴别诊断

1精索扭转

多见于儿童,而附睾炎多发于青壮年。扭转的早期,睾丸上提与附睾有清楚的界限;扭转的后期可能界限不清,如轻轻上推睾丸则发生疼痛,说明为精索扭转。

2睾丸肿瘤

一般没有疼痛,肿块与正常睾丸易于区别,前列腺液及小便常规检查均正常,必要时可以作组织病理检查。

伴有腮腺炎或腮腺炎病史,无尿路症状,小便检查无脓球或细菌。

3附睾结核

早期病变局限于附睾尾,最后累及整个附睾。一般发病比较缓慢,不痛,输精管有串珠样改变。尿培养为结核阳性。

附睾结核应该做哪些检查

1.常在附睾尾部有较大的结节,质硬,表面不平,压痛不明显。重者可累及全附睾,并可侵及睾丸。以至形成寒性脓肿,穿破后遗有长期不愈的窦道。输精管可有多数结节,呈串珠状。前列腺和精囊可触及结节。

2.少数有急性发作史。附睾、睾丸肿痛明显,可伴有发热。难与非特异性的附睾、睾丸炎鉴别。

3.前列腺液PCR检查结核杆菌DNA阳性。

4.附睾结核的诊断一般无困难,如有典型的附睾硬结、皮肤粘连、窦道及串珠样输精管病变,诊断当可确定。但早期和急性发作的附睾结核易误诊。早期附睾结核应与慢性附睾炎鉴别,慢性附睾炎疼痛较明显,常有急性发作及反复发作史,附睾肿块不如结核硬、大,很少形成局限性硬结,不形成窦道,亦无皮肤粘连及输精管串珠样改变。淋菌性附睾炎有淋球菌感染史,发病较急,局部红、肿、热、痛,尿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其中可查到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尿道分泌物通过多聚酶链反应(pcr)可查到淋球菌特有的氨基酸序列。衣原体所致附睾炎也可引起类似淋菌性急性附睾炎,患者有非淋病性尿道炎史,尿道内分泌物多较稀薄呈白色。阴囊内丝虫病有时可与结核性附睾炎混淆,丝虫病所引起的浸润和硬结在附睾附近的精索内,与附睾可分开,丝虫病硬结往往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改变,而结核病则改变很慢,丝虫病有地区性,患者可同时有橡皮肿及乳糜性鞘膜积液。正常的附睾有时被误诊为附睾结核,附睾头及尾部稍大或稍硬属正常现象,如果没有浸润或硬结,不能确定诊断,可随诊观察。

附睾结核的症状

一、病因

附睾结核的致病菌为结核杆菌,结核菌属于分枝杆菌,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为人型及牛型杆菌。结核菌细长,稍弯,两头微钝,发育生长期多呈分支状,有时呈丝状、棒状。人型结核杆菌,严格需氧,主要寄生于细胞内,不易染色,但经品红加热染色后,使用酸性酒精冲洗亦无法使之脱色,故称为抗酸杆菌。细菌在不利条件下也可出现变型,失去细胞壁,故称之为L型结核菌。结核茵生长缓慢,每20~24小时才繁殖一代,抗生素对繁殖生长的结核菌有效,不繁殖的结核菌,代谢不能被抗生素阻断,在应用抗生素时也能存活。

二、病理

光镜下早期病变可见附睾小管内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及大量的结核杆菌,继之出现小管坏死,形成肉芽肿、干酪样变及纤维化。偶可于附睾内见到精子肉芽肿。血行播散时,病变先位于附睾间质内,可见多个粟粒样微小的肉芽肿,然后侵犯附睾管。附睾内的干酪样变很快蔓延到附睾之外,与阴囊粘连,形成冷脓肿,经久不愈。

三、发病机制

临床上最明显的男生殖系结核是附睾结核,从病理检查的结果来看,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前列腺,附睾结核的原发灶可能在前列腺,附睾尾部的结核,一向认为是经前列腺、输精管逆行感染所致,血行播散的可能性也很大。有时附睾结核为患者唯一的症状,泌尿系造影检查和尿结核菌培养均为阴性,而附睾病变及窦道中可培养出结核杆菌。故附睾结核究竟是来自泌尿生殖系结核还是主要由原发感染经血行播散引起,还存在争论,二者均可引起,但以何者为主,尚待进一步研究。

四、临床表现

附睾结核一般发展缓慢,附睾逐渐肿大,无明显疼痛,肿大的附睾可与阴囊粘连形成寒性脓肿,如寒性脓肿继发感染,则局部红肿热痛,脓肿破溃流出版液及干酷样坏死物质后,形成窦道。个别患者起病急骤、高烧、疼痛、阴囊迅速增大,类似急性附睾炎,待炎症消退后,留下硬结、皮肤粘连、阴囊窦道。附睾结核的压痛多不明显,严重者附睾、睾丸分界不清,输精管增粗,呈串珠状,偶见少量鞘膜积液,直肠指诊时,前列腺有硬结。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附睾结核的诊断一般无困难,如有典型的附睾硬结、皮肤粘连、窦道及串珠样输精管病变,诊断当可确定。但早期和急性发作的附睾结核易误诊。早期附睾结核应与慢性附睾炎鉴别,慢性附睾炎疼痛较明显,常有急性发作及反复发作史,附睾肿块不如结核硬、大,很少形成局限性硬结,不形成窦道,亦无皮肤粘连及输精管串珠样改变。淋菌性附睾炎有淋球菌感染史,发病较急,局部红、肿、热、痛,尿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其中可查到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尿道分泌物通过多聚酶链反应(PCR)可查到淋球菌特有的氨基酸序列。衣原体所致附睾炎也可引起类似淋菌性急性附睾炎,患者有非淋病性尿道炎史,尿道内分泌物多较稀薄呈白色。阴囊内丝虫病有时可与结核性附睾炎混淆,丝虫病所引起的浸润和硬结在附睾附近的精索内,与附睾可分开,丝虫病硬结往往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改变,而结核病则改变很慢,丝虫病有地区性,患者可同时有橡皮肿及乳糜性鞘膜积液。正常的附睾有时被误诊为附睾结核,附睾头及尾部稍大或稍硬属正常现象,如果没有浸润或硬结,不能确定诊断,可随诊观察。

相关推荐

附睾结核患者会丧失生育能力吗

男性生殖系结核主要以附睾结核为主,多发生于20~40岁的中青年。附睾结核开始时常无明显症状,可有低热,盗汗,面颊潮红,阴囊不适,有坠胀感,略有隐痛,附睾逐渐增大,检查时可发现在睾丸的上端或下端有一硬结,叫结核结节,质硬,多无明显疼痛,肿大的附睾可与阴囊粘连或形成寒性脓肿,有时可以破溃成为经久不愈的窦道。个别患者起病急骤,高热,阴囊肿胀、疼痛,类似急性炎症,炎症消退后,留下附睾硬结,或破溃流脓。检查时还可发现输精管增粗,呈串珠状。根据以上特点,可以做出诊断。附睾结核应该与慢性附睾炎鉴别。慢性附睾炎疼痛比较明

睾丸炎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高热、寒战、睾丸疼痛。 2.局部阴囊红肿,睾丸肿大。 3.血白细胞升高。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睾丸扭转,嵌顿疝及睾丸肿瘤相鉴别,睾丸炎有炎症症状,急性发作时有红肿热痛,借助B超或CT等影像学手段可鉴别。

精囊炎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应考虑精囊炎的可能,需与前列腺炎鉴别,精液检查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影像学检查可诊断为细菌性精囊炎。 鉴别诊断 精囊炎的重要症状为血精,应和其他诱发血精的疾病相鉴别。 前列腺炎:也主要表现为排尿不适,尿道滴液及下腹,会阴疼痛,由于精囊与前列腺在后尿道精阜处相通,故精囊炎常与前列腺炎同时发生,单纯的慢性前列腺炎通常没有血精,而前列腺液常规中可见卵磷脂小体减少,白细胞增多。 精囊结核:也主要表现为排尿不适,下腹,会阴疼痛及血精,但直肠指检时,精囊结核患者可扪及前列腺,精囊内有浸润性

关节炎鉴别诊断

美国风湿病学院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条件: ①早晨关节僵硬至少持续1小时。(大于或等于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大于或等于6周) ③对称性关节肿。(大于或等于6周) ④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大于等于6周) ⑤包括手部关节x线照片上的变化(表现为关节及其邻近骨质 疏松或明显的脱钙现象,关节间隙的狭窄)。 ⑥皮下结节。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其中一、二、三项应持续6周以上。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一)强直性脊椎炎anky losing s

慢性睾丸炎吃什么药最好

治疗 对于症状轻、持续时间短的患者,可等待观察。给予抬高阴囊、局部热敷、热水坐浴、理疗等可缓解症状。同时注意避免诱发和加重的因素,如房事过度、长时间坐骑等。 抗生素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但目前并无明确的治疗方案,慢性附睾炎单纯应用抗菌药物效果不一定理想。若有慢性前列腺炎,必须同时进行治疗。同时应重视前列腺的综合治疗。 反复发作来源于慢性前列腺炎的附睾炎,可考虑结扎输精管后再进行治疗。如局部疼痛剧烈,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可考虑作附睾切除,这是缓解症状的最后手段。 鉴别诊断 1.附睾结核 表现为附睾硬结、

附睾炎诊断

1、急性附睾炎的诊断 急性附睾炎诊断可根据病史体征诊断,但须注意与睾丸扭转相鉴别。睾丸扭转发病急骤、睾丸肿大,固定不能在阴囊内活动,抬高阴囊不能减轻局部疼痛。 2、慢性附睾炎的诊断 慢性附睾炎附睾常为均匀性肿大质硬有压痛。可通过以下检查确诊: (1)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可达(2-3)×109/L。尿道分泌物可做染色或非染色检查。 (2)超声波检查:可将附睾与睾丸的肿胀和炎症范围显示出来。 (3)磁共振检查:附睾炎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其T2加权象上附睾信号可与睾丸信号相同或高于后者。

引起附睾炎的原因

引起附睾炎的原因 急性附睾炎多由泌尿系感染沿输精管蔓延到附睾所致。经尿道器械操作、频繁导尿、前列腺摘除术后留置尿管等均是引起附睾炎的因素。急性附睾炎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附睾炎。常见的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多见,其次是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绿脓杆菌等,沙眼衣原体也可引起急性附睾炎。致病菌多经输精管逆行进入附睾。此外,细菌侵入附睾也可经淋巴管或经血行感染引起附睾炎,但少见。 由于射精管开口在前列腺窝,排尿时尿道压力可将尿液逆流进射精管。 附睾炎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分为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两类。 1.急性附睾炎

心包炎鉴别诊断

心绞痛与心包炎的症状相似,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鉴别: 1、心包炎 引起的胸痛呈持续性锐痛,或刀割样,在深吸气、体位改变和吞咽时加重。疼痛部位在心前区、上腹部及颈部多见,坐位或前倾位及憋气时可减轻疼痛,发病早期多伴有发热。 2、心绞痛 常有堵塞、窒息、发紧、发闷、沉重、压榨等感觉。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偶可伴有濒死感,程度严重者被迫停止活动,需要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区别!

结肠炎鉴别诊断

1)血液检查:血红蛋白在轻型病例多正常或轻度下降,中,重型病例有轻或中度下降,甚至重度下降。白细胞 计数在活动期可有增高。血沉加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严重或病情持续病例血清白蛋白下降。 2)X线钡剂灌肠检查:所见x线征主要有:1,粘膜粗乱及(或)颗粒样改变;2,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可呈铅管状。重型或暴发型病例一般不宜作钡剂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3)结肠镜检查:该检查是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应作全结肠及回肠末段检查,直接观察肠粘膜变化,取活

附睾炎的诊断和检查内容

检查1.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可达(2~3)×109/L。尿道分泌物可做染色或非染色检查。尿液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 2.超声波检查 可将附睾与睾丸的肿胀和炎症范围显示出来。 3.磁共振检查 附睾炎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其T2加权象上附睾信号可与睾丸信号相同或高于后者。 鉴别诊断1.睾丸肿瘤 没有痛感,肿块与正常睾丸易于区别,前列腺液及尿常规检查均正常,必要时可以作组织病理检查。 2.精索扭转 常见于儿童。扭转的早期,睾丸上提与附睾有清楚的界限,扭转的后期可能界限不清,如轻轻上推睾丸则发生疼痛,说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