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养生防衰老
运动养生防衰老
坐着坚持三项运动抗衰老
1.抓地运动:坐着时,你的双脚是闲着的,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用双脚不停地抓地,然后旋转双脚以活动踝关节。经常练习这个动作,可以有效缓解疲劳,防治失眠、头痛、眩晕。
2.提肛运动:对于患有便秘的老年朋友来说,做提肛运动也能帮助缓解。具体的动作是,吸气时收腹、迅速收缩并提升肛门,停顿2~3秒,再缓慢放松呼气,反复10~15次。
3.四肢运动:对患有四肢麻木、疼痛的老人来说,还可以进行四肢运动。该运动比较灵活,坐在椅子上,伸直身体,两肩向后用力使背肌收紧,两肩胛骨靠拢;也可以身体紧缩收腹,双手用力支撑,收紧臀大肌,臀部从椅子上微微抬起;或者双腿屈膝抬起,双手抱住小腿,尽力使膝盖贴近胸部;再或者双手叉腰,左右转动腰部至最大幅度。这几组运动都能起到缓解四肢酸痛的作用。
运动的抗衰功效
1.防止下垂
运动的首要目标就是防止“下垂”或失去肌张力。尽管有人会告诉你,这是衰老无法避免的,即使你每周锻炼好几次仍无济于事,这可能是你所做的运动 不对(是的,会有这样的情况)。与其在附近公园里散步,或者是做些类似的常规性锻炼,你更需要的是一系列有益心血管健康的运动(跑步,骑自行车,游泳)以 及一些阻力训练(举重)。有很多种运动都能防止或至少阻止“下垂”。然而,绝大多数的女性都羞于练习抗阻运动,其实这些运动都能防止下垂,且有利于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抗阻运动与有氧运动的结合能更有效地防止下垂,所以你应该和健身教练谈谈,让他/她为你制订一套合理的健身计划,这样你就知道如何锻炼才是正确的。
2.减掉麒麟臂
这就像是一个魔咒,很多女性一上年纪,麒麟臂就渐渐显现了,幸运的是,如果你吃对、健身,很容易就能摆脱困扰。然而,坏消息是,如果你的整体脂 肪较高,那么,重力还会让下垂继续。所以,你需要做以下工作:俯卧撑能让你拥有珍妮佛安妮斯顿的美臂,另外,你还可以做深蹲以及箭步蹲,亦或者一些高强度 的有益心血管的运动,如短跑,这也有助燃烧多余的脂肪。
3.提高能量储备
女人上了年纪,能量水平的下降对她们的影响会更大,她们在个人生活以及职业生涯中付出得越来越多,然而可用的能量却越来越少,她们很难找到健身 的动力。幸运的是,健身实际上就是让你恢复体能、战胜疲劳的最佳方法之一。你首先得问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能量,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么累?大多数原因就是你 常吃垃圾食品,或者没有充足的睡眠。解决这些问题,你的能量水平就会增加。再加上运动,你的能量水平将会飙升。你动得越多,获得的能量也会越多,就是这么 简单。即使是散步15分钟,能量也会有小幅提升——这就是运动的功效之所在。
三个锻炼原则要牢记
生命在于运动。春季天气温暖,春暖花开,特别适合运动养生,运动对养生有很好的效果。太极拳、散步、慢跑、游泳、舞蹈等运动都可以达到养生健体的作用。但是不论应用哪一种运动方法来养生都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下面一起来看看。
1、顺应时日,莫误良机
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了“起居有常”的养生主张,告诫人们要顺应阳气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清代养生家张志聪把一日比作四时,他说:“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因此,提出一天中的运动应该遵循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的规律。在锻炼、活动时注意顺应阳气的运动变化,才能够起到 “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2、协调统一,形神兼炼
在中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活动中,非常讲究意识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的密切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协调统一。意守是指意识要专注,心无杂念;调息是指呼吸的调节,要均匀、有节奏;动形是指形体的运动,要自然、连贯、刚柔相宜。运动养生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使整个机体得以全面而协调地锻炼,则能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协调统一性,促进健康、祛病延年。
秋季运动养生
登高
登高,一般就是指民间的爬山运动。作为一种体育锻炼,登高的保健作用是:能使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度上升。秋日登高,由于气候的独特,气象要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机能还有些特殊的益处。
登山时,随着高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上升,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被称作“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加之气压降低,能促进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秋日登高,温度变化最为频繁,这对人体健康本身是有益处的: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中医上的“秋冻”也包含了这层意思)。当然,对年老体弱者,不可一味强调这种保健效果,登高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产生不测。
慢跑
慢跑也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健美。对于老年人来说,跑步能大大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减少心肺功能衰老的现象;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有助于延年益寿。近来,科学家还发现,坚持慢跑者得癌症的机会比较少。
当然,慢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经历“空气浴”。如果人们经常处在污浊的空气中,就会感到精神疲惫、四肢无力,工作效率下降。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病患者,都应多到户外去活动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秋高气爽正是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锻炼的大好时机。一天之中,人们如果有1?2个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其中抽出40分钟左右进行慢跑,不仅会少染疾病,体质也会增强,精力也会日益充沛起来。
冷水浴
所谓冷水浴,就是用5-20℃之间的冷水洗澡,秋季的自然水温正是在这一范围内。冷水浴的保健作用十分明显。首先,它可以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使得洗浴后精神爽快,头脑清晰。第二,冷水浴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称作是“血管体操”;第三,洗冷水浴还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冷水浴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以至于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冷水浴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的由短到长。
常见的冷水浴有以下四种:头面浴,即以冷水洗头洗脸;脚浴,双足浸于水中,水温可从20℃左右开始,逐渐降到5℃左右;擦浴,即用毛巾浸冷水擦身,用力不可太猛,时间不宜太长,适可而止;淋浴,先从35℃左右温水开始,渐渐降到用自来水洗浴。
必须说明的是,冷水浴并非对每个人都适合。有些人的皮肤对冷水敏感,遇到冷水就会产生过敏症状,如起疹子、生紫斑等,这类特异体质的人就不能进行冷水浴;此外,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病、空洞性肺结核、坐骨神经痛以及高热病人都不可进行冷水淋浴。
中医养生防衰五要旨
一、保养精、气、神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精,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精主要由肾来管理,常常有“肾精”之称。“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过程。
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故古人说:“气是溺年药”。现代实验研究亦表明,“气”可能是免疫力形成的物质基础。故气不可耗,不可滞,滞耗则多病。
神,是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大脑)所主。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因此,清心寡欲以养神,人体就能保持健康、益寿延年。白居易诗云:“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到三十生白发。”这是神耗而早衰的真实写照。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宽广,是养神的首务。
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则仅存,亡则俱亡。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明·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指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储气,储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耳。”有医家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要养生保健长寿延年,必须“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所以要保养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则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动,气不外耗。气功中的静养功法,就是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心身,是保养人体精、气、神一种较好的手段。它要求思想高度集中,静心宁神,摒除杂念,放松全身,达到万念皆空,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久久行之,能收到保养精气神的功效。精足,气旺,神全,则精神焕发、行动矫健,老年人能鹤发童颜,延年益寿,青年人可长葆青春,推迟衰老。此见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均是调摄精气神的好方法。
二、生活要有规律
据《黄帝内经》记载,上古时候人的寿命是比较长的,“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后世则不然,“年半百而动作皆衰”,其原因在于:“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修其天年,度万岁乃去”。后世的人则“以酒为乐,心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放半百而衰也”。也就是说,生活有规律性,人就会延年益寿;生活没有规律性,人就会早衰短寿。
首先是饮食要有规律,宜定时定量,不宜过饥过饱,不宜偏食。《灵枢·五味》云:“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援食不足,不能满足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不能保障人体器官的能量供应,久之可致早衰。反之,“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过量,也是损害人体健康,导致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进食过多,超过了消化器官的承受能力,就会损伤脾胃,不能正常地腐熟运化水谷精微,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现代临床证实,饮食过饱,暴饮暴食,不仅影响消化器官的功能,还可使心脑等器官供血不足,突发心脑血管病。长期的不节制地饮食,尤其是中年以后不注意这一点,过剩的脂肪沉积形成肥胖症、脂肪肝。血液流速减慢、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脑血管硬化,可使人提前衰老。所以有“饭吃七分饱,不用医生找”之说。
偏食也是致病之因,衰老之由。中医特别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杂粮,兼收并蓄,才能摄取多种营养物质,使人体的营养趋于平衡,也就是“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如果偏嗜,就会造成很多疾病。如《素问·五脏生成论》说:“多食减,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技;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灵枢·五味》也说:“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悦心。”事实证明,食盐过多,大量的钠离子进入血液,细胞中的水就脱离细胞使其稀释,作为防护手段而增加血容量;随着摄入大量的水,使血液体积——血容量持续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心脏加大压力驱动大量血液,血管壁则由于扩张逐渐失去柔性,从而增加了血流阻力,血压升高。体内盐分过多还能抑制碘活动,碘失去活力就会破坏胺质,降低激素分泌,使皮肤变黑,或出现褐斑或雀斑,或皮肤干燥。所以每日进盐量应控制在10克以下。高血压病人若每日摄盐量限制在0.5克以下,血压会逐渐下降。饮食五味为人体所必需,且又不能多食,所以《素同·生气通天论》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
怎样才算合理的饮食呢?《老老恒言》说得好:“勿极饥而食,食不过饱;勿极渴而饮,饮不过多。但使瓜不空虚,则冲和之气沦读肌髓。……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补之物,多食反至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如果做到这一点,饮食就恰到好处了。
其次是少饮酒。酒为五谷之津液,米曲之华英,能避风寒、宣血脉、消邪气、引药势。适量饮酒,可促进消化,补充人体热能和营养,预防心血管病,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有催眠作用。若醉饮过度,盆倾斗量,整日以酒为浆,则会毒气攻心,穿肠腐胁,神错志谬,目不识入。长期过量饮烈性酒,可引起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脂肪肝和肝硬变,暴饮烈性酒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而死亡。所以酒当少饮为佳。《本草纲目》指出:“酒少饮则和血行气,痛饮则伤神耗血。”
第三是节制性生活。性是人的本能,性生活是人体的一种生理需求,性生活与健康长寿密切相关。有研究认为,结婚的男女一般比独身的男女寿命长。适当的、有规律的性生活,会给男女双方带来心理上的快感、良好的情绪,增加天伦之乐,从而提高抗病能力,延年益寿。《遵生八笺》中说:“阴阳和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入房有术,对景能忘,可能延年。”反之,若恣清放纵,过度性生活,“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肾精亏耗,肾气乃伤,促使早衰。所以养生学家有言:“善养生者,必保其精。”
第四是劳逸结合,起居有常。我国人民自古就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习优适度的劳动锻炼和合理的休息,是保持人体精力充沛、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苦劳逸失常、起居无节,则可影响健康导致早衰。养生之术,无须远求,只需在起居、行住坐卧之间,时时留意调摄,则会受益无穷。凡过劳过逸,均对人体不利。《素问·富明五气》所言之”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属于过劳;而“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则属于过逸。《保生要录》指出:“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水流则诸,滞则法。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它消缓,即是小劳之术也。”如此知劳逸,慎起居,增寿延年,妙不可言。
三、顺应四时阴阳
《素问·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六节脏象论》又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必须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与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界有着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交换。中医提出:“人与天地相应”的科学观点,人既然是自然界的一员,就必须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才会健康长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站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病疾不起,是谓得道。”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一年四季,寒暑更迭,阴阳变化,这个自界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如何来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呢?《内经》中很早就提出了一套具体的办法。主张在春夏之季、气候凉转温、阴消阳长、万象更新之时,人体也必须相应地朝气勃勃,多作些户外活动,使阳气更加充足。秋冬之季,气候由温转凉,阳消阴长,肃杀寒冷,人体必须注意防寒保暖,避之有时,使附气不要妄泄。“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春而不彰。”阳气得以保养,疾病就不易产生,人体就会健康延寿。
四、善于调节情志
所谓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精神情感活动,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所做出的反应又称为七情。中医认为,每一种情感活动都与内脏相关联,也就是每一个脏腑都有其情感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心之志为喜,肝之志为怒,碑之志为思,肺之志为忧,肾之志为恐。一般情况下,喜怒悲优恐属正常的精神活动,只有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超极限的、剧烈的精神创伤,使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就会发生病变,从而导致早衰。清志所伤主要表现为气机紊乱、升降失调,所谓“百病皆生于气”,即是言气机紊乱后导致很多病变。情志影响气的病变是由于情志的不同而形式不一,即“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七情虽各有脏腑所属,各有偏伤,然总统归于心。所以清志之病,调心、宁心十分重要。怎样活心呢?陈医宝鉴》有是云:“欲治其疾,先活其心,必正其心,乃资于道。使病者尽去心中疑虑思想,一切妄念、一切不平、一切人我,悔悟平生所为过恶,便当放下身心,以我之天合所事之天,久之遂凝于神,则自然心君泰宁,性地和平,知世间万事皆是空虚,终日营为皆是妄想,知我身皆是虚幻,祸祸皆是无有,生死皆是一梦,慨然领悟,顿然解释,则心地自然清净,疾病自然安痊。”情志得调,气机流畅,病安从来,人定能长寿。
五、动静结合
中医养生亦重视健身运动,因为长期坚持运动锻炼,是人体维持健康、增强体质、永幕青春的秘决。钢经》中早就有了“导引术”的记载。我国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著名外科学家华佗,就自创“五禽戏”作为健身运动,以致“年且百岁,犹有壮容”。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犹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也。”他的学生吴曾如法锻炼,坚持不懈,活到九十多岁,仍耳不聋、目不瞑,齿牙完坚。说明长期的运动使人体的肌肉、骨路得到锻炼,使生理、心理得到调节,气血畅通,阴阳协调,就可起到却病延年的作用。
中医养生在强调动的同时,并不忽视静的一面,主张动静结合。《一览延龄》中说:“动中思静,静中思动,皆人之情也。更如静中亦动现书,动中亦静垂钓,无论动静,总归于自然。心情开旷,则谓之养生。……最静之人,食后亦直散步,以舒调气血。好动之人,亦宜静坐片时,以凝形神。”把动与静的结合从辩证观的角度剖析得十分透彻,一动一静,一张一弛,一文一武,一阴一阳,既对立,又统一,符合自然之道。事实证明,许多职业运动员并不是长寿者。所以延寿不但需要动,而且也需要静。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静结合是科学、合理的健康长寿之道。
老人运动保健的三大养生原则
生命在于运动,同样养生关键也在于运动,但老人养生运动一定要适量而行,遵照一定的养生规则。
1、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来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锻炼时一定掌握好运动量的大小,太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太大则超过了机体的耐受限度,又会使身体因过度疲劳而受损。因此,运动养生强调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2、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锻炼身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注意经常坚持不能间断。名医华佗那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方面指出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不间断锻炼的重要性。因此,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进行适当的运动,才能收到养生健身的功效。
3、有张有弛,劳逸适度
运动养生,并非指要持久不停地运动,而要有张有弛、有劳有逸,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紧张有力的运动,要与放松、调息等休息运动相交替;长时间运动,一定要注意适当地休息,否则会影响工作效率,导致精神疲惫,甚至影响养生健身。
白露运动注意事项 白露最佳运动——慢跑
仲秋之时,运动养生要顺应人体内阴阳精气的收敛内养状态,避免太过激烈的运动,以防汗液流失,伤耗阳气。白露时节,天气渐渐变凉,人的各项生理功能相对减弱,这时应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因此,“动静相宜”就成为这个时节运动养生的特点,而符合这个特点的最佳运动就是慢跑。
女人怎么预防衰老最有效
1.女人预防衰老应该积极地运动锻炼身体,运动锻炼的方式是女人预防衰老的最有效的方法,女人衰老乳房会下垂,所以女人只有通过运动的方式来预防自己性感乳房下垂,女人运动锻炼胸部能够让乳房保持坚挺不下垂。女性的乳房形状是以胸部肌肉为基础的,如果胸肌锻炼得当、发育良好,就可以帮助乳房塑形,从而改变乳房形状及大小,防止乳房下垂。锻炼吧,所有的健胸运动都很有效!
2.女人饮食上预防衰老可以通过饮食的方法来预防衰老,饮食能够补充身体需要的充足营养延迟衰老,蔬菜水果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人体中的维生素C正是能够延迟衰老的元素,所以想要延迟衰老的人们应该多吃蔬菜水果。女人预防衰老要多吃粗加工的米、全麦面粉和杂粮,还应多吃些动物肝脏。维生素C主要依赖水果、蔬菜获得,含量丰富,正常饮食即可满足。如果正在服用避孕药,那就要补充较多的维生素C,以保护肝脏和性功能。
3.女人预防衰老肾虚是大忌,女人肾虚会老得很快,如果女人肾虚的你是怎么预防衰老都是没有用的,女人患上肾虚是很容易衰老的,所以女人想要预防衰老就想要积极的预防肾虚骚扰你,远离肾虚才能够预防衰老。为防止过早出现肾虚,女性朋友不妨采取养生+食补的方法。养生主要是指锻炼身体和适当节制房事,食补是说在平时一般冬令进补为佳,可多食用一些有助补益肾阴的食物,例如山药就是很好的滋补食品,既补气又补阴,还可以煮枸杞羊肉汤温补肾气。
大寒运动养生
◎吞津咽液,补肾健脾
大寒时节的养生关键在养护脾胃,为了取得更好效果,我们可以采用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的“吞津养生法。”
所谓“吞津”,就是指吞咽唾液。我们古代的养生学家把唾液放在了和精、血同样重要的地位,认为这三者都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并称唾液“金津玉液”。《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脾归涎,肾归唾”。李时珍则说:“唾精,乃人之精气所化。”
唾液对脾肾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在液为涎”,所谓“涎”,就是指唾液中清稀的部分,有助于消化。经常吞咽唾液,可以减轻脾胃负担,有利于胃消化食物以及脾运送营养,从而起到健脾利胃的作用。而肾则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在液为唾”,所谓“唾”,就是指唾液中浑稠的部分。“津”通“精”,是由于肾精转化而成,不要吐出去,咽下可以滋养肾精。正是因为吞咽唾液能达到健脾利胃、补肾益精的作用,所以养生专家才会建议大家平时多用“吞津养生法。”
“吞津养生法。”非常容易操作:先柔和地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三十六次,要贴着牙床牙面,从上到下,从内到外,这样按摩牙龈对局部血液循环非常有利,可以增加牙龈部位营养和血液的供给。这样应该能渐渐感觉到唾液的产生,不过先不要咽下,等唾液越来越多后,用舌头抵住上颚,使唾液聚焦,然后用唾液洗漱口腔,最后分三次把这些唾液咽下即可。
◎健脾操
【功效】调养脾胃,防治消化不良、肠胃炎。
【方法】
1.双腿盘坐在床上,双手掌放在膝盖上,双目微闭,舌舔上腭。
2.以腰部为轴,慢慢旋转,旋转时腰部要尽量弯曲,上身前俯。先自右向左旋转30次,再自左向右旋转30次,每旋转1次约25秒钟,全部完成约30分钟左右。
【提醒】
以上动作每天在睡前做1次。
如何调理女人气血不足之症
1、身体按摩
说到中医养生,人们最为熟悉的便是穴位按摩了。其中,人体的气和血贯穿于全身,从而使得体内的脏腑、经络等一切组织器官得以正常运转,只有人体内的气血充足,才能使得体内的脏器以及经络能得到充足血液的滋养,以维持其机能,从而这也是避免疾病产生的重要形式。
2、中药调理
通过喝中药进行疾病的调养也是很多人比较信赖的一种养生防病的方法,其中对于一些气血不足的人群来说,选对中药也是十分关键的补气血方式。
3、运动滋养
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是极好的调节气血的方法。并且运动养生一直以来也是中医一贯主张的养生事项,在运动过程中能促进气血的充分运转。
运动养生的原则
1、协调统一,形神兼炼
在中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活动中,非常讲究意识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的密切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协调统一。意守是指意识要专注,心无 杂念;调息是指呼吸的调节,要均匀、有节奏;动形是指形体的运动,要自然、连贯、刚柔相宜。运动养生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使整个机体得以全面而协调地锻 炼,则能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协调统一性,促进健康、祛病延年。
2、顺应时日,莫误良机
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了“起居有常”的养生主张,告诫人们要顺应阳气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清代养生家张志聪把一日比作四 时,他说:“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因此,提出一天中的运动应该遵循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的规 律。在锻炼、活动时注意顺应阳气的运动变化,才能够起到 “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3、有张有弛,劳逸适度
运动养生,并非指要持久不停地运动,而要有张有弛、有劳有逸,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紧张有力的运动,要与放松、调息等休息运动相交替;长时间运动,一定要注意适当地休息,否则会影响工作效率,导致精神疲惫,甚至影响养生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