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拿孩子当人对待
别不拿孩子当人对待
我们正处在一个“家长普遍忽略孩子”的风气之中,我这么说可能很多家长并不认同,甚至会感觉很委屈:“尽心尽力给孩子创造条件,天天为孩子操碎了心”。是的,作为父母的我们确实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关键是我们的付出是不是真的就是孩子内心深处所需要的呢?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真的适合孩子未来的发展呢?
许多孩子对这样的话耳熟能详:“要是你乖乖听话,我就爱你。”孩子感觉什么都是家长老师安排,自己不被父母当人看待,自己只是父母的“脸面”和实现父母未竟心愿的代理人。父母的关爱与孩子的需要脱节,这导致孩子与我们父母的疏远。围绕孩子,更多的问题出现了:网瘾、厌学、叛逆、抑郁、焦虑、强迫、品行障碍、环境不适、性行为混乱、离家出走……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孩子,更困扰着家长。
以下是我咨询的两个比较典型但又很常见的案例:
案例一、琪琪,女,18岁,在省重点高中读高三。成绩排名全年级20多名,琪琪只要高考时正常发挥,考取名牌大学没有任何问题。但随着高考的临近,琪琪压力越来越大,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学习紧张、没有自信心,出现了严重的幻觉,觉得别人都是害自己的,总怕自己状态不好会影响他人。琪琪自述:父母都是大学教师,从小到大父母只盯着自己的学习成绩,虽然自己一直学习很好,但总是感觉压抑、沉闷,也没有什么爱好,与同学关系也不是很好,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这样学习是为了什么?很苦恼,但又不敢与父母沟通。
案例二、彬彬,男,15岁,在私立贵族学校读初三。脾气暴躁,在家稍有不顺心就大发雷霆。从初二开始经常上网逃学,初三下学期死活不进学校。母亲自述:由于早年与丈夫一起经商,生育较晚,彬彬出生后把全部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一直到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时还给孩子刷牙、擦屁股。由于孩子父亲经常在外忙碌,父子交流比较少,认为父亲没有资格管教自己,父子关系很僵,对母亲特别依赖。
孩子痛苦,家长痛心,老师头痛。家长管不了,老师教不好,好孩子做不了,这到底怎么啦?
对于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莫过于教育。教育内容呢,父母,学校和社会都把焦点放在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育和文娱特长教育,为之疯狂投入精力与财力,进入一种白热化状态。现在也有一小部分教育者把眼光放在生活生存技能教育上,但远远不如基础文化教育和文娱特长教育更吸引家长的眼球。目的是什么呢?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希望孩子生活得更好更幸福。而对于孩子的健康教育却投入甚少,认为只要孩子听话、学习好就一个好百好。真的只是学习好,有特长,在事业上成功,孩子们就幸福了吗?
作为父母的我们也都年轻过,也都有过自己的童年。我们做孩子的时候都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乖乖男吗?现在我们不是一样承担起我们的人生吗?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再次把我们自己带回孩子的生活,也把孩子带回我们的生活,换一个角度从孩子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孩子!当然,我并不是说父母必须十全十美,但是我们需要谦卑的心态、献身精神和愿意学习的心志。给予孩子们接纳、赞赏、关爱、时间、责任和权威。把孩子当人看待!
作为家长的我们有没有经常抚摸着孩子的头发,对他说:‘孩子,你真可爱。’有没有经常对孩子微笑,重重地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啊,这算什么?’……
你可以欺瞒一个骗子,你也可以愚弄一个傻子,但你绝敷衍不了一个孩子。因为父母的教育模式会不停地传承到下一代,除非刻意地打破这个怪圈,否则会持续地循环往复。多萝西?若特(Dorothy Nolte)著名的诗句贴切地诠释了孩子是怎样在家庭生活中学习的:
生活在批评、指责的孩子,吹毛求疵、尖酸刻薄;
生活在敌意、愤怒的孩子,性格暴躁,争斗不合;
生活在嘲笑、奚落的孩子,缩头缩脑、自卑怯懦;
生活在耻辱、羞愧的孩子,没有自尊、深感罪恶。
但如果我们父母换一个角度,一旦孩子们在接纳、赞赏、关爱、时间、责任和爱的权威下成长,其结果会令人称奇:
生活在容忍和友善的孩子,会心胸豁达、平易近人;
生活在鼓励和推动的孩子,会倍感安全,自强自信;
生活在赞赏和肯定的孩子,会体谅别人,知足感恩;
生活在正义和公平的孩子,会掌握原则,泾渭分明;
生活在安全和稳定的孩子,会心态平稳、信念坚定;
生活在支持和认同的孩子,会珍惜生命、自爱自尊;
生活在无条件接纳的孩子,便生活在上帝爱的怀抱。
这六原则让这一切成为可能,或许比这更多!这些原则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不能保证药到病除,但它是我们生活航程的指南,无论是波涛汹涌还是风平浪静,它都能为我们指引航向。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
但是,青春期是每个人都必然经历的阶段,作为父母,你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度过这个阶段。
孩子正在不断地成长中,你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也该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有所改变,再也不能把孩子当做长不大的孩子了。
方法/步骤
放低你的姿态
不要再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对待你的孩子了,他已经长大,那样他会觉得你把他当小孩子了,这样的时候他不会听进你的话。尝试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体会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思想以及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自己也经历过青春期,想想你当时的处境和感受。如果你已经忘了,不妨和你的孩子谈谈,他希望与父母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改变你的态度
当孩子小的时候,还不懂事的时候,也许你会用你认为对的方式教孩子做事,估计你很多时候会用命令的语气对孩子讲话。但是,孩子长大了,你也要跟着改变你的方式。从现在起,把孩子当做成人,以一种平等的关系去与孩子相处,不要再命令孩子,而是用商量的语气去与孩子沟通吧,相信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和认同的。
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如果你把孩子当做成人,那他就和你一样了,在家庭里,他的想法也该得到认可和尊重。家里如果有什么事情,不妨问问孩子的意见,和孩子一起商量,他会跟高兴,你终于在乎他的想法了,也会知道,你真的尊重他,那么他也会尊重你。对于孩子自己的事情,试着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你只需起一个把关的角色,为孩子提供意见,但是不把意见强加到孩子身上。
注意对孩子的评价
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灵是很脆弱的,他们会十分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家人的看法更加在意。所以,尽量不要用负面的词汇来评价你的孩子,如果过多对他负面评价,可能会让孩子形成较差的自我评价,失去自信心。对待这时期的孩子应以鼓励为主,对其评价要客观、有建设性。
和孩子建立好的关系
好的关系能够让你对孩子的教育更加发挥效用,如果你爱孩子,为孩子好,那么要让孩子感受得到。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小细节去促进你与孩子的感情吧,让孩子知道你尊重他,同时你是可信赖可依赖的家长。
学生叛逆期怎么教育 尊重与支持孩子
要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看待。
青春期的孩子有比较强的自立意识,有很强的自尊性。不要随便批评孩子,总是指谪孩子的弱点,拿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都不利于孩子发展。要用对待成人的态度对待孩子,体现出我们对他们的尊重,同时要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支持他们的决定。
怎样对待任性的孩子
任性一般是指放任自己的性情,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任何约束。孩子的任性使家长万分头痛。例如,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进一盆香喷喷的鸡汤里。
面对着任性的孩子,家长们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劈头盖脑地一顿打骂,简单处理这令人尴尬的局面。但是过了几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那么,孩子任性该怎么办呢?
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长选用。
一、 强制休息片刻。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二、 转移注意力。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这样既满足了小孩的表现欲,又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迁移成有序的竞赛。
三、 一个轻柔的暗示。如果孩子正在拨弄电视机音量,你千万不要大声叫骂,不妨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他把音量放小,问他:“为什么妈妈喜欢这样做?”
四、 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导致儿童性早熟5大错误行为
1、让孩子跟成人学“荤段子”
很多家长都有带孩子去上班的经历,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一些同事拿孩子当“开心果”,拿孩子找乐儿,对孩子的影响并不好。一位家长就说,她带着4岁多的孩子去了单位以后,孩子就学了很多“大人话”,什么“出来混”、“包二奶”、“抱粗腿”之类,甚至还学了一些“脏话”和“荤段子”,这让家长很是担心。
2、给男孩戴墨镜换一身酷装
给女儿烫一头卷发,再穿上成人味儿十足的长裙;给儿子戴上墨镜,再换上一身酷装,这是有些家长爱做的事。只要广告里说什么保健品好,当家长的就会买来给孩子试试。儿童营养专家则认为,给孩子盲目地进补、乱用保健品,可引起儿童血液中激素水平上升,还会造成孩子肥胖,进而导致性早熟。
3、幼儿园老师速配“小伴侣”
“妈妈,今天你得给我的媳妇买一双新鞋。”一个3岁多的男孩这样对妈妈提出了要求。这位妈妈经过调查才知道,孩子幼儿园的老师在班里“速配”了好几对“小伴侣”,平时总是拿“小夫妻”们开玩笑。
在一些幼儿园老师看来,拿自己班上的小朋友开开玩笑并没有什么,可家长们大多认为这不合适,因为现在的孩子懂的东西并不少,所以从小就该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友情关系。
4、三四岁孩子学唱爱情歌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中多了一种“小孩当嘉宾”的内容。主持人用一些奇怪的问题和表演形式来折腾孩子。说是让孩子展示才艺,实际上是孩子越能出洋相越好。
有的节目中孩子们打扮得非常成人化,三四岁的孩子就去模仿摇滚歌星或是唱爱情歌曲。而主持人还会故意让孩子去做一些抛媚眼、搔首弄姿的动作。这些娱乐节目中的语言和行为,会被幼小的孩子当作模仿的对象。幼儿教育工作者郭建国认为,孩子语言和行为上的“早熟”不可掉以轻心。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别让孩子这面镜子照出我们成人的不文明和不健康。
5、孩子与大人一起看成人电视
5岁的男孩竟然长出了胡须,6岁的女孩乳头已增大。中医性早熟特色专科接待了这样两名罕见的小“大人”,而临床诊断的结论更令两位家长吃惊———成人电视惹的祸。原来两孩子都是电视迷,常跟着家长看成人电视系列剧。一份统计资料也证实,儿童性早熟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而该专科每天诊治的近百名性早熟儿童中,约占三成是观看成人电视而引发的。
孩子胆小该如何对待
1.不要操之过急
对待胆怯型的孩子,创设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非常重要。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块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也不要强迫他,因为这样做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来应对,使害羞升级。
2.鼓励使人大胆
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没用”、“胆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责只会更加打击本就自卑的他。当孩子表现不如人意时,父母应当耐心予以安慰和鼓励。在尴尬的节骨眼上给孩子一个温暖坚定的眼神,他的信心才会慢慢增长,直到把过度的羞怯抛到脑后。
3.在家别太宠溺
胆怯表现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这不免使其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未知的恐惧。在家时,家长别让孩子太由着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办,而应适时放手,让他多到社会上去见识见识。
4、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和氛围,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去成长和发展,父母最好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这样孩子的潜能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父母永远都不要当孩子未来的策划者,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在成长道路上能时刻纠正自己错的引导者,做孩子的后盾。
5、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现出勇敢、坚强的一面,时间长了,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也会变得更加坚强勇敢的。在平时,父母也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英雄故事,来鼓励孩子做个独立、坚强、勇敢的人。
6、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尝试让自己的孩子出去多和其他孩子交朋友,并尝试和陌生人交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赖大人,自己要有自己的想法。当然,如果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是得需要请教父母来帮忙,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
7、培养自信
孩子胆子小多半是因为孩子缺乏自信造成的,所以为了可以让孩子摆脱胆小的困扰家长们应该想办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比如孩子做成功某件事情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打击,这样的话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改善孩子胆子小的症状。
怎样对待较真的孩子
孩子的认知是从真实的具体事物开始的,正常的孩子更愿意顺从真理,不会因为父母或者老师的权威而放弃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了解事物发生的真实过程是每一个做父母和老师的责任,也是孩子发展的必须、服从的开始。大人的话即使是正确的,也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健全的人格是不容强迫和践踏的。如果孩子在父母和老师的权威中长大,将来他也会形成强加别人意志的习惯,同时也容易屈从别人的权威。
明明是一家幼儿园的宝宝,已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虽然他只有4岁半。
一天,明明在他的课桌下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蓝色塑料物品,他很好奇也很喜欢,就一直拿在手里玩。这时,一个叫阿植的小朋友跑到明明面前,一边抢一边喊:“这是我的,这是我的。”明明坚决不松手,也不停地喊:“这是我捡到的,这是我捡到的。”阿植抢不过明明,就大哭起来。
老师先分别安慰了两个宝宝,然后问阿植:“你的这个瓶盖是哪里得来的?”阿植说:“这是我家里饮水机上的,爸爸给我的。”老师又问明明:“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明明说:“不知道,我是在课桌底下捡到的。”老师知道这确实是饮水桶上的瓶盖,阿植说的应该是真的,就对明明说:“这个瓶盖确实是阿植的,但是阿植没有保管好,弄丢了,被明明捡到了,那现在请明明把瓶盖还给阿植好不好?”明明坚决不同意,还反问老师:“你怎么知道这是阿植的东西,这是我捡到的。”老师想,如果强硬地解决这个问题,明明不会服气,还会伤害到孩子。就又转头对阿植说:“阿植,你可不可以把这个瓶盖先借给老师,老师照这个再找一个相同的瓶盖给明明,好不好?”阿植同意了。于是,老师领着明明来到幼儿园放饮水桶的地方,让明明自己看捡来的蓝色塑料是不是饮水桶的瓶盖,当明明眼见为实后,他才真心认可了老师的判断。老师帮明明找到了3个蓝色瓶盖,明明不仅主动把瓶盖还给了阿植,还又多给了一个。
怎样对待早熟的孩子
孩子早熟的主要成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用对成人的要求引导和教育孩子。孩子的主要任务是玩,是通过游戏来增长知识和能力,但父母却不允许他们与小朋友一起“疯玩”,要他们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二、孩子所受到的熏陶和教育超越了孩子的接受能力,所模仿的对象成人化。生活中的许多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由于城市家庭老死不相往来,把孩子局限在家庭的小天地里,结果,可供孩子模仿的对象只有成人,孩子每天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大都超过他们本身的接受能力,最终导致孩子成人化。
三、父母填鸭式的教育使孩子背上难以承受的包袱。孩子生活在由父母组成的世界中,像玩具一样被大人摆弄来、摆弄去,父母始终控制着孩子,硬灌输给他们方方面面的、孩子难以承受的知识,并对孩子提出过高的、常常超出孩子忍受力的要求,从而过分刺激孩子的智力,使孩子无法醉心于自己喜爱的游戏和活动之中。
要防止孩子早熟,还孩子以童真,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给孩子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把孩子控制得太死、太严。
2、尽量让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生活,使孩子从以大人为伙伴的环境中解脱出来。独生子女的家庭更是要注意为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鼓励、支持,甚至有时要“强迫”孩子多与小朋友交往。
3、尽可能停止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尽量做到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
4、对孩子的成长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拔苗助长,未来的世界竞争是很激烈,需要早做准备,但是,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只有一个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人才能具备起码的资格在未来社会立足。
5、不要强迫孩子去做只有大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6、有关大人之间的事情不要轻易向孩子透露。特别是母亲要注意一点,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说心里话、商量事情的对象。
7、让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而强迫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所谓“本领”。
8、父母要能够抵制住媒体的“广告轰炸”,不要轻信所谓的“教子金法”,不要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鼓噪。还孩子以童声、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