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血管疾病患者初春如何锻炼

心血管疾病患者初春如何锻炼

1、不宜过早

初春晨练不宜过早,春天早晨雾气较重、温度较低,外出锻炼太早,易受寒风侵袭,且各种细菌处于活跃的繁殖期,很容易弥漫在空气中,加上如果是在粉尘较多的雾霾天,则更不适合锻炼。

2、准备充分

初春,人的肌肉和韧带还比较僵硬,如果运动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很容易扭伤。准备活动可选择步行、跑步等全身运动,帮助打开全身肌肉。适量进食也很必须,空腹锻炼可能使人头晕目眩,建议适当喝些粥,补充点水分,增加身体热量较好。

3、强度适中

在运动中,还要注意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节奏比较慢且运动量不大的运动方式比较合适,比如:慢跑、散步、太极、爬山、放风筝等,注意调节好自身节奏,科学运动。在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做鼓劲憋气、蹲下起立、剧烈用力的动作。

4、谨防感冒

运动后要注意预防感冒。如果身上出了汗,要随时擦干,不要穿着湿衣服让冷风吹,以免着凉引起疾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食物推荐

茄子

保护心血管、降血压,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还可增强血管的弹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对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大蒜

含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的良药。

洋葱

含有一种能使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同时洋葱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苹果

苹果富含多糖果酸及类黄酮、钾及维生素E和C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体内的脂肪分解,对推迟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

玉米

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海带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叶

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

西红柿

不仅各种维生素含量比苹果、梨高24倍,而且还含维生素芦丁,它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锻炼

锻炼方式要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区别对待。对肥胖及年龄不大的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运动量与运动时间可以各尽所能,适当放宽。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则运动量要小,时间要短。

糖尿病患者体育锻炼要先从短时间的轻微活动开始,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及时间,每天可锻炼数次,每次15~30分钟。锻炼方式要因人而异,根据家庭环境及条件确定,诸如室内散步,原地踏步或跑步行走,做体操、跳舞、打太极拳等。有条件也可借助室内健身器材锻炼,无条件者可采取做家务活的方式进行锻炼。

锻炼应避开降糖药物作用的最强时间。锻炼要持之以恒,除有急性 病外切勿中断。室内空气要新鲜,温度要适宜。

运动后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在饭后一小时左右锻炼;根据运动前后血糖变化,适当减少药量;运动时或运动后吃一些东西;餐前胰岛素注射改为腹壁皮下。

有发热、严重感染、酮症、严重心脑肾、视网膜合并症及高血压者,应禁止锻炼。

近期血压偏高、水肿、蛋白尿、轻度心脑供血不足、屈光改变者,运动时脉搏应限制在本人最快脉搏的80%左右,或仅限于步行活动。

血糖忽高忽低的脆性糖尿患者不宜急于锻炼,若要锻炼应在医生监护下进行。

年龄较大的脑力劳动者勿作大运动量锻炼。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精微物质,都是靠它来推动,脾虚则运化不畅。加上饮食不节、思虑过度、劳逸失度等几个方面,诸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最终导致脾虚,甚至脾气下陷。而糖尿病患者大多是脾气不足、脾气下陷。

哪些人不宜冬泳 心血管疾病患者

如果是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人也不宜进行冬泳,水压对人的心脏血管会造成较大的负担,身体不适应的话很容易加重病情。

心血管患者怎么锻炼

心血管患者怎么锻炼?

不要去平路上跑或者在跑步机上采取平跑的方式

你的目标应该是山地跑或者是提高跑步机斜坡度。山地跑的模式会提高心率水平同时可以提高卡路里的燃烧量。还有好处就是可以增强腿部的力量,改善跑步姿势和弹跳的速度。

不要握住扶手

但你使用心血管锻炼的跑步机的时候不要握住扶手,要放开手臂前后摆动,不要横过身体(那会降低锻炼的效率)

户外运动

如果可能的话,在平常可以穿插户外运动来增加运动的多样性和改善室内运动,如跑步机运动的枯燥性。山地自行车和越野跑是在不平整的路面删进行的,可以增强运动热情和平衡感。虽然运动到的身体部分很少,但同样重要,可以稳定肌肉。

运用间歇锻炼功能

通过间歇锻炼功能可以提高锻炼的强度和将运动的效率提高到极限。将全力冲刺时间和低强度锻炼或者休息结合起来。比如你可以尝试100米的冲刺跑接着通过走步或者慢跑的方式回到重复冲刺跑初始状态 ,8到10次的冲刺跑可以让你达到自己的运动仅限状态。

拉力器锻炼

同样可以对心血管和提高力量是有帮助的。 使用双手拉力器进行锻炼可以只花传统锻炼方式时间的一小部分就可以有效提高肺部功能和提高心率到最高水平。

心血管疾病患者

现代人心目中标本式的笑容,当属微启双唇,露出八颗白牙的职业化微笑。其实,“笑”对人类来说,最初并不是这样一种社会交往工具,而是一种特殊的天然保健品。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结合多项科学研究指出,看喜剧、听笑话时最自然、最舒畅的“傻笑”,对下列五类人的健康大有裨益。

癌症患者

正常人体内每天都会产生一定数目的癌细胞,所幸我们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正是癌细胞的天敌,这些免疫杀手能够摧毁肿瘤细胞。而研究表明,由衷地笑至少能让14基因得到更好的表达,从而调节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动。因此,对癌症患者来说,笑确实是既不花钱又很安全的良药,当然,它对普通人预防癌症也大有好处。

心血管疾病患者

“大笑能使血管舒张,从而增加内脏血流的供应。”为多家医院提供“大笑康复训练”的美国心理学家史蒂夫?威尔森说,这种效果与有氧运动类似,不仅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发作,对于大多数心脏病人的康复,也是十分有益的。

哺乳期妇女

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处在哺乳期的妈妈更有理由开怀大笑。有研究指出,观看一部喜剧电影后,母亲乳汁中褪黑激素的水平会得到提高,皮肤过敏的婴儿喝了这种奶,过敏反应会大大降低。

糖尿病患者

得了糖尿病愁眉不展?小心会错过康复的良机。通过多项科学研究,科学家发现糖尿病患者饭后实在应该笑一笑,因为发笑带来的肌肉运动和神经内分泌水平的改变,能防止血糖水平升高!

体质差的人

令人惊讶的是,在绽放笑容之前,人们对欢笑的期待也会收到奇迹般的效果。喜剧开幕前,研究人员抽取了观众的血样,结果发现其内啡肽的含量已经增加了27%,生长激素的含量增加了87%。内啡肽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生长激素对肌肉、骨骼和内脏有益,这种健身效果可以算得上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开怀大笑好处

在不同的国度和文化里,语言文字可能不相通,握手、拥抱、鞠躬等动作的含义也千差万别,但真诚的笑容,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代表着友好与快乐。对保健也有良好功效。

中国人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西方谚语则认为:“开怀大笑是剂良药”。笑对健康的益处,得到了中西方医学专家的普遍认可。美国《观点碰撞》杂志又最新刊文向大家介绍笑的趣闻与好处,本报记者也就此采访了专家,教大家正确认识“笑”,学会“笑”。

笑是人天生的本领

“笑很简单,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笑也很复杂,蕴含着许多人们可能从来没听说过的学问。”美国心理学家史蒂夫·威尔逊是“世界欢笑旅行”组织的创始人,他对笑进行了多年研究,号召人们大笑。同时,他还与同事一起发现了许多关于“笑”的科学趣闻。

笑能调动53块肌肉。人的面部表情肌共有44块,通过与血管、骨骼的配合,一共能做出5000多个表情。其中各种不同的笑就有19种,每一种笑都会动用不同的面部肌肉组合,有时可以调用53块肌肉,有时则只用到5块肌肉。

人一生下来就会笑。芬兰科学家通过多项实验和调查发现,人不需要学习就能发出笑声,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在睡梦里微笑。但悲伤、烦恼等负面情绪,以及表达负面情绪的哭泣,则是通过亲身体验,在成长中慢慢学习来的。

女人比男人更爱笑。女人通常比男人更容易大笑,女婴也比男婴爱笑。这是因为女人的感情容易外露。调查还发现,69%的人认为微笑的女人比涂一脸化妆品的女人更迷人。

笑分为两类。笑虽然有19种,但只归为两类,一种是社交类的礼貌性笑容,调动的肌肉较少;另一种是发自肺腑由衷的笑,牵涉两颊的肌肉比较多。

笑比皱眉更容易。相对于皱眉来说,脸部露出笑容所调动的肌肉数量更少、用力也要小一些。既然绽放笑容如此简单,何不少一些愁眉苦脸,多一些开心的笑呢?

开怀大笑有六大好处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教授迈克尔·米勒称,大笑可以提高内啡肽水平、强化免疫系统、增加血管中的氧气含量。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国荣认为,笑对抑郁症患者有很大帮助。研究显示,笑主要有以下六大好处。 笑是特效止痛剂。研究证明,笑是最自然、最没有副作用的止痛剂。当你笑时,脑中的快乐激素便会释出,快乐激素是最有效的止痛化学物质,能缓和体内各种疼痛,因此一些罹患风湿、关节炎的人,也要经常笑笑,以减轻病情。

燃烧卡路里,帮助减肥。大笑是保持身材苗条的最佳方法。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大笑10—15分钟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使人心跳加速,燃烧一定能量的卡路里。

增强免疫力。笑能令体内的白血球增加,促进体内的抗体循环,这都能增强免疫能力,对抗病菌。另外笑也有助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给人很有活力的感觉。

使心脏更强壮。研究显示,风趣幽默、喜欢与人谈笑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较低。由于笑能使血液循环更好,血液流通可以避免有害物质的积聚,因而减少对血管的威胁,减少心脏病发生的机会。

笑助人升职。微笑让一个人看起来有魅力、善社交、充满自信,还能促进自我价值感上升,帮助人们有勇气克服难关。爱笑的人最容易得到晋升。

赶走压力。一个人大笑的时候,身体立即释放内啡肽,驱走负面情绪,释放压力。强迫自己笑也能有同样效果。

小习惯让你笑口常开

奥地利科学家的一项调查显示,现代人笑得越来越少了。其实,要想做到笑口常开,就要有意识地做一些努力。专家们建议可以培养以下一些习惯:每天早晨起来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笑容,遇到朋友、同事或者匆匆行走的路人,要尽量对他们微笑;多结交乐观的朋友,遇到快乐的事情一定要与周围的人分享,也耐心聆听他人快乐的事情,因为笑能传染;如果你性格内向不爱笑,可以尝试看些喜剧片或笑话,并尝试讲给别人听;有颗豁达的心,凡事多往好的方面着想;强迫自己笑,慢慢地笑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笑一笑,十年少。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禁忌

忌高糖

食糖过多,不能完全被机体利用的部分便会转化为脂肪。这对心血管病患者非常不利,可以加重高脂血症、动脉硬化。

忌高钾

心血管病患者若服用氨苯喋啶、安体舒通等保钾利尿剂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钾多的食物,如土豆、香菜、蘑菇、橘子等,以防引起高血钾症。若服用的是噻嗪类利尿剂,由于其有促进排钾的作用,则可多食用些这类食物。

忌豪饮

虽然有报道说少量饮酒对心血管病人有益,但不能因此而不加节制地饮酒。饮酒过量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成为心血管急症的诱因。

忌高脂

患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必须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尤其是动物脂肪、动物内脏、蛋黄等不宜食用。否则会削弱调节血脂药物的作用,降低疗效,甚至超过药物的治疗作用,进一步加重病情。

忌高盐

吃盐过多是所有心血管病患者的大忌。过多摄盐可引起机体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功能不全;也可引起小血管收缩,加重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并不可怕的,可怕的是患者不拿这个病当回事,而且不知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禁忌,所以若果你身边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让她看看这些禁忌。

患了糖尿病心脏病还能做运动吗

运动形式可以非常简单,如经常步行、跑步或游泳。运动能防止妇女2型糖尿病(通常称谓成年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

首席研究人员,波士顿哈佛公共健康学院弗兰克. 胡博士指出,目前,对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因素。美国糖尿病患者至少有一千六百万人。同大众相比,糖尿病患者患心脏病的机率高出2—4倍,而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机率则高出3—5倍。

众所周知,锻炼能减少大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但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有效却一直不清楚,因为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同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过去,医生对让不让糖尿病患者进行锻炼一直比较谨慎。因为运动能够改变血糖水平,诱发低血糖症,或者可能减少糖尿病患者所需的胰岛素量,使医生必须相应地调节胰岛素的剂量。另外,糖尿病患者运动也非常困难,因为疾病引起的腿部或足部神经损伤使跑步和步行等负重训练成为一种负担。

不过,目前的实验结果显示,尽管存在潜在的局限性,适度的运动(如快步走)对糖尿病患者极其有帮助。

实验时间为1980—1994年,实验对象为5,125名患2型糖尿病的女护士。胡和同事们发现进行锻炼的女性患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大大减少。同不活动者相比,那些每周至少保持4小时的适度到激烈的体育锻炼者,心肌梗塞和中风发病率几乎降低了40%。

胡说,“我们发现,如果女性糖尿病患者每天进行超过一小时的适度的锻炼,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将减少45%。这一结果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相当显著,因为她们极易诱发心脏疾病。”

研究证明,即使是快步走,其效果与更为激烈的锻炼方式,如奔跑和慢跑也有同样的效果,因为同慢跑相比,步伐加快能使发病机率降低。

心血管疾病患者该如何用药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都需要长期治疗服药,于是,有些患者便自以为久病成医,无视医生的指导,凭老经验自行用药,以致加重病情,甚至酿成一些悲剧。迷信药价贵就是好,有一患者老张患高血压三年了,一直服用一种价格较低的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最近,老张听说药价贵的药副作用小、疗效好,尤其是进口药,于是,老张自行寻来一些进口药服用,结果血压反而不正常了。殊不知,所谓好药,应该是一种适合自己使用、疗效好且副作用小的药物。的确,有不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都比较贵,而且贵的药在许多方面都比同类型的便宜药好一些,但贵的药不一定是好药。要知道,有些药的价格贵,可能是因为该药是一种新药,前期投入较多而产量较少之故,但有些药的价格贵,仅仅是因为换了更加花哨的包装而已,或是将原来就有的几种药重组,改头换面而提高了价格。所以,在药物的选择上,患者应该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而不是以药的价格高低来取舍。

间断治疗自行停药。忙碌的李某患有高血压,平时症状明显了,就买回一堆药吃上几天,症状轻了,就把药扔在一边。一天,他突然中风,医生一量血压高达200/120毫米汞柱。像这种服药吃吃停停的高血压患者,生活中并不鲜见。有的患者认为高血压症状控制了,血压量了几次都不高,就是疾病治愈,可以停药了。实际上,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以根治原发性高血压,而只能将血压控制好,保护靶器官不受损害。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

还有些患者因为害怕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而停药,其实毫无必要。因为任何一种药物在上市前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检测,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而药品说明书止列出的种种不良反应,是指在药物实验和应用中曾出现过的反应,一般比例都很小,并不是说每个服用该药的患者都会发生。只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仍然是利大于弊。

道听途说盲目用药李大伯得了高血压,听邻居老马说,用某药治疗效果很好,他就自行服用这种药。服药后,血压是降下来了,可他却出现了乏力、头晕、眼花等症状。到医院一查,脉搏只有50次/分钟左右。原来,老李以往心率就很慢,而该药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有使心率减慢的作用,对他来说并不适用。因此,用药忌生搬硬套,由于个体差异,适合他人的药物不一定适合你。况且,降压药是一种处方药,应该在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老年人预防心血管疾病

合理饮食不可少

当前,我国心血管病患人数至少有2.3亿,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超过9000万,且绝大部分患者散落在社区,因此,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重点转入社区是相当必要的。

专家提醒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不要长期吃咸菜,更不要不吃早餐或早餐中摄入大量脂肪,而且晚餐应该进行合理的搭配,减少畜禽类食物的摄取,要学会科学饮食。他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长久健康的保证。

运动、情绪有讲究

不仅如此,老年人经常参加的户外锻炼也是有讲究的。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科学锻炼,经常给大脑足够的营养,保证空气流通。尤其在即将到来的夏天,要减少酷暑中的户外运动量,避免发病。同时,时刻保持良好的生活心态是非常必要的。情绪应该以平和为主,不应大起大落。过于兴奋、激动、疲劳、生气等,都可能引起血管收缩障碍,导致疾病发作。

坚持服药可预防

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非常常见,100个糖尿病患者中,有75个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预防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数据统计显示,10个心肌梗死,有9个可被早期预测;6个心肌梗死,5个可以被预防。对此,陈广原提醒糖尿病患者,除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需要注意正确服药。以心血管疾病的常规预防药物阿司匹林为例,根据2010版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高危心血管风险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应常规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d),中度心血管风险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也应该考虑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统计数据表明,坚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心肌梗死每3例可减少1例,脑梗死每4例可减少1例。因此,坚持正确服用阿司匹林,不仅能抑制血栓的形成,更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锻炼

现在好多心血管病患者不会锻炼,不知道应该去如何正确运动,专家认为,步行简便易行,相对安全,应成为年老体弱者预防心血管等疾病的首选保健运动。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

运动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率

长期以来,很多医生告诫心肌梗塞病人尽量少活动,以减少心律失常、心脏停跳、心脏破裂的风险,病人和家属便以为心梗后卧床休息时间越长越好,活动越少越好。专家认为这里存在误区,因为“不能运动”使病人惶恐不安,感到生活无望,长期卧床之后很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坠积性肺炎、褥疮等严重问题。

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而言,运动能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肌供氧,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包括降低血脂、血压和血糖。

心血管患者锻炼首选步行

如果身体条件好一些,行进方式上,分为常规慢跑和间歇跑,前者速度一般在30~40秒内跑完100米,后者是慢跑和步行交替进行。

考虑到运动本身对老人的心血管系统也是一种考验,专家提醒:锻炼要科学而安全地进行。运动强度决定了效果:强度过低,只能起安慰作用,只有当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摄氧量的50%才能改善代谢和心血管功能;强度过大,无氧代谢的比重增加会让心血管负荷过度,还会损伤运动器官。

因为睡眠后人体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而且一夜没有喝水使血液黏稠,睡眠中血流速度减慢,若晨起突然出去大幅度运动,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又被清晨室内外的温差刺激,易发生心梗或脑梗。应等太阳出来后,或者黄昏再去锻炼为宜。

小编希望每一位心血管病患者积极正确的去运动,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会终生受益的,合理的运动会使自己更加健康。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怎么锻炼才好

不宜发怒心血管病人往往因大怒致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所以,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平静的情绪,不急躁,不激动,豁然大度.不宜突然用力突然用力时机体与环境间不适应,可以引起机体应激瓜,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肌张力增加等.如果应激反应过于强烈,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塞.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管腔本来就变窄,所以特别容易在突然用力时引起心肌梗塞

早晨不宜剧烈运动早上起床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是造成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早上进行剧烈运动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别会比运

心血管疾病患者该如何用药

我们出门旅游时候,由于旅游相关因素,如旅游地点、气候、压力、疲倦等,加上飞机在高空时导致缺氧等原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机会;旅游造成死亡的原因中,高达50%与心血方面疾病有关。而预防强过治疗,事前充分准备及留意,其实多数疾病与意外是可以避免的。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都需要长期治疗服药,于是,有些患者便自以为久病成医,无视医生的指导,凭老经验自行用药,以致加重病情,甚至酿成一些悲剧。迷信药价贵就是好,有一患者老张患高血压三年了,一直服用一种价格较低的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最近,老张听说药价贵的药副作用小、疗效好,尤其是进口药,于是,老张自行寻来一些进口药服用,结果血压反而不正常了。殊不知,所谓好药,应该是一种适合自己使用、疗效好且副作用小的药物。的确,有不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都比较贵,而且贵的药在许多方面都比同类型的便宜药好一些,但贵的药不一定是好药。要知道,有些药的价格贵,可能是因为该药是一种新药,前期投入较多而产量较少之故,但有些药的价格贵,仅仅是因为换了更加花哨的包装而已,或是将原来就有的几种药重组,改头换面而提高了价格。所以,在药物的选择上,患者应该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而不是以药的价格高低来取舍。

间断治疗自行停药。忙碌的李某患有高血压,平时症状明显了,就买回一堆药吃上几天,症状轻了,就把药扔在一边。一天,他突然中风,医生一量血压高达200/120毫米汞柱。像这种服药吃吃停停的高血压患者,生活中并不鲜见。有的患者认为高血压症状控制了,血压量了几次都不高,就是疾病治愈,可以停药了。实际上,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以根治原发性高血压,而只能将血压控制好,保护靶器官不受损害。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

还有些患者因为害怕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而停药,其实毫无必要。因为任何一种药物在上市前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检测,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而药品说明书止列出的种种不良反应,是指在药物实验和应用中曾出现过的反应,一般比例都很小,并不是说每个服用该药的患者都会发生。只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仍然是利大于弊。

道听途说盲目用药李大伯得了高血压,听邻居老马说,用某药治疗效果很好,他就自行服用这种药。服药后,血压是降下来了,可他却出现了乏力、头晕、眼花等症状。到医院一查,脉搏只有50次/分钟左右。原来,老李以往心率就很慢,而该药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有使心率减慢的作用,对他来说并不适用。因此,用药忌生搬硬套,由于个体差异,适合他人的药物不一定适合你。况且,降压药是一种处方药,应该在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身体状况、患病时间等因素都有所不同,那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选择药物,唯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各种误区千万不可踏入。

秋季养生如何做运动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节,但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汗出太过,伤阴助燥;避免过量运动,加重心脏负担。运动可以推迟衰老过程的到来,还可以预防各种加速衰老的中老年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适宜的运动有散步、登山、武术、体操、慢跑、蹬车、游泳等,通过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畅、舒筋活络和协调脏腑功能活动,使人精神焕发。因此,秋季养生小常识提醒心脑血管病患者秋季不宜晨练。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病患者锻炼最好在晚餐之后,如果是上午活动,也尽量晚一些,以减少心脑血管发病风险。

相关推荐

腊肉可以直接吃吗 心血管疾病患者

像患有高血脂、血栓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也要谨慎食用腊肉,因为腊肉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以及饱和脂肪,食用后会导致血管内脂肪含量增加,从而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容易堵塞血管,这样大大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运动不要太剧烈

冬季户外活动不要太剧烈,适当锻炼,合理休息。 寒冷环境大量活动会使得心血管系统负荷突然加重,产生心肌缺血风险。 比如长跑、铲雪劳动这样的活动就不太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办法

1、科学饮食 这是我们预防心血管疾病提倡的,患者要在每天的饮食上注意起来,均衡营养,多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吃优质蛋白,少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戒除烟酒等有害身体的行为习惯,健康生活。 2、加强锻炼 锻炼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有缓解的效果,有助于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的加强,适合患者的运动有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时间不宜过长。 3、调整心情 心血管疾病患者不适合情绪紧张、忧郁等心情,最好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对待,避免不健康的情绪使患者的病情加重,适当的和死后要进行身体检查,关注身体健康的变化

心血管疾病突发时如何采取正确急救措施

如果心血管疾病发生时,急救的患者应该立即把心血管疾病患者放在仰卧在木板上。然后,按照下面几个步骤采取措施: 1、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后,患者猝死时可能会出现舌根会向后坠落,有些患者也会出现堵塞气道,所以,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患者更应该重视通畅气道,同时做好保持呼吸畅通。现在比较常见的有仰头举颏法,这类急救措施主要是位于患者一侧,然后用另外一只手置于患者的前额,然后可以尝试的用力往下压,这样就能使患者的气道充分打开。 2、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发生猝死时,患者的肺脏常常出现缩陷症状,这时候,患者要进行正常的有

颈椎病患者锻炼方法

提托头颈 患者站立,头稍微后仰,双手交叉托于头后方,向上提托头颈,一张一驰重复30-50次,配合胸背部后仰,以活动脊柱的上部及胸廓、肩背等部位,达到放松关节的效果。 与颈争力 患者站立,双手叉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反复做抬头、低头活动,胸部保持不动,抬头时应尽量上抬,低头时,下颌尽量内收,动作幅度由小到大。 往后观望 患者站立,双手叉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眼平视,头颈部反复向左右旋转,活动范围不要过大,重复20-30次。 颈项侧弯 患者站立,双手叉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做颈椎侧弯活动,重复20-30次。

吃鱼油的注意事项 心血管疾病患者

鱼油中的EPA和DHA成分可以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延长凝血时间的的作用。可以预防血栓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炎症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证实:牙周出血、慢性肠炎等看似对身体健康无大碍的慢性炎症,会诱发心血管疾病,是引起脑中风以及心肌梗塞的高危因素。 一般人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元凶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然而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几年前发现,不少人并没有“三高”,却患上了心血管疾病。这种患者约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四成。 据湖北省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汪道文教授介绍,人体内一种叫做C反应蛋白的炎症因子,虽然在急性反应期可能起到免疫作用,但更多的是对血管的损害并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他们用20只小白鼠做了一个实

心血管疾病原因

心血管疾病不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而且还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心血管疾病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吧。 一、 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大家还是对烟情有独钟,戒不掉,吸烟会使血小板粘滞度增加,导致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使安静时的心率加快、收缩压与舒张压升高,心肌需氧增加。 二、肥胖:这样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患者在日常注意控制体重,饮食上注意合理膳食,可以适当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和内脏,对心脑血管有很好

心血管疾病护理

1.加强体育运动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2.戒烟限酒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3.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尽量少服用干扰脂代谢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利尿剂、双氢克尿塞、速尿、类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积极治疗影响血脂代谢的有关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

猪肉什么人不能吃 心血管疾病患者

心血管如果堵塞、硬化就更难通过脂肪,胆固醇含量高了,就更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果想要更好地控制病情,就该少吃排骨、三层肉、肥牛等,用鱼肉、豆制品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