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是不是血糖高呢
血脂高是不是血糖高呢
血脂高其实和血糖高有区别的。简单说来,高血脂病人的饮食应注意“一个平衡” 和“五个原则"。
平衡饮食:患有高血脂,很多人就完全素食、偏食,这是个误区,对身体是很不利的。我们从饮食中获得的各种营养素,应该种类齐全,比例适当,如果在两星期内您所吃的食物没有超过20个品种,说明您的饮食结构有问题。
五个原则: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纤维饮食
低热量:控制饮食的量,旨在达到和维持理想体重。所谓理想体重通常是以“体重指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其理想值为22。体重超过理想体重之10%表示过重,超过理想体重之20%表示肥胖。对于体型肥胖的高血脂患者,通常是每周降低体重0.5-1公斤合适。
低胆固醇:每日总摄取量应低于300亳克,胆固醇只在动物性食品中才有,植物性食品中不含胆固醇。各种肉类(包括:鸡、鸭、鱼、猪、牛、羊等)胆固醇含量:平均每两约含20-30亳克胆固醇。
低脂肪:尽量少吃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包括动物性食品(肥肉、全脂奶、奶油、猪油、牛油、猪肠、牛腩及肉类外皮)和部分植物性食品(烤酥油、椰子油、椰子、棕榈油)。烹调用油宜选择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例如:大豆、米油、玉米油、红花籽油、葵花仔油、蔬菜油、橄榄油、花生油、芥花油、苦茶油,另外,鱼类及豆类之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亦可多考虑用以取代其它肉类,作为蛋白质之来源。
文系统你想:为了进一步去减少 高血脂的水泡。为了减少不舒服的症状。那么建议病人不吃一些油腻腻的食物的了。而且这个时候的话,不仅仅要吃药,而且需要去尽量少吃一些高油点心的了。腰果和花生虽然很常见,但是不适合病人去吃的了。
尿酸超标有什么危害 高血脂、高血糖
尿酸高、血糖高、血脂高常常是一起发生的,所以,尿酸高的人群日常也要多注意一下自己身体的血脂、血糖情况,一旦发生上升情况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以免贻误治疗。
胆固醇高会胖吗 肥胖会引起胆固醇高吗
身体过于肥胖者通常会患有代谢综合征,导致身体代谢缓慢,血液中胆固醇代谢缓慢就会引起胆固醇高。并且肥胖人群的饮食一般都存在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分的现象,很容易出现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三高”症状。
抽脂前注意事项 术前进行健康检查
在进行抽脂手术前是有必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的,如果有心脏病,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凝血障碍疾病的人群,是不适合做抽脂手术的,比如高血压,在麻醉过程中由于需要注射肾上腺素,会导致血压增高,引发危险。
常吃葱的好处 降三高
大葱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经常吃葱的人,患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可能也更低。
三高人群能吃土豆吗
三高人群能吃土豆吗
1、如果血压,血糖,及血脂都偏高的话,是不建议食用土豆的,因为土豆里主要含有淀粉,在体内会转化为糖分,会严重的升高血糖,所以糖尿病的患者,土豆还是较少食用比较好。
2、土豆块茎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只靠土豆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可以吃,但是注意任何东西,多则不宜。
3、三高主要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多建议吃低盐低脂饮食,土豆多纤维食物比较适合但是土豆含糖比较多,还是少量食用低脂、低盐、低糖、营养饮食,饮食要多样化多吃蔬菜,适量锻炼身体。
胆固醇高的人可以吃鱼肝油吗
胆固醇高的人并不代表是血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脂高的人不应该吃鱼肝油,胆固醇高的人是可以吃鱼肝油的,但是不能过量.
老年痴呆的主要表现
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闫福岭主任医师介绍,老年痴呆症有三大病理特征,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和脑组织萎缩。而老年斑的形成往往是由于脑缺血后产生一种毒性物质,这种物质名叫β淀粉样蛋白,这种物质一旦增多,会在脑部形成沉淀,这就是老年斑。老年斑一旦形成就会对脑神经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会引起神经原纤维纠缠,使脑细胞减少,神经功能紊乱,脑组织萎缩。
专家分析说,引起脑缺血的原因很多,其中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都是高危因素。目前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都会影响脑血管,引起脑供血不足,而损伤脑细胞组织。特别是糖尿病人群日益增多,而糖尿病与老年痴呆症关系密切。
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会作用于脑细胞,损伤脑部神经。这些高危因素会导致他们日后患老年痴呆的危险度比正常人高出8倍。此外专家指出,家族遗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人群,以及教育水平低,过多使用铝制品或摄入含铝的食物,有脑外伤病史,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情况也都可增加患老年痴呆的危险。
专家指出,预防老年痴呆症,应该提早行动,从控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疾病开始,减少高脂、高热量饮食的摄入,有效控制体重,定期进行体育运动,起居规律,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预防代谢疾病的发生。一旦患上以上疾病,要及时就诊,合理用药,严格控制各项异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