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溴乙新适应症及新用途
盐酸溴乙新适应症及新用途
适应症
主要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有多辆粘膜痰而不易咳出的患者,及因痰液广泛阻塞小支气管引起的气急等症。脓性痰患者需加用抗菌药物的控制感染
新用途
用于眼干燥综合征:因本品口服后能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引起腺体分泌增加,故可用于眼干燥综合征。用法:口服必嗽平每次16毫克,每日3次。疗效:口服后泪液明显增加,症状缓解,效果显著。
盐酸溴己新原料的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检查方法
取盐酸溴己新粉末,用DMSO(二甲基亚砜)溶解,进行预干扰实验,找出最大稀释倍数;按找出的最大稀释倍数1600倍,制备盐酸溴己新供试液,与两个不同厂家的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进行干扰实验,最终确认是否存在干扰因素的影响,确认细菌内毒素的限度值;按照无干扰时的最大有效稀释倍数稀释盐酸溴己新溶液,再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新生儿黄疸的食疗方与中药方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 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食疗方
方剂一:蝉蜕0、5g,绿豆5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方剂二:鲜蘑菇或番薯适量。
制用法:做菜煮汤。食用。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阴黄症。
方剂三:冬瓜皮、玉米叶各3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中药方
方剂一:金钱草15g,栀子6g,茵陈9g,甘草3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方剂二:茵陈、茯苓各20g,栀子、白术各15g,木通5g。
制用法:水煎服。大便干结者去除白术,加大黄5g,枳实5g;发热烦躁,舌质绛红者,加生地20g,丹皮、赤芍各15g。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湿热症。
方剂三:黄连、茵陈、云苓各10g,黄柏、黄芩、栀子各6g。
制用法:研成粉,用蜂蜜调成药饼。贴于肚脐,外用热水袋温暖肚脐。
适应症:胎黄不退先天不足,气血两虚证。
盐酸溴乙新注意事项及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性,胃炎或胃溃疡患者慎用。2.肝功能不全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4.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5.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7.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1 本品可增加四环素与阿莫西林的疗效。
2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慢性支气管炎方子有哪些?
慢性支气管炎对人体危害很大,应该及早治疗。
1、祛痰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一般1周内即可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可口服盐酸溴环己胺醇、羧甲基半胱氨酸、溴己新等药物,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生理盐水、2%碳酸氢钠或N-乙酰半胱氨酸经雾化器雾化吸入。
2、支气管扩张药:部分患者因支气管痉挛或黏液分泌物阻塞而发病,可选用溴化异丙托品、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药物口服或吸入。严重者可用氨茶碱静脉滴注,亦可配合异丙托溴铵或沙丁胺醇溶液通过雾化器吸入治疗。
3、抗感染药物: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伴细菌感染时,可出现黄色脓性痰,且咳嗽加重,痰量增加,应根据痰细菌培养选择抗感染药物,未能确定病原菌者可采取经验治疗,较轻的患者口服或肌注即可,严重者应采用静脉途径给药,可选用青霉素G、甲氧苄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氨苄、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拉定、环丙沙星、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疗程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1-2周。
慢性支气管炎伴有发热情况,“咳”、“痰”、“喘”等症状是最明显的,所以上述介绍的祛痰方法很重要。其次就是建议大家日常多喝水,多注意休息,多吃清热利嗓食物;尤其青少年朋友,不要去哪些网吧、游戏厅类空气浑浊的地方。
盐酸溴乙药理作用及作用用途
【药理作用】
本品直接作用于支气管腺体,能使粘液分泌细胞的溶酶体释出,从而使粘液中的粘多糖解聚,降低粘液的粘稠度;还能引起呼吸道分泌粘性低的小分子粘蛋白,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
作用用途
本品具有较强溶解粘液作用,可使痰中的粘多糖纤维断裂,粘多糖分解,稀化痰液,还可抑制粘多糖的合成,减少痰中唾液酸(酸性粘多糖成分之一)含量, 降低痰粘度,便于排出。本品还能促进呼吸道粘膜的纤毛运动,具有恶心性祛痰作用,使痰液易于咳出,保持呼吸道畅通。
老年人气管炎吃什么药
1.1、抗感染药物
根据痰细菌培养对抗生素敏感试验的结果进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对未能确定病原菌者可采取经验治疗。较轻的患者口服或肌注即可。可选用青霉素肌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或头孢氨苄口服,或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口服。严重者应采用静脉途径给药,可选用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阿米卡星,头孢拉定、头孢唑林或头孢呋,稀释后分次静脉滴注。抗感染药物的疗程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1-2周。
1.2、气管扩张药
常用者有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β受体激动药,如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通过定量吸入器,或以特布他林或丙卡特罗口服,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口服,或茶碱控释片葆乐辉口服,或茶碱缓释片舒弗美口服。严重者可用氨茶碱稀释后静脉滴注,亦可配合异丙托溴铵或沙丁胺醇溶液通过雾化器吸入治疗。
1.3、祛痰剂
常用者有氨溴索,羧甲司坦,溴己新口服。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或N-乙酰半胱氨酸经雾化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有利排痰。
治疗支气管炎的消炎药是什么
(1)抗感染药物
根据痰细菌培养对抗生素敏感试验的结果进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对未能确定病原菌者可采取经验治疗。较轻的患者口服或肌注即可。可选用青霉素G 80万U肌注,2~3次/d;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每次2片,2次/d;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或头孢氨苄2~4g/d,分3~4次口服;头孢拉定1~2g/d,分4次口服;或环丙沙星0.25 g,3次/d;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0.2g,2次/d口服。严重者应采用静脉途径给药,可选用青霉素G 400万~600万U/d,氨苄西林6~8g/d,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阿米卡星0.4g/d,头孢拉定、头孢唑林4g/d或头孢呋辛2.25g/d,稀释后分次静脉滴注。抗感染药物的疗程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1~2周。
(2)支气管扩张药
常用者有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每次40~80μg;β受体激动药,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或特布他林(terbutaline),每次100~200μg,通过定量吸入器(MDI),3~4次/d吸入;或以特布他林每次2.5mg,或丙卡特罗每次25μg,2次/d口服;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每次0.1g,3次/d口服,或茶碱控释片葆乐辉(protheo),每次400mg,1次/d口服,或茶碱缓释片舒弗美,每次0.1g,2次/d口服。严重者可用氨茶碱每次0.25g稀释后静脉滴注,2次/d,亦可配合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或沙丁胺醇溶液通过雾化器(nebulizer)吸入治疗。
(3)祛痰剂
常用者有氨溴索(盐酸溴环己胺醇),30mg,3次/d,羧甲司坦(羧甲基半胱氨酸),500mg,3次/d,溴己新l6mg,3次/d口服。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或N-乙酰半胱氨酸经雾化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有利排痰。
新生儿黄疸的食疗法
一、治疗方法
中药方
方剂1:金钱草15g,栀子6g,茵陈9g,甘草3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方剂2:茵陈、茯苓各20g,栀子、白术各15g,木通5g
制用法:水煎服。大便干结者去除白术,加大黄5g,枳实5g;发热烦躁,舌质绛红者,加生地20g,丹皮、赤芍各15g。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湿热证
方剂3:黄连、茵陈、云苓各10g,黄柏、黄芩、栀子各6g
制用法:研成粉,用蜂蜜调成药饼。贴于肚脐,外用热水袋温暖肚脐。
适应症:胎黄不退先天不足,气血两虚证。
食疗法
方剂1:蝉蜕0、5g,绿豆5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方剂2:鲜蘑菇或番薯适量
制用法:做菜煮汤。食用。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阴黄证
方剂3:冬瓜皮、玉米叶各3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二、家庭护理
1、婴儿出生后,即应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黄疸退后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早考虑病理性黄疸的诊断。
2、注意观察荒诞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剔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及早发现重症婴儿,及早治疗。
3、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肚脐部及臀部的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盐酸溴乙新用法与用量及不良反应
用法与用量
口服:成人每次8~16毫克,每日3次;儿童每次4~8毫克,每日3次。一般需服3~5日后见效。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次4~8毫克,每日1~2次。静脉注射用25%葡萄糖液20~40毫升稀释后缓注。静脉滴注,用5%葡萄糖盐水或林格液250~500 毫升稀释后缓滴。雾化吸入:每次2~4毫克,每日1~3次。
不良反应
偶有恶心、胃部不适,减量或停药后消失;少数病人血清转氨酶短暂升高,但能自行恢复。
盐酸特比萘芬片 适应症
由皮肤癣菌如毛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疣状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引起的皮肤、毛发真菌感染。
本品仅用于治疗大面积、严重的皮肤真菌感染(体癣、股癣、足癣、头癣)和念珠菌(如白色假丝酵母)引起的皮肤酵母菌感染,根据感染部位、严重性和范围考虑口服给药的必要性。
皮肤癣菌(丝状真菌)感染引起的甲癣。
气管炎西医治疗方法
(1)抗感染药物:
根据痰细菌培养对抗生素敏感试验的结果进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对未能确定病原菌者可采取经验治疗。较轻的患者口服或肌注即可。可选用青霉素G 80万U肌注,2~3次/d;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恶唑),每次2片,2次/d;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或头孢氨苄2~4g/d,分3~4次口服;头孢拉定1~2g/d,分4次口服;或环丙沙星0.25 g,3次/d;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0.2g,2次/d口服。严重者应采用静脉途径给药,可选用青霉素G 400万~600万U/d,氨苄西林6~8g/d,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阿米卡星0.4g/d,头孢拉定、头孢唑林4g/d或头孢呋辛2.25g/d,稀释后分次静脉滴注。抗感染药物的疗程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1~2周。
(2)支气管扩张药:
常用者有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每次40~80μg;β受体激动药,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或特布他林(terbutaline),每次100~200μg,通过定量吸入器(MDI),3~4次/d吸入;或以特布他林每次2.5mg,或丙卡特罗每次25μg,2次/d口服;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每次0.1g,3次/d口服,或茶碱控释片葆乐辉(protheo),每次400mg,1次/d口服,或茶碱缓释片舒弗美,每次0.1g,2次/d口服。严重者可用氨茶碱每次0.25g稀释后静脉滴注,2次/d,亦可配合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或沙丁胺醇溶液通过雾化器(nebulizer)吸入治疗。
(3)祛痰剂:
常用者有氨溴索(盐酸溴环己胺醇),30mg,3次/d,羧甲司坦(羧甲基半胱氨酸),500mg,3次/d,溴己新l6mg,3次/d口服。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或N-乙酰半胱氨酸经雾化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有利排痰。
怎样治疗气管炎的呢
1.抗感染药物
根据痰细菌培养对抗生素敏感试验的结果进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对未能确定病原菌者可采取经验治疗。较轻的患者口服或肌注即可。可选用青霉素肌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或头孢氨苄口服,或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口服。严重者应采用静脉途径给药,可选用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阿米卡星,头孢拉定、头孢唑林或头孢呋,稀释后分次静脉滴注。抗感染药物的疗程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1-2周。
2.支气管扩张药
常用者有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β受体激动药,如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通过定量吸入器,或以特布他林或丙卡特罗口服,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口服,或茶碱控释片葆乐辉口服,或茶碱缓释片舒弗美口服。严重者可用氨茶碱稀释后静脉滴注,亦可配合异丙托溴铵或沙丁胺醇溶液通过雾化器吸入治疗。
3.祛痰剂
常用者有氨溴索,羧甲司坦,溴己新口服。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或N-乙酰半胱氨酸经雾化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有利排痰。
治疗气管炎的方法有哪些
1、 抗感染药物
根据痰细菌培养对抗生素敏感试验的结果进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对未能确定病原菌者可采取经验治疗。较轻的患者口服或肌注即可。可选用青霉素肌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或头孢氨苄口服,或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口服。严重者应采用静脉途径给药,可选用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阿米卡星,头孢拉定、头孢唑林或头孢呋,稀释后分次静脉滴注。抗感染药物的疗程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1-2周。
2、 支气管扩张药
常用者有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每次40~80μg;β受体激动药,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或特布他林terbutaline,每次100~200μg,通过定量吸入器MDI,3~4次/d吸入;或以特布他林每次2.5mg,或丙卡特罗每次25μg,2次/d口服;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每次0.1g,3次/d口服,或茶碱控释片葆乐辉protheo,每次400mg,1次/d口服,或茶碱缓释片舒弗美,每次0.1g,2次/d口服。严重者可用氨茶碱每次0.25g稀释后静脉滴注,2次/d,亦可配合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或沙丁胺醇溶液通过雾化器nebulizer吸入治疗。
3、 祛痰剂
常用者有氨溴索盐酸溴环己胺醇,30mg,3次/d,羧甲司坦羧甲基半胱氨酸,500mg,3次/d,溴己新l6mg,3次/d口服。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或N-乙酰半胱氨酸经雾化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有利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