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发生以后应当怎样锻炼
骨折发生以后应当怎样锻炼
1、被动运动:适用于体弱无力,暂不能作主动运动的患者。在固定部位的远端关节做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腱粘连,但运动要轻柔,以免影响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宜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2)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作主动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2、主动运动: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早期进行静力性肌肉收缩,即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整个肢体的肌肉紧张用力然后放松。这类运动在骨折对位良好情况下采用,可促进骨痂生长,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
骨折喝酒会有后遗症吗 骨折后如何护理
1、保证休息。在骨折后,伤者应该尽量保证自身的休息时间,有利于伤势的恢复。
2、适当补充营养。由于在骨折期间,骨头的恢复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在生活中应当适当补充营养,但不建议过量补充,否则也会影响骨折部位的正常愈合。
3、适当锻炼。当骨头的恢复情况比较良好时,建议伤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进行锻炼。
骨折早期应该如何锻炼
第一,要鼓励骨折患者活动,又要循序渐进。随着骨折稳定程度的增加和患者全身情况的改善,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内少到多。
第二,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瑞稳定的活动。例如外展型肪骨外科颈骨折的肩关节外展活动,伸直型肢骨骸上骨折的伸肘活动,前臂骨折的前臂旋转活动,挠骨远端骨折的腕背伸和挠骨侧偏活动,股 骨下l/3骨折的下肢内收活动,胚肋骨骨折的小腿内外旋活动以及踩部骨折的足战屈活动等都小利于骨折的稳定,应加以控制。
第三,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功能为主。例如上肢的各种活动,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下肢以增加其负重,步行能力为主。
第四,锻炼不应引起剧痛。进行功能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任何练习都不应引起剧痛。有时练习可产生轻微疼痛,但在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锻炼不应让患 者感到疲劳,不府在骨折部伦发生疼痛。如运动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水肿,表示运动过量。
第五,有以下情况者不宜到体疗室进行功能锻炼:骨折延期愈合,关节内有骨折片及损伤性关节炎。
第六,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积极性。医务人员应细心负责地把功能锻炼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重要性等向患者详细介绍清楚,使患者可以有信心地、主动地进行功能锻炼。
髌骨骨折如何锻炼恢复
1、用丝线作周围固定,方法简单且可用于粉碎性骨折
术后长腿石膏托固定患肢于伸膝位,约3~4周开始练习膝关节活动,但负重要到骨折愈合以后。督促指导病人及时练习,并按着要求进行。
2、及早开始锻炼股四头肌
如股四头肌萎缩无力,则不能伸直膝关节,也就不能站立。主要是肌肉等长收缩运动,教会病人收缩方法,随时活动。要求每小时作100次,为起床行走准备条件。
3、髌骨被动活动
如病情容许,在晨晚间照顾护士时,可将髌骨向左右两侧推动频频,随时走到病床旁发言时也推动几下,以防备髌骨的枢纽关头面粘连。嘱告病人坐起时,本身也要随时推动。
4、保守疗法
将患肢置于长腿石膏托上,固定于伸膝位3~4周。去除外固定后,即开始逐步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对于无移位或移位轻微的骨折,可以使用单纯的外固定。外固定方法多用石膏固定。
股骨颈骨折术后如何锻炼
锻炼方法要结合病人的全身状况、手术情况,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执行康复方案。
1、空心钉固定术后锻炼方法:
1)愈合期的康复锻炼
手术后3~5天开始卧位坐保健体操练习,每日1~2次,主要内容包括趾与踝的主动练习、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静力性收缩;第2周在医护人员的扶持下不使股骨旋转与内收,做髋、膝主动屈伸运动,动作轻柔,幅度小,重复次数少,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同期上肢行支撑肌肉的抗阻练习,包括胸大肌、背阔肌、肱三头肌等。术后第2个月,坐在床边双小腿下垂,膝关节紧贴床沿,患肢行主动屈伸练习,以双下肢不肿胀、膝关节主动伸直达60°以上为佳;术后6周后可在坐位行主动屈髋、伸膝练习。不宜在床上盘坐,以免髋关节外旋影响股骨颈骨折的稳定性。在床沿坐,双小腿踩踏脚凳上,练习用双臂撑起上身和双臂支撑并向后上方抬起臀部。
术后3个月,可增加下列练习:①仰卧位,患肢伸直做主动下肢内收、外展运动,以及俯卧位患肢伸直抬高做伸髋肌力练习。②坐位做抗阻股四头肌练习,必要时做恢复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的练习。年龄较轻、体质较强的患者可作双掖杖两点步行,患肢不负重。
2)恢复期
骨折愈合进入恢复期,此期要加强髋、膝、踝部的练习活动,患肢逐步恢复负重,以恢复髋与膝的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行动能力,加强下肢的稳定性。
第一个月增加下列练习:①髋关节屈伸的关节活动范围牵伸。扶杆双足站立做踝关节主动的屈伸、内翻、外翻运动及下蹲起立。再1周后,增加扶杆站立做双下肢交替步运动。平行杆内步行和用双掖杖做四点步行。
第2个月,可练习用健侧上肢拄单拐步行,2周后可改由患肢上肢扶拐。
第3个月,可改为由健侧上肢扶手杖步行。增强髋关节的内收、外展和旋转练习。2周后改由患侧上肢扶手杖步行。
以后再逐步提高下肢负重能力、耐力和行动能力及adl功能,包括变速行走、跨越障碍、拾取落地物件、上下楼梯、用厕所、洗浴等。这一过程可长达1~1.5年,期间应定期复查,包括x线片复查,查看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有无股骨头坏死的倾向。
预防骨折有哪些养生指南
一、练功强身:应积极长期地坚持锻炼,增多在户外活动时间,多呼吸新鲜空气,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选择616散步、manpao慢跑、taijiquan太极拳、保健操等项目。多活动能使血液中的钙质更多地在骨骼内存留,因而提高骨的硬度,能有效地减少骨折的发生。
二、多shaitaiyang晒太阳:阳光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而钙的代谢依赖维生素D的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体内钙的形成和吸收,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使骨骼中钙质增加而提高骨的硬度。
三、未病先防:老年人不宜到人多和车多的地方活动,下雨、下雪或地上积水、结冰时不要外出,以免跌倒而发生骨折。不要攀登梯子或爬高活动,不宜在陡坡上行走,因老年人下肢无力,反应迟钝而易跌倒。平时出门时,须缓步慢行,若有1297眼花、耳聋、头656晕等症状时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有帮助搀扶走路或手拄拐杖。夜间上厕所之前,应先在床沿坐上片刻,以使腿部肌肉力量处于兴奋状态,并可防止体位改变时的一时性dixueya低血压的发生。洗澡时,要准备好小凳子,坐着穿裤和鞋,防止跌倒。
四、饮食调摄:多吃蔬菜、蛋白质和富有维生素的饮食,可防止887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以利于祛瘀836消肿,后期应偏味重,选择合适的饮食调51补肝肾,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五、密切观察:当遭受损伤后,如怀疑有骨折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在转送途中,应采取必要的临时固定措施。如上肢骨折应用木板将手臂固定,木板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面。也可将骨折的手臂与胸部缚在一起固定。下肢骨折可用长木板将伤肢缚扎在一起,木板长度上至腋下,下应超过脚跟,或可将患肢与另一健肢缚扎在一起固定。脊柱骨折应由双人平行搬至木板上缚扎固定,颈椎骨折应将头部两侧用沙袋垫好,限制头部活动,然后才能送医院。如有出血,应用清洁布临时包扎伤口,然后用止血带结扎。一般止血带结扎时间每次不超过1小时,每隔1小时可放松止血带1~2分钟,以看到鲜血流出为止,可防止因结扎时间过长而引起肢体缺血7292坏死。用7565石膏等方法作骨折固定后,24小时内须密切观察伤肢末端皮肤色泽的变化和肿胀情况。如发现肿胀加剧,皮肤有瘀紫应立即就诊,放松或拆除石膏,以防因石膏固定太紧而引起肢体缺血、回流不畅而坏死。骨折固定期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六、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锻炼未受伤的关节,每天每小时一百次,能避免关节僵硬、挛缩和肌肉萎缩。采用轻按摩的方法自我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的恢复。
幼儿肱骨远端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肱骨骨折康复训练:
骨折后关节功能改善需要数月的时间,只要能认真小心和坚持不懈,每日都会有进展,你不要太过于着急,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回过头来看,才会感觉到进步。因为肘关节僵硬的基本原因是骨骼与软组织之间的粘连,靠锻炼来松解和吸收这些粘连是无形中的事情,更象把橡皮筋拉松的过程,在开始时总会反弹回去,但反弹的力度会越来越小。
通常情况下,在8周内能达到30-40度的活动度,一般会恢复到接近正常,即使在3个月内达到这个度数,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也会有满意的恢复。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骨折愈合情况。前3个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时期,过度锻炼会破坏骨折愈合的基础,应该与主治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医生的指导下锻炼。且不可使用暴力,应注意保护骨折部位。
锻炼的方法应该先从关节的灵活度开始,比如旋转、伸展,然后逐渐加强负重性质的锻炼。可以用另外一只手帮忙做幅度稍大的屈伸(不引起疼痛感为是)。锻炼的同时可以辅助磁疗及热敷(用红花、田七煮水熏洗热敷或者用当归、丹参、红枣、骨碎补煮粥服用)。
肱骨髁上骨折康复锻炼方法
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均要作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病人作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
(一)主动运动: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向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减轻创伤对全身反应,防止关节僵硬,因此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
(二)被动运动
1、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2、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作主动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对早日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囊挛缩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肱骨上段骨折的治疗方法
一.复位
骨折早期复位 可使骨折修复顺利进行。复位的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如果过长地拖延复位时间,就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骨拆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所以,对每一个骨折,原则上应争取解剖学对位,而对某些骨折,复位时有一定困难,虽未完全恢复到解剖位置,但骨折愈合后,不影响该伤肢的功能,称功能对位。在治疗骨折时,要重视伤肢功能恢复,而不能片面地、机械地强求解剖学的复位。
二.固定
合适有效的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关键之一。它可继续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对线,又可以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剪力旋转力和成角的活动。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两类,骨折复位后,用于伤肢外部固定的为外固定,有小夹板、石膏绷带、持续牵引等。
三.功能锻炼
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均要作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病人作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