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跳舞五大注意
老年人跳舞五大注意
1、老年人不宜到人多拥挤的地方跳舞。应该选择空气流畅、人员较少的舞场。
2、不宜跳过于剧烈的舞。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狂舞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呼吸加剧,心律加快,血压骤升,可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
3、不要饱腹起舞。老年人消化机能差,饱腹跳舞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4、不要骤然降温。跳舞可能使身体冒汗、口渴,所以老年人在早晚跳舞时,不要随意脱衣,以防感冒,引发其他疾病;也不要过多饮冷饮,以免因低温的刺激引发呼吸道疾病。
5、不要穿硬底鞋。舞场地面平滑,老人穿硬底鞋跳舞容易滑倒。
老年人跳舞有什么好处
1、提高协调能力
舞蹈动作由头、颈、肩、上下肢屈伸、转动等动作组合成,对全身的协调性要求较高。老年人坚持适度跳舞,有助于提高全身协调能力,帮助老人不容易摔倒。
2、促进消化
跳舞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3、有益精神健康
老年人通过交流探讨舞蹈动作,可以增进友谊,促进精神上的沟通,排解寂寞。同时舞蹈可以帮助老人缓解精神压力,避免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
4、塑造体形
跳舞有助于中老年人保持身材,常跳舞的人肯定不会胖。只要要领正确,可以帮助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还可以重新塑造中老年人的形体。
5、增强抵抗力
老年人体质较差,抵抗力相较年轻人来说比较低,容易由于外界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产生疾病。跳舞是一项有氧运动,有计划、有系统的舞蹈训练,可以增强体质,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得病的机会。
6、缓解肌肉紧张
舞蹈运动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定剂,这是因为适量跳舞能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从而获得安神的效果。跳舞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这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
7、愉悦心情
跳舞时,悠扬的舞曲伴老人翩翩起舞,乐曲的节奏使老人充满活力。运动揉于音乐之中,音乐调配着运动,优美的轻音乐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悠然自得,不但使老人的精神愉快,增加食欲,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助睡眠,而且还能治疗许多疾病(如精神抑郁症等),并有明显的降低血压及减轻或治愈临床症状的作用。
8、提高记忆力
老年人的记忆能力,随着年岁的增长,会慢慢地消退。在排舞的操练过程中老人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听力记忆和舞姿记忆,经过排舞操练以及对脑神经的不断刺激,来减缓记忆力减退的心理现象,达到精采的健脑效果。经常跟着弦律音乐摆动身体,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跳舞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9、预防老年痴呆
愉悦身心缓解精神压力避免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舞场上的音乐会让你放松紧张情绪,舞场上的分为会让你快乐,忘掉一切烦恼。
10、延缓衰老
减缓衰老速度,常言说人老腿先老,跳舞是一种很好的腿部锻炼,常跳舞的人走路特轻盈,所以有人说跳舞的人不爱老。
11、养生好习惯
跳舞可以使你改掉很多坏毛病,如:喝酒,抽烟,打牌,睡懒觉等。跳舞可以使老年人心态平和与世无争,找到自己位置体现自身价值,克服失落感。跳舞可以广交朋友增进友谊,特别异姓朋友和忘年之交,异性朋友多了情绪会稳定,忘年之交多了人会年轻这样就不会得老年孤独症。
12、建立人际关系
老年人跳舞可以建立良好的新的人际关系,逐步淡化原有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在舞场上没有上下级,没有高低贵贱,不讲原有身份,不讲地域,没有代购一律平等。
老人跳舞有忌讳
①老年人不宜跳过于激烈的舞。
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过于剧烈易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呼吸加剧,心跳加快,血压骤升,可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
②老年人不要饱腹起舞。
老年人消化机能差,饱腹跳舞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③老年人切忌酒后起舞。
酒能刺激大脑,使心跳加速、血管扩张,酒后起舞会诱发心绞痛及脑意外。
④老年人不宜到人多拥挤的地方跳舞。
应该选择空气流畅、人流较少的舞场。
⑤老年人跳舞后应注意保暖。
跳舞会使身体出汗,所以,老年人在早、晚跳舞时,不要穿太多的衣服,跳舞后应披上外衣,以防感冒,引发其他疾病。也不要喝冷饮,以免因低温的刺激引发呼吸道疾病。
⑥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
舞场地面平滑,穿硬底鞋跳舞容易滑倒造成扭伤或发生骨折。同时,硬底鞋弹性差,地面反作用力大,对于腿肌腱和关节组织也有损害。
⑦老年人身体不舒服时切莫跳舞。
有的老年舞友,已经患了感冒,身体不舒服,还要坚持跳舞,误以为跳舞出汗,可以缓解感冒病情,其实,恰恰相反。患感冒后,应多喝水、多休息,这样才便于恢复健康。
老年人跳舞的基本功
1、把杆训练组合
中老年民族舞蹈培训与专业舞蹈训练有很大区别。在做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不可能像专业学员那样的强度和难度。除非是经过若干年业余训练,自身条件可以达到专业水平了才有能力做到难度和强度并举的动作组合。中老年喜爱好玩有趣的动作,这就要求教师在编排这类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注重结构简单易学,学生有能力做到。
2、压腿
中老年民族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就是压腿了,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重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压旁腿和后腿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重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3、劈叉
中老年民族舞蹈劈叉有利于拉伸学生腿部韧带。在训练时,注重脚背不能败坏。我们可以按照如许的顺序训练:首先是左脚在前劈叉,双手抱住左脚,控1-2分钟,然后腿不动,身体向后仰。有基础的学生可让右首撑住地面,左手抓住后腿控住。其次是左脚在前的竖叉不动,身体向右转的同时变胯,变为横叉。双脚背不要趴倒在地面。上半身和脚背都要立起来然后上半身趴倒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钟。最后横叉不动,再向右转,变为右脚在前的竖叉。
4、劈叉跳
中老年民族舞蹈劈叉跳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重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历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迅速收拢,还要注意将两脚并起来着地。
5、下腰
中老年民族舞蹈练习时要注意了,由于中老年朋友腰的柔韧性相对年轻人来说没有那么好,手脚都没有气力,支撑不住身体,常常是用头顶住地面下腰。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保护她们,纠正下腰的仪态,告诉她们用力的部位和下腰的要领。脚打开至肩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手心朝前。下腰时,上半身向后仰,头抬起来向后找自己的脚后跟,身体和手都向脚后跟靠齐并往里卷。下好以后,手臂和膝盖都尽力撑直,秋水看脚后跟。
6、踢后退
中老年民族舞蹈练习时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平着看前方。在踢后退的历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动,不要侧身回头,胯不能松,脚背和膝盖都要绷直。切忌身体前倾。如果在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做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先单一的联系控后腿即双手扶把杆,把一条腿向后抬起来,纠正学生的仪态,然后再过度到踢后退。
7、大踢腿
中老年民族舞蹈大踢腿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秋水注视前方。踢腿的历程中,同样要注重脚背和膝盖的绷直。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仪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习,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
跳舞健身每十五分钟需休息一次
如今,在街头巷尾、花园广场……到处都能看到人们跳舞的身影,有老年人、中年人,还有小孩子,可见,全民健身已经渐渐走进千家万户。虽然跳舞是一种美的享受,是有益健康的运动,但中老年人也要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老年人不宜到人多拥挤的地方跳舞,应该选择空气流通、人员较少的舞场。
2.不宜跳过于剧烈的舞蹈。老年人可以选择节拍小于每分钟100步的舞蹈,如扭秧歌、中快步舞、扇子舞等有氧、中等强度的舞蹈。
3.跳15分钟要休息。跳之前要先做5~10分钟简单的拉伸肌肉和韧带的准备活动,遵循先慢后快原则;跳15分钟应休息几分钟,总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
4.不要饱腹起舞。很多老年人习惯在晚饭后马上出去跳舞,这样是不对的。饭后应休息40分钟左右,再开始跳舞。
5.不要穿硬底鞋。硬底鞋弹性差,地面反作用力大,容易损伤小腿肌腱和关节组织。老年人跳舞时最好穿运动鞋。
适合老年人跳的舞有哪些
每到傍晚,社区里、广场上、小区花园中都会准时响起悠扬的音乐声,一群老人随着音乐舞动。跳“广场舞”既养身又怡情,但如果老年朋友们盲目地“跟风”跳,就有可能得不偿失。
专家介绍,跳舞时心跳、血流加快,呼吸加深,还能促进其他器官的代谢。但是,很多老人觉得广场舞运动量小,多跳一会儿才有效果,因此跟着舞群从头跳到尾,算下来,有的甚至会跳上两个多小时。对此,专家认为,老人运动时间过长,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来分解蛋白,补充过度运动的能量需要,加快器官衰老。若超出心脏负荷能力,还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反而有害身体健康。
建议锻炼总时间以不超过60分钟为宜,这60分钟要合理分配:跳之前要先做5—10分钟简单的拉伸肌肉和韧带的热身运动;最多跳40分钟,强度以脉搏 120—140次/分或轻度出汗为准;跳完后原地歇10分钟左右,可做些动作缓慢、放松的整理运动,不要直接回家,否则会影响大脑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使血压降低。此外,老年人跳广场舞,应尽量避免大幅度的扭颈、转腰、转髋等动作。跳舞时穿吸汗的棉质衣服,同时最好额外带件外套,以防出汗后受凉。 跳舞前准备
跳舞前30分钟不宜吃大量食物。但也不能空腹,空腹易引起低血糖,导致无力、眩晕等不适感。
做好热身运动
避免因突然运动而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如运动前活动一下膝关节、手关节,扭扭腰,拍拍腿,做5~10分钟即够,或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
跳舞注意
跳舞过程中,动作幅度别太大,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下腰等动作,以防跌倒,或关节、肌肉损伤。如果呼吸不畅,应先休息片刻后再决定是否继续练习。一旦出现不适感,如腿部疲劳、眩晕、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练习。
防止抽筋跳完舞后不要马上收工回家,须做一些舒缓活动来放松,如体操、散步等,让全身肌肉松弛下来。因为总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容易受伤甚至发生抽筋。
时间要合理安排
有些人为了跳广场舞不吃饭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而晚上跳广场舞跳到很晚也是不可取的做法,前者很容易使人低血糖从而昏阙,而后者不但影响自身睡眠还可能影响周边居民的睡眠,而且在拥挤的广场上跳舞也可能对身体的有害。 老年人跳舞应该是我们非常提倡的以你为锻炼身体后身体变好了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目的虽然有的时候老年人跳的广场舞是声音有一些的大但是我们想一想他们跳舞也只是每天晚上那么一会儿不会很长时间的。
老人跳舞有哪些注意事项
如今,钟情跳舞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跳舞既锻炼身体,又愉悦精神。但是,中老年人跳舞要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老年人不宜跳过于激烈的舞。
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过于剧烈易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呼吸加剧,心跳加快,血压骤升,可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
②老年人不要饱腹起舞。
老年人消化机能差,饱腹跳舞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③老年人切忌酒后起舞。
酒能刺激大脑,使心跳加速、血管扩张,酒后起舞会诱发心绞痛及脑意外。
④老年人不宜到人多拥挤的地方跳舞。
应该选择空气流畅、人流较少的舞场。
⑤老年人跳舞后应注意保暖。
跳舞会使身体出汗,所以,老年人在早、晚跳舞时,不要穿太多的衣服,跳舞后应披上外衣,以防感冒,引发其他疾病。也不要喝冷饮,以免因低温的刺激引发呼吸道疾病。
⑥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
舞场地面平滑,穿硬底鞋跳舞容易滑倒造成扭伤或发生骨折。同时,硬底鞋弹性差,地面反作用力大,对于腿肌腱和关节组织也有损害。
⑦老年人身体不舒服时切莫跳舞。
有的老年舞友,已经患了感冒,身体不舒服,还要坚持跳舞,误以为跳舞出汗,可以缓解感冒病情,其实,恰恰相反。患感冒后,应多喝水、多休息,这样才便于恢复健康。
老年人跳舞的害处
广场舞有很多腿部弯曲的动作,很多人因此弄伤腰腿。弯曲是膝关节最脆弱的时候,而膝关节左右旋转的角度小,因而弯曲又侧身膝关节最容易受伤。
打羽毛球、广场舞皆有大量这类动作,太极拳则有很多半蹲姿势。专家建议,爱好这些运动的中老年朋友适可而止,不要每次进行太长时间,也不要过于频繁,动作不必太标准。
运动有助增强体质,让人更健康长寿。但是专家提醒运动量过大当心患骨性关节炎,因此老年朋友要特别注意了。一旦出现膝关节疼痛和肿胀,要及时就医,以免带来更大的痛苦。
老年人锻炼身体要养究方式方法,可以做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散步、倒退走路等,小区或公园里的运动器械吊环和转盘等都比较适合老年人。
老年人跳舞的几个禁忌
由于舞蹈会给人带来愉快感,很容易掩盖身体不适,因此在选择时不能单凭感觉。已有数据表明,跳舞前不测血压,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几率会提高。因此,建议老人跳舞前,最好测量一下血压和脉搏。
周琴璐说,哪怕是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即收缩压低于140,舒张压低于90),街舞、迪斯科或长达2小时以上的任何舞蹈,也是老年朋友踩不得的“雷区”。因为老人心肺功能减弱,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升高,过于剧烈的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造成供氧不足,尤其是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会导致心率和血压骤升,发生不测。老人可以选择节拍小于每分钟100步的舞蹈,如扭秧歌、中快步舞、健身舞、芭蕾、现代舞、扇子舞等有氧、中等强度的舞蹈。在跳舞过程中,还要监控脉搏,最好在100—120次/分,切不可超过130次/分。
对于Ⅰ级高血压者(收缩压在149-159之间,舒张压在90-99之间),最好选择跳节拍在60—70步/分的狐步舞、慢三慢四等缓和的舞蹈。一旦血压“升级”到Ⅱ、Ⅲ级(收缩压高于160,舒张压高于100),就绝对要杜绝跳舞了。
除了据身体状况选择舞蹈外,周琴璐还提醒,以下三点尤其该注意:
动作幅度别太大。老年人运动系统肌肉萎缩,韧带弹性下降,关节活动不灵,因此应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下腰等动作,以防跌倒,发生关节、肌肉损伤,甚至骨折。
“闻鸡起舞”要不得。很多老人习惯早起去公园跳舞。56岁的李大妈清晨和大家一起跳健身舞,突发脑出血,送医院抢救虽未丧命,但偏瘫了。因此冬天锻炼忌太早,建议等太阳出来后再跳舞。
跳15分钟要休息。跳之前要先做5—10分钟简单的拉伸肌肉和韧带的准备活动,遵循先慢后快原则;跳15分钟应休息几分钟,总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有些老人一跳就停不下来,超过2个小时就不好了”。
此外,老年人跳舞时最好穿运动鞋,硬底鞋容易滑倒。跳舞后不能随意脱衣,以防感冒并引发其他疾病。周琴璐还建议,饭后应休息40分钟左右,再开始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