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血管堵塞
眼血管堵塞
眼中风,指的就是眼睛的血管阻塞.眼中风是一般症状的描述,真正的病名是视网膜动脉阻塞,另外视网膜静脉阻塞也可以算是眼中风的一种.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这两个眼疾. 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症状就是无痛性的视力丧失,按照阻塞血管的大小及位置,病人在视网膜对应的视野会看不到.发生阻塞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视网膜动脉粥状硬化导致血栓形成,二是从别的血管来的栓子造成阻塞,主要来源有颈部动脉粥状硬化块,心脏疾病产生栓子.不管原因为何,若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代表心脏血管系统出了问题,一定要小心检查心脏血管系统,特别是颈动脉的检查.若是忽视了这个警讯,五年内发生脑中风的机率非常高,所以除了眼睛的检查外,一定还要找心脏血管内科医师作详细的检查,以避免发生脑中风这种严重的情况. 若是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首要目标就是要尽快让血管再度畅通.若视网膜动脉完全阻塞,九十分钟後,就会造成视网膜不可回复的伤害.若是十二小时内都无法使血管畅通,那视力将会永久丧失.视力恢复的程度与治疗时间的快慢,以及最早视力降低的程度关系最大.所以视网膜动脉阻塞是一种眼科急症,一定要马上处理,千万不可延误就医.
血管堵塞的危害
1、血管动脉硬化,从而引起血流变慢,导致血管内脂质垃圾堆积形成,同时堵塞血管致心肌供血不足,同时堵塞血管致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相对或绝对缺血,一般的发病年龄大概在40岁以后的男性居多,造成心血管堵塞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高血脂,因此治疗心血管堵塞最主要的就是降低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这样才能降低身体受到的危害。
2、大部分心血管堵塞都是饮食引起的,摄入过多的盐,常吃口味过重的高胆固醇食,就会使血管硬化和血压升高,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 脑中风等,因此病人应从饮食上调节,增强身体健康,来抵抗疾病。
3、不良的生活习惯,心血管堵塞患者常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脂高盐饮食、烟酒过度、情绪波动、肥胖、闷热环境等,危险因素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心梗发作。因此,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预防疾病的侵害。
血管堵塞危害
1.心脏的血管堵塞了会患心梗疾病—状动脉闭塞,血液运输停止,如果时间持久,会发生局部坏死。
2.大脑血管堵塞会患中风—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索,会有半身不遂3.症状出现。
4.腿上的血管堵塞会患动脉硬化—脑力和体力衰竭。
5.肺部血管堵塞会患肺栓塞—呼吸困难、急促性胸痛甚至晕厥。
血管堵塞的症状 血管为什么会堵塞
血管堵塞有一个很重要的诱因,那就是年龄因素。一般来说,年纪越大者发生血管堵塞的几率更高一些。除此之外,不良习惯也是导致血管堵塞的重要因素。那么哪些不良习惯会导致血管堵塞呢?
心血管狭窄和堵塞有什么区别
心血管堵塞是血管里被血块和血脂和血的“垃圾”沉积堆积而造成血管的狭窄变细小。心肌梗塞是心脏壁(“肌肉”)的血管坏死或堵塞。心血管堵塞被堵塞处受的压力是比较大,所以心血管堵塞最坏的情况是出血。而心肌梗塞是由于心脏壁有坏死或堵塞会造成心脏功能受到障碍,并且坏死或堵塞的面积是可以扩大,这样会有生命危险的。所以,一般在诊断是心肌梗塞的话,就要在一年内让心脏壁的瘀血“下陷”[陈旧性],不要让积血隆起。
血管堵塞的危害 眼睛
血管堵塞如果发生在眼睛,会导致眼底视网膜动脉变细、变直,呈铜丝或银丝样改变,与静脉交叉处可见硬化的动脉压迫静脉,称交叉压迫;重者则发生视网膜血管的痉挛、狭窄甚至阻塞、出血,并可出现视网膜的渗出、水肿等改变。
血管堵塞吃什么好 血管堵塞怎么形成的
动脉最初发生阻塞缺血的表现,脚怕冷,足部“脉搏”减弱
脚是人体的末梢,也是心脏最远端,血管有问题,脚最先有感觉。
最开始人有两个感觉:一个是腿有点怕冷;另一个是,如果走路有点远,一边的腿容易疲劳酸痛。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可以验证:人的手腕上能摸到脉搏,其实,我们脚背上也可“把脉”。人的足部足背正中最高点,轻轻摸能感受到脉动。平时能摸到这个足部的脉搏,证明我们的动脉血一直通到了足背部。可当走路一段距离之后,再摸,反而摸不到这个脉搏,此时,就可能发生了轻度的动脉血管堵塞。
间歇性跛行,造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当血管堵塞情况加重,就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很有可能造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表现就是肢体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等。比如有些老人,走了2站路就感觉走不动了,腿酸痛不适,休息一会儿,又能走了。这就是典型的血管动脉堵塞的症状——血管性间歇性跛行。这种酸痛,不是来源于关节疾病,而是源自肌肉酸痛,主要就是因为肌肉运动需要耗氧量大,而血管没有及时供给造成的酸痛。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相对来说,更容易找老年人麻烦,因为随着年岁的增加,老年人血管硬化,还会伴有高血糖、高血脂等问题。若继续发展下去,下肢会因为血运受阻而坏死,细菌大量繁殖,通过破溃处窜入血液中引起致命的菌血症。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发病率较低,症状也不具特异性,易出现误诊漏诊。建议出现足部冰凉、麻木、红肿、疼痛的患者多留个心眼,排查下是否下肢血管堵了。
引起心血管阻塞
在发生急性血栓堵塞时,人会感觉到腿突然疼痛。此时,一般可以确定是血栓突然脱落造成的,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如果血栓随血流游离到心脏处,发生堵塞,就会导致心肌梗塞!
眼血管堵塞的饮食注意
1、要主副食品稳定好,因为每日每餐中的主副食品基本固定了,不进行随意的增减,但是花样品种是可以随意更换的。胆固醇食品也要限制好,胆固醇高的食品对糖尿病肥胖者危害是很大的,要减少含胆固醇高的食品。
2、生活规律定量,定时定量要有规律地吃饭、吃药、运动、工作等,这些行为对糖尿病眼底血管病变病人是非常重要的。糖烟酒须忌,含糖的糕点、冷饮、水果、酒类饮料一定要戒。如果是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是可以增加水果,但也不宜过多,要做到经常检查血糖、尿糖。
3、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一般糖尿病人每日饮食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质量正常的人每天是1.0g/kg,偏胖的人是每天0.8g/kg,偏瘦的人每天1.2g/kg。为了防止血脂的升高,应以植物油为主,比如像花生油、豆油、棉子油等。
4、计算好每天摄热量。对偏胖的病人要供给的热量低,偏瘦的病人供给热量偏高,这样可以使体重向正常方向发展。了解眼底知识,努力学习诊治糖尿病及其眼底血管病变病的知识,这样可以结合自己的病情、生活习惯等,制订自己的膳食方案。
心脑血管梗塞症状是什么
一、心脏性哮喘
这种症状一般发生于广泛前壁的心血管堵塞时,并且多发生在心血管堵塞发作24h内,同时也是初期死亡的重要理由之一。
二、疼痛
这是心血管堵塞最常见的症状,并且也是起病的初始的症状,并且此病一般都发生于乳后或心脏的前部,有时会伴有剑突和腹部的压榨性的疼痛,会伴有紧缩感,症状和部位和心绞痛差不多,唯一不同就是此病的疼痛一般是很让人难以忍受的,并且服硝酸甘油和休息对此病没有作用。
三、心力衰竭
心血管堵塞也会影响左心衰竭,这病人一般会出现呼吸障碍伴随着咳嗽和紫绀的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引起肺水肿,从而有会引起右心的衰竭,所以就会严重的威胁到人的生命。
另外,临床综合征分为四种:
1、脑血管堵塞:心血管堵塞的症状会出现头晕、白天发困、记忆力减退。
2、心血管堵塞:心血管堵塞的症状出现脑闷、气喘、心慌。
3、血管堵塞:出现腰背发酸也是心血管堵塞的症状。
4、肢体血管堵塞:手脚发麻发凉乏力。
脑血管堵塞的症状
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行走不稳、轻度偏瘫、流涎、语言不清、吞咽不畅等症状,但无意识障碍。症状一般出现数分钟到半小时后即消失,最长不超过24小时,但症状可反复发作。
②脑血栓形成:病前可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史,常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发病,出现口眼歪斜、失语、偏瘫、偏身感觉及意识障碍等症状。
③脑栓塞:起病急骤,如栓塞较大的血管时病人会出现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抽搐、甚至迅速陷入昏迷状态。亦可因栓塞血管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④脑溢血:多在过度劳累、用力排便、情绪激动时急性发病,表现的症状可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而有所差异,可有剧烈头痛、头晕、呕吐、口角歪斜、肢体偏瘫、意识障碍等。
⑤蛛网膜下腔出血:大多数发病前无前驱症状,起病突然,可表现为剧烈头痛、颈硬、呕吐、烦躁、怕光,严重时会出现意识障碍。
血管轻微堵塞血管堵塞能吃红枣吗
能吃。红枣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补血之功效。红枣果肉肥厚,色美味甜,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因此大枣历来是益气、养血、安神的保健佳品红枣不仅是养生保健的佳品,更是护肤美颜的佳品。
红枣的几种食用方法
1.红枣泡水
将大枣清洗干净,放在水里煮,可以加上点冰糖,持续喝一个星期能增加人体血清蛋白,从而达到保肝排毒的功效。
2.红枣熬粥
将大枣和泡发的银耳撕成小块和大米一起煮粥,快要好时加入适量冰糖,这个方法可以有效止咳润肺。
3.红枣泡酒
用什么白酒都可以浸泡红枣,因为富含营养的有机物会更加容易溶入酒中,对保持血管通畅有很好的效果。另外泡酒时还可以加一些有滋补效果的保养
品如:人参,鹿茸·枸杞子等。
4.红枣蒸食
将红枣洗净放入蒸锅中蒸15-20分钟后就可以食用了。这种方法对老年人和婴幼儿比较适用,因为老年人和幼儿的消化功能不好,经过蒸后会很容易的将
不好消化的枣皮剥掉,会更容易消化吸收。
眼血管堵塞的预防
1、要注意不能用眼睛直接的面对强光。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造成眼底出血。
2、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工作姿势。正确的工作姿势,不仅可使眼睛平视或是向下注视荧光屏,还可以使颈部肌肉轻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
3、要多注意休息,避免使眼睛过度疲劳。不要长时间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要多做眨眼睛的俄动作,经常眨眼睛可使泪液增多,是眼睛处于湿润,减缓疲劳。
4、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不要不分昼夜,经常不熬夜,要保持睡眠的充足。如果要长时间的使用计算机,那么也要注意休息,休息时要做眼保健操,多看看周围的事物,避免用眼过度。
5、平时要注意饮食,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还应多吃绿色蔬菜、粮食、鱼和鸡蛋。多喝水对减轻眼睛干燥也有帮助。
眼血管堵塞的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中心视力下降,或某一部分视野缺损,但发病远不如动脉阻塞那样急剧和严重,一般尚可保留部分视力,在中央静脉阻塞后3~4个月,5%~20%的患者可出现虹膜新生血管,并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1.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分为2种类型:
(1)轻型 又称非缺血型、高渗透型或部分性阻塞。自觉症状轻微或全无症状,根据黄斑受损的程度,视力可以正常或轻度减退,视野正常或有轻度改变。①早期:视盘正常或边界轻度模糊、水肿。黄斑区正常或有轻度水肿、出血。动脉管径正常,静脉迂曲扩张,沿着视网膜4支静脉有少量或中等量火焰状和点状出血,没有或偶见棉絮状斑,视网膜有轻度水肿。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循环时间正常或稍延长,静脉管壁轻度荧光素渗漏,毛细血管轻度扩张及少量微血管瘤形成。黄斑正常或有轻度点状荧光素渗漏。②晚期:经过3~6个月后视网膜出血逐渐吸收,最后完全消失。黄斑区恢复正常或有轻度色素紊乱;少数患者黄斑呈暗红色囊样水肿,荧光血管造影呈花瓣状荧光素渗漏,最后形成囊样瘢痕,可致视力下降。部分患者视盘有睫状视网膜血管侧支形成,形态如瓣状或花圈状,静脉淤滞扩张减轻或完全恢复,但有白鞘伴随。没有或偶有少量无灌注区,没有新生血管形成,视力恢复正常或轻度减退。部分轻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可发生病情恶化,转变为重症缺血型静脉阻塞。
(2)重型 又称缺血型、出血型或完全型阻塞。①早期:大多数患者有视物模糊、视力明显减退,严重者视力降至仅能辨别手指数或手动,合并动脉阻塞者可降至仅有光感。可有浓密中心暗点的视野缺损或周边缩窄。眼底检查可见视盘高度水肿充血,边界模糊并可被出血掩盖。②晚期:一般在发病6~12个月后进入晚期,视盘水肿消退,颜色恢复正常或变淡,其表面或边缘常有睫状视网膜侧支血管形成,呈环状或螺旋状,比较粗大;或有新生血管形成,呈卷丝状或花环状,比较细窄,有的可突入玻璃体内,在眼底漂浮。黄斑水肿消退,有色素紊乱,或花瓣状暗红色斑,提示以往曾有黄斑囊样水肿。严重者视网膜胶质增生,成纤维细胞聚集,形成继发性视网膜前膜,或掺杂有色素的瘢痕形成,视力严重受损。
2.半侧性视网膜静脉阻塞
在视网膜血管发育过程中,玻璃体动脉经过胚裂进入视杯,至胚胎3个月时,动脉两侧出现2支静脉进入视神经,正常人在视盘之后的视神经内彼此汇合形成视网膜中央静脉。通常在出生后其中一支消失,留下1支主干。然而某些人可遗留下来,形成2支静脉主干。半侧性阻塞即是其中一支主干在筛板处或视神经内形成阻塞。这一型阻塞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病率6%~13%。通常1/2视网膜受累。偶可见1/3或2/3视网膜受累。其临床表现、病程和预后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类似。如有大片无灌注区,也可产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分支静脉阻塞 以颞侧支最常受累,占90%~93%,其中又以颞上支阻塞最多见,占62%~72%,鼻侧支阻塞极少,发病率在1.5%~3.0%。黄斑小分支阻塞比主干分支阻塞预后好,因为黄斑小分支引流的范围小且该处毛细血管层厚,产生无灌注区的可能性小,即使产生面积也很小,故引起晚期并发症新生血管的可能性小。与此相反,主干阻塞则并发症较多。
(1)早期 视力减退的状况根据压迫点位于静脉主干或小分支而有不同。阻塞位于主干和黄斑分支者,视力有不同程度减退,不供应黄斑的分支阻塞,视力可不受影响,视野有与视网膜受损区域相对应的改变。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常变细,有硬化改变。
(2)晚期 通常约在发病6个月以后出血逐渐吸收,水肿消退,视盘黄斑区出现星状或不规则形点状硬性渗出或黄斑颞侧有环状渗出,这种渗出吸收较慢。黄斑水肿消退,留下色素紊乱或囊样变性瘢痕。伴行动脉产生继发性硬化,管径变窄有白鞘伴随。
血管堵塞怎么办
1、血管堵塞性疾病的概念
血管堵塞性疾病包括:动脉在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心脏血栓脱落后的动脉栓塞、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后的血液回流受阻等;其临床表现的疾病主要有:眼底缺血性病变:(缺血性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动脉硬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缺血性心肌萎缩等);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脱落引起肺动脉梗塞,房颤附壁血栓脱落致(脑、肠、肢体等)动脉栓塞,股骨头坏死等;以上诸多疾病统属血管堵塞性疾病。
2、血管堵塞性疾病的发病因素及治疗现状
血管堵塞性疾病的常见发病因素有四:血管壁硬化、血管痉挛、血液粘滞度升高、血小板聚集(硬化斑块脱落、硬化血管内膜下出血、非血栓性栓塞属特发性少见原因,不在此讨论之列)。在治疗上目前通用的方法是:(1)针对血管壁硬化――支架介入、血管搭桥(无论中西医就目前而言,均无有效药物);(2)针对血管痉挛――中西医均有有效药物(如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和中药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3)针对血液粘滞度升高的治疗――抗凝药华法林、低分子肝素及降血脂药,中药活血化瘀药、增加饮水量,针对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数增多的原发病治疗;(4)针对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及活血化瘀中药等。然而,以上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药都是用于预防,对于已经在血小板聚集和血凝作用下形成的血栓的治疗,目前仅有纤溶类西药“尿激酶”等能对其溶解,但不足之点是其“有效时间窗”太短(仅有3~4小时),因而严重限制了其临床有效使用。
3、目前国际上溶栓药的研发状况
溶栓药分为三代:
第一代:尿激酶(UK),正常血液中存在,由人尿中提取,可溶解血栓,但易引起异位出血,全身纤维蛋白原消耗情况明显,90分钟血管开通率53%,血流完全再灌注率(TIMI3级)28%,有效时间窗在3小时内;
第二代:阿替普酶(rt-PA):属组织型纤溶酶,来自人体组织,溶解血栓时,不引起异位出血,全身纤维蛋白原消耗情况轻度,90分钟血管开通率大于80%,血流完全再灌注率(TIMI3级)54%,有效时间窗在3~4.5小时;
第三代:瑞替普酶(r-PA)、替奈普酶(TNK-tPA):属基因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溶解血栓时,不引起异位出血,以瑞替普酶为例,全身纤维蛋白原消耗情况中度,90分钟血管开通率大于80%,血流完全再灌注率(TIMI3级)60%,有效时间窗仍在3~4.5小时;
针对以上情况,中医界设计了不少中药复方处方,企图解决这一难题,但已上市的中成药,药理作用多数以抗凝作用为主,比较有影响力的药品如“脉络宁注射液(颗粒)、通脉灵片、脑心通胶囊、活血通脉片、血塞通片、通心络胶囊、血栓心脉宁片”等,临床疗效显示,对一般性缺血性血管病,疗效尚可,但对于动脉狭窄严重的冠心病、复发性脑梗、严重的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并发重度溃疡,都显得“效力有限”。
综上所述,目前溶栓西药,仅管溶栓力强,但其“有效时间窗”太短,严重制约其临床使用,而已有中成药又显“药力”不足。正因如此,全国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就有99.8%的未能接受到特效药物的“溶栓治疗”(见《参考资料》)。因此研究一种中药复方可以有效治疗“重度、复杂的血管堵塞性疾病”,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4、研究治疗血管堵塞性疾病中药复方的目的、意义
血管堵塞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但此类疾病在治疗手段上除了支架介入和血管搭桥外,在药物治疗上,西药受“有效时间窗”限制,目前上市的中成药又显“药力不够”。严重制约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本项目旨在有效解决眼底、心、脑、下肢严重缺血性疾病,对于保护视力、挽救生命,保护生产力有着极大的社会效益;对减少社会残疾人数量,降低治疗成本,减轻医保负担,也有极重要意义,同时对提高中草药在血管堵塞性疾病中的治疗地位,增强中成药企业的生存能力,提高民族制药工业的竞争力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