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舞蹈病针灸改善
小舞蹈病针灸改善
本病的报道首见于1956年[1]。之后虽陆续有一些临床文章,但多为个案。较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则出现于八十年代后期。通过近十年的实践,已经表明针灸对本病有确切的效果。在方法上,体针为主,头针亦有较好的疗效;在取穴上,多主张用督脉的穴位;在疗效上,病程在半年以内者,痊愈率较高,且远期疗效巩固。除此之外,针灸对偏侧舞蹈病(又称半舞蹈病),也有较好的效果[2]。该病多系脑基底节血管损害所致,舞蹈动作以上肢为重,额面与下肢较轻。
关于针刺治疗小舞蹈病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针刺对中枢神经和机体免疫功能的调整作用有关,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大椎、风府、百会、水沟。
配穴:摇头挤眉加风池、太阳;努嘴弄舌配颊车、地仓;上肢配合谷、内关、郄门;下肢配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腹部配中脘。
(二)治法
主穴为主,据症加配穴。风府、大椎,应根据患者年龄严格掌握进针深度,风府穴不超过1.5寸,得气即可;大椎穴不超过2寸,宜使针感向上肢或四周传导,如经验不足者,亦只须针至得气。百会、足三里施补法,其余穴位均以提插加捻转手法,施泻法,以针感向四周或远端传导为佳。当症状控制之后,除主穴外,酌情取一个配穴。大椎、风府一般不留针或留针10~15分钟,其它穴位留针60分钟,中间酌情行针1~2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舞蹈症状全部消失,血检正常;显效:痊愈动作基本消失,动作幅度明显减小,血检正常;有效:痊愈动作减少,幅度减小或近期症状好转,但易复发。
共治85例,痊愈74例,显效7例,有效4例,总效率为100%(3,4)。对其中29例治愈者进行随访,3例复发[4]。
头针
(一)取穴
主穴:舞蹈震颤区。
配穴:顶颞后斜线(百会至曲鬓穴连线)、枕下旁线(枕部,枕外粗隆下方旁开1寸的垂线,自玉枕达天柱)。
(二)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如未见效,可改用配穴顶颞后斜线,如小脑平衡失调加枕下旁线。舞蹈震颤控制区,用28号1.5寸针,与头皮呈30度角,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以150~200次/分速度捻转,连续捻转3分钟,休息10分钟,重复2次起针。顶颞后斜线从上向下,以1.5寸针连刺3~5针。枕下旁线,可用1.5寸针向下平刺1~1.2寸。根据症状用抽气法(泻法)或进气法(补法)。抽气法的操作为进针得气后迅速将针提到皮下,再刺至原位,反复提插3~5次;要求提针时力猛,插针时力弱。进气法操作则相反。留针2~24小时后出针。上述方法,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38例,痊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7%[5,6]。
头针加体针
(一)取穴
主穴:舞蹈震颤区、平衡区( 均头穴)
配穴: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冲、太溪、风池。
(二)治法
主穴均用,根据症情酌加配穴3穴。针刺方法同前述,每日1次,疗程时间不限,以症状消失为度。
(三)疗效评价
本法用于偏侧舞蹈病,共治11例,经5~16次针刺,均获痊愈[7]。
风湿病能跳舞吗
可以跳舞的呀,不过呢要注意安全,不要跳太快的舞。适当的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另外多出去散心心情也会好些。
运动才可以有效的改善疾病,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得了类风湿关节炎能 运动吗的结论,那就是得了这样的疾病,人们更应该注意锻炼,运动锻炼能够有效的帮助人们缓解疾病,不过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力度和时间,还有运动的时候很容易出汗,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这样才能让疾病更好的得到痊愈哦。
风湿性舞蹈病又称小舞蹈病(chorea minor)、Sydenham舞蹈病(Sydenhams chorea),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为急性风湿热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变主要影响大脑皮层、基底节及小脑,由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所致。临床表现为面、手和足快速舞蹈样不自主运动,伴肌张力降低,肌力减弱及精神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5~15岁女性多见。青年期后发病率迅速下降,偶有成年妇女发病,主要为孕妇。脑炎、白喉、水痘、麻疹、百日咳等感染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一氧化碳中毒等偶可引起本病。
小舞蹈病要做哪些检查
1.典型可见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抗链球菌溶血素抗"o"滴度增高,咽拭子培养检出a型溶血性链球菌;
2.免疫功能检查:igg、igm、iga可增高;
3.神经影像学: ct显示尾状核区低密度灶及水肿。mri显示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增大, t2信号增强,pet显示纹状体高代谢改变;
4.脑电图(eeg): 非特异性改变(轻度弥漫性慢活动)。
帕金森能不能治好
1、药物治疗:在疾病的早期,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但是须长期服用,一旦停止治疗,病情则会复发。
2、外科治疗:主要有神经核团细胞毁损手术(细胞刀)与电刺激手术两种方式,原理都是为了抑制脑细胞的异常活动,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3、针灸治疗:本病的针刺治疗多以震颤熄风为主,头皮针多以舞蹈震颤控制区为主要的刺激区域,根据症状可配合运动区、感觉区及其他头部经穴。
4、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可以减少发生在帕金森症病人中的多巴胺能细胞的损害和替代此疾病中已经遗失的细胞。在移植患者的体内--脑皮质纹状体区,稳定、大量地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另外,理疗、功能锻炼等可起辅助治疗作用。
小舞蹈病日常保健
1、经常锻炼身体,注意卫生,防止链球菌感染。如已发生链球菌感染性疾病,应积极、彻底地进行治疗。
2、舞蹈病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床要柔软平整,防止受伤。
3、环境应保持温暖,居室要安静,防潮防湿,避免感受风寒湿等邪气。如发现双目异动不止、口角抽动等症,应立即在辨证基础上酌用全蝎、地龙、天麻、钩藤、生龙骨等药急煎顿服,或用针刺治疗,防止发生不自主运动。
4、饮食应该营养均衡,以高蛋白饮食为主,多食蔬菜、瘦肉等食品,副食中可加适量姜、辣椒、桂皮类调料,以开胃口,帮助驱散风寒湿邪。不吃生冷、肥腻的食物。
5、患者情绪应该保持平稳,不激动不生气,积极配合治疗。
6、关节游走疼痛的患者宜用葱、姜等辛温发散之品;关节游走疼痛的患者宜用葱、姜等辛温发散之品。
7、关节怕冷畏寒的患者,宜用胡椒、干姜等温热之品。
8、关节肿胀者宜用茯苓、薏苡仁等食品。
9、关节发热肿胀者一般是湿热之邪交织在一起,宜食黄豆芽、冬瓜、丝瓜等食物。
10、病程较久,体质亏虚的患者应选用黑芝麻、当归、黄芪、羊肉为宜。
11、只是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关节红肿灼热时,不宜进辛辣刺激的食物。
12、处于急性期有关节肿胀的患者,食盐用应比正常人少,因为盐摄入过多会造成水钠潴留,停滞于关节,更会加重关节的肿胀程度。
13、偏热型忌食温燥伤阴食物。如生姜、大蒜、辣椒、花椒、八角、桂皮、洋葱、荔枝、狗肉 、羊肉、猪肝、猪肚等。
风湿病能跳舞吗
1、风湿病能跳舞吗
可以跳舞的呀,不过呢要注意安全,不要跳太快的舞。适当的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另外多出去散心心情也会好些。
运动才可以有效的改善疾病,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得了类风湿关节炎能 运动吗的结论,那就是得了这样的疾病,人们更应该注意锻炼,运动锻炼能够有效的帮助人们缓解疾病,不过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力度和时间,还有运动的时候很容易出汗,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这样才能让疾病更好的得到痊愈哦。风湿病能跳舞吗
2、什么是风湿性舞蹈病
风湿性舞蹈病又称小舞蹈病(chorea minor)、Sydenham舞蹈病(Sydenhams chorea),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为急性风湿热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变主要影响大脑皮层、基底节及小脑,由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所致。临床表现为面、手和足快速舞蹈样不自主运动,伴肌张力降低,肌力减弱及精神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5~15岁女性多见。青年期后发病率迅速下降,偶有成年妇女发病,主要为孕妇。脑炎、白喉、水痘、麻疹、百日咳等感染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一氧化碳中毒等偶可引起本病。
3、什么是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血液中多可检查出不同的自身抗体,可能与不同HLA亚型有关;对非甾类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缓解性反应。
老年性舞蹈病的症状
1)特发性:由遗传引起 ,如
(1)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ease)
(2)良性遗传性舞蹈症
(3)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
(4)老年性舞蹈病
(5)非进行性家族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6)家族性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2)继发性:由感染、药物、糖尿病等引起。如
一)症状性:
(1)席汉舞蹈病(Sydenham chorea),又称小舞蹈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病因,为A组溶血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另外,
(2)甲状腺功能亢进
(3)系统性红斑狼疮
(4)妊娠舞蹈病
(5)高尿酸血症
(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7)昏睡型脑炎
(8)高血钠症
(9)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10)Farh病
(11)GM1神经节苷脂累积症
(12)大脑视网膜变性(Kufs型)
(13)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14)弓形虫病。
二)药物性:
(1)抗精神病药
(2)左旋多巴类复合剂
(3)苯妥英钠
(4)抗组胺药
(5)雌激素
三)偏身舞蹈症和偏身投掷症:
(1)中风
(2)肿瘤
(3)外伤
(4)多发性硬化
(5)丘脑手术后。
(6)非酮症糖尿病高血糖性偏身舞蹈症
四)小儿心脏病术后
五)CO中毒
舞蹈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哪些方法呢
根据儿童期急性或亚急性骑兵的小舞蹈症状、肌张力降低等诊断不难。若有风湿病的其他依据,则诊断更容易。
但本病需与抽动秽语综合征、青少年型Huntington舞蹈病、药物性多动症相鉴别。
药物性多动症也可有舞蹈样动作,如用强安定剂的吩噻嗪类、丁酰苯类(氟哌啶醇)等。根据服药史,停药后症状缓解等可予以区别。
舞蹈发作期间,应避光(暗房)内卧床休息,避免圣光、心理等刺激,床垫宜软,以免舞蹈肢体损伤。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和易消化为主。有吞咽困难者以鼻饲。有风湿热依据者可用青霉素、激素或阿司匹林。
舞蹈症状的控制,可用地西泮(安定)5mg或硝西泮(硝基安定)7.5 mg,治疗无效可行局部BNT微创治疗。在特殊肌电图仪以及最新的F波、H反射的引导下,对靶肌肉中的神经肌肉接头部位进行神经与肌肉的剥离,同时采用特定频率的电流刺激神经接头从而阻止部分收缩肌肉的神经递质的释放,最终达到解除肌肉不自主阵挛的作用。
Huntington舞蹈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如果有肯定的舞蹈、智能减退的成年患者诊断不难。如果有家族史者可确诊。但在散发病例仅有舞蹈或痴呆的成年人中则诊断有困难,必须与其他痴呆或舞蹈病的原因鉴别,如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家族性阿尔兹海默症、齿状核红苍白球丘脑下核萎缩等相鉴别。
小舞蹈病 小舞蹈病怎样治疗
方法上,体针为主,头针亦有较好的疗效;在取穴上,多主张用督脉的穴位;在疗效上,病程在半年以内者,痊愈率较高,且远期疗效巩固。除此之外,针灸对偏侧舞蹈病(又称半舞蹈病),也有较好的效果[2]。该病多系脑基底节血管损害所致,舞蹈动作以上肢为重,额面与下肢较轻。
1体针
(一)取穴
主穴:大椎、风府、百会、水沟。
配穴:摇头挤眉加风池、太阳;努嘴弄舌配颊车、地仓;上肢配合谷、内关、郄门;下肢配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腹部配中脘。
(二)治法主穴为主,据症加配穴。风府、大椎,应根据患者年龄严格掌握进针深度,风府穴不超过1.5寸,得气即可;大椎穴不超过2寸,宜使针感向上肢或四周传导,如经验不足者,亦只须针至得气。百会、足三里施补法,其余穴位均以提插加捻转手法,施泻法,以针感向四周或远端传导为佳。当症状控制之后,除主穴外,酌情取一个配穴。大椎、风府一般不留针或留针10~15分钟,其它穴位留针60分钟,中间酌情行针1~2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2头针
(一)取穴
主穴:舞蹈震颤区。
配穴:顶颞后斜线(百会至曲鬓穴连线)、枕下旁线(枕部,枕外粗隆下方旁开1寸的垂线,自玉枕达天柱)。
(二)治法一般仅取主穴,如未见效,可改用配穴顶颞后斜线,如小脑平衡失调加枕下旁线。舞蹈震颤控制区,用28号1.5寸针,与头皮呈30度角,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以150~200次/分速度捻转,连续捻转3分钟,休息10分钟,重复2次起针。顶颞后斜线从上向下,以1.5寸针连刺3~5针。枕下旁线,可用1.5寸针向下平刺1~1.2寸。根据症状用抽气法(泻法)或进气法(补法)。抽气法的操作为进针得气后迅速将针提到皮下,再刺至原位,反复提插3~5次;要求提针时力猛,插针时力弱。进气法操作则相反。留针2~24小时后出针。上述方法,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38例,痊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7%[5,6]。
3头针加体针
(一)取穴
主穴:舞蹈震颤区、平衡区( 均头穴)
配穴: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冲、太溪、风池。
(二)治法
主穴均用,根据症情酌加配穴3穴。针刺方法同前述,每日1次,疗程时间不限,以症状消失为度。
小舞蹈病的症状表现及如何诊断
小舞蹈病的症状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在5~15岁的儿童或少年,女性居多。通常呈亚急性起病,早期常有不安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随着不自主运动的日趋明显而引起注意。
一、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一)底节症状:表现为突发、急促、不规则、无目的的舞蹈样不自主动作。常起自一侧肢体,然后波及对侧,有肢症状多较下肢重,偶也可限于一侧,不时的出现手指屈伸,翻举旋臂、踢腿屈膝等动作。面肌的不自主动作可见挤眉弄眼、张口吐舌等,犹如作鬼脸。躯干部肌肉可出现突肤挺胸、脊背歪扭等动作。倘影响吞咽、构音及呼吸肌时可致吞咽、构音障碍及呼吸不规则。以上不自主动作在情绪激动时加剧、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严重者几乎整日不停,影响日常生活和无法行立坐卧。
(二)大脑皮层症状:情绪不稳、易激动,常影响睡眠和休息,严重者可有精神错乱和躁动等。
(三)小脑症状:肌张力明显降低,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动作苯拙,共济失调。
二、全身症状
多数患者在病前或有的在病程中有发热、咽痛、扁桃腺炎、关节疼痛等见风湿症状,心脏受累时可有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和杂音。
化验可有血沉增快,抗O增高,C反应蛋白阳性,血液某些免疫功能指标异常等阳性发现。脑脊液压力和成分大多正常。半数患者脑电图显示异常,但多轻微。
【诊断】
根据起病年龄,病前或病程中有风湿佐证以及典型神经系统症状,不难诊断。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运动障碍疾病的症状知识您了解了吗?祝您健康
小舞蹈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诊断
根据起病年龄,典型的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降低,肌力减退等症状,诊断并不困难,如有急性风湿病的其他表现(关节炎,扁桃体炎,心脏病,血沉增快等)则诊断更可肯定。
有25%~30%的小舞蹈病患者,既无风湿热的其他证据,又无其他少见的可以引起舞蹈病的原因,这些患者实际上仍属风湿性舞蹈病,不过舞蹈样动作是风湿热的首现症状而已。
鉴别诊断
须注意与其他病因舞蹈病及类似症状疾病鉴别:
1、习惯性痉挛:也称习惯性动作,多见于儿童,无风湿病典型症状,特点是动作刻板式重复,局限于同一个肌肉或肌群,无肌力,肌张力异常及共济失调等。
2、先天性舞蹈病:舞蹈样动作可作为脑瘫的一种表现形式,多在2岁前发病,较小舞蹈病早,常伴智能障碍,震颤和痉挛性瘫痪等。
3、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见于儿童,表现快速,刻板的反复不规则多发性肌肉抽动,常累及头面部,颈肌群和咽喉肌,还有发怪声或吐脏话。
4、Huntington舞蹈病:多见于中年以上,除舞蹈动作,常有遗传史和痴呆,少数儿童期发病者多伴肌强直。
5、扭转痉挛:常见于儿童期,有时扭转痉挛动作较快速可误认为舞蹈样运动,儿童期扭转痉挛常持续存在,无自限性,肢体扭动时肌张力增高,停止时正常。
6、肝豆状核变性:多在青少年时起病,也可表现有舞蹈样不自主动作,但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有铜代谢障碍以及家族遗传史等可资鉴别。
针灸改善眩晕
眩晕的针灸治疗
(1)体针
肝阳眩晕急性发作可针刺太冲穴,泻法。气血虚眩晕,可选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取补法或灸之。肝阳上亢者,可选用风池、行间、侠溪等穴,取泻法。兼肝肾阴亏者,加刺肝俞、肾俞用补法。痰浊中阻者,可选内关、丰隆、解溪等穴,用泻法。各种虚证眩晕急性发作均可艾灸百会穴。
(2)耳针
选用肾、神门、枕、内耳、皮质下。每次取2。3穴,中、强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
(3)头针
选双侧晕听区,每日1次,5~10日为1个疗程。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眩晕的针灸治疗,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治疗眩晕,眩晕的患者还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保持心情的平和。
小舞蹈病的预防
小舞蹈病的预防
小舞蹈病是风湿热在脑部的常见表现,大约1/4患者在病前已发生风湿热如关节痛、频繁喉痛、皮肤红斑、风湿性心脏病。约1/2在病中或日后出现多种风湿热现象。因此防治风湿热是关键。本病由于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在儿童可表现为注意力分散,不安宁,学习成绩退步,肢体动作笨拙等而被家长及教师误诊为有神经质或顽皮,故应引起注意。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运动障碍疾病的预防知识您了解了吗?祝您健康
小舞蹈病的症状
小舞蹈病多发生在5~15岁的儿童或少年,女性居多。通常呈亚急性起病,早期常有不安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随着不自主运动的日趋明显而引起注意。
一、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一)底节症状:表现为突发、急促、不规则、无目的的舞蹈样不自主动作。常起自一侧肢体,然后波及对侧,有肢症状多较下肢重,偶也可限于一侧,不时的出现手指屈伸,翻举旋臂、踢腿屈膝等动作。面肌的不自主动作可见挤眉弄眼、张口吐舌等,犹如作鬼脸。躯干部肌肉可出现突肤挺胸、脊背歪扭等动作。倘影响吞咽、构音及呼吸肌时可致吞咽、构音障碍及呼吸不规则。以上不自主动作在情绪激动时加剧、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严重者几乎整日不停,影响日常生活和无法行立坐卧。
(二)大脑皮层症状:情绪不稳、易激动,常影响睡眠和休息,严重者可有精神错乱和躁动等。
(三)小脑症状:肌张力明显降低,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动作苯拙,共济失调。
二、全身症状
多数患者在病前或有的在病程中有发热、咽痛、扁桃腺炎、关节疼痛等见风湿症状,心脏受累时可有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和杂音。化验可有血沉增快,抗O增高,C反应蛋白阳性,血液某些免疫功能指标异常等阳性发现。脑脊液压力和成分大多正常。半数患者脑电图显示异常,但多轻微。[1]
不自主运动都包括哪些形式
不自主运动都包括哪些形式?不自主运动也叫不随意运动,是指患者不由自主发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运动.可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疾病可以产生同类的不自主运动,有时一种疾病可以出现两种不同形式的不自主运动.按其临床表现形式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1、震颤:
静止性震颤.多见于帕金森病,即所谓的"搓丸样"运动,活动过程中可以消失.
姿势性震颤.在坐直位时出现,老年患者多见,目前多称之为单纯性震颤.其发病机制不清楚,但长期观察呈良性过程.此种震颤,可见于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酒精中毒或药物影响,严重者可影响写字.
(3)意向性震颤.指出现于随意运动时的震颤,在运动终了时更为明显,实质上是小脑性共济失调的表现.
2、舞蹈:一种快速的不规律、不平稳、非持续性及动幅大小不定的不自主动作,每一动作的时间、位置都不定.可分为两型:
全身型.大舞蹈病或遗传性舞蹈病(Huntington病);小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或Sydenham舞蹈病.
半侧型.半侧舞蹈及半侧投射症.后者为丘脑下核受损所致,以面及上肢受累为主.
3、肌紧张异常:是一种由于主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持续收缩而引起的,肢体或躯干呈扭转性、不自主动作和姿势改变,动作缓慢而持续,姿势不平衡.按病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因不明者,称特发性;另一类是症状性的,由多种原因,如产伤、脑炎后遗症、脑软化、肝豆状核变性及药物副作用等造成新纹状体的损害.按受累范围可分为4类:
局灶型.以面、舌及胸锁乳突肌受累多见.
节段型.以面、颈及肩肌受累多见.
全身型.波及全身肌群,伴躯干扭转.
半侧型.累及身体半侧,另半侧不受累.
4、手足徐动症:是以四肢远端为主的缓慢性不自主运动,也可伴面及头颈部动作,向另一侧偏斜.有人把此症称为远端型肌紧张异常,而把肌紧张异常视为近端型手足徐动症.
5、阵发性舞蹈徐动症:在以往报道中,此症名称为较多,如运动诱发性癫痫、皮层下癫痫、反射性癫痫、周期性肌张力不全、阵发性多动症、阵发性运动源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等,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发作呈阵发性强直样、扭转痉挛样或舞蹈手足徐动样动作,不伴意识障碍.动作、惊跳或焦虑可为诱因或无诱因,可有家族史或散发.
6、抽搐:是一种快速、刻板而重复的不自主运动,集中注意力可以控制一段时间,常见于秽语抽搐综合征.
7、肌阵挛:为一种快速的肌肉抽搐,动作之快颇似受电刺激样.按引起肌阵挛的兴奋灶部分分为3型:
大脑皮质型.
锥体外型.
节段型.值得一提的是其它不自主运动在睡眠中均消失,唯肌阵挛可以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