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
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
毛细支气管炎也称为“喘憋性肺炎”,平常中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儿,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较常见,并呈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疾病好发于冬春两季。
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到底有哪些区别?毛细支气管炎的疾病,临床的主要症状类似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以咳嗽、喘憋和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毛细支气管炎疾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能通常见的病原菌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或副流感病毒。哮喘(支气管哮喘)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和气促等主要症状,尤其是在夜间和清晨时病加重,严重哮喘病发作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故当小儿得了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时,一定要及时治疗。多年来,经医学研究临床发现,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疾病,存在着发展为哮喘的高度危险性,因此,当婴儿得了毛细支气管炎时,要对重症患儿进行密切留意,必要时,应用哮喘的控制药物预防哮喘病的发生。
冬季预防儿童毛细支气管炎
据了解,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体主要是借空气飞沫传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而小儿呼吸道狭窄,且防御功能差,特别容易感染。该病初始症状类似感冒,约1/3患儿会发展为儿童期哮喘。医生提醒: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室内要及时开窗通风换气。
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也就是毛细支气管,所以病名为“毛细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占80%或更多;其它依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感染病毒后,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炎平党政军可累及肺泡,肺泡壁和肺间质,故可以认为它是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它不同于一般的气管炎或支气管炎,临床症状像肺炎,但以喘憋为主,此病多发生在25岁以下的小儿,80%在1岁以内,多数是6个月以下的小儿。
典型的毛细支气管炎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2日-3日扣,出现持续性干咳和发热,体温以中,低度发热为见,发作喘憋为其特点,病情以喘憋发生后的2日3日较严重,喘憋发作时呼吸明显增快,达每分钟60次-80次以上,并伴有呼气延长和呼和浩特气性喉喘呜;重症患儿明显表现出鼻煸和“三凹征”(即吸气时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上腹部凹陷),脸色苍白,口周发青,或出现此绀,患儿常烦躁不安,呻吟不止;病情更重的患儿可合并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大部分病例治疗后均可缓解,极少发生死亡。
小儿发病后应及时送医院治疗,由于毛细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故发病早期一般不需用抗生不比治疗。如发病后期怀疑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互治疗,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概括为“镇静止咳”,此外,良好的护理也很重要,尤其注意不要打扰患儿,使之安静休息,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重症患儿可配合雾化吸入,并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也可用中药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的预后多数是良好的,病程一般为5天-9天,病情在咳喘发生后2日-3日内痊愈,但应注意的是,患过毛细坂气管炎的小儿日后容易患哮喘,通过全国小儿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追踪随访,发现其中有20%-40%的患儿以后发展居为小儿哮喘,因此,要积极防治毛细支气管炎,以减少哮喘的发生。
毛细支气管炎有时可造成流行,70年代在我国南方农村曾先后发生过3次在流行,80年代在山西运城地区,90年代在北京,天津地区流行,70年代初在南方流行时,对本病尚缺乏认识,当时病名不一,病原不明,后经卫生部组织全国协作对流行进行监测和研究,方定名为“流行性喘憋性肺炎”,为了确定其病原,医学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终于于1997年成功地分离到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的病原一呼吸道合胞病毒,并鉴定出流行的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A亚型,这对今后制作有效疫苗,预防毛细地支气管为的流行提出了重要依据。
哮喘性支气管炎就是哮喘吗
哮喘性支气管炎并不等于哮喘。我们知道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比较狭窄,它的周围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一旦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粘膜便充血和肿胀,导致细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的痉挛。
哮喘性支气管炎正是在感染的基础上出现的哮喘,它的临床特点为:
1.常见于3岁以下的虚胖小孩。
2.往往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
3.大多数在上呼吸道感染2—3天后出现呼气性的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和鼻翼搧动,严重时可出现三凹症,即胸骨上窝、肋间隙和锁骨上凹。
4.两肺听诊以哮鸣音为主,呼气延长,常伴中等湿罗音。
5.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大部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机体抵抗力的增强,发病次数会逐渐减少,直至痊愈。 然而,支气管哮喘则是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导致哮喘。此病常突发突止,临床用支气管扩张药立即见效。
因此,哮喘性支气管炎虽不等同于哮喘,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联系,一部分哮喘性支气管炎在数年后易发展成为哮喘:
1.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常有明确的家族史或家族中有过敏反应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者。
2.哮喘症状反复发作,常随着年龄的增长仍无法缓解。
3.常有过敏等非感染性因素而引起发作。
4.发作时皮下注射小剂量肾上腺素后迅速见效。因此,对有以上四点的哮喘性支气管炎,应加强随访,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以防复发。
怎样预防毛细支气管炎
目前用于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疫苗尚未研制成功。国外有通过在病毒流行季节之前或期间注射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及帕利珠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来降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但限于经济原因,国内尚未开展。
本病的主要“元凶”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呼吸道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物体进行传播。因此,日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
1.家长和宝宝勤洗手为最佳的预防方法,同时注意宝宝玩具的清洁卫生。
2. 给宝宝创造一个清新、洁净、温馨的室内环境,例如,家里多开窗通风换气,少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季节交替之际注意给宝宝保暖,家长不吸烟(被动吸烟会影响宝宝的气道发育)。
3. 如果宝宝身边有人身体不适,应注意其与宝宝隔离,避免亲密接触,实在不能避免,那么请带上口罩,接触宝宝前后勤用流动的清水及肥皂洗手,尽量切断疾病传播的途径。
4. 宝宝出生后尽量坚持母乳喂养(有母乳喂养禁忌症的除外)。因为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母乳喂养的宝宝更不容易得病。
Tips:得了毛细支气管炎后会不会留后遗症?
绝大多数得过毛细支气管炎的宝宝是不会留下后遗症的(严重缺氧导致各个器官功能不可逆损害尤其是脑损害的宝宝除外)。不过有两点父母需注意:第一,得过毛细支气管炎的宝宝在以后的数年中发生喘息的概率比未患过本病的宝宝更高。第二,本病虽与喘息的复发存在一定的关联,但与哮喘的发生并无必然联系。临床上,婴幼儿时得过毛细支气管炎,长大后患哮喘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有哮喘家族史或为过敏体质。不过,如果宝宝反复喘息且是过敏性体质,那么家长需提高警惕,平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增强宝宝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喘息反复发生。
患有哮喘支气管炎这个病严重吗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与哮喘相关的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
哮喘性支气管炎并不等于哮喘。我们知道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比较狭窄,它的周围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一旦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粘膜便充血和肿胀,导致细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的痉挛。哮喘性支气管炎正是在感染的基础上出现的哮喘。
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对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有多位点的基因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这些基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在哮喘发病中也起到重要的促发作用。
引起小儿喘息的疾病有哪些
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息等,单独的一次喘息多为急性感染,以毛细支气管炎最为多见。毛细支气管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病情自限,多于1周左右自愈。少数持续达4周以上,与感染后的气道高反应性有关。婴幼儿喘鸣音的原因很多,任何原因引起气管痉挛、分泌物增加、水肿,均可导致气流受阻,出现喘鸣音。喘鸣音反复发作以支气管哮喘为最多见。
小儿哮喘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①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2岁以内婴儿,冬春两季多发,可呈流行性,其呼吸困难发生比较缓慢,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差。反复多次患毛细支气管炎,且家属中有过敏病史的,应注意婴幼儿哮喘。②喘息性支气管炎:表现为支气管炎伴喘息,喘息随炎症控制而消失;虽有喘鸣但无明显呼吸困难;发作缓慢,而非骤然发作或突然停止,病程持续1周左右;随年龄增长,喘息发作次数逐渐减少,但仍有10%左右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日后转变为支气管哮喘。③气道异物:可出现持久的哮喘样呼吸困难,但因异物阻塞多在气管或大支气管,主要表现以吸气困难为主,而哮喘主要是呼气性呼吸困难。异物如在一侧气管内,喘鸣音及其他体征仅限于患侧。④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可引起顽固性咳嗽及哮喘样呼吸困难,但无显著的阵发性发作现象。结核菌素试验阳性,X线胸片或CT检查有助于诊断。
小儿支气管炎的概述
小儿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患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达高峰,当患支气管炎时,小儿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减退或伴呕吐、腹泻等,较小儿童还可能有喘憋、喘息等毛细支气管炎表现,尽管有少数患儿可能发展成为支气管肺炎,但大多数患儿病情较轻,以在家用药治疗和护理为主。
小儿支气管炎系指支气管发生炎症,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也就是毛细支气管,所以病名为“毛细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占百分之八十或更多;其它依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感染病毒后,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炎平常可累及肺泡,肺泡壁和肺间质,故可以认为它是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的诱发原因
遗传因素:在许多患者中可以体现出来,例如,大多数患者的家庭有血缘关系的,近三代,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的历史。
环境因素:大多数患者的哮喘是过敏体质,本身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相关,或空气中常见的过敏原尘螨,花粉,宠物,模具,某些食物牛奶,花生,坚果,海鲜等,药物过敏。
感染:在哮喘中的感染和发作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在哮喘患者中,可能有一种特异性IgE的细菌,病毒,支原体,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可引起哮喘。病毒感染后,会损害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一些学者认为,干扰素α,IL-1病毒导致的嗜碱粒细胞组胺释放率增加。在婴儿期,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哮喘症状表现出极大的。由于寄生虫如钩虫,蛔虫,引起哮喘,看到在农村仍然。
气候改变:气候变化时的温度,气压和或空气离子能诱发哮喘发病机制的变化,所以寒冷季节或冬季气候变化频繁。
精神因素:病人情绪,紧张,愤怒,会导致哮喘发作,这通常被认为是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诱发。
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的区别
毛细支气管炎的疾病,临床的主要症状类似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以咳嗽、喘憋和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毛细支气管炎疾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能通常见的病原菌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或副流感病毒。
哮喘(支气管哮喘)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和气促等主要症状,尤其是在夜间和清晨时病加重,严重哮喘病发作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故当小儿得了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时,一定要及时治疗。多年来,经医学研究临床发现,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疾病,存在着发展为哮喘的高度危险性,
毛细支气管炎传染给别人吗
毛细支气管炎,好发于冬季,可引起局部流行。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也就是毛细支气管,所以病名为“毛细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不会传染的
患支气管炎的患儿要注意休息,保持卧室的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多饮开水。供给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次各1片,每日3次。对慢性和多次发病患儿,应供给维生素AD,每次1片,每日2—3次。年幼体弱病孩,轻症可口服磺胺类药物或青霉素类药物,并配用一定的化痰止咳药,起协同治疗作用。磺胺类药可选用复方新诺明,每日每千克体重20毫克,分2次口服。由于磺胺类药物排泄较慢,易在肾脏中引起结晶沉淀,故用药期间要供给充分水分,以利排泄。有的孩子对磺胺类药物有过敏。用后发生皮疹、剥脱性皮炎等,若遇有过敏史的不能用。青霉素类药物可选用阿莫西林,每日每千克体重40—80毫克,分3—4次饭后口服。口服青霉素类药物也要注意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对有青霉素过敏的小儿要慎用,对特异性体质,以及容易引起过敏应的小儿甚至要禁用。这类患儿可改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拉定,每日每千克体重25—50毫克,分3—4次服用。化痰止咳药可选用化痰片,每次1/2一l片,每日3次。
对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敏性咳嗽,通过血象检查可发现嗜伊红计数增高,此类咳嗽往往病程较长,可增加抗过敏的药物氯雷他定口服。对反复患毛细支气管炎的小儿,应让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气候冷暖变化,避免穿衣过多或过少。如果支气管炎反复不愈,应到医院仔细检查是否患有支气管先天畸形、支气管扩张、低蛋白血症、结核以及慢性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毛细支气管炎的愈后多数是良好的,病程一般为5天~9天。但应注意的是,患过毛细气管炎的小儿日后容易患哮喘,通过全国小儿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追踪随访,发现其中有20%~40%的患儿以后发展居为小儿哮喘,因此,要积极防治毛细支气管炎,以减少哮喘的发生。
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患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达高峰。当患支气管炎时,小儿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减退或伴呕吐、腹泻等,较小儿童还可能有喘憋、喘息等毛细支气管炎表现。尽管有少数患儿可能发展成为支气管肺炎,但大多数患儿病情较轻,以在家用药治疗和护理为主,家长应遵医嘱给患儿按时间用药并做好家庭护理:
一、保暖:温度变化,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降低支气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支气管炎病情,因此,家长要随气温变化及时给患儿增减衣物,尤其是睡眠时要给患儿盖好被子,使体温保持在36.5℃以上。
二、多喂水:毛细支气管炎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蒸发较大,应注意给患儿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盐水补充,也可用米汤、蛋汤补给。饮食以半流质为主,以增加体内水分,满足机体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