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骂人说脏话怎么办 正确引导,净化用词
孩子骂人说脏话怎么办 正确引导,净化用词
若经过观察,发现孩子习惯用脏话来表达不悦的情绪,则需要花较多时间,耐心引导他们用正确的词语说出心中的感受,象是「我很生气」、「我不高兴」、「你让我很难过」之类的,代替以粗口怒骂对方,也有助改善表达能力。
4招轻松摆平孩子吐脏话
孩子本身其实对于脏话的性质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脏话,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说脏话,他们只不过认为其他孩子说脏话有意思,因此才会将其当作乐趣,加以效仿。但是,大多数父母并没有认识到这一事实。当听闻孩子口吐脏话时,父母往往只会感到吃惊不小,并严厉追问孩子脏话自何处学来,并强迫孩子许下“不再说脏话”的诺言。见到大人作出如此反应,孩子往往从中感受到别样趣味,并错误地认为说脏话能够使大人更加关注自己。孩子也许只是无心之中说了脏话,但大人的过敏反应却使孩子对于“脏话”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1、忽略法
当宝宝说粗口的时候,不妨把它当成是一些平凡的字眼,不要给予过份的关注,切忌因此责备宝宝甚至打宝宝,这样只会加深他对粗口的印象。
2、引导法
宝宝一般并不清楚粗口的真实含义,因此无需详细向他解释他刚刚说的话如何粗俗,只要告诉他这样的话会让大家不喜欢他。尝试心平气和地问宝宝:“宝宝,骂人好不好?”,一般宝宝们都清楚骂人不好,所以当他回答“不好”时,你就可以进一步教育他这样是在骂人,这是一种不好的做法,在沟通的过程中尝试了解他说粗口的原因,以及想要表达什么,告诉他要发泄这样的情绪可以用什么字眼来替代粗口,当他接受你的意见时,应及时表扬他。
3、净化环境法
创造文明的环境,不仅父母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如果父母发现身边的环境会让孩子接触到粗口,应努力制止,提醒别人要注意。例如宝宝的其它小伙伴有说粗口的坏毛病,就应当及时制止,你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手段,以防止他对宝宝产生影响。如果遇到有人有意教孩子说粗口,应郑重警告,尽量让孩子远离这些环境,否则再纯净的孩子也会被污染。
4、惩罚法
如果孩子长大一点了,仍有这种行为,可以先尝试“订立规则”,规定宝宝不能再说粗口,如果犯规就要受到小惩罚,要注意惩罚的度,过度会让他反感,只要给点惩罚让他学会反省就好;当宝宝做到时,及时给予表扬。
5招制止宝宝说脏话坏习惯
第一招:冷处理法
冷处理法又称为消退法,是指某一行为反复出现时,若这个行为得不到强化,这种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具体措施是当孩子说脏话时,不打孩子,也不和孩子说道理,假装没听见,对他不理不问。慢慢地,孩子觉得没趣自然就不说了。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千万不要大发雷霆,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样子,或重复孩子的脏话,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强化这种不良行为。
第二招:模仿疗法
模仿疗法又称为示范法,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学习和获得良好行为,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矫正方法。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改变个体行为是相当有效的,其主要类型有:影视模仿法、录像模仿法、读物模仿法、现场模仿法、参与模仿法等。家长可以编故事让孩子自己体会,这是典型的读物模仿法。编故事的同时,在故事中给孩子一些好的建议,比如在他生气的时候可以找人倾诉或者和喜爱的玩具说话等,而不能用说脏话的方式。总之,家长可以运用多种策略去帮助孩子模仿学习良好的行为,最终让他改掉不良行为。
第三招:认知行为疗法
这种方法的种类很多,心理学家贝克的认知疗法强调儿童对自己行为的认识,注重通过直接干预和重建等手段来改变儿童的认知,从而改变儿童的行为。
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帮助他认识到说脏话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第二步:幼儿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尚未分化出主体与客体。所以,当你问他:“骂人好不好?”他一般会回答:“不好!”这是因为在他的自我意识中,说脏话是别人做的,不包括他自己。他说这些脏话,只是在模仿,觉得好玩而已。因此,你不要从道德品质的角度去衡量这件事,而应教导并积极暗示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第三步:对孩子的各种良好表现,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反馈与强化,如能改掉毛病,或者表现出一点点良好的迹象时就及时表扬他,使他彻底改正说脏话的坏行为。
第四招:环境隔离法
你不妨仔细想想:孩子为什么说脏话?如果追因溯源之后,发现他是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那么就该采取环境隔离法,让他远离不良环境,不让他跟一些说脏话的孩子一起玩。
第五招:适当惩罚法
如果孩子长大了一点,比如到五六岁,仍有这种不良行为,就可以给他适当的惩罚,促使他反省自己的行为。
宝宝骂人如何教育
1.淡化处理。
年幼的孩子还不可能真正理解所说的脏话中影射的不健康的内容,更没有意识到说脏话、骂人有什么不对。假如家长对此不予大惊小怪,而是悄悄注意孩子举动,他也许不会再重复说脏话了。反之,家长的惊骇和愤怒、旁人的发笑和怂恿,会引起孩子对自己所说脏话的注意,让他觉得脏话具有刺激性和伤害性,待到他愤怒、兴奋时,便会口出脏话来攻击他人。
2.教会孩子用恰当语言表达情感。
家长和老师要经常教育孩子懂得这样一个道理:骂人,是无助于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聪明的孩子应该运用幽默、机智的语言来化解对方的敌对情绪,同时也使自己的心中怒火平息,减少心理压力。
3.耐心说服教育。
娇声怪气、用词污秽、病语连篇等,都是孩子们使用语言中应该避免的弊病,一旦发现,应随时帮助孩子矫正。例如:这句话听起来很难听,这不是一个好孩子要说的话。好孩子是不能说脏话的,你看,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不说脏话,是吗?。大家都不喜欢这句脏话,如果别人骂了你,那是他的不对,你不应该骂他,因为你要做一个文明懂礼貌的孩子。你看,你骂人,别人多不高兴,今后再别骂人了,好吗?
4.必要惩罚。
如果孩子骂人、说脏话屡教不改,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首先要让孩子认错,向被骂方道歉。其次,让孩子把我保证再不骂人这句话抄写几十遍。另外,取消孩子的某些权利,如取消奖励和有关活动计划等等。
5.以身作则。
家长要以身作则。儿童是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的。因此,他们最初接触的成年人,如父母或祖父母,常常是他学习、丰富语言的主要榜样。如果家长经常口出秽言,对待邻居、同事的态度恶劣,当然也就别想指望孩子语言美。
宝宝说脏话怎么办
当宝宝突然脏话说得特别“溜”,你是觉得好玩,还是大惊失色?宝宝怎么就变成“脏话大王”了呢?
不知哪一天,纯洁可爱的宝宝嘴里忽然蹦出一个脏字,毫不提防的妈妈一时吃惊又好笑,惊过笑过,却担忧起来,这么可人的小宝贝怎么学会了说脏话?世间的污言秽语怎么进了宝贝清清爽爽的小脑袋?不管怎么样,要把这些不雅之词从宝宝的语言系统里清除出去。可如何“清污”呢?妈妈心里还是没底。
这里我们来个情景再现,针对不同年龄宝宝的语言和心理发展特点,给出不同的“清污”策略,妈妈们可以据此治理,把宝宝从语言污染中解救出来,还原宝宝的天真无邪。
问题1:假如牙牙学语的宝宝蹦脏字情景再现:
两岁的小米摇摇晃晃地在地板上追着满地蹦跳的电动小狗,电话铃响了,妈妈几步跨过去接电话,不小心踩翻了小狗,小米不满地去打妈妈的腿,妈妈赶紧将小狗扶起来,却忽然听见小米嘴里蹦出两个字:“傻X”。妈妈愣了,顾不得接电话,问小米:“你说什么?”小家伙清晰地重述:“妈妈傻X。”
妈妈生气了,板起脸要教训小家伙,一旁的小阿姨却忍不住捂着嘴笑出了声,小米听见笑声,也跟着咧开嘴,一叠声地重复那两个脏字,妈妈叫她住口,她根本不听,妈妈忍无可忍,一巴掌朝着小米挥了下去。
寻源:
两岁的孩子正在牙牙学语阶段,通常只会说简单的字词,他们学习语言的主要方式是模仿和重复成人的说话,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明白这些话的含义,只是通过外界的反应来猜测自己说的话对不对,假如成人的反应是正面的,他们就会受到鼓励,而在下一次类似的场景中使用这个词,反之则不然。所以,宝宝第一次蹦出脏字,其实是无意识地模仿她从家人或者邻居等人嘴里听来的词,此时如果成人表现出好笑、好玩等正面反应,宝宝便会得到鼓励,而再次重复这个词。另一方面,两岁的孩子已经具有个体意识,他们会尝试用各种方式冲破约束表达个性,语言也是她表达的一种方式,当她尝试说出一个新词时,成人如果立刻制止,会激起她的反抗心理,用故意重复来宣示她的说话权利。
策略:
1.不要在宝宝说脏话时开心大笑,也不要斥责。开心大笑和斥责会从正反两方面鼓励、刺激宝宝重复脏话,正确的反应是不动声色,不加理睬,让她觉得这个词毫无意义,重复几次这样的冷淡场景,她就会自动停止说这个词。
2.不要重复宝宝说的脏字。重复宝宝说的脏字,会加深她对这个词的印象和记忆,强化她的模仿行为,而避而不提,她会很容易疏远和忘掉这个词。
3.净化家庭语言环境。家人戒绝脏字脏话,孩子就断了最大的脏话模仿途径。成人用文明礼貌的语言跟宝宝说话,宝宝也会学会同样的表达方式。
问题2:假如幼儿园宝宝说脏话情景再现:
4岁的小凯和邻家男孩小雄在院子里玩,小雄跑到一棵小树下面对小凯说:“这是我的家,我请你来我家玩。”小凯不屑地撇撇嘴:“我靠,这是你家吗?”小雄自豪地回答:“当然是我家,我奶奶种的。”小凯继续反驳:“放屁,树怎么能当家?”两个小男孩的对话,让旁边的小凯妈妈大吃一惊,儿子什么时候学会了这么多脏话,还用得这么熟练?她一把拉过小凯,说,我们回家,别在外面胡说八道。
寻源:
三四岁的孩子进入语言发育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他们能讲较为复杂的句子,在思维上,能从具体、个别的事物进而理解事物的关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能评价事情的好坏对错,在认识活动上,正从无意注意、无意记忆和无意想象向有意方向发展。这个年龄的宝宝大多在上幼儿园,接触到的人和事更加丰富,语言环境自然也更加复杂,他们可能从周围的成人或幼儿园的同伴那里无意中听到和学会脏话,无意间记住,再在类似的场景下无意中使用出来,此时如不及时制止和教育,这些脏话可能在孩子的意识里生根。
策略:
1.向宝宝说明讲脏话的坏处。此时的宝宝大多并不明白脏话的真正含义,但他已经有分辨好坏的能力,所以可以用简洁的话告诉他,说脏话是不好的行为,不是好孩子,妈妈不喜欢听,尽力让他理解和接受。
2.告诉宝宝正确的表达方式。脏话通常是人们表达不满、否定和愤怒等负面情绪时使用的一种语言方式,孩子在学会脏话的同时也明白何时何地可以说这些话,所以在告诉他不能说脏话的时候,要同时说明如何用文明和正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比如可以说“你错了”、“我生气了”、“我不同意”,等等。
3.制定奖惩规则。可以和宝宝约定,假如他说脏话,会受到惩罚,比如停止游戏,今天不许看电视,而一周不将脏话,则可以奖一个玩具,几周以后,宝宝的自我约束可能就会变成习惯,再也不讲脏话了。
4.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父母不仅要杜绝脏话,而且要对孩子使用“谢谢”、“请”等礼貌用语,假如不慎当着孩子说出不雅的词,事后要勇于认错,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这样说是不对的,下次一定不会这样了。
问题3:假如学龄前宝宝吐脏语情景再现:
五岁多的成成像个小大人,很喜欢对听到看到的事情发表看法,一次,妈妈带着他上街,有个小学生吃完香蕉随手把香蕉皮扔在地上,成成见了,气愤地大声说:“妈的,乱扔垃圾!”周围的人侧目而视,妈妈很尴尬,说:“成成,怎么能在街上骂人?”成成理直气壮:“这种混蛋,就该骂。”妈妈无言以对,成成说的这两句脏话,是成成爸爸嘴里经常出现的,以前成成偶尔说过,妈妈没在意,没想到,成成现在说到大街上来了。
寻源:
即将上学的孩子语言发展已趋成熟,能够说出各种复杂句式,能比较系统、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有了简单的逻辑思维,能说出事物好坏对错的理由,阐明自己的看法。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语言的有意注意和接受能力都很强,对脏话自然也是学得快记得牢,几乎能够活学活用,此时清理他们的“污言”,就得使用相对严厉一点的方法。
策略: 1.严肃地告诫孩子说脏话的恶劣后果。孩子此时已经会推论事情发生的后果,所以可以告诉他,脏话是侮辱人的,说脏话是不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的行为,不受人欢迎,老师可能不喜欢你,同学也可能不愿和你做伴,要是一直口吐脏字,别人会把你当作没教养的人看待。假如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会不尊重你,你会自食苦果。
2.严厉与怀柔并用。在没有外人的场合,孩子说出脏字,要即时用严厉的语气制止,但用词仍要礼貌,比如“请你不要再说这样的词”、“我不希望再听到这样的话”,这样可以给孩子一个反差,让他既明白你的认真态度,也懂得怎样用文明的语言表达不满。在有外人或公共场合,可以平和地提醒他,你又说错话了,等到单独相处时,再告诉他,我不想让你难堪,你也要学会礼貌对人。 3.定一份家庭文明公约。孩子此时可能已经学会一些简单的字词或拼音,让全家人坐在一起,认真写一份公约,简单列几条,写明奖惩办法,最好让孩子抄写,并由他负责监督,这样会激起他的责任心,在挑爸爸妈妈错误的时候,他也更容易约束自己的言行。
孟迁点评:
1 因时制宜对于学语期的孩子,冷处理是最好的,我们不去回应,也要叮嘱孩子能接触到的其他人也不去回应;对于稍大的孩子,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了解粗话脏话的坏处,并告诉孩子用什么语言可以代替脏话粗话。不要为此对孩子有指责,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的帮助。
2 树大自直看看身边成年人对语言使用情况,文化素质稍高的人都不会脏话满口,大部分人都能根据场合选择得体的语言。当孩子上学后,他们同龄人会有区别于成年人的语言氛围和习惯,但是他们也能学会如何使用得体的语言。在这一点上,除了极少数个别情况外,孩子是可以“树大自然直”的,故不必过分担心。
抽动症的症状
1、孩子患有抽动症时常可表现为咧嘴、撅嘴、缩鼻、扮怪相等,这些都是由于患儿面部肌肉抽动所引起的。
2、孩子患有抽动症时还可存在眼部肌肉抽动,孩子眼部肌肉抽动症常可导致孩子表现出扬眉、皱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视等。
3、患儿喉部发声抽动时常可表现为异常声音,如干咳声、清嗓子、吼叫声、或不停地吐唾沫、或口吃、语节、重音不当,不自主的秽语、骂人、说脏话等。
4、儿童抽动症还可导致患儿出现四肢肌肉抽动,孩子上肢抽动时可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下肢抽动则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旋转,危姿走路、步态异常等。
5、儿童抽动症患儿可能会出现颈部肌肉抽动常可表现为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
6、抽动症患儿的躯干抽动常可导致患儿表现为挺胸、扭腰、身体扭转;其中腹肌抽动是不容易被家长发现的,家长要多加注意。
孩子骂人说脏话怎么办 不喜不怒,冷静面对
听到宝宝说了脏话,爸妈不能觉得是一件有趣的事而嘻笑带过,更不能立刻严厉怒骂或一巴掌呼下去,应保持冷静严肃的态度,清楚告诉孩子,爸妈不想听到那种话,请他们不要再说。
婴儿晚上睡觉摇头是怎么回事
一、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因外在因素出现摇头
1、可能是室内的温度太高,或是被子盖的太多,引起宝宝太热。
2、宝宝对新食物不接受时,会出现抗拒用摇头、手推开表示不吃。这个只需要慢慢让宝宝多次尝试。
二、宝宝因患有抽动症而出现不自主的摇头。
如果孩子除了摇头还出现以下症状,那么您的孩子很有可能是患有抽动症。
1、 眼部肌肉抽动:表现为扬眉、皱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视等
2、面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咧嘴、撅嘴、缩鼻、扮怪相等
3、颈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
4、上肢抽动症状: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
5、下肢抽动症状: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旋转,步态异常等
6、喉部发声抽动:表现为异常声音,如干咳声、清嗓子、吼叫声、或不停地吐唾沫、或口吃、语节、重音不当,不自主的秽语、骂人、说脏话等。
抽动症的典型症状表现
1.面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孩子爱眨眼睛、咧嘴、噘嘴、缩鼻、扮怪相等。
2.颈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
3.上肢抽动: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
4.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旋转、甚至跪姿走路、步态异常等。
5.躯干部肌肉抽动:表现为挺胸、扭腰、身体扭转、腹肌抽动不容易被家长发现。
6.喉部发声抽动:表现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清嗓声、吼叫声,或随地吐唾沫,或口吃、语节、重音不当,或不自主的秽语、骂人、说脏话等。
7.其他行为异常:可有重复、刻板的语言和动作,强迫性行为,刺戳动作、冲动性触摸动作,甚至模仿别人、猬亵举动或控制不住的下流动作。
宝宝说脏话了怎么办
你要保持严肃。宝宝第一次说脏话或讲粗口时,一定要控制住你想大笑的冲动,那样宝宝势必会把这当作正面的鼓励而重蹈覆辙。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孩子都是在试探:这是我听过的话,那人说的时候似乎很激动。我倒要看看如果我说出来会发生什么。让大人发笑、生气或不安,是小孩子想拥有的一种强大力量。即使听到你的宝宝把两个不同的词(比如“臭鼻子”)连在一起用让你觉得很有意思,你也千万不要表现出来,这对他真的不好。所以当你的孩子第一次尝试说脏话,你要记住:没有反应才是最好的反应。
限制宝宝说脏话。 如果你2岁大的孩子似乎有一两句脏话不离口,你就需要说说他了,但关键是要态度平和,不要过于激动或愤怒。否则,每次你生气,都等于是在提醒宝宝:他的本领有多大,能让你迅速注意他。如果那些话是他编造的词(比如“屁屁脸”),告诉他没有这种话,你也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因为那些话没有意义。对于成人化的各种粗口,你不必非得解释那是什么意思或为什么不能说。只要用平静且平淡的口气清楚地告诉他,这些话是不允许说的:“那种话不可以在家里或对其他人说。”别说“我们不许你说那些话”之类的,因为对这么小的宝宝来说似乎意思太过含糊了。
用好玩而不带脏字的话代替。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要试试一个新词是否适合说或因为害怕而小声地把那个词说出来,那你还有可能说服他用另一个令人激动的说法(试试“噼里啪啦”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可能就行)来替代。如果他是因为和许多大人一样,没有合适的替代词来表达强烈的愤怒或沮丧才说脏话的,鼓励他大声说 “我生气了”或“我很烦”也许有帮助。
但如果他在被警告了一两次之后还要说粗话,那就该好好管教了。要保持冷静,迅速反应,还要始终如一:“你说了那个词,必须暂停隔离。”不过,对这么大的孩子进行暂停隔离的时间应该非常短暂,什么地方都可以,如汽车的后座、商场的椅子上、外婆家的客房等。
不要让脏话得逞。如果你的孩子是因为想要什么东西而讲脏话,一定不能让他得到想要的东西。即使你指明“说那样的话很不好”,也不能把他要的冰淇淋给他。
教宝宝学会尊重。 如果你让孩子觉得给其他小朋友起孩子式的外号没有关系,你就完全错了(你喜欢被冠以“屁”的称号吗?)。脏话和粗口会使他在幼儿园、游乐园和朋友家里陷入麻烦,去爷爷奶奶家做客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向他解释骂人会让人伤心,即使其他孩子都这么说,这样做也不对。骂人和让人伤心都是不可以的。虽然宝宝可能还在学习体会别人的感情,也许不能每次都记得先考虑别人,但仍然需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是在伤害别人,即使他不是故意的。
注意自己的言行。 当然,对成人和对孩子的行为有着不同的规则要求,但如果你的孩子每天都听到脏话,就会很难相信那些话是不能说的。他也会很奇怪为什么规则只针对他而不针对你。把你的孩子想成是一块海绵:他会吸收自己从周围听到和看到的,并渴望和其他人分享他所学到的东西,不管那是好的,还是坏的。
熊孩子学会骂人说脏话怎么办
一、妈妈的疑惑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孩子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大量信息,也正因为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有许多妈妈都很疑惑,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容易变得满口脏话爱骂人呢?
1、孩子看《熊出没》后,学会了里面的口头禅
经调查发现,孩子因为接收到动画片里面的信息,容易模仿里面的行为而变得爱骂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对于身边的人和事都会十分好奇,喜欢模仿一下大人、电视人物的行为,甚至他们不明白某一个动作的意义,就是觉得模仿起来很好玩。
现在的信息发达,孩子通过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会接触到比自己年龄成熟的东西,例如一些暴力、污秽的画面及情节。在经常接触的情况下,他们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模仿。
现在《熊出没》、《喜羊羊》等动画片大热,小孩子放学第一件事情就守在电视机面前,里面的一些“我打死你”、“滚蛋”、“小肥羊,我捉到你就杀死你”之类的话语,导致孩子们容易形成口头禅。
2、孩子上了幼儿园,突然就满口脏话了
有位妈妈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经历:她的儿子5岁了,小的时候活泼可爱又懂事,但是现在却变了。他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骂别人,比如“你是蠢猪啊!”、“赶快滚蛋”之类的话语,这让妈妈觉得十分震惊。
有个周末,妈妈带他一起去参加朋友聚会,他带了一个喜羊羊的玩具去玩。朋友见他好玩,就跟他说:“小明,你的玩具是怎么玩,教我好不好?”儿子很乐意地答应了,然后教朋友一起玩。
小明在教了几遍之后,朋友装作不是很懂的样子,故意逗他,结果他不耐烦了,抢过自己的玩具,骂了一句:“你怎么比猪还笨,赶紧滚开吧!”这时,在一旁的妈妈真是尴尬不已。
这位妈妈觉得,自己孩子上幼儿园后就变得“出口成脏”,让她苦恼不已。
二、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喜欢骂人?
孩子随着成长环境的变化,性格习惯和行为都会随着产生变化。那么,为什么孩子会骂人了呢?
1、缓解压力,被迫骂人
紧张是很常见的情绪,由于孩子的经历尚浅,他们遇到事情容易紧张或者产生不安的情绪。当孩子面对一些长辈的逼问,同年人的挑衅时,他们会觉得无所适从。于是,为了舒缓压力,孩子不得不用骂人的方式解决。
在孩子觉得无助的时候,他们不懂得采用什么正确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于是,当听到长辈不断数落自己,或者同年人嘲笑自己,孩子就会大发脾气,用粗口去回应别人。
2、家长的不当引导,孩子爱模仿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是孩子的“标杆”,因此,父母的行为时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心理的。而且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模仿父母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讲脏话,那你就先学会“自省”,是不是你的错误引导,你喜欢骂人?导致孩子模仿你的行为。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环节,父母与人交往的行为,孩子是看在眼里的。也许有些父母和相熟的人喜欢用说脏话的方式交流,动不动就发脾气骂人,于是,孩子就以为说脏话、骂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如何应对爱骂人的宝宝
当孩子嘴里蹦出脏字时,很多的父母会感到紧张和担忧,生怕孩子从此学坏。由于受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加上孩子有喜欢模仿的天性,“说脏话”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面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究竟该如何纠正呢?
1、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要让孩子深刻反省自我,就必须要然他们清晰自己的错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样孩子才能改正自己满口脏话的坏习惯。
当你发现孩子说脏话时,你可以重复他们的话,让他自己思考听到这句话的感受。例如,孩子说:“妈妈是个大坏蛋,我烦死你了。”你可以和他说同样的话,然后和他分析,如果听到妈妈说不要自己后,心情会怎样。
当孩子听到父母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你说这样的话,妈妈会不高兴,这样你会高兴吗?”也许,孩子可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过分了。
2、给孩子看相关的反面教材
现在信息传递快,途径广,孩子容易接触到不良的生活环境。因此,想自己的孩子不说脏话,要孩子远离不良信息十分重要。
父母在为孩子选择读物、电视剧、动画片等时候,如果有相关的污秽画面和粗暴的语言,父母就要学会给孩子相关的指引,给孩子分析这些是反面教材,如果像光头强、熊大、熊二这样经常说脏话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
当你带孩子公共场所,你发现周围的人或者其他小朋友讲脏话,你就可以借机教导孩子,如果经常说脏话骂人的话,会得到别人的批评,父母的打骂,而且交不到好朋友。所以,做一个乖孩子,就要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拒绝说脏话。
3、孩子之间要学会互相监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有一个良好氛围的朋友圈子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孩子长期与一些有不良嗜好的孩子长大,他们无形中也会受到影响,形成不良习惯。
因此,父母要注意,给孩子选择幼儿园时,要注重校园坏境和小朋友的素质。要教导孩子选择怎样的人做朋友,也要给孩子选择一些有良好习惯的孩子给他们做朋友,这样,会对你的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可以认识自己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好朋友,让他们之间形成一种约定,要互相监督,学习彼此的良好习惯,摈弃说脏话、爱骂人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