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训练跑步力量 不单是某个部位,而是全身训练
怎样训练跑步力量 不单是某个部位,而是全身训练
跑步时,身体会用上几个主要肌肉群:股四头肌、大腿后侧肌群、臀肌和腰肌。
1.桥式是稳定神经肌肉间效能化的好动作。
2.单腿深蹲则是练习是平衡和增强的好方法、敏捷阶梯训练对于速度,敏捷度,反应的训练非常有效。
3.蹲跳是非常稳固的爆发式训练。
4.而对于全身力量,建议可以使用像波比跳与伏地挺身的动作结合训练。
保持以上动作适当的平衡,是预防受伤和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
教你怎样跑步更快
怎样跑步更快?
发展步频:最佳时期11——13岁。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发展步长: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 ,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发展绝对速度: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也空间的节奏。
1、短跑概述
短跑是一项以无氧供能方式为主的速度力量性项目,强大的爆发性力量,较高的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合理的跑的技术,以及较强的心理能力是从事短跑运动的必备条件,因而,认识短跑项目的特征,把握短跑专项训练的内在规律,探索短跑专项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短跑教练员执教水平的重要途径。
鉴于上述,笔者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多年参加短跑训练实践的感性认识,从短跑训练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探索短跑专项的主要训练内容,以及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旨在为教练员提供训练实践依据。
2、提高步长、步频能力
步长和步频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核心,也是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运动员技术特点、身体素质水平、神经类型与身体形态特征等综合体现。要提高跑速,步长和步频是关键。倘若两者同时提高是最理想的,但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却很大。因而,在短跑训练实践中,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步长或步频。
从跑的技术原理分析,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为此,在训练中,我们结合短跑的技术特点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我们采用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下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从而提高了步长能力。
对于步频能力的训练,我们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采用的训练手段有:
(1)高速、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练习,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 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
(2)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
(3)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要求腿、臂动作协调进行。实践表明,上述提高步频的训练指导思想及训练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女性力量训练有哪些呢
一般每周训练3-5次就可以,以小重量力量练习为主,每次训练1.5小时左右,力量训练40-50分钟,力量训练后做20-30分钟有氧,最后全身伸展10-15分钟。
参考训练计划:
每周双循环训练,每周训练4次
周一:胸 肩 背
高位下拉4组,坐姿推胸4组,坐姿推肩4组,仰卧直臂上拉4组:1组小重量热身20次左右 3组正式组每组15次左右 组与组之间做目标肌肉伸展
周二:手臂和腿
宽距蹲起4组,箭步蹲4组,每组20次左(如果量比较大后3组可以负重做20次左右)
直立弯举4组,颈后臂屈伸4组,1组小重量热身20次左右 3组正式组每组15次左右。
组与组之间做目标肌肉伸展
周三休息 周四周五通周一周二(也可以根据自己习惯调整训练动作)
训练前要做好热身和全身伸展!多做蛙跳 多跑步。
腰腹训练:腰腹这个随意加,隔天一次或天天做都可以,看自己的恢复情况。我建议放在有氧后做。因为如果你提前力竭腰腹,有氧的时候可能会难受,因为大部分有氧都需要腰腹,比如你练完腹,腹部无力了,你再去跑步肯定不舒服。
以上是小编为小力量的女性们整理出来的锻炼方法,按照计划,有序的进行锻炼,对女性提升力量会有更大的帮助。希望女性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力量,不再担心因为力量不够而无法做很多事情。女性们快快行动吧,让自己变得更强壮。
重新评估跑步训练的10%原则
在外国的网站上,提供了科学研究结果,打破了所谓的「10% 规则:每周不要增加超过10%的训练量」误解,依照10%规则来训练并不会降低受伤发生率。
10%规则,是一个训练基本原则。意指不管是跑步距离、重量训练、或运动时间,每周不要增加超过10%的训练量,否则会因为躁进而受伤。假设本周跑了20公里,那么下周就增加2公里,总距离变为22公里。初学者的话,建议每周先增加5%,等实力提升后再增加到10%。除了当作训练原则之外,也能帮助你设定跑步目标,维持动力。
记得,有一位网友为自己安排了马拉松的训练课表,也是按照这所谓的「10% 规则(10% Rule)」来安排训练的份量,但他说到「有时当天跑步的状况很好,不会觉得累,难道不能多跑吗?一定就要依照10%的规则吗?」这个疑问不止一位网友提到了,所以咱们在看外国网站上写的一篇「重新评估10%的训练原则」。
■ 打破10%规则的误解
::: 问题:「10% 规则」是否有科学的证据呢?
::: 答案:有的!「依照10%规则来训练,并不会降低受伤的机会」。
2007年的研究,一组研究员进行测试,
■ 按照「10% 规则」。
■ 不按照「10% 规则」,训练的份量更为积极 。
结果显示,二组都得到一样的受伤率(Injury Rate),5个跑者就有一个受伤。研究很清楚的显示,依照「10% 规则」进行训练并不会减少受伤的机率。而现在问题就变成「如何安全地增加每周训练量,同时又将受伤的风险降到最低?」这个答案,因人而异,
■ 里程数的增加并非一定要线性!
跑步爱好者总是希望这星期的训练比上周更好,不管是指跑的更长或跑的更快,我们就是希望看到轨迹不断持续上升!然而,每周训练的总里程数不一定非得遵循线性的成长!
许多有经验、竞争力的跑者及教练,遵循着「3 Week UP, 1 Week DOWN」的哲学(Philosophy),持续三周慢慢的增加里程数,然后第四周训练的哩程数煺回到跟第一周一样。比方说,每周训练的里程数,也许是这样:
■ 第一周:50
■ 第二周:55
■ 第三周:60
■ 第四周: 50
■ 第五周:60
■ 第六周:65
■ 第七周:70
■ 第八周: 60
直到他们达到所要维持的最大里程距离。 这只是一个案例,让你知道有这样的方式来累积里程数。我们称煺回一步的的周称为「Down Weeks」。有的跑者,每五周DOWN一周,有的需要每三周DOWN一周,以维持身体的健康。这个系统不没有确切的方程式,而是一个里程数累积的概念,让你知道不必非得要遵循线性的增加。
■ 不只考虑里程数
如果跑者只要担心里程数的因素,那就太简单了!不幸的是,当我们在讨论如何增加训练量时,跑者必须考虑到许多的因素,强度、步伐、频率、陆面及天气等,这些所有因素都会影响训练的安全与简单程度。
举个例子,在不冷不热的秋天天气,在柔软的陆面上进行轻松跑,有经验的跑者可能在一个月中,每星期能增加30%~40%的里程数。在另一方面,在冬天裡,跑者试图面对12周的10K训练计划,他必须更加谨慎的注意每周里程数的增加,因为在这时的训练中,有着不同的因素影响着你训练上的安全。所以,聆听身体的声音,考虑训练计划中所有的元素,而非仅是哩程数。
适合女生的力量训练 先做全身训练再局部训练
有很多的女生因为想要有翘臀、马甲线、结实大腿或消除掰掰袖的需求,所以,每天到健身报到就只狂练核心、大腿以及臀部这些局部性的肌肉群,但最后也没得到自己想要的成果!原因就出在只注重局部训练忽略了全身训练,因为,肌肉是否能有效率的增长不仅与训练息息相关外,还包括了饮食、休息与荷尔蒙等因素。
所以,会建议女孩们新手初期先做全身性的训练再搭配局部训练,等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将三大肌群做出课表分别训练,以达到自己要的健身目的。
什么算是全身性的训练动作?简单点说就是能够让更多肌肉参与的动作,例如深蹲、硬举、卧推与箭步蹲等等,全身性的训练可以帮助身体均衡发展,消耗的热量与训练到的肌肉群一定会比只做局部训练要来的高,所以不要忽略全身性动作并把它们安排在训练之前!
男性健身全攻略
训练方法:有氧和无氧训练的结合
有氧训练能使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游离出来供能,同时能造成肌体热量的负平衡,从而促使体内脂肪的消耗,是减脂的最佳运动方式之一。专做有氧训练能达到减脂的目的,但体形不美,无氧训练则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减去皮下多余脂肪,又能增肌美体。要想减去腹部脂肪,就得进行既有全面性又有针对性的锻炼。
例如:训练课开始时最好先锻炼身体其他部位,让体内的糖原消耗到最低水平,然后再进行腹部练习或有氧训练,这样减脂效果会更理想。且勿开始训练就进行腹部训练,以免在糖原尚未消耗到最低水平时腹肌已经疲劳。也就是说,在身体尚未完全疲劳之前腹部已经疲劳。这是腹部脂肪含量高,腹肌收缩能力差决定的。而腹部疲劳会影响其他部位力量训练的效果,因为在进行力量练习时需要腹肌收缩协调其他肌群用力(包括呼吸)。
腹肌收缩能力下降,必然影响力量训练的质量和减脂效果,若是先进行其他肌体群的练习,使肌肉中的糖原下降到最低水平时再做腹部练习,或进行有氧训练,则既不影响其他肌群的练习,使肌肉得到更好的刺激,防止肌肉流失,又能达到燃烧脂肪的目的。
训练强度
提高无氧训练强度,以稳步提高肌肉的力度,使肌肉结实而富有弹性,进而优化体形。专家建议:要想消化更多的热量,必须采用高强度大重量练习。若采用小重量高次数练习即使间歇时间很短,消耗的总量也不及采用大重量高强度训练消耗的多。
理想的训练强度是本人最大负荷量的75-80%(试举次数不少于6次)。目的是将肌肉中的糖原耗尽,且不使肌肉疲劳或破坏肌肉组织。使每一组每一次练习都给肌肉以强烈的刺激,防止即若萎缩,达到减脂不减块的目的。若强度小,热量消耗少,对肌肉刺激弱,则达不到消耗热量减少脂肪的目的,肌肉块又会变小。
训练频度
每周保证训练4-5次,练两天或三天休息一天,每次60-90分钟,不宜超过90分钟,否则不利于身体的恢复,会引起过渡疲劳,不利于肌肉的生长。
有氧训练方式
最佳方式是高强度和小强度相结合。譬如,在无氧力量结束后,进行20-30分钟快速和慢速跑相结合的变速跑,或采用增减阻力和变速骑健身车练习等。此外,每周还可以单独进行有氧训练,每次45分钟,切勿超过1小时,否则会使肌肉流失,有氧训练结束后可进行腹肌训练。
男性健身最好的运动就是有氧健身啦,不仅仅是许多女性想要拥有完美的身材,越来越多的男性朋友也开始关注身材!男性想要减肥就要持之以恒,经常锻炼健身才会有很好的效果!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健康的健身减肥方法都有哪些吧!
负重走疾走30分钟
所消耗的热量:883焦
穿上负重马甲走3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971
焦持长杆走3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1059
焦据美国知名的健身教练凯西·史蒂文斯说,当人在疾走时如果在身上套上一件负重马甲,重要可以帮你多燃烧10%的热量。不过像这种负重马甲最多只可以装载约36公斤的重量,这些负重物成块状,可以直接装在马甲的口袋里。史蒂文斯还说,在身上套上负重马甲的效果要比在腿上绑沙袋或手上举哑铃好,这样更加有利于健身者练就完美姿势。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负重的重量不要超过体重的20%。如果你不喜欢这种负重的方法,也可以尝试在手中握两根长杆。虽然它们的重量只有0.5公斤,但是却可以帮你多燃烧20~25%的热量,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游泳
游泳是最佳的减肥方法,很适合夏季,游泳是一种很好的全身性运动,并且对提高心肺功能十分有效,不过游泳时要注意,不要追求速度,达到心率要求就可以了,一周坚持2次效果更佳。
跑步/快走
跑步是公认为最好的健康减肥的方法,如果是户外跑步会受环境限制,选择跑步机更方便,放开跑步机扶的手能增加8%的氧利用率和5%的心率,当然首先要在保证平衡的前提下才放开扶手,选择一定坡度的跑步机能提高减肥效果。在跑步机上使用间隔法锻炼,即可以用高速锻炼一会,转而至较低速度循环练习。
张弛有致的有氧运动减肥
如果你在半小时有氧运动中掌握好强弱节奏,这样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运动机能系主任凯瑟琳·杰克逊博士指出:“如果连续做高强度的运动,你很快就会筋疲力尽,但是间歇的休息、恢复可以帮助你维持住这种高强度水平。”
骑车时单腿用力
踏板车上运动30分钟所耗热量:950焦
穿插单腿用力间隔后运动30分钟所耗热量:1138焦
当你在踏板车上健身时,间歇地让一条腿更用力蹬踏板可以加强运动的强度。开始时,可以先两腿一起以中等强度来蹬踏板4分钟,然后左腿着重发力,高强度蹬踏板。30秒之后,换右腿作为主要发力腿,再蹬30秒。然后,两腿一起以中速蹬4分钟,作为调整与恢复。这样,每隔4分钟单腿用力蹬1分钟,一共锻炼30分钟。纽约切尔西·派尔斯运动中心的健身教育经理迈克尔·于瑟夫说,这样的单腿蹬车运动可以帮助你多燃烧20%的热量。
如何提高肌肉力量呢
1. 举重
举重(>90% 1RM)(1RM,最大力量,最大负荷重量)能通过获得所谓的高阈值的动力单位从而增强力量。这些与动力单位相关联的肌肉纤维最有可能增加你的力量。然而,他们很快疲劳。最大举重最适用于多关节运动(例如,下蹲,硬举,卧推,拉)。尽管重量很重,你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的快速的移动重量。这将确保你获得大量快缩肌纤维。
2. 爆发性举重
高速举重(例如,深蹲,快速硬举和快速卧举)最提高加速度和养成力量的最佳举重方式。应使用60% 1RM荷载,尽可能快的移动。也可添加附加阻力(例如,拉力带或链)以进一步挑战你的加速负载能力。最常见的爆炸性练习,应该是奥运会举重(例如,挺举和抓举)然而,投实心球和铃壶摆动也属于这一类锻炼。
3. 增强式训练
也被称为跳跃训练,增强式训练包括跳和跳跃式的练习,能培养和开发伸展缩短周期。拉伸缩短周期能教会身体更好地利用储存的弹性能量产生更强大和更有力的收缩。这个反应能力的改进也可以通过肌腱刚度的改进来解释。可以利用连续体重跳栏或连续的哑铃跳蹲作为体重或加重增强式训练。
4. 削减数量
塑造力量和体形的通用数量是5X5;这套次数和组数方案可以下降到2-3组,以降低肌肉长大的潜力。降低数量而关注举重速度将有一个更好的培训效果,能提高力量和爆发力而不是肌肉生长。同时,你的力量训练频率将从传统的一个星期4-5次根据实际情况下降到每周1-3次的时间。
5. 短跑训练
短跑训练时训练跑步速度和反应度的最佳方式。一定时间间隔的短跑或山上短跑冲刺(线性)或敏捷训练(多方向)将有助于增加跑步和停止的力量。
6. 对比训练
在同一次训练种,要将对比训练,增强式训练和高强度训练相结合。这种训练方法的生理学机制是激活后增强(PAP)。基本上,高强度训练(~ < 5RM)首先进行,然后长时间的休息,通常3-10分钟。然后进行了类似的增强式运动运动模式(5-10次)。研究表明的增强式运动能改善或增强力量。典型训练例子是先做深蹲背后举重,然后弓步向上收腿跳。
7. 更久休息时间
进行塑身训练或肌肉增长训练时,往往每组训练之间这只建议休息比较短的时间,比如30-60秒。当训练力量时,根据不同的训练休息时间可增加到2-5分钟。举起的重量需要更久的休息时间以确保你能在下一组锻炼中完成相同的数量。而你重量训练的精神力量和精神能力也需要更长时间的休息。
8. 击中薄弱环节
只有你的最薄弱环节增强了,才代表你真的增强了。进行传统训练的主要肌肉群被称为你的原动机(例如胸大肌,背阔肌,股四头肌,三角肌,大腿后部等)。通常,你最薄弱的环节是在以下部位背后的肌肉(例如肩袖,中部和下部前锯肌,臀中肌,腹肌等)。锻炼这些肌肉会减少肌肉失衡的可能性,降低您的受伤风险。你获得这些肌肉越多,就能越能增加你原动机的力量。
在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重心,如果我们的重心不稳,对于肌肉力量训练是非常不安全的,其次就是全身的协调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肌肉力量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做一些热身的准备工作,这样会减少突然发力时对肌肉的损伤。
怎样跑步不会伤到膝盖
在跑步过程中磨损和冲击力超过骨骼肌肉的能力,或是增加的强度超过骨骼肌肉的成长速度,那么就会受伤。如果肌肉和骨骼的强壮程度超过磨损和冲击力则不会产生伤痛。因此每次膝盖受伤后医生给的建议都是休息,一动不动;而有些有经验的跑者建议继续跑,还有一种所谓的“慢跑治膝伤”的说法。其实两种说法都既有道理又片面,关键在于如何控制磨损和冲击力与骨骼,肌肉成长恢复的程度。
知道了这个基本原理后,避免跑步损伤膝盖的办法就是减少磨损和冲击力,提高骨骼,肌肉的强度。而不是不跑步,长期不进行锻炼,肌肉骨骼会退化,骨质疏松或是轻微冲击就会造成各种伤病。同时缺乏有效的有氧训练,心肺能力,抵抗力,血压等生理机能都会出现各类问题。因此决不能只是单纯的从跑步有可能造成膝关节磨损而完全放弃跑步运动。任何运动在过量或是不合理训练都会造成身体伤害。选择科学的训练方式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1控制跑量
健身运动都需要从低强度慢慢升到高强度,跑步也是如此,我们都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控制一定的量。但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极大,而且跑量基数也不同,单纯用百分比来控制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结果,并不十分准确。因此每次跑步时的感受非常重要。这种感觉就是肌肉和身体的疲倦程度。
在跑过一段时间后,都能够比原来更精确的感觉疲倦。每天的温度,身体情况,饮食情况等多种因素都会让身体出现的疲倦点不同。腿部肌肉疲倦,除了速度减慢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步伐和落地时的控制变差。肌肉越疲倦,半月板承受的冲击力越大,当超出了其的缓冲范围就会伤害到股骨头。而半月板和股骨头的很多损伤是不可修复的。
对有经验的跑者来说,在跑量递增的赛前时期,先要感知一下跑与上周同样的跑量是否更轻松,如果是的话,在超出的跑量部分任意点感到无法控制跑姿时都应该停下来。如果并不感觉比上周更轻松,则不要选择增加跑量。在连续增加跑量或是高强度训练进行3-4周后,要设计1周的间隔周,将跑量减至最高峰的70%左右,进行充分的恢复和休息。之后再继续增加跑量和训练强度。
对于刚进行跑步的人来说,隔一周增加一次跑步的量比较合理,但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相当于一周提高,一周巩固成果。而增加量不必限制刻意的比例。关注身体,跑到觉得落地变重,或是膝部感觉有压力时马上停下来。
2减少速度训练
同等跑量的情况下,更高的速度意味着更大的冲击力,对膝盖伤害的可能更大。同时更高的速度,跑姿就会变形,为了拉大步伐,提高速度。不自觉的腿部在落地时没有任何弯曲,丧失了通过关节弯曲时的肌肉缓冲能力,而将冲击力直接传给了膝盖。这也是很多初跑者在跑步的前2个月,跑量很少的情况下受伤的原因。跑量虽然只有每天2,3km。但是急速尽自己的全力猛跑,在肌肉保护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就用巨大的冲击力将膝盖弄伤了。
对于长跑和耐力跑来说,即使一个有经验的跑者,速度训练量一般也不会超过总训练量的10%。而且每周一般只有一次的间歇速度训练。而初跑者根本不用安排速度训练。甚至可以开玩笑的认为在马拉松成绩3小时30以外的跑者都无需进行速度训练。只要合理的累积训练量,安排好休息成绩就会稳步提高。
3调整跑步姿势
首先是脚落地的位置在膝盖的前边,造成膝关节伸直,甚至锁死(在每次站起的时候,能发现膝关节在最后的阶段仿佛卡起来了,这是个自然机制,为了增加站立的稳定性)。此时有相当向前的力量都通过地面反馈,冲击到膝关节。
所以,在落地的时候控制脚踝的位置尽可能在膝盖的正下方,或是略偏后一点。膝盖处的弯曲将起到极好的缓冲作用。
其次是脚部落地点尽可能控制在前脚掌,尤其是重心最好落在正对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前脚掌位置。这个重力位置为腿部合理排列的受力点。受力点无论是更靠脚的外侧,内侧还是后部都会造成对膝盖侧向的冲击力,导致受伤。还有就是控制身体的稳定,不要左右摇晃。因为左右摇晃会让重心位置在侧向不断改变,给膝盖侧向冲击力。而膝盖正面承受体重的能力最强。
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方法
不管是有氧运动力量训练,运动之前都要充分的热身,比如做最简单的肌肉拉伸。热身运动可以深度激活肌纤维,增强肌肉弹性,提高肌肉的负荷承受力,避免因损伤而出现的运动后酸痛。
运动后按摩
按摩的主要手法有抖动、点穴、揉捏、叩打、推摩等。首先是抖动四肢,主要是放松肘、膝关节以及四肢肌肉群;上肢常用点按穴位有偏历、曲池、手五里、臂月需等穴,可解除手臂、肘部的酸痛和肿痛,以及肩臂痛、颈项拘挛等运动后造成的各种不适症状。
跑步后小腿肌肉酸痛怎么办
局部热敷或者擦油
锻炼后用温热水泡洗可减轻肌肉酸痛。局部涂擦油剂、糊剂或按摩擦剂也可减轻疼痛。
避免过度负荷运动
肌肉酸痛很多是在过量的无氧运动下产生的,新手最好不要一次性做太多的运动量,无益于减肥,而且会连累第二天无法运动。对路跑的初学者来说,也许跑上2、3公里,就会酸痛三四天。在持续同样的训练一阵子以后,酸痛的情形会降低许多,持续的时间也会缩短。对职业的运动员而言,甚至会利用延迟性肌肉酸痛尚未完全回复的时候,再次进行训练,不仅肌肉会逐渐适应,还可以强化自己的心智,并可以视情况再增加训练强度,更上一层楼。
跑步后小腿肌肉酸痛怎么办
因此,在训练与比赛过后,适度的让肌肉休息一两天;到下一次训练前,肌肉虽仍有一些小酸痛,还是可以进行训练的。除非,痛的程度影响你无法完成训练,而且持续时间超过三天,那有可能就是肌肉拉伤,建议能够尽速就医。
马拉松赛事接踵而至,跑步爱好者乐此不疲,然而身体一旦出现各种不适、疼痛,甚至损伤,无疑是给这满满热情浇了一盆冷水。跑步运动中下肢损伤经常发生,小腿部位发生的损伤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20%左右,仅次于膝关节损伤,是跑步爱好者常见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小腿疼痛的一种常见情况——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
怎样训练跑步力量
拥有强大的核心是如此重要,坚实的核心需要一种渐进和系统性的方法来强化,核心训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核心稳定性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发展最大的神经肌肉效率和骨盆稳定性。这些练习的目的是在脊柱和骨盆区域间提供少量的运动,主要还是先学会稳定的感觉。
第二阶段是强化核心
这个练习同时结合第一阶段的训练,透过更多的全方位的运动;像仰卧起坐、稳定球仰卧起坐、背部伸展等来强化核心。
第三阶段是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练习意旨提高核心肌肉而产生的力量,这些能使跑者们稳定比赛时速度以及产生力量。这一阶段的训练包括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地进行药球抛接训练。
坚实核心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是适当的营养。市面上的加工食品大多对身体没有益处,所以最根本的方式是每日均衡的饮食,以促进最佳的核心发展。
女性力量训练方法是什么?
远离跑步机等传统有氧训练器材,利用力量训练,突破传统的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在保持或增加肌肉块的同时,也能达到有效减脂的目的。最新的研究表明,足够强度的大量力量训练,能使训练者在训练结束后也保持较高的代谢水平。在训练结束后的15小时内,力量训练者平均会继续消耗51千卡热量,而进行固定自行车练习的对照组则只能消耗27千卡。如果每个星期进行4次这样的力量训练那么一年下来,就多消耗了1万千卡热量。
我们都知道,复合练习比孤立练习能刺激更多的肌肉,并且能消耗更多的热量:高次数练习加上短的组间休息,能消耗更多的热量。合理利用以上两点,组成一个以大型复合动作为王的高次数的全身锻炼计划,就可以提升身体的代谢速度,改善肌肉和脂肪的组成比例。
传统的训练方法是,每个身体部位选用3~4个练习动作,每个练习做3~4组。每组做10次,组间休息2~3分钟。本文这个训练计划,不是使用跑步机和台阶器等传统有氧训练器械,而是利用哑铃和杠铃进行中小重量、高次数、高组数的力量训练方式。
以上讲述的有关女性力量训练的计划方法,能促使训练者发挥出比较明显的减脂效果。力量训练的好处很多,它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身体肌肉含量,让女性的身材更加健美匀称。小编建议使用的重量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可以循序渐进,慢慢加。
运动后肌肉酸痛怎么恢复 新式核心训练
大多数跑步者知道核心训练能提高跑步性能,但你是否长时间都在做同类型的训练呢?现在开始,该加入一些不同的新动作与元素来练习;包括腹斜飢与腰背训练。
三个创新的核心训练,是最适合跑者的练习:平板支撑,爆发力登山者和波比跳。
最重要的是所谓的核心肌群是包含跑者的重心、腹部和下背部肌肉;
这些肌肉支撑身体的脊柱和骨盆,透过加强训练前面和后面的核心肌肉,可以帮助保持安全及无伤害得跑步状态。
五公里怎么跑 建立坚实的基础
练习频率上,每周不超过3次练跑,跑步训练和休息或交叉训练(如自行车、游泳、肌耐力训练、瑜珈等不同类型的练习)可隔天交互进行,并每周做2-3次全身力量训练共1-3套,因为各种不同的训练能锻鍊更多肌肉群,同时强化肌肉、肌腱和关节力量,间接增加跑步效率并降低伤害风险。
练跑时,避免跟好友比较速度,也不要担心跑得有多快,因为一旦你有了坚实的基础,速度自然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