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发热的常用退烧方法

发热的常用退烧方法

1.宝宝发烧不需要太惊慌(刚开始偶可是慌得不得了)

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最好是多喝开水,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方法,若是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退热药,目前常用的退热药有扑热息痛、小儿泰诺林、美林等,但是最好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2.物理降温的方法

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服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给小儿使用35%—45%的酒精或温水进行擦浴,主要是在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这样能达到退温的效果;

3.发烧的吃药方面

引起小儿发热的病因有很多,在病原菌不明时最好不要滥用消炎药物,因为“是药三分毒”,若是滥用消炎药物可引起小儿肝肾功能的损害,增加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利于身体康复,小儿发热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才能起到病除的效果;

4.发烧的饮食

多喝开水,在不肯喝水的情况下可以改喝果汁之类的;吃些易消化的食物,诚在住院期间是以稀饭、汤水、面条为主;

6、家庭需常备的发烧的药品

小儿泰诺林、美林——都是强生的,这2种诚宝都用过,退烧效果好,吃完后出很多汗从而退烧,但是吃的次数不能多,吃多了副作用大,一定要按照说明进行服用;

退热帖——帖子额头或者后颈上,退热效果也很好;

退热栓——塞在屁股上,退热效果也很好,个人感觉很麻烦,塞进去后宝宝用力哭就出来了,诚宝发烧时我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

新稀宝片——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抵抗病毒的入侵,从而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发烧发热,这产品在目前市场反馈还是挺不错的。

急性肠胃炎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吃退烧药

1.在没有明确是急性肠胃炎引起的发烧的情况下,如果盲目退烧可能会掩盖病情,干扰对真实病情的诊断。

2.发热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高于41℃为超高热。退烧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患者体温不超过38.5°C时,不适合服用退烧药物,而应选择物理降温的方法,如冰敷、退热贴等。发烧38.5°C以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尤其是儿童更不应随意服用退烧药物。

小孩儿发烧怎么办

01体温测量

发热时,当孩子的腋温低于38.5℃时,采取物理降温;腋温在38.5℃以上时,物理降温加用药物降温,如果有其他症状出现,需要及时就医。

02解开衣服散热(避免冷风的情况下)

如果孩子发烧了,应该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解开衣服,帮助孩子进行散热,小儿身体各项机能发育都并不完全,体温调节功能,特别是散热的能力不如成年人,如果发烧时用厚衣物捂着,是很危险的处理方式,可能导致体温继续上升。

03物理降温

用37℃左右的温湿毛巾擦澡,擦拭部位为全身包括孩子的额头和面部。

04注意补水

小孩发烧时,会比平时更缺水,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可采用胶头滴管滴喂的方式。

05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进行药物治疗?

1、发热40℃以上持续24小时;

2、低热持续4天以上;

3、出现抽搐、呕吐、吞咽困难、精神状况差的现象;

4、退烧后24小时体温又再次升高;

5、呼吸急促嘴唇发紫;

06常用儿童退烧药

1、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儿科临床常用退烧药物之一,又名扑热息痛,是一种较安全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迅速、不良反应较少,可以常备家中,如泰诺林等;

2、布洛芬:也是目前儿科临床常用退烧药物之一,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适合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用于解热镇痛;

在儿童感冒发热的对症治疗中,特别提示不要同时服用多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品。

宝宝发烧了怎么办如何退烧 药物退烧

有孩子的家庭要备用一些常用的退烧药,小儿可以有退烧贴,退烧栓等外用退烧药品,如果发烧可以及时的用上。

急性肠胃炎怎么退烧 什么情况下不适合吃退烧药

在没有明确是急性肠胃炎引起的发烧的情况下,如果盲目退烧可能会掩盖病情,干扰对真实病情的诊断。

发热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高于41℃为超高热。退烧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患者体温不超过38.5°C时,不适合服用退烧药物,而应选择物理降温的方法,如冰敷、退热贴等。发烧38.5°C以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尤其是儿童更不应随意服用退烧药物。

11岁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呢

日常居家护理

如发热度数不高,无明显症状时,应该让他多休息;保持清淡饮食,多喝水;保持居室环境通风;孩子出汗勤换衣服,适当减少衣服。

发热吃药有讲究

37.5-38.5度的低热一般不用退烧药,建议多喝水。超38.5可吃退烧药,高烧时建议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同时使用。

服用退烧药物降温

使用药物降温对于婴幼儿来说还是相对较安全的,目前主要是使用的药物美林或者泰诺宁或是退热酸这些成分,基本上现在退热针淘汰了。

打针服药后反复发烧不用愁

退烧药作用是不要烧的太高或持续太长,所以如暂时退烧后又发烧,是因为病还没好。打抗生素后,发热并非病情加重,而是杀菌释放热能。

退烧药最好不要混着吃

退烧药其实也没必要,因为其成分是差不多。只需要服用一种,间隔6到8小时即可。剂量要根据公斤体重,不能完全根据原理或者推荐表使用。

非感染性发烧不需用抗生素

非感染性发烧绝对不需用抗生素,感染性发热中的病毒感染也不主张用抗生素。宝宝发热一般都会要求做CRP判断是否需要用抗生素。

当孩子发烧的时候,如果体温没有超过三十八度五,一般不建议服用退烧药,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办法来退烧;如果体温超过了三十八度五,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药,同时还要根据病情,进行抗生素治疗药物的使用来抗病毒,治标又治本,就会让孩子的烧退下去的。

发烧退烧药能不吃就不吃

退烧药很常用,但其毒副作用也是常见的。诸如药疹、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及对肝肾功能的损害等,尤其是当久用或过量使用此类药物时,毒副作用更加显著。因此,退烧药必须慎重使用,基本原则应该是能不吃就尽量不吃。家庭用药有原则

1.病因不明不用药

对病因不明的发热不能乱用退热药,尤其在发热初期时更不能乱用,以免因用药干扰了发热原有规律而引起误诊。

2.短期低烧免用药

低烧通常指体温在38.5℃以下的发烧,这种体温升高在小儿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异常,在成人则往往已经引起明显的不适反应。

3.暴发高烧慎用药

当病人体温显著升高达40℃左右时,使用退烧药必须慎之又慎,对此类病人必须减少每次药量、谨慎用药。

4.小儿发烧早诊治

儿童不同于成人,其对一般低烧的反应往往不明显,但其体温升高快,往往下午还好好的,入夜却骤起高热。因此,对小儿发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即使是低烧也应及时就诊,并须配备一些临时使用的退烧药,以免夜里骤起高烧时手足无措。

5.服药期间多饮水

所有退烧药都会引起病人出汗,这是增加人体散热、使体温降低的表现之一,这一过程往往会消耗病人较多的能量、水和水溶性维生素,故而发烧病人在使用退烧药期间宜多饮水,尤其应多饮糖水,同时可口服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这均有利于病人机体功能的康复。未用退烧药的发烧病人,也应多饮水和补充水溶性维生素,以帮助机体通过自身调节而降低体温。

6.必要时辅以物理降温

对一些40℃以上高烧持续不退的病人,在使用退烧药的同时,可辅以物理方法降温,以防病势进一步恶化而致病人抽筋或昏迷。具体方法为:用不透水的塑料袋或暖水袋灌入冰水或冷水,将其分别安置在病人的头颈下及腋窝、大腿跟部、胸口等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条件许可时还可配用稀释酒精液作全身擦浴,以加速体内散热,控制病情发展

吃药后发烧不要慌

药物热是种不良反应

由药物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的发热称为药源性发热,是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多为持续高热,常达39℃,甚至40℃以上。发热虽高,精神状态、食欲等却尚好;用退烧药效果不好。

药物热还会有过敏症状

药物热除发热表现外,还可能有其他过敏症状。判断药物热可考虑以下几项依据:原本不发热的病,用药后出现发热;原先是发热的疾病,用药后该病的其他症状都消失,唯独发热症状依然顽固地存在或加剧;用药后除发热外,有时还伴有皮疹、黄疸、胃肠道症状等过敏反应;停药后,发热会在1—2日内消退。

儿童发烧不退怎么办

①当大儿童发热表现出头晕、头痛、四肢酸痛等各种不舒适,或因发热引发烦躁、易疲倦乏力、情绪低落时,可考虑使用退烧药。确定儿童有发热,有以上症状下37.8℃至38℃即可应用,目的缓解不适感。

②当我们对儿童发热的问题感到很紧张或很恐惧时,且儿童腋窝温度≥38.2 ℃,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烧药。

③当儿童腋温≥38.2℃,家长又不能有效评估儿童有无不适时,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烧药。

④曾有过热性惊厥的儿童,体温37.8℃以上,个人建议尽早酌情应用退热药。

相关推荐

发烧多少度吃退烧

儿童成长过程,发烧是频率比较高的疾病之一。小儿发热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如果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如果盲目退烧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 医生建议:患儿体温不超过38.5°C,不宜服用退烧药物,而应选择物理降温方法,如冰敷、退热贴等。发烧38.5°C以上才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

退烧药的合理使用

体温38.5摄氏度需服药 专家说,用退烧药前、使用后要注意监测体温,该用才用、见好就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体温高于38.5摄氏度才有必要使用退烧药,因为发烧是人体的一种有利防御反应,可以杀灭入侵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因此贸然降温会削弱机体的防御能力;但是,当体温高于38.5摄氏度时,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引发各种不适,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肝肾功能损伤,儿童还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了。当体温降至38.5摄氏度以下,即可停用退烧药。 常规意义上的退烧

治疗低烧的偏方 治疗低烧前的一些建议

1、不要服用退烧药,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复杂的,而退热药只是一种对症治疗药,不能消除病因,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要随意滥用退热药,以免掩盖病情,影响诊断,延误治疗。 2、一般低烧是身体抵抗疾病,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防御措施,一般低于38.5度以下的低烧若非十分难受,一般不建议退烧

小孩发烧多少度吃退烧

儿童发烧38.5°C以上才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儿童成长过程,发烧是频率比较高的疾病之一。小儿发热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如果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如果盲目退烧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 医生建议:患儿体温不超过38.5°C,不宜服用退烧药物,而应选择物理降温方法,如冰敷、退热贴等。

夏季婴儿发烧如何用药

●体温在38.5℃以上才用退烧药。 ●阿司匹林有兴奋作用,故3岁以下的幼儿不主张用这种药。 ●退热药不要重复服用,几种退烧药同时服用时,要注意药物成分是否相同,否则可能药物过量。 在临床上发现,有一部分小儿发热时体温升高很快,体温也很高。婴幼儿发烧很容易一下子冲到40℃高烧,也常常因高烧而发生惊厥,比如意识丧失、眼球固定或上翻、头颈后仰、面肌及肢体抽搐等危急症状。在高烧到40℃以上时,的确容易引起脑部损伤,所以,当小儿高烧到38.5℃以上时,如果物理降温不能解决问题,应采用相应的药物退热措施。 但值得家长

低烧头晕是怎么回事呢

低烧是指体温在37.3℃~38℃。多种疾病会引起低烧。发烧是一种症状,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导致持续低烧。关键是需要查明病因,不明低烧不能滥用药。 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低热病人服用退热药,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乱用退烧药,还有导致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体温38℃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烧药。 扁桃体炎;也可能是肺炎、麻疹和脑膜炎等严重疾病。退热药物只能改善症状,无抗菌、抗病毒能力。因此,在使用退热药物之前

给宝宝使用退烧药注意事项有哪些

使用退烧药注意事项一:什么时候用,该不该用 使用退烧的目的是为了让宝宝可觉的舒服,因为宝宝在发烧的时候,有些宝宝会觉的全身难受,会表现出精神不振,不原因吃东西,不愿意活动等这些状况。那么这个时候,家长们就要及时的给宝宝吃退烧药,帮助宝宝把体温给降下来,让宝宝可以舒服下来。 但是也有些宝宝发烧到39度,但是和平时没有什么差别,照样能吃能玩,那么,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给宝宝吃退烧药。 家长们没有必要太过纠结到底宝宝发烧多少度给宝宝吃退烧药,而是应该关注宝宝的精神状况,关注宝宝是否舒服。比如说,他体温38.4度,

低烧可以吃什么药

你好不明低烧不能滥用药。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低热病人服用退热药,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乱用退烧药,还有导致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体温38℃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烧药。 孩子发烧是正常现象,妈妈不用过于紧张。发烧的原因主要有:感染性疾病。有些宝宝积食、长牙、打疫苗后也会发烧!发烧不超过38度在家物理降温,超过了就要吃退烧药,美林的不错!持续不退或升高就要去医院!祝早日康复

手足口发烧39度怎么办 手足口病发烧怎么办

手足口病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不需要专门服用退烧药物,在正确治疗手足口病的同时,辅助以物理退烧的方法即可。因为适当的发热有利于宝宝抵抗病毒的入侵。在此期间要注意多给宝宝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及水果。 如果宝宝体温上升至38.5度以上,或是出现精神查、持续高热、肌颤、呼吸快、呕吐等情况,则提示病情较重,需要及早就医进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退烧药物帮助宝宝退烧,切勿耽误。

宝宝低烧可以吃什么药

你好不明低烧不能滥用药。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低热病人服用退热药,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乱用退烧药,还有导致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体温38℃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烧药。孩子发烧是正常现象,妈妈不用过于紧张。发烧的原因主要有:感染性疾病。有些宝宝积食、长牙、打疫苗后也会发烧!发烧不超过38度在家物理降温,超过了就要吃退烧药,美林的不错!持续不退或升高就要去医院!祝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