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胸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脓胸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胸膜腔受化脓性病原体感染,产生脓性渗出液积聚,称为脓胸。按病变范围分为全脓胸和局限性脓胸。全脓胸是指脓液占据整个胸膜腔,局限脓胸是指脓液积存于肺与胸壁或横隔或纵隔之间,或肺叶与肺叶之间,也称包裹性脓胸。脓胸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感染、排除脓液、全身支持治疗三个方面。
1、控制感染
根据病原菌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足量的抗菌素,以静脉给药为好,观察疗效并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
2、排除脓液
是脓胸治疗的关键。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可用穿刺及胸腔内注入抗菌素治疗,多可获得满意效果。年龄再大的患者,应尽早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排尽脓液,促使肺早日膨胀,必须注意选用质地、口径合适的引流管,以保证引流通畅有效。如脓液稠厚,需放置粗大的引流管,禁忌用导尿管引流脓液。引流的正确部位为脓腔的最低处,一般为腋后线第7肋间,如为包裹性,引流前应在x线或超声下定好位。局麻下切除3~5厘米长一段肋骨,穿刺抽得脓汁后切开骨膜及壁层胸膜,以手指伸入脓腔确定部位合适后,置入引流管深约3cm为宜,紧密缝合引流管周围软组织及皮肤防止漏气。术后定期行X线检查,随时调整胸引管;保证引流通畅,鼓励病人多下地活动。每日记录引流量以资比较。如脓汁粘稠,可经引流管壁打洞向管腔内另置入一口径2~4毫米的细塑料管达脓腔内,每日经此管滴入2%灭滴灵液或无菌生理盐水500毫升进行冲洗,既可使脓汁稀释便于引流又可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两周后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测量脓腔,以后每周一次,待脓腔缩小至50毫升以下时即可剪断引流管改为开放引流,至脓腔缩到10毫升左右即可更换细管,逐步剪短直至完全愈合。
3、全身支持治疗
应包括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并输血。
结核性脓胸的预防与护理
结核性脓胸是胸膜因受结核菌感染而发生胸膜腔积液,结核性脓胸同时再感染化脓菌则成为混合性脓胸,结核性脓胸发生经过和病程不同,可以分为急性脓胸和慢性脓胸,根据胸膜受累范围,又可分为全脓胸、局限性脓胸及多房性脓胸,结核性脓胸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病症之一。因此,对于此病的尽早预防极为重要。
结核性脓胸的预防:
本病主要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结核积脓不多,经积极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加强营养,适当休息,有可能吸收好转,如果有大量积液,可以行胸腔穿刺抽液促进吸收,但要注意防止继发感染,在发生药物无法控制的继发感染之前应避免行胸腔闭式引流,因为结核病的病理改变使肺组织纤维化,而不能膨胀,胸腔闭式引流后脓腔不能消灭,反而会增加混合感染的机会。
需要注意个人卫生的,尤其是口腔卫生,我们要每日准备生理盐水漱口,每天3次,在吃饭前漱,可以增加食欲。注意从旁协助病人排痰,尽量要使浓痰排出体外,病人翻身咳痰时我们可以轻轻拍打病人的背部,使其背部振动,帮助排痰。
结核性脓胸的护理:
1、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
2、给予病人语言上或非语言上的安慰,如握住病人的手、抚摸病人等。
3、对新人院的病人详细介绍环境及负责护士和主治医生,尽快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减轻病人对环境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4、帮助病人结识新病友。
5、避免突然的体位更换及疼痛刺激。
6、指导病人正确卧位的姿势和有效的呼吸技巧。
7、为病人解释耐心、语调平静、速度缓慢、使病人满意。
8、在治疗时。陪伴病人、鼓励病人.增强其自信心。
9、帮助病人确认曾使用过的能有效控制恐惧的方法。
10、通过连续护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指导病人使用自我镇静法减少恐惧感,如深呼吸、听音乐、自我安慰放松技术。 必要时用药治疗。
11、脓胸患者一般均有发热和较重的毒血症状,故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并增加营养,高热者多饮水,并行物理降温,注意口腔卫生。
脓精症中西合并治疗更有效
一、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抗感染。对急性感染引起高热或低热者,应在抗感染的基础上适当给以解热镇痛剂。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抗生意和中药治疗要好。
二、中医治疗
1.辨治原则
辨证首先要辨别虚实。虚实之证治疗迥异,实证宜清热利湿,解毒排脓;虚证宜滋阴清热,泻火解毒;对阴虚火旺而兼有湿毒之邪者,当虚实兼顾,既清热滋阴,又解毒除湿。
2.辨证治疗
(1)湿热蕴结证:精液浓稠,味腥臭,伴口苦咽干,胸胁痞满,少腹或会阴部不适,阴囊湿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排脓。方用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
龙胆草;黄柏;桅子;车前子;泽泻;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赤芍;丹皮。
小便夹脓者,加山甲、皂角刺、王不留行;阴律亏虚,口苦咽干明显者,加麦冬、沙参、生地;湿热下注,小便不利者、加萹蓄、瞿麦、金钱草;血瘀明显,少腹或会阴部不适者,加乳香、没药。
(2)阴虚火旺证:精液量少黄稠,精液中有脓细胞,白细胞数超过正常值,伴形体赢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性欲亢进,早泄,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滋阴泻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味。
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金银花;蒲公英;土茯苓。
潮热资汗严重者,加银柴胡,地骨皮、浮小麦;五心烦热者,加生地、远志、首乌藤;性欲亢进者,加青龙齿、龟版、黑板栀子;早泄者,加酸枣仁、五味子、莲须。
急性脓胸的治疗
急性脓胸的治疗原则包括全身治疗、抗感染和脓液引流三个主要方面。
(一)全身治疗
鼓励患者进食饮水注意补充电解质,多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病情危重体质虚弱的患者应给予静脉补液,必要时输入静脉营养、血浆、白蛋白或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以纠正贫血并增强抵抗力,促进早日恢复。
(二)抗感染
尽早胸腔穿刺抽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以便尽快控制病情。
(三)脓液引流
1.胸腔穿刺 部分急性脓胸的早期,脓液稀薄,经胸腔穿刺很容易抽出脓液。只要选好穿刺部位,均能穿刺成功。穿刺医生亲自胸透,了解脓胸的范围并在透视下确定胸穿部位,如果是局限性脓胸,应先取脓腔直径最大的部位进行穿刺。如果是全脓胸多选在腑后线第7肋间。穿刺时应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一般采取半坐位或坐在小桌前,双臂趴在桌上,以避免患者过于疲劳,并利于穿刺操作。采用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针要选择18~22号的粗大针头,长度要5cm以上,否则难于刺穿胸壁。穿刺要沿肋骨上缘进针,以避免损伤肋间神经血管,针尖一般指向患者的后上方,使针洒进入胸腔后贴近于胸壁,这样不易损伤肺组织。在针尖进入胸腔大量抽液之前,可将针再推入约0.5~1cm,并使针尖的斜面朝向胸壁,这样可以避免穿刺过程中针尖脱出胸腔,也可避免肺组织膨胀后阻塞针尖,便于将液体抽净。每次胸腔穿刺时均应尽可能将脓液抽净,并在抽净脓液之后,经穿刺针向胸腔内注入适量敏感抗生素。部分脓胸经反复胸腔穿刺及全身治疗可以治愈。由于致病菌不同,脓液粘稠,不易经穿刺针抽出时,可以在穿刺时经穿刺针进胸腔冲洗,在抽出部分脓液后,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及溶纤维素药物,如胰蛋白酶等,反复冲洗,直到抽出液变清亮为止。注意每次注入的冲洗液量,不要超过抽出的液体的总量,以免造成胸腔内压力增高,使脓淮扩散到其他部位,引起感染播散。胸腔穿刺法不易彻底治愈脓胸的原因是: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脓腔越来越小,穿刺定位越来越困难,有时会残留部分脓腔不能彻底消灭。
2.胸腔闭式引流 急性脓胸发病快,积液多且粘稠,病情危重,有中毒症状的,胸腔穿刺后积液又迅速生成时需行胸腔闭式引流;合并有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胸膜瘘的脓气胸,也需行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可用套管穿刺置管法在局麻下切开皮肤约0.5cm,将套管经肋间刺入胸腔,退出金属旬芯,经外套管送入引流管,再退出外套管,皮肤固定并连接引流瓶。此法操作简便,但放入的引流管受外套管的限制,一般都比较细,引流不通畅,不能满足治疗脓胸的需要,另外在退出外套管的时候,会造成引流管周围污染而引起感染,使引流管周围的密封性减退甚至消失,因而使肺的复张受到一定影响。
肋间切开插管引流法局麻后切开皮肤约2cm,用止血钳纯性分离各层肌肉,直达胸腔,再用弯止血钳夹住引流管前端,直接插入胸腔。此法可以插入较粗的引流管,但是操作较复杂,需有一定的解剖知识和经验。
近年来,各种型号的胸腔闭式引流专用引流管得到广泛应用,此法是在局麻下切开皮肤约1cm,然后反专用引流管直接插入胸腔,达到一定深度后退出针芯,固定并连接引流瓶即完成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此法方便快捷,引流管周围无污染,引流管的粗细可以根据需要随意选择,优点突出,因此应用广泛,效果满意。
3.介入性治疗 包裹性脓胸好发在疹柱旁沟,由于部位的原因不便放置胸腔闭式引流,如果在后背部放置引流管,患者无法平卧严重影响休息,患者难以接受。作者年年来借用血管穿刺置管方法,行脓腔置管引流冲洗,获得满意疗效。
用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局麻后,用静脉穿刺针刺入脓腔,抽出脓液,证实针尖确在脓腔内后,放入金属导丝退出静脉穿刺针,沿金属导丝放入心血管造影用的猪尾形导管,经导管抽脓并反复冲洗,还可以注入抗生素及溶纤维素药物。此方法的优点是:①导管细且柔软,患者痛苦小,不影响平卧;②导管前端为猪尾状,不会损伤组织,因此可以放心大胆地推进,而将脓腔内的纤维素分隔打开,使其成为一个脓腔便于引流:③导管不透X线,便于在透视下观察脓腔的大小和④开头脓腔在治愈过程中逐渐缩小,导管可逐渐退出,但只要仍能抽出脓液就证实导管仍在脓腔之中,克服了反复胸腔穿刺到最后不易找到脓腔的;困难;⑤导管细,脓胸治愈后拔管时无需换药。此法优点多,疗效确切,今后可望广泛应用。
胸积水的原因
胸积水的原因
一、结核性胸膜炎
多数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满意,少量胸液一般不必抽液或仅作诊断性穿刺,胸腔穿刺不仅有助于诊断,且可解除肺及心、血管受压,改善呼吸,防止纤维蛋白沉着与胸膜增厚,使肺功能免受损伤。抽液后可减轻毒性症状,体温下降,有助于使被压迫的肺迅速复张。大量胸液者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液完全吸收。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1000ml,过快、过多抽液可使胸腔压力骤降,发生肺水肿或循环障碍。此种由抽胸液后迅速产生的肺复张后肺水肿,表现为剧咳、气促、咳大量泡沫状痰,双肺满布浊湿啰音,PaO2下降,X线显示肺水肿征。应立即吸氧,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利尿剂,控制入水量,严密监测病情与酸碱平衡。抽液时若发生表现为头晕、冷汗、心悸、面色苍白、脉细、四肢发凉的“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抽液,使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血压,防止休克。一般情况下,抽胸液后,没必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
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机体的变态反应及炎症反应,改善毒性症状,加速胸液吸收,减少胸膜粘连或胸膜增厚等后遗症。但亦有一定不良反应或导致结核播散,故应慎重掌握适应证。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全身毒性症状严重、胸液较多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通常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25~30mg/d,分3次口服。待体温正常、全身毒性症状减轻消退、胸液明显减少时,即应逐渐关量以至停用。停药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易出现反跳现象,一般疗程约4~6周。
二、脓胸
脓胸是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胸膜腔感染性炎症,同时伴有外观混浊,具有脓样特性的胸腔渗出液。细菌是脓胸的最常见病原体。大多数细菌性脓胸与细菌性胸膜炎未能有效控制有关。少数脓胸可由结核菌或真菌、放线菌、奴卡菌等所致。目前感染性胸腔积液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中以绿脓杆菌等假单胞菌及大肠杆菌较为常见。厌氧菌作为脓胸的常见病原体亦已被广泛证实。肺炎并发的脓胸常为单一菌感染。若为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并发脓胸,则多为混合菌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真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甚为常见。
急性脓胸常表现为高热、消耗状态、胸胀痛等。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积液及促使肺复张,恢复肺功能。针对脓胸的病原菌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全身及胸腔内给药。引流是脓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反复抽脓或闭式引流。可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胸腔,然后注入适量抗生素及链激酶,使脓液变稀便于引流。少数脓胸可采用肋间开水封瓶闭式引流。对有支气管胸膜瘘者不宜冲洗胸腔,以免引起细菌播散。
慢性脓胸有胸膜增厚、胸廓塌陷、慢性消耗、杵状指(趾)等,应考虑外科胸膜剥脱术等治疗。此外,一般支持治疗亦相当重要,应给予高能量、高蛋白及含维生素的食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必要时可予少量多次输血。
三、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多为恶性肿瘤进展所致,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症,如肺癌伴有胸腔积液者已属晚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肺内及纵隔淋巴结等病变范围。鉴于其胸液生长迅速且持续存在,常因大量积液的压迫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故需反复胸腔穿刺抽液,但反复抽液可使蛋白丢失太多(1L胸液含蛋白40g),故治疗甚为棘手,效果不理想。为此,正确诊断恶性肿瘤及组织类型,及时进行合理有效治疗,对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有重要意义。
全身化疗对于部分小细胞肺癌所致胸腔积液有一定疗效。纵隔淋巴结有转移者可行局部放射治疗。在抽吸胸液后,胸腔内注入包括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丝裂霉素、硝卡芒芥、博来霉素等在内的抗肿瘤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杀伤肿瘤细胞、减缓胸液的产生,并可以引起胸膜粘连。胸腔内注入生物免疫调节剂,是近年探索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较为成功的方法,诸如短小棒状杆菌疫苗(CP)、IL-2、干扰素β、干扰素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等,可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强淋巴细胞局部浸润及活性,并使胸膜粘连。为闭锁胸膜腔,可用胸腔插管将胸液引流完后,注入胸膜粘连剂,如四环素、红霉素、滑石粉,使两层胸膜发生粘连,以避免胸液的再度形成,若同时注入少量利多卡因及地塞米松,可减轻疼痛及发热等不良反应。虽经上述多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预后不良。
胸积水预防常识:
胸腔积液,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治疗上主要针对原发病,漏出液常在病因纠正后自行吸收,渗出性胸膜炎中以结核性多见,其次为炎症性和癌性胸膜炎,应针对其病因,进行抗结核、抗炎等治疗,并可行胸腔穿刺抽液。其预后与原发病有关,肿瘤所致者预后较差。
脓胸手术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脓胸是指渗出液聚于胸膜腔的化脓性感染。有大量渗出布满全胸膜腔时称为全脓胸;机化纤维组织引起粘连形成包裹性脓胸;脓腔可穿破胸壁形成自溃性脓胸。临床上以发热、胸痛、食欲不振、咳嗽、咳脓痰为主要特征。急性脓胸行抗炎、体位排痰等对自症治疗;慢性脓胸行肺剥皮术。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焦虑;②自我形象紊乱;③营养不足:低于机体需要量;④清理呼吸道低效;⑤体温升高。
一、焦虑 相关因素: 1 脓胸病程迁延。 2 大量第三代抗生素使用费用高。 主要表现:病人表现郁闷,不爱社交,心事重重,有的则表现脾气粗暴。 护理目标: 1 病人能向医务人员诉说焦虑的原因。 2 能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治疗。 护理措施: 1 多与病人接触、谈心,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 2 护士以诚待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解决病人的急需,争取使病人少花钱、治好病。 3 多向病人讲解手术的进展及效果,使病人对治疗充满信心。 重点评价: 1 焦虑的原因及程度。 2 焦虑是否减轻。
二、自我形象紊乱 相关因素: 1 脓胸穿破胸壁。 2 脓胸臭味。 3 脓胸胸腔闭式引流时间长,常带管出院。 4 与旁人带厌恶的评价言行有关。 主要表现:病人有一种自悲感,痛苦感,孤独感,唯恐因脓液臭味而遭人唾弃,不愿进行社交活动。 护理目标: 1 病人对治疗、手术能改变自我形象而充满自信心。 2 病人能掌握自护胸壁脓腔破口的方法。 3 病人能掌握长期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自护方法。 护理措施: 1 多与病人接触,护士不能有任何伤及病人自尊心的言行。 2 脓腔穿破胸壁,污染衣物要及时更换,并予换药,用无菌纱布覆盖。 3 咳脓痰时要加强口腔卫生,每天用生理盐水漱口,减轻口臭。 4 鼓励带管出院的病人正视暂时的现状,指导病人出院后生活起居,并教会病人自护的方法:如更换引流瓶技术;保护引流瓶及管道无菌的措施;长管是接病人的胸腔管,并插入水中2cm以上,应放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引流液的处理;活动时,引流瓶的放置等等。 重点评价: 1 自我形象紊乱的程度。 2 改变自我形象紊乱的方法有效与否。
三、营养不足:低于机体需要量 相关因素: 1 急性脓胸高热。 2 慢性脓胸,病程迁延。 3 长期咳脓痰,进食不佳。 主要表现: 1 慢性病容。 2 消瘦,可低于正常机体体重的20%。 3 低蛋白血症。 护理目标:病人机体需要量得到补充,增加耐受手术的能力。 护理措施: 1 向病人解释增加营养的重要性,介绍营养食谱。 2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 3 高热时给予对症处理,物理降温,减少机体消耗。 4 生理盐水漱口,每天3次,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 5 遵医嘱积极抗炎治疗使排脓痰减少,尽早手术治疗。 重点评价: 1 营养状态改善程度。 2 血红蛋白及血清蛋白是否正常。 3 病人精神、食欲状态是否正常。 四、清理呼吸道低效 相关因素: 1 脓胸脓痰较多。 2 长期排脓痰体质弱。
主要表现: 1 脓痰较多,尤以早上为甚。 2 咳痰无力。 3 双肺闻及痰鸣音。 4 阻塞性肺部感染可伴有发热。 护理目标: 1 病人能有效地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 脓痰量逐渐减少。 护理措施: 1 术前指导病人有效地咳嗽排痰。 2 指导和协助病人作体位引流,每天2次。体位引流的方法是:上肺病变取半坐卧位,下肺病变取头低足高位,中肺病变取仰卧与平卧交替位,使脓痰及时排出。 3 咳痰无力者给予协助,如拍背、雾化吸入。 4 每班仔细听双肺呼吸音,并记录24小时脓痰量及性质。 重点评价: 1 呼吸道听诊痰鸣音是否消失,肺部清晰度如何,痰量的多少。 2 病人能否掌握体位引流的要领,引流是否有效。 五、体温升高 相关因素:与急性感染、脓胸有关。
主要表现: 1 有肺部或邻近部位的炎症病灶。 2 有急起高热及高热的伴随症状。 护理目标:配合药物使病人体温正常或接近正常。 护理措施: 1 高热者,物理降温,包括醇浴、冰敷等。 2 高热者,每天测体温6次。 3 体温下降时出汗较多,要勤换床单、衣裤,保持皮肤清洁。 4 高热时要嘱病人多饮水,或遵医嘱静脉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5 遵医嘱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并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 6 注意观察病人口腔粘膜及全身情况,及时给予病人预防口腔炎、感冒和褥疮的知识指导。 重点评价: 1 体温是否正常或有无下降趋势。 2 物理降温的效果。
胸腔积液怎么办
1.结核性胸膜炎
多数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满意。少量胸液一般不必抽液或仅做诊断性穿刺。胸腔穿刺不仅有助于诊断,且可解除肺及心、血管受压,改善呼吸,防止纤维蛋白沉着与胸膜增厚,使肺功能免受损伤。抽液后可减轻毒性症状,使患者体温下降。大量胸液者可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液完全吸收。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1000毫升,过快、过多抽液可使胸腔压力骤降,发生肺水肿或循环障碍,表现为剧咳、气促、咳大量泡沫状痰,双肺满布湿啰音,PaO2下降,X线胸片显示肺水肿征。此时应立即吸氧,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利尿剂,控制入水量,严密监测病情及酸碱平衡。抽液时若发生表现为头晕、冷汗、心悸、面色苍白、脉细、四肢发凉的“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抽液,使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 0.5ml,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血压,防止休克。一般情况下,抽胸液后,没必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
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机体的变态反应及炎症反应,改善毒性症状,加速胸液吸收,减少胸膜粘连或胸膜增厚等后遗症。但亦有一定不良反应或导致结核播散,故应慎重掌握适应证。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全身毒性症状严重。胸液较多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通常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待患者体温正常、全身毒性症状减轻或消退、胸液明显减少时,即应逐渐减量以至停用。停药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易出现反跳现象,一般疗程约4~6周。
2.脓胸
脓胸是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胸膜腔感染,同时伴有外观混浊、具有脓样特性的胸腔渗出液。细菌是脓胸的最常见病原体。大多数细菌性脓胸与细菌性胸膜炎未能有效控制有关。少数脓胸可由结核菌或真菌、放线菌、奴卡菌等所致。目前感染性胸腔积液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肺炎并发的脓胸常为单一菌感染。若为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并发脓胸,则多为混合菌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真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甚为常见。
急性脓胸常表现为高热、消耗状态、胸胀痛等。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积液,以及促使肺复张,恢复肺功能。针对脓胸的病原菌,应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全身及胸腔内给药。引流是脓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可反复抽脓或闭式引流。可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胸腔,然后注入适量抗生素及链激酶,使脓液变稀,便于引流。少数脓胸可采用在肋间植入引流管,并连至水封瓶,将胸腔积液导出。对有支气管胸膜瘘者不宜冲洗胸腔,以免引起细菌播散。
慢性脓胸患者有胸膜增厚、胸廓塌陷、慢性消耗、杵状指(趾)等症状时,应考虑采用外科胸膜剥脱术等治疗。此外,一般支持治疗亦相当重要,应给予高能量、高蛋白及含维生素的食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必要时可予少量多次输血。
3.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多为恶性肿瘤进展所致,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症,如肺癌伴有胸腔积液者已属晚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肺内及纵隔淋巴结等病变范围。由于胸液生长迅速且持续存在,患者常因大量积液的压迫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需反复胸腔穿刺抽液。但反复抽液可使蛋白丢失太多(1升胸液含蛋白40克),故治疗甚为棘手,效果不理想。
为此,正确诊断恶性肿瘤及组织类型,及时进行合理有效治疗,对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有重要意义。全身化疗对于部分小细胞肺癌所致胸腔积液有一定疗效。纵隔淋巴结有转移者可行局部放射治疗。在抽吸胸液后,胸腔内注入包括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丝裂霉素、硝卡芒芥、博来霉素等在内的抗肿瘤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这有助于杀伤肿瘤细胞、减缓胸液的产生,并可以引起胸膜粘连。胸腔内注入生物免疫调节剂,是近年探索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较为成功的方法,诸如短小棒状杆菌疫苗(CP)、IL-2、干扰素β、干扰素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等,可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强淋巴细胞局部浸润及活性,并使胸膜粘连。为闭锁胸膜腔,可在用胸腔插管将胸液引流完后,注入胸膜粘连剂,如四环素、红霉素、滑石粉,使两层胸膜发生粘连,以避免胸液的再度形成。若同时注入少量利多卡因及地塞米松,可减轻疼痛及发热等不良反应。
肺积水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一、结核性胸膜炎 多数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满意,少量胸液一般不必抽液或仅作诊断性穿刺,胸腔穿刺不仅有助于诊断,且可解除肺及心、血管受压,改善呼吸,防止纤维蛋白沉着与胸膜增厚,使肺功能免受损伤。抽液后可减轻毒性症状,体温下降,有助于使被压迫的肺迅速复张。大量胸液者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液完全吸收。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1000ml,过快、过多抽液可使胸腔压力骤降,发生肺水肿或循环障碍。此种由抽胸液后迅速产生的肺复张后肺水肿,表现为剧咳、气促、咳大量泡沫状痰,双肺满布浊湿?音,PaO2下降,X线显示肺水肿征。应立即吸氧,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利尿剂,控制入水量,严密监测病情与酸碱平衡。抽液时若发生表现为头晕、冷汗、心悸、面色苍白、脉细、四肢发凉的“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抽液,使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血压,防止休克。一般情况下,抽胸液后,没必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 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机体的变态反应及炎症反应,改善毒性症状,加速胸液吸收,减少胸膜粘连或胸膜增厚等后遗症。但亦有一定不良反应或导致结核播散,故应慎重掌握适应证。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全身毒性症状严重、胸液较多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通常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 25~30mg/d,分3次口服。待体温正常、全身毒性症状减轻消退、胸液明显减少时,即应逐渐关量以至停用。停药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易出现反跳现象,一般疗程约4~6周。
二、脓胸 脓胸是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胸膜腔感染性炎症,同时伴有外观混浊,具有脓样特性的胸腔渗出液。细菌是脓胸的最常见病原体。大多数细菌性脓胸与细菌性胸膜炎未能有效控制有关。少数脓胸可由结核菌或真菌、放线菌、奴卡菌等所致。目前感染性胸腔积液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中以绿脓杆菌等假单胞菌及大肠杆菌较为常见。厌氧菌作为脓胸的常见病原体亦已被广泛证实。肺炎并发的脓胸常为单一菌感染。若为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并发脓胸,则多为混合菌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真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甚为常见。 急性脓胸常表现为高热、消耗状态、胸胀痛等。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积液及促使肺复张,恢复肺功能。针对脓胸的病原菌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全身及胸腔内给药。引流是脓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反复抽脓或闭式引流。可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胸腔,然后注入适量抗生素及链激酶,使脓液变稀便于引流。少数脓胸可采用肋间开水封瓶闭式引流。对有支气管胸膜瘘者不宜冲洗胸腔,以免引起细菌播散。 慢性脓胸有胸膜增厚、胸廓塌陷、慢性消耗、杵状指(趾)等,应考虑外科胸膜剥脱术等治疗。此外,一般支持治疗亦相当重要,应给予高能量、高蛋白及含维生素的食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必要时可予少量多次输血。
三、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多为恶性肿瘤进展所致,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症,如肺癌伴有胸腔积液者已属晚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肺内及纵隔淋巴结等病变范围。鉴于其胸液生长迅速且持续存在,常因大量积液的压迫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故需反复胸腔穿刺抽液,但反复抽液可使蛋白丢失太多(1L胸液含蛋白 40g),故治疗甚为棘手,效果不理想。为此,正确诊断恶性肿瘤及组织类型,及时进行合理有效治疗,对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有重要意义。 全身化疗对于部分小细胞肺癌所致胸腔积液有一定疗效。纵隔淋巴结有转移者可行局部放射治疗。在抽吸胸液后,胸腔内注入包括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丝裂霉素、硝卡芒芥、博来霉素等在内的抗肿瘤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杀伤肿瘤细胞、减缓胸液的产生,并可以引起胸膜粘连。胸腔内注入生物免疫调节剂,是近年探索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较为成功的方法,诸如短小棒状杆菌疫苗(CP)、IL-2、干扰素β、干扰素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等,可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强淋巴细胞局部浸润及活性,并使胸膜粘连。为闭锁胸膜腔,可用胸腔插管将胸液引流完后,注入胸膜粘连剂,如四环素、红霉素、滑石粉,使两层胸膜发生粘连,以避免胸液的再度形成,若同时注入少量利多卡因及地塞米松,可减轻疼痛及发热等不良反应。虽经上述多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预后不良。
结核性脓胸
手术并发支气管胸膜瘘或胸膜腔感染也可引起脓气胸。此外,渗出性胸膜炎积液长期不吸收,有一部分可逐渐发展成脓胸。自从抗结核药物广泛应用以来,结核性脓胸的发病率已大为减低。
手术并发支气管胸膜瘘或胸膜腔感染也可引起脓 气胸 。此外,渗出性胸膜炎积液长期不吸收,有一部分可逐渐发展成脓胸。自从抗结核药物广泛应用以来, 结核性脓胸 的发病率已大为减低。
症状表现
急性起病者有明显毒性症状,如恶寒、高热、多汗、干咳、 胸痛 等。胸腔积脓多时,可有胸闷及气急。伴有支气管胸膜瘘时,则咳出大量脓痰即脓胸液,有时呈血性。慢性者多不 发热 ,但 贫血 及 消瘦 较明显。
结核性脓胸的体征大致与渗出性胸膜炎相似。胸壁局部可有压痛,甚至轻度浮肿。慢性者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气管移向患侧,常伴有杵状指趾。
诊断
依据症状、体征、 白细胞 增多、X线检查及胸腔穿刺抽液化验, 脓液 为淡黄色,稀薄、含有干酪样物质,涂片及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脓液中找到结核菌,则可确诊。脓腔壁病理学检查,具有结核病典型特征,可明确诊断。早期脓胸有时与渗出性胸膜炎不易区别,但胸液中白细胞总数有10000~15000/mm3或更多,其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疑有支气管胸膜瘘时,可注入10%亚甲蓝美蓝5~10ml于胸腔中,若痰染蓝色则可证实。但阴性结果不能除外支气管胸膜瘘。脓液作结核菌和普通细菌涂片和培养检查,有助诊断。
治疗方法
结核性脓胸的治疗原则为控制胸膜感染和消除脓腔。在开始治疗时,必须了解是否有继发感染或支气管胸膜瘘。
一单纯性结核性脓胸除全身应用抗结核药外,采取反复胸腔抽脓、冲洗和抗结核药物的局部注射。一般每周抽脓2~3次,每次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冲洗脓腔,然后在脓腔内注入对氨水杨酸钠4~8g、异烟肼400~600mg或链霉素0.5~1g。经上述治疗,脓液可逐渐减少、变稀,肺脏张开,脓腔逐渐缩小乃至消失。
二结核性脓胸伴继发感染除上述抽脓、冲洗、局部抗结核药物治疗外,须加用抗菌药物作周身和局部治疗。青霉素G肌肉注射80万~160万单位/d,胸腔内注射80万单位。或使用其他抗生素治疗。待继发感染控制后,继按单纯性结核性脓胸治疗。
三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胸膜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除伴继发感染外,并可能发生结核病灶的支气管播散。一般先予胸腔引流,待一般情况好转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四慢性结核性脓胸 慢性脓胸 非但化脓性炎症长期存在,且胸膜增厚并有显著纤维化和脓性肉芽组织。被包裹的肺脏不能张开,严重影响肺功能。伴支气管胸膜瘘者,随时可发生病灶的支气管播散。应作外科手术治疗消灭脓腔,使肺复张。术前须了解两肺有无活动性结核,以及对侧肺功能情况。若病侧肺部病灶有手术切除指征,或有支气管狭窄,估计肺不能复张者,应在切除脓腔的同时,作肺叶或全肺胸膜切除,再加胸廓改形术。若病侧肺部病灶已无活动性,单作脓胸残腔切除;若有支气管胸膜瘘,则同时作瘘管修补术
脓胸的治疗方法都有那些
(一)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足量的抗菌素,以静脉给药为好,观察疗效并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
(二)排除脓液:是脓胸治疗的关键。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可用穿刺及胸腔内注入抗菌素治疗,多可获得满意效果。年龄再大的患者,应尽早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排尽脓液,促使肺早日膨胀,必须注意选用质地、口径合适的引流管,以保证引流通畅有效。
(三)全身支持治疗:应包括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并输血。
(四)手术治疗:术式为纤维板剥脱术、脓肿病灶清除术。当病程超过30天以上,或发病早期未及时进行引流,脓液在胸腔内脏、壁层形成增厚纤维板,使用药物治疗及引流治疗的效果极差,增厚的纤维板会严重的束缚患者的呼吸运动,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脏、壁层纤维板内形成包裹内脓液继续增多,导致包裹内的压力持续增大,在剧烈活动或外伤后常穿破壁层纤维板、肋间肌、胸壁肌肉甚至皮肤,脓性窦道愈合困难。因此建议形成包裹的慢性脓胸患者早期手术。
治疗痛风的小偏方生姜水
治疗痛风的小偏方生姜水,痛风病发后常带给我们较多的困扰及影响,绝大多数患者在尝试过几种或多种治疗方法后,治疗效果都不尽人意因而渴望寻求一种能有效治疗痛风的方法。在此听闻“痛风偏方”可有效治疗该症后,于是纷纷提问“痛风偏方真的能有效治疗痛风吗,什么偏方既方便有有效呢”。
为了解决患者提问,这里上海痛风专家朱建福为您提供治疗痛风的小偏方生姜水。
治疗痛风的小偏方生姜水需准备20g的生姜,车前子30g—60g煮水代茶喝。每份药可煎三碗水,用药砂锅文火及进行煎服,每份可分两次煎药。煎完后分三次服用需注意的是服用该方时千万不可采用金属容器饮用,每天一份大约一个礼拜可见疗效。
此外,在服用该法进行痛风的治疗同时患者应多吃高钾质食物,如香蕉、西兰花、西芹等有助尿酸排泄的蔬果。还可多吃固肾的食物。固肾的食物有助排泄尿酸,如,药用地黄、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等,在治疗痛风的同时还可恢复患者受损机体。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治疗痛风的小偏方生姜水“希望您能有所收获,并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接受医生最专业的治疗方法,以便于您的病情好的更快从而远离该病困扰。
脓胸的治疗方法
(一)全身治疗
鼓励患者进食饮水注意补充电解质,多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病情危重体质虚弱的患者应给予静脉补液,必要时输入静脉营养、血浆、白蛋白或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以纠正贫血并增强抵抗力,促进早日恢复。
(二)抗感染
早期适当地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肺炎可减少肺周积液的发生,并可防止发展成复杂、难治性胸腔积液或脓胸,单纯肺周积液不需要在肺部感染控制后长期应用抗生素,而对于多数复杂积液和脓胸,应用抗生素的时间须依据肺炎和胸腔引流的情况而定,如果由于持续渗液或包裹多腔需长期引流者,抗生素需长期大量应用。如果胸腔积液早期即得以控制,抗生素还须用10~14天以控制肺部炎症。
(三)脓液引流
治疗胸膜腔积液引流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则是:正确选择病人和引流方式。引流治疗选择:在抗生素治疗下仍持续发热、白细胞升高;厌氧菌胸膜肺感染;凶险的病原菌如:产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白菌;胸腔出现气液平、胸膜腔包裹或大量肺周积液(超过单侧胸腔40%)。采用何种胸膜腔引流取决于胸水的黏滞度、胸膜腔包裹的范围、病原菌的毒力、介入治疗的经验、是否有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病人的临床状态等。原则为最快、最有效地引流胸腔积液,使肺组织复张,消灭感染的残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