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登革热的饮食

登革热的饮食

登革热患者宜食

1、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菜汤,藕粉,蛋花汤,面片等。

2、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肾、蛋黄、豆制品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

3、给予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牛奶、肉汤、鸡汤等。

登革热患者忌食

1、忌辛辣刺激调味品,如辣椒、花椒粉、咖哩粉等。

2、忌烟、酒、咖啡。

3、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以及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黄豆芽、洋葱等均不宜食用。

你了解登革热吗

登革热是自限性疾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通过蚊子传播的急性热带传染病,其症状是:突起高热伴畏寒,骨关节和肌肉疼痛,还可能伴有颜面潮红、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眼结膜出血、肝脾肿大等。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出血性登革热,后者可导致患者死亡。“登革热”和其他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一样,目前尚无特效药,但属于自限性疾病,轻的1至2天可自愈,重的7至10天也能全部恢复,症型严重导致死亡的发生几率在万分之一以下。临床上一般都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等待病毒“自生自灭”。

两种“伊蚊”传播登革热

登革热之所以在最近几年有扩大流行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全球气候变暖。这造成该病流行范围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地区扩展,并使蚊子活动季节延长,活动区域扩大,病毒在蚊体内增殖活跃,病毒的毒力增强。二是人口的大量流动。国际商贸、劳务、渔业及旅游、探亲等活动,都可能使处于病毒血症期的人输入其他地区,在一定条件下就会造成流行。现代化交通更促成登革热的远距离扩散。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在传播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其祸害比白纹伊蚊大得多。我市没有埃及伊蚊但有白纹伊蚊,所以对此不能掉以轻心,所幸的是,“登革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市民们也无须过分紧张。

预防关键是消灭花斑蚊

人体对登革热病毒普遍易感,尤其是从非地方性流行地区进入地方性流行地区的人。那么,该如何预防登革热呢?

由于“登革热”病人在发病前3至5日传染性最强,且没有预防用的疫苗。所以,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避免前往“登革热”疫区,前往疫区者要注意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消灭花斑蚊(即白纹伊蚊)。花斑蚊喜欢在小面积的积水上产卵,室内盆罐、花瓶、厨房及浴室的积水里,室外的坑洼、水凼、树穴、树洞、竹筒和叶腋等积水处,都是它繁衍孳生的优良环境。翻盆倒罐,填平坑洼、水凼、树洞,铲除杂草和疏通下水道是消灭蚊子、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根本办法。另外,由于花斑蚊善飞,必须全民动手,群防群治,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杀虫剂滞留喷洒、空间喷洒、熏蒸和烟熏等消灭成蚊及安装纱窗纱门防蚊,都是治标的有效办法。

登革热的新型疫苗

登革热I型病毒的抗原植入麻疹疫苗的变异体中,并以此作为疫苗注射到老鼠体内,同时再给老鼠注射登革热病毒。结果显示,这种新疫苗能够长时间、有效地促成老鼠体内抗体的生成,从而破坏登革热病毒。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被忽视的热带病》杂志上。

公报说,麻疹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安全有效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正向各国推广这种疫苗,如果以它为直接载体研制登革热疫苗,将有望开发出能够同时预防麻疹和登革热的“双效疫苗”。 据参与这项研究的弗雷德里克·唐吉介绍,登革热共有四种类型,科研人员的最终目标是研制出对这四种类型都长期有效的疫苗,而且它的生产成本必须低廉,能够使所有的人都负担得起。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多在热带地区传播,其典型症状是发烧、头痛、全身肌肉及关节痛。全球每年大约有6000万到1亿人感染这种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传播。

登革热潜伏期

登革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早期症状较为明显,需要仔细观察和辨别。登革热潜伏期有多久呢?

登革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

登革热可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登革热。类型不同,在早期症状表现上也有区别。

典型登革热

1、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痛,24h内体温可达40℃。同时伴有背痛,周身骨、肌肉及关节痛,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出血。

2、皮疹于病程3~6d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

3、出血 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

轻型登革热

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一般不出血,但浅表淋巴结常肿大,病程短(1~4d)。临床上类似流感。此型病例在流行时期多见,通常不就诊或不住院治疗而被忽视。

重型登革热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烦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等脑膜脑炎表现。

登革热的症状与一般感冒发烧有什么不同

登革热的典型患者可表现出:

1、断骨热,不仅仅是发热,而且伴有明显的骨痛、关节痛、头痛、全身肌肉疼痛明显,全身无力;

2、虽然大多数登革热的发热持续时间在7天之内,但一部分病人有双峰热,即发热3-5天后体温下降,正常1-3天后又出现发热,并且在发热同时或者退热后,因为白细胞降低、徐诶下班下降等,病情可能加重,出现出血表现和皮疹,部分病人的皮疹有瘙痒感,严重者,如重型登革热、登革热出血热,会有内脏器官出血,甚至低血压、休克,有可能导致死亡;

3、不少病人有肝功能异常,甚至出现皮肤、眼睛发黄;

4、还有病人出现心肌炎表现,如心肌酶升高,或有心电图异常表现。合并肺炎等感染。

5、今年爆发出来的登革热疫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部分患者会具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胃口差和呕吐等。

6、但要强调的是,目前在目前登革热流行阶段,轻型登革热病人是最多的,他们的表现很轻,就像“感冒”一样,一般1-3天就自行痊愈了。

这些症状警惕登革热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等较为严重。

目前,输入性病例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陆近些年来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个别地方还引发了当地病例的发生,甚至造成局部暴发。登革热在我国多发生于6-11月份。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主要症状和体征:

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束臂试验阳性或淤点,皮肤、齿龈、鼻腔少量出血

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无论在登革热流行地区长期居住还是短期逗留,都有可能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患登革热。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

如果您具备以下3个条件:

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

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

出现上述登革热样症状

请立即考虑采取以下3项措施:

立即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取得联系

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快确诊

避免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被蚊虫叮咬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登革热为什么可怕至极

登革热依其症状轻重分为两型:典型登革热及出血性登革热

典型登革热(即俗称的登革热) :此型较不具危险性,死亡率甚低,多为初次感染者。小孩症状较不明显,成人则出现严重症状,通常被病媒蚊叮咬後,经过一至七天的潜伏期,患者会出现突发性高烧(39至40℃) 、恶寒、前额及後眼窝的剧痛、肌肉痛,再经2至4天全身皮肤出疹,疹子由躯体开始向脸及手脚蔓延,整个病程约七天可结束,大部份病人可完全痊癒。

出血性登革热:这是最可怕的一型,死亡率高达15-50%,喜犯八岁以下的小孩。多由於两次以上重复感染,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剧烈反应,造成全身血管的大量出血,临床症状上除了高烧、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全身倦怠外,常伴随流鼻血、吐血、血便、血尿、子宫出血及胸腹部积水。由於全身大量出血,常引起心肺衰竭及休克死亡,而其出血时间通常在发烧将退时才发生,所以常引起家长及医师的疏忽,因此登革热病人在退烧时,若出现皮肤湿冷、四肢冰凉、坐立不安时,更应提高警觉,即刻送大医院,不可轻忽。

它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斑蚊及白线斑蚊这两种蚊子,喜欢在白天咬人,栖息於阴凉有水处,不喜欢待在臭水沟,尤其喜欢下雨後的废轮胎及废弃的容器。登革热病毒必须藉由这些蚊子的叮咬,才可能传播出来,而依其抗原性的不同,登革热病毒又可分为l、2、3、4共四型。人若感染其中一型,其在体内产生的抗体并无法防护另外三型,以感染第2型最危险,易发生出血性登革热。这些病媒蚊叮咬登革热病患8至15天後,就具有终生传染病毒的能力了。

三大方法预防登革热

世界各地都在爆发登革热,登革热导致无数人死伤,那么怎么来预防登革热呢?

1.控制传染源: 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提高人群抗病力: 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登革疫苗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已研制出登革病毒1型和2型的蛋白和DNA基因疫苗,正在进行动物试验,但尚未能在人群中推广应用。由于低滴度的抗登革病毒1型抗体有可能成为促进型抗体,诱发登革出血热的发生,因而增加了疫苗研制、应用的难度。

登革热的注意事项

1预防登革热我们平时的时候要多进行煅炼,增强抵抗能力,同时要在饮食方法调整,注意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要熬夜,因为熬夜多了,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虚弱,容易给蚊子叮后得登革热这个疾病。

2预防登革热我们要在我们自己住房的周围要做好消毒,不要留下让蚊虫有生长的死角,同时要在家里的窗户上装可以挡蚊子的网纱,要保持我们自己住的地方和周围的环境卫生,让蚊虫没有发展的源头。

3得了登革热的患者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不要延误病情,因为登革热治疗不及时的话是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的,严重的还会一起死亡的严重后果的,在治疗的时候要积极配合医生,听从医生的嘱咐按时吃药。

注意事项:

治疗不如预防,只要我们平时做好预防工作,尽量的戒烟戒酒,一定要注意休息,晚上的时候尽量的不要熬夜,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尽量的放松自己的心态。

登革热有什么症状 潜伏期时间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2—15天,平均为6天左右,其长短与侵入的病毒量有一定的关系。在我国近年来所见的登革热,临床上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及重型登革热3型。

登革热感染的辅助检查

从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经济成本来看,登革热为全球最严重的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疾病。该病毒主要是通过埃及伊蚊传播,超过100个国家报告过登革热爆发,有2.5亿人生活在登革高感染区,每年会发生5000万到1亿例登革出血热,200000-500000例登革感染者最终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平均有5%的登革出血热患者会死亡。

登革热检测试剂的用途:

一、用于定性的快速检测人群血清、血浆或全血中登革病毒的IgM及IgG抗体。可在15分钟内检测结果。

1、结果快速,15分钟出结果。

2、 结果值得信赖,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

3、方式灵活,样本可为全血、血清或血浆。

4、能区分出登革的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

5、可进行完整的测试,保存方便,常温2-30℃保存。

二、用于定性的检测人群血清中登革病毒的IgM抗体,用于临床实验室对具有持续发烧的登革热症状的病人的辅助诊断。

1、用于检测原发登革病毒感染。

2、用于诊断活动期登革病毒。

3、在登革病毒流行区和非流行区都适用。

4、疾病发作3-5天即可使用。

三、用于定性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血清型1、2、3及4型)的IgG抗体。用于临床实验室对继发登革热感染的辅助诊断。

1、用于检测登革病毒继发感染。

2、用于登革病毒感染活动期的诊断。

3、用于登革病毒流行区的诊断。

4、疾病发作后2-5天即可使用。

四、用于定性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的NS1抗原(血清型1、2、3及4型)。用于临床实验室对有持续发烧的登革热症状病人的辅助性诊断。

1、用于急性登革热感染的早期诊断。

2、在登革热病毒流行区和非流行区都适用。

3、疾病发作1-7天即可使用。

五、用于定性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血清型1、2、3及4型)的IgG抗体,用于临床实验室对具有持续发烧的登革感染症状或接触史的患者的辅助性诊断。

1、用于检测先前的登革病毒感染。

2、适用于流行病血清学研究。

3、用于登革热非流行区使用。

六、用于定性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的IgM和IgG抗体。可以区分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

1、包装盒内同时有登革IgM捕捉ELISA试剂与IgG捕捉ELISA试剂。

2、能够区分出登革的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

相关推荐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登革热是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虫媒病,也就是通过蚊虫的刺叮吸血传播的。在我国,埃及伊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其次为白纹伊蚊,而致倦库蚊不是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可经卵传递登革热病毒,在维持自然疫源地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预防登革热 有效隔离

病媒蚊叮咬登革热病患后就具有了传染病毒的能力,登革热病毒的传播也是必须由病蚊叮咬才能从人传给人。因此有效的隔离是预防疾病区域性扩散的有效方法。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类似症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发现和确诊的病人最好住院隔离或者注意做好居家隔离,避免登革热病毒再次通过蚊子叮咬造成传播。

感冒与登革热有什么区别

感冒:症状及流行情况与登革热相似。感冒的传播与直接接触病人有关,且无皮疹及出血情况。感冒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流鼻水,喉咙痛,头痛、全身疼痛,过敏,炎症。 登革热:初期症状可能类似一般感冒,婴幼儿会有1~5天的发烧、喉咙发炎、轻微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典型的登革热症状比较容易表现在较大孩子或成人身上。在疫区的病人有发烧38℃以上,加上1。激烈头痛、后眼窝痛、骨头关节或肌肉痛。2。发烧3~4天后身上出现红疹。3。发病期间全身发痒。有以上3项的其中一项症状,就算是疑似登革热病例,也需在24小时内到医院检查。通常登

登革热是什么

1.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主要传播媒介是伊蚊(俗称花斑蚊)。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夏秋季节由于高温多雨,蚊虫容易孳生,因此是登革热的高发季节。 2.登革热主要症状和体征? 起病急,高热(39摄氏度以上),发热时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骨关节肌肉痛,早期脸、颈、胸皮肤潮红,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程5至7天出现皮疹,可有皮肤黏膜出血等。少数患者会进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 3.登革热

秋季防病小常识

一、登革热 秋季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南方的秋天依然炎热,雨水较多,局部地区蚊虫密度偏高,登革热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登革热主要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主要由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病前无明显征兆,患者突然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同时会感到头痛、腰痛、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骨骼关节疼痛剧烈,还可能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的可出现出血、休克,导致死亡。 由于登革热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也没有特效药物杀死登革热病毒,因此预防登革热尤为重要。据了解,伊蚊必须靠水繁殖,主要在清水容器或小体积水

登革热有哪些临床表现?

登革热都有什么临床表现?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传染病,其典型症状是发烧、头痛和关节痛等。 登革热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会出现内脏大出血。这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会出现内脏大出血。高达50%的感染者出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出血现象。预后良好,病死率为3/10000。 感染登革热轻则突然发热、剧烈肌肉疼痛、骨关节痛,重则广泛出血、迅速休克,在大多数国家登革热的死亡率大约为5%,大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中。 初次感染登革病毒的人,

登革热有潜伏期吗

1登革热这个疾病的潜伏期是5到8天左右的,该疾病的前驱症状有鼻炎和结膜炎,同时伴有突然高热和恶寒、以及头痛、还有眼眶后痛和厌食等等的全身性的症状,患者第一次发热可达三十九度左右。 2患有登革热疾病以后,建议在日常的生活饮食中,患者尽量不要吃热性的食物和食品调料的,比如花椒和大料等等。这些对机体都是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的。特别是在疾病的急性期,会降低患者的抗病能力的。 3患有登革热疾病以后,建议在日常的生活中,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是治疗该疾病的比较关键的治疗方法之一的。特别是养成来良好睡眠习惯,每天的睡眠时间保证

怎么鉴别感冒和登革热

感冒:症状及流行情况与登革热相似。感冒的传播与直接接触病人有关,且无皮疹及出血情况。感冒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流鼻水,喉咙痛,头痛、全身疼痛,过敏,炎症。 登革热:初期症状可能类似一般感冒,婴幼儿会有1~5天的发烧、喉咙发炎、轻微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典型的登革热症状比较容易表现在较大孩子或成人身上。 在疫区的病人有发烧38℃以上,加上1、激烈头痛、后眼窝痛、骨头关节或肌肉痛。2、发烧3~4天后身上出现红疹。3、发病期间全身发痒。有以上3项的其中一项症状,就算是疑似登革热病例,也需在24小时内到医院检查。通常

登革热会不会致命呢

登革热病毒会不会导致人们死亡呢?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俗称“断骨痛”,是一种通过雌性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能够感染所有年龄阶段的人群。被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后,登革热病毒进入人体损伤血管,导致血液指标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红细胞数量下降或贫血,进而破坏人体免疫力。3~15天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危重症主要发生于登革出血热病人,常因血小板过低导致内脏出血和休克,因血浆渗漏、积液、呼吸窘迫、严重出血或器官损伤等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危重病人

登革热是由什么感染引起的 登革热的症状表现

在临床上,登革热主要以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为主,可伴有皮疹、淋巴腺肿和白细胞减少。此类型传播迅速.可引起较大规模的流行,但病死率很低。登革出血热是以高热、出血、休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是登革热较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