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斑秃可以艾灸吗 痰阻毛窍型斑秃艾灸方法

斑秃可以艾灸吗 痰阻毛窍型斑秃艾灸方法

头发骤然成片脱落,同时伴随有头痛或头皮刺痛,烦躁易怒,或胸闷,胸痛胁胀,失眠多梦。

治则:祛瘀通络。

施灸穴位:主穴取百会,天柱,风池,合谷。烦躁易怒,胸痛胁胀,失眠多梦甚者加太冲,三阴交。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艾炷灸,选用标准艾炷,艾炷如枣核大,每穴灸3-4壮, 各穴依次施灸。

针灸养颜美容对应的疾病

针刺疗法适应于痤疮、黄褐斑、皮肤过敏、荨麻疹、湿疹等,出血性疾病及心脏病患者禁用,一般采用泻法,平补平泻及补法,常用穴位有合谷、曲池、血海、风市、肺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长强及阿是穴等。如遇特殊需要,可局部取穴,循经取穴或全身取穴。耳穴疗法适应于扁平疣,过敏性皮肤病。耳部有湿疹等病灶者禁用,一般采用三种刺激方式,即耳针刺,耳埋针,耳埋丸(中药王不留行),以上任选一种。取穴在同侧相应穴位2-3个。

耳穴贴压治疗黄褐斑可选肺、肾、脾、颊穴,可配内生殖器、屏尖、耳中,一般贴3天后换一次药,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其间停用中药、西药及其它疗法,治疗期间防止太阳曝晒,有效率达97.7%。刺拔疗法适应于斑秃,局限性IV皮炎、慢性湿疹等。孕妇、晕针及出血性疾病者禁用。

用梅花针(七星针)作弹刺法、重刺皮疹或斑秃处,通常由内向外,使皮肤稍微出血,斑秃者再用姜片蹭几个回合后,可在局部涂药液。刺血疗法适应于疖肿,头中毛囊炎、痤疮。孕妇.出血性疾病及晕针者禁用。其方法先在委中穴按摩10-20次,酒精消毒用2-3cm长的毫针刺入委中穴,以得气为度,行针15分钟后,拔出毫针,用力挤压针眼,以出血1-2滴为度,隔日1次,5-8次为一疗程。

熏条疗法是用艾绒制成的艾柱或艾条,烧灼或熏烤休表穴位或是患部使局局部产生温热或轻度灼痛的刺激,以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运用到美容可以治疗肾阳虚黄褐斑;肾阳虚者可灸足三里、血海、合谷。熏条点燃冒烟,火头与皮肤距离以病人自愿温热为度,每次为30分钟。

水针疗法多用于黄褐斑患者,在面穴注射活血化瘀注射液,一般选穴;迎香、人中、太阳、颊车、阳白、印堂。每个穴位注入0.5ml药物。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头疼艾灸哪里最有效

艾灸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镇痛,清热开窍,升阳举陷之功,对头疼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头疼有外感头疼和内伤头疼之分,而外感头疼有风寒头疼,风热头疼和风湿头疼之分,内伤头疼则有肝阳头痛,肾虚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以及瘀血头疼之分,因此艾灸治疗时应分型施灸。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取穴

多以厥阴经和太阴经腧穴为主。

治则:通经活络止痛。

艾灸处方:百会,太阴,头维,上星,列缺,合谷,阿是穴。

取穴方义:百会,太阴,头维,上星诸穴标本兼顾,皆能调和经气,疏通络脉;列缺,合谷皆治头面五官之疾,镇痛效穴;阿是穴调和局部气血,以痛处为穴,故上穴配伍,共奏通经活血止痛之功,通治一切头痛。

辩证分型艾灸

外感头疼艾灸

风寒头疼:症见头疼连项或有紧束感,遇热痛减,恶风寒,常喜裹头带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风热头疼:症见头疼而昏胀,甚则如裂,遇热加重,恶风发热,面目红赤,口渴欲饮,咽喉肿痛,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风湿头疼:症见头疼昏沉,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阴雨加剧,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艾灸取穴:在灸疗常用穴的基础上,风寒头疼加灸风池,风门穴;风热头疼加灸曲池,外关,大椎穴;风湿头疼加灸风府,足三里穴。

内伤头疼艾灸

肝阳头疼:症见头掣疼而眩,多偏于一侧,烦躁易怒,面部或有烘热,或兼胁痛,口苦舌红,苔薄黄,脉象弦或弦数。

肾虚头疼:症见头空疼兼眩晕,腰膝酸软,耳鸣,或遗精,女子或有带下,舌质红,苔薄或剥,脉象沉细或弦细无力。

气虚头疼:症见头疼绵绵,时发时止,遇劳则重,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脉象虚而无力。

血虚头疼:症见头隐疼而晕,心悸怔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舌苔薄,脉象沉细。

痰浊头疼:症见头疼昏蒙而重,或眩而欲呕,胸闷脘痞,纳呆,或呕哕痰涎,舌苔白腻,脉象滑或弦滑。

瘀血头疼:症见头疼经久不愈,疼有定处,多有刺痛感,常伴随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黯或有紫斑,脉象细涩或沉涩。

艾灸取穴:在灸疗常用穴的基础上,肝阳头疼加灸太冲,阳辅,太溪;肾虚头疼加灸太溪,肾俞;气虚头疼加灸气海,足三里,脾俞;血虚头痛加灸三阴交,血海,膈俞;痰浊头疼加灸中脘,丰隆,足三里;瘀血头疼加灸行间,血海,三阴交。

操作手法

1.艾炷灸:头部穴位可用小艾炷灸,每穴灸3-5壮,余穴用艾条灸5-10分钟,每日灸1-2次。

2.隔物灸:附片,艾叶,姜片均可随证选用,每穴灸5-10壮,每日灸1次。

3.艾条灸:每穴用艾条悬灸5-10分钟,偏寒偏虚者可灸至20分钟。

斑秃可以艾灸吗 肝肾不足型斑秃艾灸方法

肝藏血,精血不足,则毛发生长无源;症见患者病程时间较长,久而不愈,头发无光泽,枯黄,发病时头发大片脱落,严重时可全部脱落,同时伴随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五心潮热,盗汗遗精等临床表现。

治则:滋养肝肾。

施灸取穴:肾俞,肝俞,太溪。失眠加灸神门,内关。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灸3-4壮,2天灸1次,5次为1个疗程。

斑秃艾灸哪里 斑秃治疗注意事项

本病应讲究头发卫生,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忌食高热量或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物,辣椒,烟酒,咖啡等)。

注意生活作息规律,放松心情,保持情绪稳定开朗,减少心理压力。

中药治疗斑秃配方

中药治疗斑秃配方

(1)养血补血方:如神应养真丹加减,由地熟、当归、女贞子、菟丝子、羌活等养血,补肾、去风药物组成。少数服药后如觉咽口干等反应者,加用六味地黄丸或胆草泻肝丸。

(2)滋补肝肾方:熟地、当归、巴戟肉、肉苁蓉、熟女贞、桑椹子、羌活、赤勺、白勺、丹参各12克,川芎、荆芥各10克,对青少年病程短、脱发区少者效果尤佳。

(3)健脾益气方:

以异功散为主、同时配以黄芪30-60克,党参12-15克,白术、茯苓9-12克,陈皮6克,甘草12克。

红参20克,黄芪50克,白勺30克,白术45克,灸甘草20克,肉桂30克,大枣20枚,加减共研细末,蜜蜂500克,炼蜜丸,每丸10克,含生药3.8克,日服三次,每次一丸。

养阴凉血方:生地、女贞子、泽泻、山楂、黄岑、白芷、桑叶各9克,首乌、旱莲草各24克,龙胆草、黄柏各6克,丹皮12克。

疏肝理气方:方如小柴胡汤治疗斑秃,日本亦有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本病的报道,疗效满意,特别对那些与神经因素有关的斑秃患者效尤佳。

固饰通络方:如桂枝、龙骨、牡蛎、赤勺、甘草、女贞子、旱莲草、五味子等。

4、 针灸治疗

(1)针灸治疗斑秃,在古籍中鲜有记载,直至清代的《医宗金鉴》,始有用局部刺络法治疗的记载。此法现代已发展成皮肤针叩刺,是本病主要穴位刺激法之一。

(2)现代以针灸法治疗斑秃的临床文章,较早见于1958年,采用秃发局部间隔针刺之法,效果较佳。自60年代起,开始运用皮肤针治疗斑秃,并沿用至今。为提高治疗效果,还从普通的皮肤针改为电梅花针,另外尚加用中药或其他穴位刺激法,如艾灸之类。除此之外,还应用穴位刺血、穴位注射以及激光针等法。采取辨证论治,施以补泻手法。另有国外学者在秃发区边缘及周围针刺,也均有一定效果。近来有些学者提出如能加以心理暗示,则更有助于疗效的提高。通过近30年来上千例的观察,针灸治疗本病的效果基本肯定,其有效率在85%以上。

(3)近年来,关于针刺治疗斑秃机理的研究颇受重视。通过甲皱微循环观察,绝大部分斑秃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提示微循环功能障碍造成局部毛囊缺血以致脱发。而实验研究证实,电梅花针等法,可使毛囊周围小血管数目增加,促进微循环,使毛球细胞分裂活动增加,达到治疗目的。

盆腔积液可以艾灸吗 适用于艾灸治疗的病证有哪些

艾灸可以治疗的内科病症包括感冒、急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性腹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肝硬化、支气管哮喘、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流行性出血热、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中风、遗传性共济失调、急性脊髓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雷诺病、红斑性肢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不宁腿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癫痫、慢性肾炎、肾下垂、阳痿、功能性射精不能症、精液异常症、恶性肿瘤、放射反应等。

艾灸可以治疗的外科病证包括急性炎症、疖、指(趾)感染、急性淋巴管炎、颈椎病、骨折、切性腰扭伤、急性乳腺炎、褥疮、狭窄性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骨关节炎、慢性前列腺炎、骨结核、血栓性浅静脉炎、腹股沟斜疝、痔、直肠脱垂、输血输液反应、乳腺增生病、前列腺肥大症等。

艾灸可以治疗的皮肤病证包括带状疱疹、白癜风、斑秃、银屑病、冻疮、神经性皮炎、寻常疣、黄褐斑、腋臭、鸡眼等。

艾灸可以治疗的妇产科病证包括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外阴白色病变、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艾灸可以治疗的儿科病证包括脑积水、流行性腮腺炎、婴幼儿腹泻、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等。

艾灸能够治疗的五官科病证包括近视眼、麦粒肿、单纯性慢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内耳眩晕症、颞下颔关节紊乱症、复发性口疮等。

脂溢性脱发发根是什么样

脂溢性脱发以往称早秃,男性型秃发,雄性秃发,弥漫性秃发,普通性脱发等,其病与遗传,雄性素,皮脂溢出相关,症状为头皮部油脂分泌过多,头发有油腻感.脂溢性脱发在中医中被称为“柱发癣”或“虫蛀脱发”由于湿热侵袭肌肤,使营养失调,腠理不固,脉络瘀阻,精血生化不利致使毛根不固造成脱发.

调整好使用电脑的时间,在电脑前每工作半小时,就应暂时休息片刻,可以离开电脑屏幕,向远处眺望几分钟,转动转动头颈,或者干脆闭目几分钟。养成按摩头部的好习惯,每日早中晚次按摩太阳穴和头顶正中的百会穴,并且用双手的食中指沿额角和头部正中线做由前向后捋按,次数不限。证充足的睡眠,不论工作有多紧张,每日小时的睡眠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尽量保证睡眠质量,使大脑皮层的血液循环得到适时的调节。

治疗脂溢性脱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中医治疗还可以配合针灸、艾灸等手段,还有患者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有不良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暴晒,不要吃辛辣过于刺激的食物,对病情是没有好处的。中医任务脱发属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平时不要着凉,可以吃些补气血、肝肾的食物,进行食补。

艾灸涌泉提高睡眠质量

睡眠,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人都知道睡眠要好,工作学习中才有精神。可是有些人晚上总是难以入眠,或睡眠质量差,严重影响了次日的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差怎么办呢?中医认为,艾灸百会穴和涌泉穴可促进睡眠。

涌泉穴

百会穴

睡眠质量差,艾灸涌泉百会穴

具体方法也很简单,用毛巾把艾灸罐包起来,直接放在百会穴、涌泉穴上就可以。有时,艾灸结束后口会非常渴,建议喝点儿红糖水或者白开水。

失眠,中医十大常见类型及治疗方法

1、肝郁气滞型:主要由于工作压力较大而引起的,这一类型的失眠者一般情绪波动较大,易烦躁,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

治疗方法: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2、郁郁化火型:肝郁气滞型程度加重时就会转化成郁郁化火型。失眠者易出现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秘结,常常做噩梦。

治疗方法:疏肝泻火、清脑安神;

3、痰热内扰型:此类失眠的患者常觉得头很重,痰多胸闷,恶心,口苦,心烦等症状。

治疗方法:清热化痰,心脑安神;

4、瘀血内阻型:此类失眠者舌呈淡紫色,有瘀斑,会伴随头痛。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通窍醒神;

5、阴虚火旺型:失眠者夜尿多,腰部酸痛,手足心发热、出汗。

治疗方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6、心胆气虚:睡眠中惊恐不宁,反复惊醒,心悸,气短倦怠,小便清长。

治疗方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7、心脾两虚:不易入睡,或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淡黄,气短。

治疗方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8、脾肾阳虚:此类型的失眠者会出现怕冷、腰酸腰痛,夜尿多,大便溏稀或秘结。

治疗方法:温补脾肾;

9、冲任失调:女性多见月经不调,少经,脸上长有黄褐斑。

治疗方法:调补冲任、安神助眠;

10、心肾阴虚:治疗方法:补肾安神。

中医提示,凡事贵在坚持。坚持一段时间后,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提高自身免疫力,使精力充沛,另外,艾灸涌泉百会穴还可改善黑眼圈症状。

斑秃中医治疗的4个注意事项

1、化瘀通络法在斑秃治疗中的应用

有文献报道中医辨证各型斑秃均存在络脉不畅,局部微循环障碍,尤其是中医辨证为血热生风、瘀血阻窍等实证的患者,其血液流变学与正常参照组相比差异更为显着,所以本病治疗在辨证分型论治的基础上,应注意活血通络药的配伍应用,血热型选择配伍赤芍、丹皮、丹参等,血虚型选择配伍川芎、鸡血藤、红花等,血瘀型病程较久,可配伍全蝎、水蛭等虫类通络药。

2、风药在斑秃治疗中的应用

西医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中医称本病“油风”,笔者临床观察适当配伍祛风药可提高疗效,血虚型选择配伍天麻、羌活、木瓜等;血热型选择配伍蝉衣、白蒺藜、桑叶等;血瘀型配伍白芷、全蝎等。

3、注意情志和睡眠的调理

精神因素被认为是斑秃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少病例发病前有神经精神创伤,如长期焦虑、悲伤、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现象,在治疗中,这些精神症状会加剧,并可使病情加重。所以在本病治疗中,尤其是早期注意用药物调理患者的情志和睡眠,并多与患者沟通,解除对本病的忧虑,提醒患者注意休息,利于本病的治疗。

4、注意区别假性斑秃

假性斑秃可能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独立疾病,也可能是继发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限局性硬皮病、秃发性毛囊炎等疾病引起的头皮萎缩性瘢痕的毛发病。假性斑秃经过数月至数年后停滞进展,故一般不会成为全秃,但脱发为不可逆性。假性脱发处的头皮表面光滑发亮,萎缩如薄纸,略凹陷,毛囊口不清楚,脱发区边沿的头发不松动。斑秃则局部头皮外观正常,没有萎缩,毛囊口清楚,脱发边沿的头发松动,易拔脱。

艾灸对肺有什么好处

人的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通过艾灸刺激身体特定穴位,可以滋阴润肺,开窍通瘀,调理肺气,在保养肺脏,预防肺部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肺俞祛湿调节体型

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艾灸方法:俯身,由施灸者将艾条拿在手,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受温热为度。

艾灸好处:肺俞是肺的背俞穴,是肺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肺俞,可排除肺部水湿,还能滋养肌肤,有助于调节体型。

艾灸尺泽润肺经

尺泽穴位于手臂肘部横纹上,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有粗腱,腱的外侧即是尺泽。

艾灸方法:右臂略微弯曲,左右持点燃的艾条,将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温热为度,每次灸2-5分钟。

艾灸好处 :尺泽为手太阴肺经合穴,是肺经上重要的穴位,本经为肺经经水之源,对整个肺经经脉起润下作用,故本穴属水,经常艾灸尺泽,能给皮肤补充水分,让皮肤润泽光滑。

艾灸列缺调肺温煦任脉

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只手的桡侧茎突上,食指尖到达凹陷处即为列缺。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燃端对准穴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温热为度,每次灸5-10分钟。

艾灸好处: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通任脉,经常灸治列缺不仅能够通经活络,止咳平喘,利水通淋,还能养肺调肺,消除体内痰湿,另外对缓解痛经也有好处。

相关推荐

艾灸祛黄褐斑可以吗

艾灸方法:用鲜姜切片,直径2-3厘米,厚约0.2-0.3厘米,中间刺孔,吸去姜汁,再将其致于灸头处,放在神厥穴及双侧足三里,灸后皮肤温热。功效:培补肾元:健运脾胃、以防新生之淤,净化血液、解决病痛及淤。培补阳气,温运血行,血行则淤化,清除积存已久的淤滞(褐斑)。 天突、膻中、中脘、气海、关元可激发经气,疏通脏腑经络使各经脉气血运行通畅。拔膻中穴、气海穴可补益心肺、养心安神、增强免疫力;中脘可调理脾胃,气海、关元可补肾强身,从而达到肾气平稳,肝脾调和治本的目的。取诸穴实施按摩、拔罐,能加强调节内分泌功能,

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1、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湿体质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湿,化去浊,艾灸调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为基础,保存体内阳气。一般施灸艾灸主要是以下三个穴位: 艾灸脾俞,穴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回旋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调理肝脾。 艾灸胃俞穴,胃俞穴的位置: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温和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

婴儿惊风可以艾灸

婴儿惊风可以艾灸。 小儿惊风多以外感时邪,内蕴热,或久吐久痢,脾虚肝盛为其主要发病因素,而艾灸具有补益脾胃,扶补阳气的功能,通过正确的艾灸方法,可以有效扶补脾肾阳气,调理脾胃,并且能用开窍熄风,从而有效缓解惊风症状。具体艾灸方法如下: 治法:急惊风当立清热豁,开窍熄风之法;慢惊风应温补脾肾,育阴潜阳,以扶元固本为先。 艾灸取穴: 惊风发作时刻:水沟,十宣,百会,合谷,太冲。 间歇期:急惊风加大椎,中脘,丰隆;慢惊风加脾俞,胃俞,肾俞,肝俞,关元,神阙。 解析: 水沟醒神,十宣清热泻火,合谷,太冲合用开

艾灸去黄褐斑可行吗

各穴位的作用 天突、膻中、中脘、气海、关元可激发经气,疏通脏腑经络使各经脉气血运行通畅。 拔膻中穴、气海穴可补益心肺、养心安神、增强免疫力; 中脘可调理脾胃,气海、关元可补肾强身,从而达到肾气平稳,肝脾调和治本的目的。 取诸穴实施按摩、拔罐,能加强调节内分泌功能,提高正常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减少体内黑色素的分/泌,逐步消退面部黄褐斑,促进皮肤康复。 从大椎穴开始,最好先用一次性点刺针,在大椎穴点刺3-5下,然后放血3-5毫升后,在此艾灸15-20分钟,用单眼艾灸盒即可。还可以艾灸神门和涌泉穴,把睡眠调整好

手指开裂湿疹怎么办

症状:皮肤色块、手指开裂、湿疹找艾灸。 取穴:双手患处。 工具:艾条、易拉罐、塑料桶、毛巾。 方法:把优质艾条剪成几段3厘米长的艾柱,点燃后放进剪去半面的易拉罐,将艾柱固定好,易拉罐下垫几层沁湿的厚纸或厚布,免得把塑料桶烫漏。然后,将手置于桶口,用毛巾挡住桶口和手,开始熏灸。 时间:1个小时左右。 另外,其实艾灸不仅可治疗手指开裂、湿疹,还可以祛斑,治疗鼻炎、胃炎及妇科疾病等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头疼艾灸哪里最有效 艾灸对头疼有效果吗

有。 艾灸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镇痛,清热开窍,升阳举陷之功,对头疼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头疼有外感头疼和内伤头疼之分,而外感头疼有风寒头疼,风热头疼和风湿头疼之分,内伤头疼则有肝阳头痛,肾虚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浊头痛以及瘀血头疼之分,因此艾灸治疗时应分型施灸。

小脑萎缩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 针灸推拿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辨证理论,进行中医临床分型,一般将脑萎缩分为肾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蒙脑窍型、瘀脑络型四型。然后依据临床分型,再选择穴位和治法,确立治疗方案。 针灸 针灸是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补泻手法,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开通脑窍,促进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 ①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百会(或四神聪)、太溪、命门、肾俞 配穴--关元、脾俞、复溜、阴陵泉 针刺方法:百

艾灸去黄褐斑的做法

1.神阙穴: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主治痢疾、绕脐腹痛、脱肛、女人宫冷不受胎、中风、水肿膨张、肠炎、产后尿潴留。 2.足三里:对肌体具有强壮和保健作用,可改善肌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而增强免疫能力,同时对胃痛、呕吐、腹胀、乳痛、便秘、水肿、虚痨有治疗作用。 艾灸治黄褐斑具体操作方法 艾灸方法:用鲜姜切片,直径2-3厘米,厚约0.2-0.3 厘米,中间刺孔,吸去姜汁,再将其置于灸头处,放在神厥穴及双侧足三里,灸后皮肤温热。 艾灸功效:1.培补肾元,健运脾胃,以防新生之瘀,净化血液、解决病痛及瘀。2.培补阳气,温

艾灸去黄褐斑多久见效

因人而异。 黄褐斑一般多见于育龄期、围绝经期女性;中医认为病机多和肝肾阴虚、脾虚肝郁、肾虚有关。 而艾灸属中医传统疗法,治疗理论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将其用来去除黄褐斑需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灸部位,黄褐斑多艾灸脾肾腧、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肝腧等穴位,必要时配合中药、针灸调理治疗。 由于每个人黄褐斑轻重以及对于艾灸吸收效果不一样,因此艾灸去除黄褐斑见效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是因人而异的,不能以偏概全。

婴儿惊风可以艾灸

婴儿惊风可以艾灸。 小儿惊风多以外感时邪,内蕴热,或久吐久痢,脾虚肝盛为其主要发病因素,而艾灸具有补益脾胃,扶补阳气的功能,通过正确的艾灸方法,可以有效扶补脾肾阳气,调理脾胃,并且能用开窍熄风,从而有效缓解惊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