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沙门氏菌怎么回事
伤寒沙门氏菌怎么回事
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已发现的近一千种(或菌株)。按其抗原成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组。其中与人体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除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引起人类的疾病外,大多数仅能目引起家畜、鼠类和禽类等动物的疾病,但有时也可污染人类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
以上就是关于伤寒沙门氏菌的相关内容,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沙门氏菌是具有繁殖性的,只是在水中不容易繁殖,如果沙门氏菌污染了人们的食物,会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大家平时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食物有剩,存放在冰箱中可以使用保鲜膜。
伤寒沙门氏菌的简介
伤寒沙门氏菌是菌体大小(0.6~0.9)×(1~3)微米无芽胞,一般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大多有周身鞭毛,引起伤寒的沙门氏属细菌。
引起伤寒的沙门氏属细菌。细菌杆状,周身鞭毛,能产生内毒素。内毒素注射到家兔静脉可引起类似人类的病变,如发热、白细胞减少等,大量注射可引起死亡。
对1987-1992年从苏州地区分离的591株伤寒沙门氏菌的耐药监测发现,1987-1988年耐药菌株流行后的4年间,伤寒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恢复了敏感性。对耐药菌株进行的质粒检测,结果转移,转化及除试验证明:伤塞杆的多重耐药性系一分子量为98.6Mdal的质粒所介导。
急性胃肠炎会传染吗 哪些病菌感染可以导致传染性胃肠炎
我们吃的食物被病菌污染之后,食用后进入人体,产生大量的毒素,通过肠道吸收之后,就会引起急性肠胃炎,急性肠胃炎常见的病菌有:
痢疾杆菌、沙门氏菌、幽门螺杆菌,其中沙门氏菌是引起急性肠胃炎最主要的病原体;
沙门氏菌包括有: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等。
槐花炒鸡蛋要焯水吗 抗菌
槐花中含有大量的槐花精油,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威尔斯李斯特菌、埃希氏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为突出,所以槐花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沙门氏菌引发的疾病
鼠伤寒沙门氏菌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其病原沙门氏菌属肠道细菌科,包括那些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它们除可感染人外,还可感染很多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爬行类、鱼、两栖类及昆虫。人畜感染后可呈无症状带菌状态,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或者降低动物的繁殖生产力。
菌体大小(0.6~0.9)×(1~3)微米无芽胞,一般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大多有周身鞭毛。营养要求不高,分离培养常采用肠道选择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对本属菌的鉴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见表)。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不产生吲哚,不发酵乳糖和蔗糖,能发酵葡萄糖、甘露醇、麦芽糖和卫芽糖,大多产酸产气,少数只产酸不产气。VP试验阴性,有赖氨酸脱羧酶。DNA的G+C含量为50~53%。对热抵抗力不强,在60℃15分钟可被杀死。在水中存活2~3周。在5%的石炭酸中,5分钟死亡。沙门氏菌属
本属菌按生化反应分为4个亚属。亚属Ⅰ是生化反应典型的和最常见的沙门氏菌;亚属Ⅱ和Ⅳ是生化反应不典型的沙门氏菌;亚属Ⅲ是亚利桑那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一般可分为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3种。传播媒介
蛋、家禽和肉类产品是沙门氏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感染主要取决于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食用者的身体状况,受威胁最大的是小孩、老年人及免疫缺陷个体。根据国际惯例,要求对易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进行分类管理,以使大多数食物不含沙门氏菌,从而有效预防沙门氏菌病。为此,人们在探索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过程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现将有关进展报告如下,并介绍两种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试剂盒。
沙门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沙门氏菌侵入机体后发病与否取决于细菌的型别、数量、毒力及机体的免疫状态。各型沙门氏菌的致病力差别明显,如鸭沙门氏菌常引起无症状感染,猪霍乱沙门氏菌常引起败血症和迁徙性病灶,鼠伤寒沙门氏菌多引起胃肠炎,亦可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此外机体的免疫状态也有重要作用。有人发现,摄入大量的沙门氏菌(105~106)才能引起健康人胃肠炎,而婴幼儿、年老体弱、慢性疾病患者则少量沙门氏菌即可致病。胃酸减少,胃排空增快,肠蠕动变慢、肠道菌群失调等,可增加沙门氏菌的感染机会。
沙门氏菌经口腔进入人体内,克服了共生细菌的抑制和小肠粘膜吞噬细胞的作用,得以在肠道大量繁殖,从而引起局部微绒毛变性、粘膜固有层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等炎症反应,分泌物增加,并使肠蠕动增快,产生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如沙门氏菌直接侵犯肠内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经淋巴管可达肠膜淋巴结及其淋巴组织,并大量繁殖,可发生类伤寒型。细菌偶可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及局部化脓性感染灶。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一流行病学资料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某些沙门氏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在医院产房婴儿室、儿科病房、托幼机构发生暴发或流行。
二临床表现
1.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2.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三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也可仅有少量或无细胞。
2病原学检查
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致病微生物,如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
什么是急性肠胃炎
概述
急性肠胃炎是夏秋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细菌及病毒等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病状及程度不等的腹泻和腹部不适,随后出现电解质和液体的丢失。本病属于中医“呕吐、腹痛、泻泄”等病症范畴。
病因
急性肠胃炎是由于食进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如过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肠胃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
沙门氏菌属是引起急性肠胃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较为常见。
槐树花的作用与功效 抗菌消炎
槐树花的槐花精油,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威尔斯李斯特菌、埃希氏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为突出,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荜茇的功效与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荜茇所含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沙门氏菌T和B、卵黄色八叠菌、流感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