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力衰竭饮食
老年人心力衰竭饮食
1.限制钠盐的摄入
以预防和减轻水肿.府根据病情选用低沈、大刽、低钠饮食。低徐,即烹调时每大食盐不越过2克,或相当于酱油10毫升,令人别仅合钠量70毫克少于1500毫克。无盐:即烹调时不添加食盐及酱油.全大L副食小含钠量小于70毫克。低钠;即除烹调时个添加食盐处酱油外,应用含钠的食物,全天户副食合钠量小于500毫克。人量利尿时应适当增加食盐的景物预防低钠综合症。
2.钾的摄入
钾平衡失调是充血性心人衰竭学最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之—。临床中最常遇到的为缺钾,主要发生丁混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欲缺少和吸收不良等);额外丢失(如呕吐、腹泻、吸收不良综合症X肾脏丢失(如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代谢性碱中毒、利尿剂治疗)以及其他情况(如胃肠外营养、透析等)。缺钾可引起肠麻痹.严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并易诱发洋地黄中毒,造成严重后果。故对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病人应鼓励其多摄食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和水果,例如香蕉、桶户、枣、番木瓜等。
心力衰竭饮食注意事项
1、限制脂肪
肥胖者应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因为脂肪产热量高,不利于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使胃饱胀不适;还能抑制胃酸分泌,影响消化,加重心衰。
2、补充维生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纳较差,加上低钠饮食缺乏味道,故膳食应富含多种维生素(维生素食品),可多吃些鲜嫩蔬菜(蔬菜食品)、水果(水果食品)。
3、限制水的摄入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一般限制在每日1000~1500毫升(夏季可为2000~3000毫升),但应根据病情及个人习惯而有所不同。对于严重心力衰竭,尤其是伴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排水能力减低,在采取低钠饮食的同时,更应控制水分的摄入,否则可能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
4、调节钾的摄入
钾平衡失调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最常出现的一种电解质紊乱现象。临床中最常见的是缺钾,主要因为:钾摄入不足;钾的额外丢失;钾经肾脏排出过多;以及其他情况,如胃肠外营养、透析等。缺钾可引起肠麻痹、严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并易诱发洋地黄中毒,造成严重后果。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饮食原则
1.限制钠盐的摄入
以预防和减轻水肿。府根据病情选用低沈、大刽、低钠饮食。低徐,即烹调时每大食盐不越过2克,或相当于酱油10毫升,令人别仅合钠量70毫克少于1500毫克。无盐:即烹调时不添加食盐及酱油。全大L副食小含钠量小于70毫克。低钠;即除烹调时个添加食盐处酱油外,应用含钠的食物,全天户副食合钠量小于500毫克。人量利尿时应适当增加食盐的景物预防低钠综合症。
2.钾的摄入
钾平衡失调是充血性心人衰竭学最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之—。临床中最常遇到的为缺钾,主要发生丁混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欲缺少和吸收不良等);额外丢失(如呕吐、腹泻、吸收不良综合症X肾脏丢失(如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代谢性碱中毒、利尿剂治疗)以及其他情况(如胃肠外营养、透析等)。缺钾可引起肠麻痹。严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并易诱发洋地黄中毒,造成严重后果。故对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病人应鼓励其多摄食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和水果,例如香蕉、桶户、枣、番木瓜等。
老年人心力衰竭应该如何预防
加强三级预防是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率、病死率的根本措施。
一级预防:是指控制危险因素而而从根本上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主要包括全人群策略和高危对象的个体策略,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应从儿童时期即开始,为全面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二级预防:对老年人坚持定期体检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其对患者系统治疗,可减少患病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主要是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的病死率和病死率,积极开展康复医疗、心理医疗,家庭医疗护理,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病残,延长寿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尤其是收缩压)、糖尿病、超重、左室肥厚、心脏扩大、高龄、冠心病、心脏杂音等。冠心病、高血压或心瓣膜病的病人,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程度变化较大,主要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心脏的符合影响不同有关。Framingham研究中, 50%~60%的心力衰竭发生在有以上危险因素的病人中。因此,认为有高危因素的人应做无创性心功能,评价以了解有无心功能受损。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大量实验研究结果,目前已知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年龄 各个调查结果都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增加。
2.性别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以男性比女性高。佛明汉心脏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发病率与男性发病率的比率为0.6,比男性发病率低1/3。
3.高血压 血压升高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佛明汉心脏研究结果中,70%的男性和78%的女性患者在心力衰竭发病之前有高血压病史;还发现在年龄较轻的男性中,患高血压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比无高血压者高4倍,女性则高出3倍;即35~64岁者男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性为4.0,女性为3.0;在65~94岁者中,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性男女均为1.9;但是若伴有左室肥厚,则相对危险性明显增加,例如佛明汉资料显示。17%的男性和18%的女性患者在心力衰竭发生之前有心电图左室肥厚,35~64岁左室明显肥厚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性为男性14.9、女性12.8;65~94岁患有左室肥厚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性为男性4.9、女性5.4。
4.糖尿病 患有糖尿病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增大。35~64岁的人群相对危险性为男性4.4、女性7.7;65~94岁的人群相对危险性为男性2.0、女性3.6。
5.冠心病 佛明汉资料显示,59%的男性患者和48%的女性患者在心力衰竭之前有冠心病史。Ertl等报道,心肌梗死存活者5年内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4%。
6.吸烟 佛明汉资料还显示,吸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发生心力衰竭之前,42%的男性和24%的女性患有吸烟史。35~64岁的人群中,吸烟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性为男性1.5,女性1.1。65~94岁的人群中,吸烟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性是男性1.0,女性1.3。
7.其他 蛋白尿、肥胖等。
老年左心力衰竭的治疗有哪些呢
1.一般治疗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病因复杂,必须通过各种检查手段探明引起力衰竭的多种病因及其先后顺序,尽量采用根治病因的疗法,如需要手术者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去除各种诱发因素,如控制肺部及泌尿或消化系感染,纠正贫血或营养不良,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加强支持疗法,给予合理的饮食,护理(包括医院及家庭护理)对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治疗会起到积极作用,具体如下:
(1)休息:
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多主张限制患者的运动,休息可减少身体所需要的血流量,增加肾血流和冠状动脉的血供,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和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功能,心力衰竭Ⅱ级应严格限制体力活动,心力衰竭Ⅲ级应卧床休息为主,但是,也不主张长期卧床,否则,去适应状态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不利。
(2)饮食:
宜清淡,易消化,低热量和低胆固醇;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血浆蛋白低下者蛋白摄取量≥1.0~1.5g/(kg?d);限制钠盐摄入量,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由于静脉和毛细血管淤血与体内细胞外水分增加所造成,由于水肿的液体是生理食盐水,故在细胞外水分潴留的同时有钠盐的潴留,对于无症状及轻度心衰病人来说,如体内无钠盐的潴留,就不可能有水分的潴留,钠摄入和排出的控制,是防止体内液体滞留的关键因素,因此,钠摄入量的控制有无比的重要性,正常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为10g左右,无症状及轻度充血心力衰竭患者的每天摄入总量应限制在2g以下(等于氯化钠5g),也就是说,每天饮食中只能加极少量食盐或酱油(每天可加食盐1~2g),长期维持低钠饮食可使患者感到轻松,舒适,从而减轻心脏负荷,使心脏功能有机会得到改进;所有等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均要戒烟;严重心力衰竭者禁止饮酒。
(3)镇静剂的应用:
焦虑和烦躁时可适当服用地西泮(安定)2.5mg,3次/d,以保证充分休息。
(4)骨骼肌锻炼:
有研究提示,反复而适量的骨骼肌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而且还可以提高骨骼肌的氧合能力,一般认为,运动强度以不使患者心率超过170次/min为宜;运动时间以10min为基数,并根据患者耐受能力逐次延长,不致诱发急性心功能不全为宜,此法值得临床推广。
(5)液体摄取量:
血钠过低(<130mmol/L)可能由于利尿药作用,也可能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而产生强烈的口渴感,液体摄取量须限制在1.5L/d以下,防止稀释性低钠血症。
(6)其他: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并不一定要吸氧,有人报道,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氧疗反而可使血流动力学恶化,有人主张病人应接种抗流感和抗肺炎球菌感染疫苗,以减少感染机会,但目前国内的情况还难以普遍推广。
2.药物治疗
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用药时要注意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①血管扩张药:
老年人多有脑动脉,肾动脉粥样硬化,应用血管扩张药的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勿使血压骤然下降,以免重要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开始剂量宜小(可从常用剂量的1/3或1/2开始),并逐渐加至治疗量。
②利尿药:
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血管扩张药基础上用利尿药,老年人因肾功能减退,血容量减少,应避免突然过度利尿导致低血钾,血容量突然减少致血液浓缩发生血栓,心肌梗死,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后果,老年人排钾功能减退,应用保钾利尿药时应监测血钾变化。
③洋地黄制剂:
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随增龄而下降,口服常规剂量的地高辛,血浆半衰期明显延长,血药浓度升高,故老年人剂量应相应减少,口服地高辛一般每天只需0.125mg或更少,洋地黄中毒较常见,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胃肠道症状和室性心律失常,也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几种药物,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老年人在缺氧,甲状腺功能低下,体弱消瘦,低血钾情况下,即使血清地高辛浓度正常(0.5~2.0mg/ml),也可发生洋地黄中毒,故老年人应用洋地黄应加倍小心,避免过量中毒。
④ACE抑制药:
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可选用小剂量ACE抑制药治疗,但应注意:要密切监测血压,以免血压过低影响重要组织器官血液灌注;应用中要监测肾功能,如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素氮,血清钾水平,重度肾动脉硬化者,慎用ACE抑制药,防止肾功能进一步减退;避免同时合用ACE抑制药和保钾利尿药,若必须同时应用,则应注意监测血电解质变化,避免发生高血钾。
⑤β-受体阻滞药:
老年人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功能障碍患者可应用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但应从小剂量开始,阿替洛尔3.125mg或美托洛尔6.25mg,以1~2次/d为宜,逐渐增加剂量,定期检查心电图,注意有无心脏传导障碍,心率不低于60次/min为宜,合并有喘息性支气管炎,重度肺气肿,心脏传导障碍及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应慎用或不用β-受体阻滞药,原则上β-受体阻滞药不同维拉帕米合用。
⑥镇静药:
为消除患者精神紧张,恐惧,忧虑等,应给予小剂量安定类制剂,老年人应禁用巴比妥类,以免发生定向及精神障碍,急性左心衰时应用吗啡应减小剂量(3~5mg/次,皮下注射),避免抑制呼吸,发生呼吸衰竭。
老年人心衰还能治好吗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病因复杂,必须通过各种检查手段探明引起力衰竭的多种病因及其先后顺序。尽量采用根治病因的疗法,如需要手术者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去除各种诱发因素,如控制肺部及泌尿或消化系感染、纠正贫血或营养不良、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加强支持疗法,给予合理的饮食,护理(包括医院及家庭护理)对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治疗会起到积极作用。具体如下:
(1)休息: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多主张限制患者的运动。休息可减少身体所需要的血流量,增加肾血流和冠状动脉的血供,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和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功能。心力衰竭ⅱ级应严格限制体力活动,心力衰竭ⅲ级应卧床休息为主。但是,也不主张长期卧床,否则,去适应状态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不利。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热量和低胆固醇;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血浆蛋白低下者蛋白摄取量≥1.0~1.5g/(kg·d);限制钠盐摄入量,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由于静脉和毛细血管淤血与体内细胞外水分增加所造成。由于水肿的液体是生理食盐水,故在细胞外水分潴留的同时有钠盐的潴留。对于无症状及轻度心衰病人来说,如体内无钠盐的潴留,就不可能有水分的潴留。钠摄入和排出的控制,是防止体内液体滞留的关键因素。因此,钠摄入量的控制有无比的重要性。正常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为10g左右,无症状及轻度充血心力衰竭患者的每天摄入总量应限制在2g以下(等于氯化钠5g)。也就是说,每天饮食中只能加极少量食盐或酱油(每天可加食盐1~2g)。长期维持低钠饮食可使患者感到轻松、舒适,从而减轻心脏负荷,使心脏功能有机会得到改进;所有等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均要戒烟;严重心力衰竭者禁止饮酒。
老年人心衰是如何引起的
一、病因及特点
(一)病因
(1)常见病
因冠心病、高血压使老年人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有研究显示,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中约70%以上为高血压和(或)冠心病引起。我国老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40.86%为冠心病所引起,占老年心力衰竭病因的首位。即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已成为心肌梗死后的主要死因。
(2)其他原因
老年患者中非风湿性瓣膜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有初年增多趋势。主动脉瓣钙化、狭窄机关闭不全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脱垂引起的返流也占有相当比例。
较少见而易被忽视的病因有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二)病因特点
多病因性,老年人往往患有几种心脏病和或其他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以七种一种疾病为主要病因,其他则参与并加重心力衰竭,使病情复杂化。据文献报道,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同时有2种以上心脏病者占38.61%。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诊断
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依然是老年人心衰的主要症状,但由于他们可能同时合并肺部疾病、去适应状态、肥胖等,使这一症状的特异性下降。乏力也很常见,但同时存在的甲状腺功能异常、肺部疾病、贫血和抑郁等也可以导致类似症状。意识模糊、恶心、腹泻、厌食、不明原因出汗、慢性咳嗽等非典型症状在老年患者也常出现。
老年人由于基础合并疾病较多,心衰体征的诊断意义有限。比如下肢水肿,还可能由于静脉回流障碍、久坐以及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等导致。第三心音以及肺部啰音经常仅出现于心衰的急性失代偿期,肺部啰音还可由急性或者慢些肺部病变导致。
对于收缩功能尚存的心衰,可能出现第四心音心电图有助于发现心肌缺血,特别是有无陈旧心肌梗死,提示房颤或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胸片可以显示肺淤血以及肺部感染,心脏扩大。超声心动可以评价患者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及心脏结构。BNP等生物标志物也有助于诊断并提供预后信息。
心力衰竭的症状
一、心力衰竭临床表现
处于失代偿期的心力衰竭患者常在体力活动时感到疲倦和乏力,这是由于他们的肌肉不能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所致。水肿也引起许多症状。除了受到重力的影响外,水肿的部位和程度也取决于心脏受损的部位主要在哪一侧,是以右心衰为主或是以左心衰为主。
1.左心力衰竭
左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一劳力性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及疲倦无力、少尿、心率增快等。
2.右心力衰竭
右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食欲不振、恶心、腹胀。
二、体征
老年人心衰体征基本同成年人,但其特征常被并存疾病所掩盖而较隐匿,故易混淆。
(1)心浊音界缩小 由于老年性和阻塞性肺气肿,叩诊时心界常较实际心界为小。
(2)心尖搏动移位 老年人由于脊柱后凸,胸廓畸形,常使心尖搏动移位,故此时不能作为心脏大小的指标。
(3)心率不快或心动过缓 成年人心衰时心率明显增快,而老年人因伴有窦房结功能低下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常表现为心率不快,甚至心动过缓。
(4)肺部啰音 老年人肺部啰音不一定是心衰的表现,不少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肺部疾患所致,若伴有心动过速或奔马律,则应视为心衰的表现;或者呼吸困难时肺部啰音增多或范围扩大,则对心衰仍具有诊断价值。
(5)骶部水肿长期卧床和衰弱的老年人,发生有心衰后水肿首先发生于骶部而非下肢。老年人踝部水肿既见于心衰也见于老年人活动少,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和低蛋白血症,所以周围性水肿不是老年人心衰的可靠体征。
三、并发症
(1)心律失常 以窦性心动过缓和心房颤动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也较常见,这些心律失常可诱发和加重心衰。
(2)肾功能不全 因肾灌注不足引起尿少或肾前性氮质血症,心肾同时衰竭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而且增加了死亡率。
(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老年人心衰时因限钠,食欲减退,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及应用利尿剂等因素,易发生低钾、低镁、低钠、低氯等电解质紊乱,使病情加重、恶化。加速死亡。
心力衰竭症状
(一)、心力衰竭临床表现
心力衰竭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水肿。
1.左心力衰竭
左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一劳力性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及疲倦无力、少尿、心率增快等。
2.右心力衰竭
右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食欲不振、恶心、腹胀。
(二)、体征
1.心浊音界缩小:由于老年性和阻塞性肺气肿,叩诊时心界常较实际心界为小。
2.心尖搏动移位:老年人由于脊柱后凸,胸廓畸形,常使心尖搏动移位,故此时不能作为心脏大小的指标。
3.心率不快或心动过缓:成年人心衰时心率明显增快,而老年人因伴有窦房结功能低下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常表现为心率不快,甚至心动过缓。
4.肺部啰音:老年人肺部啰音不一定是心衰的表现,不少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肺部疾患所致,若伴有心动过速或奔马律,则应视为心衰的表现;或者呼吸困难时肺部啰音增多或范围扩大,则对心衰仍具有诊断价值。
5.骶部水肿长期卧床和衰弱的老年人,发生有心衰后水肿首先发生于骶部而非下肢。老年人踝部水肿既见于心衰也见于老年人活动少,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和低蛋白血症,所以周围性水肿不是老年人心衰的可靠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