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消炎药的作用 例1疑问:是否要加用消炎药?
正确认识消炎药的作用 例1疑问:是否要加用消炎药?
一位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孩子的高热已持续3天,服用了退热剂体温降至正常,几个小时后又再度升高。“泰诺感冒糖浆”好像不大管用,问我是否应该加用消炎药?
注:两天前,这位妈妈刚带孩子找我看过病,当时的检查发现孩子只是鼻阻和嗓子轻度红肿。血液化验提示:白细胞为5.7×109/L,中性细胞占41%,淋巴细胞占56%,单核细胞占3%。我告诉家长,孩子患了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嘱咐他们回家后让孩子多喝水,服用“泰诺感冒糖浆”,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应使用退热剂。
由于家长希望加用消炎药,所以约这位妈妈带着孩子来到医院复诊。经再次检查,发现孩子鼻阻基本好转,嗓子仍是轻度红肿。复查血液,白细胞降到3.8×109/L,中性细胞占44%,淋巴细胞占52%,单核细胞占4%。这样的结果说明,孩子是患了病毒感染,没必要使用消炎药。一天后,孩子体温开始下降,2~3天后基本恢复正常。
外用消炎药有哪些
1、消毒防腐药(外用消炎药)主要有碘伏、红汞(红药水)、甲紫(紫药水)、利凡诺溶液等。其中,红药水最好不要长期用于大面积伤口,否则会发生汞中毒。紫药水只能用于局部未破损的皮肤,不宜涂抹于黏膜伤口。利凡诺溶液可以清洁创面,防治皮肤感染,因属于乳酸盐,不能与肥皂、小苏打等碱性物质共用;另外它对肝肾功能有影响,不宜在黏膜处使用。 2、外用抗细菌药(外用消炎药)首先要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其次还要对症下药,不同细菌造成感染的表现不一样,所选用的药物也就不一样。重要的是,不要长期、大面积外用抗细菌药物,一方面是因为药物会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长期外用庆大霉素,吸收后可能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另一方面是这样会诱发耐药菌株的出现,造成日后使用抗细菌药无效。 3、外用抗真菌药物(外用消炎药)有碘苷,酞丁安,阿昔洛韦等。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水痘、扁平疣、尖锐湿疣等,还可用于治疗浅表部真菌感染及皮肤瘙痒症。抗病毒药物一般是抑制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但同时对人体细胞的DNA聚合酶也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人体DNA的复制。所以,妊娠期在使用各种抗病毒外用药时应慎重。
正确认识消炎药的作用 怎样看待消炎药(抗生素)的应用?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是消炎药(抗生素)应用的问题。抗生素包含很多种,多以“…素”做为称谓。大家最为熟悉的是青霉素。抗生素是抵抗或杀灭细菌的,但却无法预防细菌感染、消灭病毒。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病毒感染时使用抗生素不起作用,但细菌感染时不使用抗生素又不行。所以,遇到呼吸道或其他部位感染时,首要问题是确定感染的病因。细菌和病毒是感染最常见的病因,区别细菌或病毒感染往往至关重要。一方面,不用抗生素可使细菌感染加重,发展成败血症、脑膜炎更为麻烦,而滥用抗生素不仅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害,还会增加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削弱抗生素杀菌的能力。由此可见,及时确定感染性质相当重要。
取血检查白细胞及其细胞分类是确定感染原因的最为准确最为快速的方法。急性高热主要由感染所致,但在发热的24小时内进行血液检查不易判断感染的性质。有时,孩子刚发热几小时就查血,并不易察觉白细胞的增高。白细胞增高是人体对细菌侵犯的一种反应。那么,既然是“反应”自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被察觉。这种“察觉”多指白细胞超过10×109/L(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109/L)。由于每个人白细胞的正常基线不同,只有当白细胞超过10×109/L才能达到共识的“察觉”水平。每个人的白细胞达到此水平的时间不同,所以感染后(一般指发热后)至少24小时检查白细胞对确定病毒或细菌感染才有帮助。
当然,仅凭借一个白细胞数目不够准确,在检查白细胞数目时还要进行白细胞的分类。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等。其中,细菌感染时中性细胞多增高,超过70%;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多增高,超过50%。如果在白细胞增高的同时存在中性细胞的增高,比较符合细菌感染,应选用抗生素治疗;在白细胞“正常”或稍降低水平的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增高,比较符合病毒感染。
血液白细胞和分类检查只能初步分析细菌或病毒感染,但不能确定是何种细菌或病毒。对于较为严重的感染则需进行感染局部的分泌物培养、血液抗原或抗体的检测以及培养等。一旦怀疑细菌感染,医生多选用广谱抗生素;而对于病毒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则多选用针对流涕、咳嗽等症状的药物或清热解毒等中药。
当孩子患有感染,特别是出现高热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医生建议进行白细胞及分类的检查时,应积极配合。这样可以有助于病因的初步确定,帮助医生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案,使孩子得到尽快的恢复。
消炎药的作用
消炎药是老百姓对抗感染药的俗称,在中国抗感染药是用量最大的药物。 感染性疾病,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凶险疾病,直至20世纪30年代发现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并于1940年应用于临床后,人类与感染性疾病的斗争才算有了一个重大突破。时至今日,抗感染药物的发展已日新月异,但人类并没有征服感染性疾病,相反,病情变得更为凶险、复杂,治疗难度加大。因此,掌握一定的相关用药常识,对于自我保健有着重要意义。
消炎药
从所治疗的疾病上,抗感染药物可分为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和抗寄生虫药。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抗细菌药物。
常用的有青霉素G、青霉素V、甲氧西林(新青I)、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青霉素类药物的主要优点为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少,孕妇及儿童使用较为安全,不影响肝功能。但应注意的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炎。血清病、皮疹、接触性皮炎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开眼角拆线后怎么护理 术后适当使用消炎药
开眼角拆线后,遵循医嘱使用消炎药是有必要的,使用消炎药有助于缓解伤口肿胀现象,并且还有助于伤口恢复期缩短。
核酸检测前可以吃消炎药吗
可以吃,理由如下:
1、核酸检测做之前并没有服用消炎药这一禁忌事项。
2、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例,其检测的是体内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而消炎药没有杀死病毒的作用,只是对细菌和真菌感染管用,所以做核酸检测之前吃了消炎药并不会改变检测结果。
早上喝豆浆能吃鹅蛋吗 消炎药
一般吃消炎药是因为身体里面有炎症,而在患有炎症期间不宜进食鹅蛋这类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否则不利于炎症的恢复;另外,人体进食鹅蛋之后会加重肠胃的负担,若是再同时服用消炎药,则可能会影响消炎药的吸收,不利于药效发挥。因此建议在食用消炎药期间最好不要进食鹅蛋。
消炎药什么时候用 例2.担心:消炎药会有副作用吗?
孩子已经发热一天多,父母带他到医院进行诊治。
经检查发现,孩子的嗓子明显红肿,扁桃体化脓。血液化验提示:白细胞升高到16×109/L,中性细胞占89%,淋巴细胞占11%。这些说明孩子患了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必须使用消炎药治疗。
可是,孩子的父母害怕消炎药会有副作用。经过解释,才同意接受消炎药。3天后复诊时,孩子体温已降至基本正常,嗓子也开始消肿。
外用消炎药不能乱用
消毒防腐药主要有碘伏、红汞(红药水)、甲紫(紫药水)、利凡诺溶液等。其中,红药水最好不要长期用于大面积伤口,否则会发生汞中毒。紫药水只能用于局部未破损的皮肤,不宜涂抹于黏膜伤口。利凡诺溶液可以清洁创面,防治皮肤感染,因属于乳酸盐,不能与肥皂、小苏打等碱性物质共用;另外它对肝肾功能有影响,不宜在黏膜处使用。
抗细菌药品种繁多,如红霉素软膏、新霉素软膏、达维邦(盐酸环丙沙星凝胶)、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氯霉素霜、呋喃西林软膏、灭滴灵霜、黄连素软膏等。
外用抗细菌药首先要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其次还要对症下药,不同细菌造成感染的表现不一样,所选用的药物也就不一样。重要的是,不要长期、大面积外用抗细菌药物,一方面是因为药物会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长期外用庆大霉素,吸收后可能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另一方面是这样会诱发耐药菌株的出现,造成日后使用抗细菌药无效。
抗真菌药常见的有苯甲酸软膏、水杨酸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冰醋酸溶液、克霉唑软膏、酮康唑软膏、特比萘芬霜、联苯苄唑和硫代硫酸纳等。
外用抗真菌药物有的是通过抑制真菌和剥脱含菌鳞屑来发挥治疗作用的,有的属于杀菌剂,但因为真菌生活在表皮角质细胞中或角质细胞层下,所以不可能短时间用药就完全杀灭,需按正规方法和疗程治疗,每日2次,坚持2周,治疗效果才会显著。不过大部分人很难坚持下来,往往在症状好转后就停药了,结果一旦条件允许真菌又开始活动繁殖。
抗病毒药有碘苷,酞丁安,阿昔洛韦等。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水痘、扁平疣、尖锐湿疣等,还可用于治疗浅表部真菌感染及皮肤瘙痒症。抗病毒药物一般是抑制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但同时对人体细胞的DNA聚合酶也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人体DNA的复制。所以,妊娠期在使用各种抗病毒外用药时应慎重。
上述的各类外用消炎药,大部分都可以在药店买到,即便买不到某一指定药品,也可在同一类药物中选择某一种。
一般来讲,患者出现皮肤损害后,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若是患者自行外用消炎药,之前就应详细阅读说明书,因为如果用药不当,可能会使皮肤损害加重,甚至进一步发展成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等。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有些患者外用消炎药会出现过敏反应,从而使皮肤损害加重。因此,如果用药期间出现红疹等过敏症状,应及时停药或换药。
孕妇如何使用消炎药
①孕妇可用:首选青霉素,青霉素对人体毒性很小。常用的有氨苄透露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如先锋霉素等)。
②孕妇慎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这类药对胎儿肾功能及听力都有损害。如果非使用不可,则应小剂量、短疗程使用。
③孕妇禁用:
(1)氯霉素在肝脏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解毒,会经肾脏排出,由于胎儿肝内酶系统不健全,肾脏排泄能力差,服用氯霉素后易产生“灰婴综合征”,损害胎儿造血系统,引起胎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缺乏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所以孕妇应禁用。
(2)四环素是典型的致畸药,在孕早期可与钙盐结合,阻止钙盐进入软骨和骨骼,导致胎儿四肢发育不良和小肢畸形;孕中期可抑制胎儿骨骼生长,导致胎儿先天性白内障、乳齿发育异常及乳齿成黄色;孕晚期可引起乳齿及骨骼四环素沉积而呈黄色,并可导致孕妇肝脂肪变性,所以孕妇应禁用。
(3)甲硝唑(又叫灭滴灵)对胎儿有致畸作用,所以孕妇应禁用。
(4)碘胺类药,如复方新诺明(英文代号SMZ)易透过胎盘进入胎体,与胎儿血中的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高,从而引起核黄疸,所以孕妇应禁用。
(5)抗真菌药物灰黄霉素有致畸作用,所以孕妇应禁用。
(6)孕妇能否使用制霉菌素、克霉唑,目前尚没有定论。
备孕期间感冒能用消炎药吗
消炎药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消炎的药物,医学上称之为解热镇痛抗炎药,在对抗感染性疾病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抗感染药物。消炎药最早出现的就是青霉素,相信这个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因为青霉素致过敏机率大,在使用之前需要做皮试,而且青霉素的副作用也比较多,所以目前已经很少使用。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消炎药有头孢拉定、阿斯匹林、阿奇霉素、阿莫西林、扑热息痛、布洛芬等,这些消炎药物是如今百姓家里必备的家长药品,也因为常用,所以普遍存在着滥用消炎药的现象。
在大多数人心中,消炎药等同于抗生素抗菌药。其实这几种药物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所谓的消炎药就是消炎,对抗炎症,同时还有抗风湿的作用。而抗生素则是消灭由细菌引起的炎症引发的微生物,对病毒引发的炎症完全没有作用。而抗菌药的作用是消灭细菌,各种炎症引起的各类细菌都可以抑制和杀死,但是这种药物会致敏而且很容易引发二度感染。
那么备孕期间可以用消炎药物吗?育儿专家提倡,在怀孕前至少三个月内是最好不要使用任何药物,否则可能会对胚胎造成致畸影响。所以备孕期间最好别使用消炎药。虽然医学上表示孕妇是可以吃消炎药的,但是这些消炎药也是有区分的,有对孕妇安全的,也有对孕妇产生副作用的,所以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影响胎儿的发育,如果实在需要使用消炎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对怀孕和孕妇胎儿没有很大影响的消炎药,相对来说是安全的。
假如你在备孕期间吃了消炎药,最好是等三个月后再准备怀孕。在怀孕前,最好去看看牙科,把牙齿上的毛病先治好,因为孕妇牙痛最常见。
消炎药是抗生素吗
“消炎药是抗生素吗?”怀揣此疑问的妈妈们有很多,因为他们在报道中得知多起因滥用抗生素而导致死亡的病例,从而对自己的孩子特别担心。
其实,严格的从医学上来说,消炎药要比抗生素的范围要大,消炎药中的中成药就不含有抗生素;而消炎药中的西药也只是有的含有抗生素。
为了更加明晓的解决“消炎药是抗生素吗?”这一疑问,我们来阐释一下他们具体的作用。
我们所用的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斯匹林等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抗生素本身并不能消除感染后的炎症,只能使由于微生物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不再继续,继之由消炎药来抚平炎症。